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永佺心里一沉,明白过来,这次朝廷来势汹汹,怕是不会轻易放过晋王府了。

    陈赟进了晋王府,直奔大堂。

    他也没有给两位王爷行礼,淡淡的道“晋王殿下,平王有请。”

    朱求桂看了眼朱寿鋐,站起来,威严十足的道:“领路吧。”

    陈赟转身,带着人又回转。

    朱寿鋐也站起来,对着朱求桂笑道:“晋王,你可想好了?”

    朱求桂板着脸,冷哼一声,不远不近的跟着陈赟。

    李永佺漫步的坐过来,面无表情的道:“王爷,司礼监,想要调奴婢回京。”

    朱求桂脸色骤变,阴沉着双眼的看着李永佺,老太监面上也有凝重之色,低声道:“怕是不能轻易的过去。”

    朱求桂胸口鼓了鼓,吐了口闷气,微点头,快步跟在陈赟身后。

    待朱求桂来到太/原府衙门,平王也都早就准备好,恭等着他了。

    朱求桂进来,一脸堆笑,连忙抬手道:“平王,别来无恙。”

    平王坐在那,笑呵呵的站起来,道:“我还好,走,后堂叙话。”

    曹钦程,黄承元等人在一旁看着,都没有说话,冷硬看向朱求桂。

    朱求桂对于平王也不怎么了解,笑着与平王走向后堂。

    来到偏房,平王亲自给朱求桂倒茶,道:“晋王,在来请罪的吗?”

第两百八十二章 案结() 
朱求桂与平王对坐,看着平王倒茶,听着他的话,心里一惊。

    面上不动如山,笑道:“平王是指侵占那几千亩地的事情?都是府里不懂事,我也是刚刚知道不久,已经命人给退回,并且补偿他们了。”

    平王呵呵一笑,坐回去道:“不是为了这件事,鹰扬军两个月前平匪,剿灭了不少,其中有搜到一份晋王的亲笔信。本来皇上也没有在意……”

    平王说的云淡风轻,浑不在意,朱求桂头上却出现一点点冷汗。

    他唯一一次写过亲笔信,是交给一个侍卫带出城,这侍卫最终没有回来,只找到烧焦的尸体,本以为那封信也没了,却没想到落入了鹰扬军的手里!

    “晋王,晋王?”平王连唤了几声。

    朱求桂身体一凛,清醒过来,刹那也感觉到后背湿透,脸上僵硬的道:“听着听着。”

    平王仿若未觉,笑道:“嗯,那什么,对了,这次贪污案,晋王怎么看?”

    朱求桂心神冰冷一片,哪里还有其他心思,直觉一颗心不停的往下坠,听着平王的话,慌忙道:“本……我也知道朝廷现在急需用银子,晋王府打算捐出所有的田亩,私产,以援朝廷,晋王府的库银,有多少,捐纳多少……”

    平王先是怔了下,然后笑道“晋王不愧是宗室的楷模,皇上知道了一定很高兴,上次你奏的那个爵位的事情呢?”

    朱求桂之前曾上奏,给他的两个儿子封郡王,一个承袭他的郡王位,一个是加封。

    朱求桂很清楚平王的意思,僵硬着脸道:“我的两个儿子都不争气,涉及的贪污案,我建议,削去他们的爵位,幽闭思过。”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平王一脸和气的笑道:“晋王府人口众多,皇上也不会真难为你们,晋王,你上个请罪奏本,皇上那边看一下,明发出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过去了?

    朱求桂脸角抽搐,心头悬着一把刀,刀刀见血。

    自此以后,他晋王府除了一个院子,其他什么也没有了,一点存银,一点田亩都不剩!几千张嘴,还不知道下顿在哪?

    平王看着朱求桂,继续道:“这个案子,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审不完,不过晋王府,我会先摘出来,晋王可以安心。”

    朱求桂嘴角动了动,表情僵硬的一塌糊涂,平王的话,也犹如天外之音,只见嗡翁,听不清具体是什么。

    三司在大堂问案,黄承元陪同,案情简单明了。

    无非就是晋王府看上块好地,以低价强买强卖,然后搞出了武力灭口的勾当。

    不过,随着平王与晋王的走出,案件在顿了一阵子之后,飞速的顺利起来。

    晋王的儿子朱审烜是首犯,老太监李永佺是执行人,一干侍卫也很快被缉捕到案,该有的田地返还村民,不该有的没收入库,判的判,抓的抓,半个时辰内,一切都了结了。

    最开心的莫过于黄承元了,本来注定不了了之的一件大案,这么顺利的就结束了,还没有影响太大,作为太/原府府尹,很是松了口气。

    至于躲在不见人的山/西其他高官,听到消息也都悄悄擦了擦冷汗。

    太原府后衙。

    平王仿佛背熟了一般,极其顺溜的说道:“三司的人另觅衙门,驻留山/西善后,今后凡是大案要案,皆有三司主理,山/西衙门不得插手。东厂派侍卫保护晋王府,太/原府清理晋王府所有捐纳的田亩,私产,户部会专门派人来接收……”

    黄承元,魏钊,曹钦程等人立在静静的听着,几人都很清楚,平王这些话,就等于是圣旨了。

    最为主要的是,这些话,都没有什么特别、出格的,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都没有说话。

    山/西这边没有什么波折,处理的非常快,京城的朱栩也没有闲着。

    随着离登基的日期越来越近,他也越来越忙,礼部的张我续每天要跑几十趟御书房,朱由检也是,无数的事情需要朱栩点头,需要他来配合,以免出错。

    这样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敢大意,拼命的想要十全十美,不出一丝纰漏。

    直到晚上,朱栩才能松口气,躺在御花园躺在秋千上看星星。

    曹化淳与刘时敏都跟着,曹化淳站在朱栩身侧,轻声笑道“皇上,也就这一阵子,过了这阵子,待您登基,一切都都会原样了。”

    朱栩长叹了口气,道:“哪有那么容易,烦的还在后面。”

    朱栩话音未落,一个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道:“皇上,朱宗汉来了。”

    朱栩身体一下子坐正,道:“宣。”

    他面露肃色,盯着门口。

    朱宗汉一直盯着辽东,若非大事,一般不会亲自进宫。

    朱宗汉很快进来,一身黑炮,单膝跪地道“臣朱宗汉,叩见皇上。”

    朱栩一抬手,道:“免礼,说。”

    朱宗汉站起来,还是一副僵尸脸,看着朱栩道:“皇上,贼酋黄太吉议改族名,重立国号,改元。”

    朱栩恍然,这件事在他预料内,但对其他人来说,就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这意味建奴正式立国,与明朝在国家层面上,有了对等的地位,这绝对不是以中原天朝自居的明人可以接受的。

    不过朱栩更在意的,还是黄太吉的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他在后金的地位正在稳固,一旦他能够压服其他贝勒,控制八旗,为父报仇的宁锦之战,就不远了。

    朱宗汉见朱栩沉默不语,又道:“臣还查探到,建奴正在加紧筹集粮草,八旗兵马,尤其是蒙古军队一直没有解散,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朱栩颌首,道:“给朕盯紧了,不止是建奴,蒙古那边,也要加紧渗透,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每个部落都要有人,任何的风吹草动,朕都要知道!”

    “遵旨!”朱宗汉将两本小册子递上来。

    朱栩翻开一看,都是安插的人手名单,另一本是情报简略。

    朱栩满意一笑,道:“嗯,做的不错,需要什么,尽管提,朕不吝啬。”

    朱宗汉犹疑着道:“臣需要惠通商行银票,十万两,另外,还需要皇上的旨意,赦免一些人。”

    朱栩一挥手,道:“小曹,你去取银票,刘时敏,你去拟旨,二十道,拟好将名字空下,盖上玺印。”

    朱栩又一单膝跪地,道:“臣叩谢皇上!”

第两百八十三章 辽东李家() 
太/原案比兖州案更惊人,牵扯着众多王室,以及满朝文武的心。

    因为晋王是第二个,而且罪名昭昭,一旦坐实就能表明,皇帝有意对宗室动手!

    不过看到晋王的请罪奏本,以及皇帝的批复,天下悬着的一颗心都落了地。

    总理大臣朱由检,东林党在朝堂上的代表,清流领头人物,左都御史杨涟,还有在野的各路高官,都暗地里吐出一口气。

    全是默默感叹:皇帝还有理智,那就好。

    御书房内,朱栩手里拿着袁崇焕的请罪奏本,言辞慷慨,字句恳切,从字面上,有着深刻的反省之意。

    朱栩暗自摇头,扔到了一边,看向曹化淳道“孙阁老还有多久能到京?”

    辽东,总让朱栩有些不安,没有孙承宗在,他心里一直不踏实。真要是让黄太吉一次性打到山海关,他这个皇帝,只怕比历史上的崇祯还要狼狈。

    曹化淳转身,道“回皇上,上次传信说是年前可到,应该就在这几日了。”

    朱栩深吸了口气,点点头,继续翻着奏本。

    经过六部,文昭阁,司礼监的筛选,到他这里的都是紧要之事,朱栩丝毫不敢马虎。

    很快,朱栩就看到了来自四/川的奏本,是秦良玉上的。

    秦良玉兄弟三人,掌握着近十万大军,威慑西南诸省,尤其是连接着灾情最重的陕/西,甘/肃。

    朱栩翻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暗自点头。

    秦良玉言称,遵照他的旨意,在各路修建要塞,重建各地重镇有了初步成效,几路乱民企图北上成/都,亦或者北窜陕/北都被挡住,歼灭在四/川范围。

    朱栩不时笑着点头,有秦良玉在,他倒是不担心四/川几省,而是要防备乱民流窜入川。

    他一直在对灾情最为严重的几省进行死防严守,想将局势控制在一定范围。

    一个内侍匆匆跑进来,对着朱栩道“皇上,太妃有请。”

    朱栩一怔,抬头看过去,道:“太妃说有什么事情吗?”

    那内侍道:“回皇上,宫里来了客人,太妃请您过去。”

    朱栩愣了愣,宫里还能来客人了?

    “嗯,你去吧,回禀太妃,就说朕马上到。”朱栩收拾着桌上的奏本道。

    “是。”那内侍躬身,转身出去。

    朱栩站起来,伸了伸手臂,若有所思的出了桌子。

    出了景阳宫,朱栩步行向仁寿殿,一边走一边问曹化淳道:“宫里进来了谁?”

    曹化淳道:“听说是太妃的故人,是太妃那边派人接进去的。”

    “故人?”

    朱栩嘀咕一句,刘太妃今年八十多了,她的故人怕是也不小。

    来的仁寿殿,只见除了刘太妃,张太后,还有一个中年妇人,领着一个十六七岁青春靓丽的富家小姐也陪坐着一旁。

    一见朱栩进来,两人慌忙站起来,那妇人开口道“民妇见过皇上。”

    朱栩打量了一眼,尤其是那位小姐,丹凤眼,柳叶眉,薄施粉黛,大家闺秀,且正是少女向少妇转换的时候。

    ‘这个应该不是给我预备的媳妇吧……’

    心里暗自嘀咕,朱栩脸上却一笑,摆了摆手,然后才对刘太妃,张太后行礼。

    刘太妃招了招手,笑容满面的道:“皇上,你来坐,我给你介绍一下。”

    朱栩依言坐下,那妇人与那小姐都小心翼翼的陪着,眼神里都是紧张又警惕之色。

    在外界都是将朱栩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