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江军的这次反击,彻底激怒了后金。

    随着主政的三大贝勒下令,从蒙古,辽东各处,飞速的结集着军队。

    皇宫内,朱栩刚刚回到御书房,傅昌宗就过来了。

    甥舅没有在御书房,一边走向偏房,一边说着话。

    傅昌宗道“皇上,信王命户部准备八十万两,赏赐给毛文龙。”

    傅昌宗的语气尽量平淡,朱由检这个身份,涉入军务,本身就敏感,更何况还是让他这个皇帝的舅舅来做事。

    朱栩神色诧异,旋即笑道:“看来,我这位皇兄也耐不住寂寞了。”

    傅昌宗微躬着身,没有接话。

    曹化淳跟在边上,默然无声,只是淡淡的看了眼傅昌宗。

    朱栩背起手,一边走一边琢磨,政务他可以交给朱由检,军务却绝对不行。倒不是他这个皇帝容不得别人沾染权力,而是朱由检的性格,让他很不放心。

    现在的大明,经不起一点挫折。

    想了一阵,朱栩忽然道“这件事朕还没有放出去,是谁告诉信王的?”

    曹化淳一愣,上前一步,肃然道“奴婢这就命人去查。”

    朱栩点头,又道:“登基大典还有几日?”

    曹化淳道:“回皇上,半个月之后,二月初六。”

    朱栩道:“嗯,舅舅,你抽空告诉平王,就说国库空虚,今年宗室俸禄再减半。曹化淳,传旨,三天后乾清宫召见宗室藩王。明旨吏部,凡是六品以上官员任命,以朕的旨意为准。明旨户部,凡是税银进出,呈报司礼监核准。”

    傅昌宗神色不变的听着,心里暗叹,这就等于剥夺了信王的任命官吏,动用国库的权力了。

    他对信王倒是很看好,作为朱栩政务上的助手,勤勉克己,谦虚忍让都很不错,却总是做错,看不清事情本质。

    曹化淳躬身,道:“遵旨。”

    他也暗自摇头,这个敲打对信王来说,不可谓不严重,只能希望他好自为之了。

    三人说着,就来到了偏房,傅昌宗坐在下首,奏报道:“皇上,今年各地税务越发的不理想,尤其是沿海各布政司,奏报上来的税银,比去年差了大约有两成。并且各地灾情越来越多,奏报减税,振抚的也不少,今年,国库定然是入不敷出的……”

    实则上,自万历中期开始,大明财政就是入不敷出,更何况还有那大耗国力的三大征。

    朱栩对这个倒是不担心,道“户部要做好规划,银子都用在刀刃上,那些可有可无,或者纯属浪费银子的,都不要发了,再有半年,各地的军队我都能控制得住,不担心谁敢惹事弹压不住。”

    傅昌宗点头,道:“臣与户部同工制定了新的税法,参考当年的张太傅的‘一条鞭’,过几日,呈递给信王,皇上先请过目。”

    傅昌宗说着,递过来两个厚厚的奏本。

    朱栩一时半会也看不完,接过来放到一边道:“嗯,朕看完再说,海边的养殖,有没有什么反馈?”

    傅昌宗道:“天/津卫陈邦彦那边传来消息,他找过很多渔民,说,现在还是冬天,需要些时间。”

    朱栩颌首,道:“恩,让他盯着,不要放松,现在灾情越来越严重,要想尽办法,必须多条腿走路,找到更多赈灾的方法。”

    傅昌宗作为户部尚书,这一点没有谁比他更深刻了,答应着‘是’。

    傅昌宗在景阳宫待了大半个时辰,与朱栩商议半晌才出宫。

    他出宫后,司礼监的明旨也下发到了户部,吏部。

    旨意简单明了,就是在总理大臣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再深刻一点,就是收权!

    心思通透,深谙朝局的人,心里都暗惊,猜测是不是信王惹怒了皇上,这是赤裸裸的教训啊!

    谁不知道,户部尚书是皇帝的舅舅,那必然向着皇帝的。吏部周应秋,那是皇帝的心腹,潜邸的老臣,也是一切为皇上马首是瞻的。

    这么明旨而出,离明旨斥责信王,就差了那么一丝!

    文昭阁内。

    一片愁云惨淡,默然无声,冷寂的可怕。

    钱龙锡等人心神发冷,这才醒悟过来,这大明,一切都还掌握在深宫里的那小皇帝手里,他们还没有资格抢权!

    朱由检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着窗外发呆。

    “为什么,我只是想做点事情?为我大明中兴……身为总理大臣,奖赏有功之臣有何错?皇上,你也是太祖子孙,莫非真没有一点振作之心……”

    朱由检心头悲凉,却又夹杂着愤怒,眼神狠厉,双拳握的指骨发白。

    忽然间,一个心腹推门进来,关上门,在他耳边低声道:“王爷,袁大人在府上求见。”

    这大明上下,找出合朱由检心意的人不少,但最合的,还是袁崇焕,不论是他的宁远战功,还是‘五年平辽’,都甚合他心思。

    朱由检猛的站起来,道:“回府。”

第两百九十八章 宗王宴() 
朱由检回府没有多久,曹化淳就得到了消息。

    御书房内,朱栩一边看着从辽东各处汇集过来的奏本,一边听着曹化淳的叙述。

    曹化淳条理清晰的道“东江一役,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右屯,然后不断的飞鸽传书到了京城,是给袁崇焕的,然后袁崇焕给信王写了信。”

    朱栩一笑,道:“咱们这位袁大人倒是心系辽东,让朕很欣慰啊。”

    曹化淳从朱栩脸上看不出什么,可历朝历代哪个边将大帅敢与权臣勾连?更何况,这位‘权臣’是朱栩是五哥,同为天启皇帝的幼弟!

    换任何一个皇帝,扣上一个图谋不轨的帽子,诛九族都不为过。

    曹化淳见朱栩没有在说话,又谨慎小心的道:“信王出宫回府,袁崇焕在信王府。”

    朱栩的手一顿,转头看向曹化淳,道:“袁崇焕?”

    曹化淳微微躬身,低着头,道:“是。”

    朱栩转头看向外面,愣了愣,良久才摇头失笑,无奈的叹道:“袁崇焕啊袁崇焕,你要朕拿你怎么办才好?”

    曹化淳沉默一阵,道:“皇上,袁大人,不适合留在辽东了。”

    朱栩听着默然无语,在他的心里,袁崇焕一直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只要他戒去那‘胆大妄为’的心思,谨慎小心的守好辽东,待他整肃好内政,平定辽东,他必然居首功!

    偏偏这位大人处处都表现的与众不同,与他的步伐格格不入,不听命,不听劝,仿佛谁都降伏不了他。

    现在袁崇焕与信王走到一起,不论到什么程度,辽东朱栩都不放心再交给他了。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里思索着,慢慢的道“曹文诏北上,山西的鹰扬军就没有人统领……不能打草惊蛇,还得给建奴做戏,曹化淳,你通知孙传庭,在朕登基大典之前,找个时间将袁崇焕下狱论罪,等孙承宗到了山海关,再明诏将熊廷弼调回来论罪,熊廷弼不必回来,做样子给后金看……”

    朱栩的思绪很清晰,话语很乱,曹化淳悄悄记录,到时间他要来提醒朱栩的。

    过了好一阵子,曹化淳才道:“皇上,那信王那边,是否要再敲打一下?”

    朱栩道“上次代王,蜀王不是在背地里骂朕吗,等召见他们的时候,让信王也来。”

    曹化淳顿时了然,皇上这是要一起教训了。

    朱栩处理完袁崇焕的事情,便又继续看着奏本,

    翻着翻着就是眉头一皱,这是锦衣卫上的密奏。

    东江军一战,给了后金极大的刺激,黄太吉四处搜集工匠,要铸造大炮,从沈/阳辐射出去,四处都是兵马的调动,近乎在倾全力的筹集兵马。

    “这就是后遗症了。”

    朱栩嘀咕,黄太吉恼怒了,这么大动作显然不是为了东江镇,而是要越过大小凌河,进攻宁锦一线了。

    虽然黄太吉调集的兵马,势头远超历史,但辽东也不同了,经过朱栩大半年的倾力打造,无论士气,还是银响,粮食,亦或者将帅,都做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与高度!

    兵马,城防,火炮,朱栩倾尽了大半的力量!

    不过,心里难免还是忐忑,又道“再传旨,给辽东拨银一百万两,粮食三十万石!”

    曹化淳看着朱栩微紧的侧脸,心里很想劝慰一句,辽东一定能守住,无需这样忧心忡忡,难以释怀。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道:“遵旨!”

    三天后,乾清宫,新帝大宴宗室诸王。

    现在已经是崇祯元年,根据宗人府的名册,大明现有亲王二十五,郡王一百三十六,其他镇国之类,不可尽数!

    以亲王为例,岁禄万石,人口越多,俸禄就越多,以明朝数十万宗室来说,每年都是一笔吓死人的支出。

    朱栩从侧门走出,走到龙椅之前。

    近两百人,由平王,信王领头,躬身而拜“臣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抬头看去,全是乌泱泱的人头,除了寥寥的几个,全都不认识。

    朱栩坐下,淡淡的道“平身吧。”

    一群王爷谢恩,分成两排站在两边,微躬着身,倒是显得恭敬。

    平王站在右边,笑呵呵的抬手,道:“皇上,可能您有些不认识,臣给您介绍一下。”

    “这位是蜀王、这位是代王、这位肃王、这位是唐王,这位是桂王……”

    朱栩听着,看着,不时颌首,在桂王的时候停留了一下,心里暗道:‘弘光帝的老子没有来,永历的老爹倒是来了。’

    待平王介绍完,朱栩也客套的说了一阵,这才开席。

    招待宗亲王室不同于大臣们,这些人,有些朱栩都分不清辈分,甚至有的比万历还高,得罪不起,得小心应付。

    少不得有人拍马屁,自然也有人冷眼旁观,更多的是采取中庸之道,既不热情,也不冷场,在混着时间。

    朱栩不动声色的应付着,穿梭在酒席间,喝完了一圈,才回到台阶前,看着一群人,面色发红,好似喝醉了一般,道:“诸位宗亲,是我大明的柱石,镇压四方,拱卫京畿,功不可没。前不久,信王兄跟朕说,宗室俸禄太多,占地太多,不但要朕减少俸禄,还要清查各王府的田亩……”

    朱栩的话音一出,满殿皆惊。

    上百个王爷惊疑不定,神情不安的看向朱栩,心里一阵发冷。

    鲁王,晋王都老神在在,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一般。

    两人都清光了家产,光杆司令一个,可不想再丢了脑袋。

    平王也一惊,虽然他没有就藩,也有三千亩食户,看了看朱栩,又转头看向信王。

    朱由检有苦说不出,总不能当面拆穿朱栩,也不知道如何接话,只能沉默在那里。

    他的沉默,让一干王爷们越发心惊胆战。他们是有俸禄,也有田亩,可是奈何儿孙众多,各处开销很大,朝廷这么做,无疑是要了他们的命!

    代王朱鼐钧第一个站出来,大声道“皇上,我反对!现今各地都干旱,颗粒无收,我们宗室也在减产,而且去年的俸银少发了近一半,现在更是要清查我们的田亩,这不是将我们往绝路上比吗?”

    蜀王朱至澍也紧跟着站出来,沉声反对,言辞激烈。

    楚王,秦王等也都陆续站了出来,没有多久,大殿里的王爷们,几乎全都反对!

    而朱栩笑眯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