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看着蒋德璟与钱龙锡,对两人的话都不满意。

    尽管心里知道,裁撤都察院并入督政院乃大势不可违,可毫无主意等同废话的敷衍之词,还是令他心生愤怒。

    周延儒看出了朱由检眼神里的不满,眼角微微跳动,忽的心里一动,一直木然的脸上露出谨慎之色,对着朱由检道:“王爷,可以奏请皇上保留都察院,督政院督查京师,都察院巡视地方,两院权责分明,也可相互制约。若是合并,权势过大,且平王,靖王乃是亲王,不宜留任督正。”

    朱由检神色微动,细细想着,周延儒的话倒是合情合理,大义凛然,借此与景阳宫细细申辩,倒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朱由检认真的思忖一阵,看向其他人,道:“你们认为呢?”

    这里的人都分得清大明是谁在真正做主,不愿触怒皇帝,自然不会贸然说话,以免被认为是反对皇帝,所以哪怕是蒋德璟,钱龙锡也都闭口不言。

    朱由检见他们不说,便当他们是默认了,看着周延儒微笑道:“周卿,你写一份详细的奏本,本王再与皇上商讨一二。”

    周延儒心里大喜,神色不动的道:“是王爷。”

    朱由检结束了阁议,回到班房便拿起笔,在户部上奏的,拟准将驿站卖给惠通商行的奏本上,写了个大大的‘准’字。

    王承恩站在一旁,始终都是静静的看着,不发一语,即便知道朱由检的行为可能会让景阳宫的皇帝不满。

    魏忠贤私宅内,阮大铖站在魏忠贤身后,一脸谄笑的道:“公公,东林党等人不知死活,还在想着要保住都察院……”

    魏忠贤单手负背,右手转着琉璃球,抬头望着院子外面的天空,黝黑的眼角一跳一跳,若有若无的勾起冷笑之色。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府里看书,却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东厂吞掉了锦衣卫大部分人手,刑狱,据点,可他还觉得不够,网还不够大,他在铺网,他要铺满大明!

    同时,他也能预感到,始终平平静静的皇宫内,似在酝酿着什么。

    阮大铖见魏忠贤没有说话,心里有一丝忐忑,想了想,咬牙凑近道:“公公,下官知道韩癀儿子侵吞民田千亩,我可以做首告!”

    魏忠贤手里的琉璃珠转的缓慢,面无表情的还是没有说话。

    东林就要死了,等都察院被裁,他有的是办法报复他们。

    阮大铖见魏忠贤无动于衷,眼睛一转又道“公公,下官还知道,江/西布政使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有实证!他是叶向高的亲传门人!”

    魏忠贤这次神色目光一动,据他所知,那江/西道御史去了浙/江任布政使,也知道,河/南,山/西都差不多了,宫里已经在着手整肃江/西,浙/江两地官场,这一次,拿下两个布政使就要简单多了。

    _

    求票求票,求全订阅~

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掷() 
景阳宫,偏殿内。

    朱栩与傅涛正在喝茶,说着驿站的事。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慢慢的道“大哥,首先,驿站要变成咱自己的,除了咱们,其他人用都要花银子,不论是官府还是朝廷。第二,要分三条线,一个是给官府衙门留,第二个给百姓,富商之类的,第三个是给军情,锦衣卫等用,是暗线……”

    傅涛认真的听着,驿站还是非常重要的,是勾连全国各地最主要的工具,不说官府,单说民间利用驿站,一年最起码也是百万以上的收入!经营的好,一年赚个两三百万还是有把握的。

    朱栩的话在继续:“先期还是要整肃一番,清除官宦势力,选拔信任的人,疏通各地的驿站,还有,让你主意的那几个人给我看好了,任何轻举妄动都要禀报上来……”

    傅涛认真点头,桌上有个小本子,手里拿着炭灰色的小棍,用力的在纸上记录。

    “日后完善,壮大了,也可以做那些押运,送货的事,沿着驿站的官道我会命工部优先修筑,道路坦了,沿途安全,不比漕运差……”

    朱栩都是在简单的说着他的构想,好一会儿才停下来,道“嗯,差不多就这些了,日后想到了再说,大哥,你说说你的。”

    傅涛放下笔,看着朱栩道:“皇上,我认为,想要将驿站处理干净,完全变成皇上的,首先还是要清除地方衙门的势力,让他们不敢触碰。”

    朱栩点头,道:“嗯,朕会让东厂介入,你也盯着,要是东厂不规矩,朕就打魏忠贤板子。”

    傅涛心里突的一笑,脸色绷紧道:“第二个,就是前期投入可能比较大,回本时间会很长。”

    朱栩喝了口茶,不在意的道“这个不是问题,主要还是要控制好,将驿站的弊病清除干净。”

    傅涛心里也思忖一番,其他问题都是他可以解决的,便道“暂时没有其他问题,另外,皇上,我听说,外廷反对声比较大?”

    这个反对声,指的是反对裁撤驿站,驿站看似对朝廷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对那帮依附在驿站上吸血占便宜的人却是大有用处,不可或缺的。

    尽管文昭阁的奏本还没有上来,朱栩也还没有明发旨意,可宫外已经满城风雨,弹劾刘懋,文昭阁的奏本已经迫不及待的飞入通政使司了。

    朱栩笑了笑,道“这个咱们不管,文昭阁决定的,让信王兄头疼去。”

    傅涛也微笑,细细的跟朱栩说着他对驿站改革的规划。

    而实则上,满京城现在都被朝廷要裁撤数百年历史的都察院而震惊无比,继而奔走相告。

    不论是朱由检,还是杨涟以及东林党,都在想方设法的要保住都察院,这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利器,看似没有权势,却足以对天下百官形成威慑!

    赵南星如何让东林党独霸朝廷,如何将‘邪党’尽数逐出朝堂,消灭了那些楚党,浙党,昆党,就是因为手握都察院!

    当初那场京察,数百官员贬的贬罢的罢,连整个内阁都向他低头,这样的权势,谁人不心动,谁人又会放弃!

    东林党人飞速的聚集,谁都意识到东林党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京城的六部九寺,京城之外的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关内关外的文臣武将,惊人一致的站在了杨涟一边,一股庞大的力量,急剧在靠拢。

    东厂大牢。

    干净舒适的牢房内,摆放着一桌丰盛的酒菜。

    汪文言盘腿而坐,大口的吃着,神情迫切,气息如牛。

    他身穿囚服,披头散发,浑身是伤,有的地方还在流血,显然刚刚用刑不久。

    汪文言对面坐着顺天府府尹,范景文。

    范景文没有动筷,眉头紧皱,神色难看,他没有想到,过去了这么久,东厂还在这样折磨汪文言。

    汪文言如同饿死鬼一般,吃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深深的吐口气,看着范景文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在意的一笑,道:“当初我差点弄死那阉贼,他记恨不忘,没什么大不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若是我得势,一样不会放过他。”

    范景文听着他的嘴里还是一嘴的江湖气,轻轻点头,道:“我回去之后想办法,将你救出来。”

    汪文言交友遍天下,范景文也是受过他的恩惠。

    汪文言手里抓着一只鸡,狠狠的咬了一口,然后灌了口酒,嘟囔着道:“不必,魏阉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别看他现在又春风得意,我敢断定,他迟早还是要身首异处!”

    在汪文言想来,不管你是多么的权势熏天,恶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范景文想到的却是,东林党这么久都没有把他救出去,汪文言这是灰心了。

    他也没把握,沉吟着道:“你应该知道,皇上有意裁撤都察院,并入督政院,现在整个东林都战战兢兢,在想方设法的阻止……”

    汪文言嗤笑一声,道:“你们现在还看不明白?当今这位皇上不同于先帝,更不同于神宗,他无比厌恶党争,自然就更厌恶我东林,只要‘东林’二字在一日,他就不会允许东林人再站在朝堂上。裁撤都察院应该是他计划里的最后一步,别说杨大洪了,加上信王也阻止不了皇上……”

    范景文却摇头,道:“你现在不明白京城的局势,正人都围聚在东林,东林都支持信王,现在可比几年前的声势更大!”

    汪文言一怔,这点他倒是没有想到,细细想来也是,皇帝拼命的打击以东林为代表的正人,这不是迫使他们更加团结吗?当初的东林还是山头林立,内讧不止,现在若是能团结,绝对是一股无可想象的力量!

    他放下手里的酒杯,目光闪动,似自语的道:“如果是这样,倒也不是事不可为……”

    范景文就是奉叶向高的命令来讨主意的,双眼一亮,道:“汪兄,可有什么好办法?”

    汪文言看了他一眼,满脸是伤,看不出以往的‘侠气’,嘴里还是义字打头,斟酌着道:“首先不能硬来,咱们这位新皇帝可不是吃硬的人,过去那些手段都不行。第一步,想办法让六部的政务都停滞下来,什么也不要说,要做的悄无声息。第二步,找一些声望卓著的大儒写文章,详细阐述裁撤都察院的害处,尤其是涉及祖制方面,言辞要恳切,不要攻击任何人,尤其是皇上。第三步,请一些老大人进宫见见太妃,什么也不说,就是去探望,闲扯一些家常……”

    范景文听着汪文言的话,心里大是佩服,汪文言这些话,归结起来就是九个字‘示力量,讲道理,论人情’,世上有什么难事是这九个字解决不了的吗?

    这一趟真是来对了!

    范景文与汪文言凑近,低声将细节商议好,这才离开大牢。

    京城外驿站边上,柳枝飘飘。

    缪昌期看着眼前李应升,神色忧虑,目露不舍。

    李应升是福/建道御史,朝廷一裁撤科道,他不愿进督政院,也不想留在风波不平的京师,因此辞了官,今天回乡。

    缪昌期也是东林元老级人物,交友广阔,对东林人每次黯然离京,他都前来相送,无一落下。

    李应升默然一阵,叹息道:“缪兄,现在的皇上刚愎自用,不听忠言,以至于奸佞横行,乱政迭起,实乃古所未见。而今正人难申,无立锥之地,唯有明哲保身,以待日后了。”

    缪昌期也轻叹一声,道:“李兄且去,现今正人聚于京城,任阉党再嚣张也不复以往,皇上年幼,终有长大时候,众正盈朝之日不远。”

    李应升也是经历过万历到天启年间的党争的,有预感,今后党争会比以往更激烈,这也是他辞官的原因,心里千言万语说不出口,抬手道:“今日一别,他日不可期,缪兄,保重!”

    缪昌期只能再叹息一声,拱手目送李应升远去。

    李应升马车缓缓离开,缪昌期身后慢慢走近一个小吏模样年轻人,道:“大人,现在正是大事所在,为何不挽留李大人?”

    缪昌期摇头,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叹道:“这一次,不成功本官也只能辞官归乡了。”

    年轻人神色一凛,他从缪昌期的话听出,东林党这次是要孤注一掷了。

    转眼半天就过去,京城看不出什么,大街上行人如潮,往来如织,丝毫感觉不到官场上的风起云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