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涟心神激荡,站出来脸色都有些红,奏道:“皇上,臣认为……信王殿下所奏……有可取之处。”

    这就是中立,两边不得罪了。

    朱栩点头,到了这个地步,总算打个平手了。

    ‘是时候了。’

    朱栩心里暗道。

    他心声落下,门外传来内侍的大声奏报“启奏皇上,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求见。”

    朱栩嘴角笑意一闪,大声道“宣!”

    骆养性觐见,众多大臣们都是眉头微皱,心里忽有不好预感。

    骆养性大步进来,单膝跪地道:“皇上,臣奉旨督查盐政,特前来复禀。”

    曹化淳快步走下,将骆养性的折子递上来。

    朱栩淡淡道:“念。”

    曹化淳微微躬身,打开折子道“……据臣所查,各地转运司,提举司,盐场,贪污甚重,有官员院藏白银五十万,有盐户购田百顷,盐税之流失,尽皆被贪污,火耗奇少……”

    曹化淳话音未完,朱栩猛然一拍桌子,沉声道:“传旨,裁撤提举司,转运司,一应世袭罔替,均交由内阁妥善处置,准信王所奏,即刻起,一应事宜皆有信王处置,任何人不得异议!”

    “遵旨!”

    信王,顾秉谦,孙承宗等人站出来,躬身领旨。

    满朝文武如同被敲了一记闷锤,噎的说不出话来。

    收拾完盐政的事情,朱栩长吐了一口气,看了眼眼前的条陈,道“第二项,传。”

    曹化淳身体一挺,大声道:“传朱常润、朱存枢、朱审烜、朱以派觐见!”

    曹化淳话音落下,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盐政之事已然尘埃落定了。

    信王是长松了口气,不动声色瞥了眼身后的倪文焕与王绍徽等人,微不可查的交换眼神。

    顾秉谦偷偷的看着上面的朱栩,头上有着细微的冷汗,心底已经在暗自琢磨,下朝之后是尽快善后,还是第一时间进宫请罪。

    孙承宗眯着眼,嘴角勾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至于杨涟,则是心底松了口气。他夹在盐政、大义以及与皇帝的师生情谊之间,现在总算是熬过去了。

    其他的大人们,尽管有些人还是极度不甘心,但是木已成舟,也无可奈何,只能憋闷着继续廷议。

    在朝臣们的心思复杂中,平王领着朱存枢、朱审烜、朱以派三人穿着各自爵位朝服,大步从门外走来。

    “臣,朱常润(朱存枢、朱审烜、朱以派)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笑着摆手,一副家里人应该和气模样道:“都平身吧。”

    平王也笑容满面的抬手,道:“是皇上。”

    朱审烜上前一步,举着折子道:“臣代秦王,晋王,鲁王三王上奏,朝廷国库空虚,愿削减三王俸银,并献上金银万两,以解朝廷之难。”

    朱审烜的话音一落,朝堂上的大臣们顿时嗡翁响了起来。

    藩王从太祖开始,一直就是朝廷的最大隐患,随着不断的变动,却成为朝廷最大的一个银项去处,负担越来越大,从未稍有缓解。

    现在三王居然上这样的折子,莫不是欺皇帝年幼,在乱说之际,包藏祸心?

    曹化淳将折子接过来,递给朱栩,朱栩扫了眼,脸色不动,心里却暗道‘也不知道这三位准备了多少折子,选中这一个,朱审烜想必也费了不少心思……’

    朱栩看完,很是高兴的对朱审烜点了点头,转向平王道:“皇叔,这件事,你怎么看?”

    平王从一边站出来,道:“皇上,臣也联络过京城内外的宗室亲王,他们也都有意削减俸银,为朝廷解困,为皇上分忧。”

    朱栩笑容更多,道“宗亲是大明的根基,能有这样的想法,朕很欣慰。”

    想了想,又看向朱由检,道:“信王皇兄,你怎么看,如果削减的,减多少合适?”

    朱审烜站在那,不动声色的打量着朱栩,然后又打量向信王。

    信王站出来,想着他自己的情况,沉吟一阵道:“回皇上,臣认为三成。”

    朱审烜脸色微变,单看宗室俸银确实不多,但王府人口众多,这叠加起来,却是一笔可观的银子,一下子消失三成,只怕全天下的王爷们都不能接受!

    朱审烜眉头皱了皱,上前道:“回皇上,京城之外不比京城,据臣所知,一成应该已是极限。”

    朱栩眉头一皱,转头看向平王,道:“平王皇叔,你觉得呢?”

    平王神色微动,这个朱栩并没有与他通气,他看了看朱审烜又看了看朱由检,然后抬头看向朱栩,见他含笑看来,心头一动,连忙道:“回皇上,臣认为可以。单论我,减五成,也,也能养活。”

    朱审烜脸色微变,这才暗感失策,没有之前就将具体削减数额说明,给了信王口实,现在反驳不得。

    他冷着脸看了眼信王,强压下这口气。心里却难免忐忑,由他上奏,一口气削减宗室俸禄三成,只怕全天下的藩王都要恨死他以及他父王!

    “嗯,那就三成吧,”朱栩笑的很真诚,看着平王道:“平王皇叔,劳烦你整理好条陈,由宗人府,户部,信王具体商议,然后明颁天下。”

    “遵旨。”

    一干人纷纷出列躬身,领旨。

    朱审烜看着喜形于色的信王,心里恶气上涌,抬头看着不在他眼里的小皇帝,大声道:“启奏皇上,山、西近来大旱不止,灾民连连,更有乱民四起,波延太、原,臣特此奏请增加王府护卫,以护王府宗亲安全。”

    “臣赞同!”

    朱审烜话音一落,就有御史出列,道:“皇上,如今各地烽烟四起,宗室王爷全无依仗,还望增加护卫五百,以保万全!”

    接着又有两人出列,虽然话音隐晦,但也都支持这种论调。

    有人支持,自然就有反对,尤其是大明朝廷,向来都是极力遏制藩王,自然不会轻易允许,一干人纷纷站出来,言辞激烈反对。

    争争吵吵,过了一阵,朱栩才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怎么看?”

    虽然王府有一定的侍卫,但护卫城池,扫灭乱民都是各地卫所,兵部的责任。

    孙承宗站出来,面目如星,英姿勃勃,朗声道:“回皇上,臣认为山、西还算安稳,并无太大战事。各地卫所兵甲齐备,有有大城为障,臣认为并无威胁宗室安稳之厄。”

    朱审烜瞥了眼孙承宗,道“回皇上,成、都,重、庆都几番陷落,父王等人也是未雨绸缪,而且五百侍卫不需要朝廷供养,一应有我等王府承担。”

    孙承宗听着朱审烜的话,稍作沉吟,又抬头道:“皇上,宗室安危确实重要,臣建议,将各地王府侍卫一应编入各地卫所,平日轮番训练,由兵部统一调配,派人各个王府,以策万全。”

    孙承宗话音落下,不止是朱审烜三人,甚至平王,信王都是脸色微变。

    孙承宗这句话太毒了,他的意思不但不给藩王扩充侍卫,居然还要将他们原属的侍卫挖出,归兵部调动!

    甚至是龙椅上的朱栩都眼神一眯,强抿着嘴,忍着笑意。

    这个不是他教的,完全是孙承宗自己的主意。

    这也完全合乎兵部的传统,企图囊括天下所有兵马。(。)

第二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对声浪() 
朱审烜头上冒出冷汗,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如果宗室所由侍卫队彻底被兵部所拥有,那么他与他的王府绝对被大明所有藩王彻底撕碎!

    他脑中转着各种念头,不时还向身后看一眼。

    但朝廷大势不能阻挡,朱审烜收买的那几个人这会儿也都闷不做声,仿佛都没有看到他。

    既然大势所趋,朱栩也没有再假模假样的问信王了,直接道:“准奏。”

    孙承宗也知道此事要干脆利落,立马就道:“臣遵旨!另外,臣望请整顿全国所有卫所,以保障大明境内一切宗室以及官民的安全!”

    朱栩眯眼看了眼孙承宗,不动声色的道:“准奏!”

    孙承宗也抬头看了眼朱栩,见他眼神有着深邃之意,忽的心里一动,飞快的道“臣奏请抚银八十万两于辽东,修筑宁远,锦州等防线,确保山海关稳固。”

    朱栩想都没想,道“内帑还有三百万两,辽东百废,山海关必须要守住,曹化淳,立即拨二百万两给兵部!”

    曹化淳立即向朱栩躬身,道“遵旨!”

    朝臣们愣住了,话题转移太快,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反驳。孙承宗看着朱栩,又奏道“皇上,辽东经抚历来不合,辽东多半败事皆有此引起,臣建议不设经略。”

    朱栩看着孙承宗,眼神里笑意一闪,道“准奏。”

    “臣反对!”

    终于有大臣反应过来,兵科给事中急声道:“皇上,辽东事关重大,切不可任意放纵,臣认为经抚必须齐全,决不能令一人做大!”

    朱栩却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直接道“这件过,下面,讨论矿监。”

    “皇上,臣反对!”

    朱栩说过,并不表示大臣就会放过,杨涟也站了出来,朗声道:“皇上,如今贼酋败退,一时半会不会来攻,臣建议应当将内帑用于关内。辽东糜烂不堪,应该乘机整顿,不应用银过多。”

    都察院的御史纷纷站出来,大声附议。

    “臣附议。”

    “臣赞同杨大人之议!辽东之事关乎重大,不应一言而决,臣建议由内阁,六部共议,之后再在廷议议论。”

    “臣也赞同,贼酋此番败退,我大明士气正盛,臣以为应当尽快内修政务,而不是耽误在辽东。”

    一连七八人全都是赞同。

    朱栩眉头微皱,看向信王道:“信王,今后廷议必须有明确的章程,凡是朕说‘过’,就不得再继续纠缠。下朝之后你列一个条陈,刻在宫门外,如有人违反必须严厉惩处!”

    “皇上!”

    顿时有给事中站出来,激烈的反对道:“朝臣议论国事,乃是忠心为国,皇上岂可因言废事,猜忌朝臣!”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忠臣血溅金柱者不计其数,臣请皇上亲直人远小人!”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请皇上放弃此议!”

    “皇上,臣反对!”

    “臣反对!”

    “臣请皇上三思!”

    这一次的反对声浪,短短几个呼吸就近乎遍布了整个朝堂,甚至是孙承宗,顾秉谦等人都眉头皱起,哪怕是傅昌宗与周应秋也都神情微变。

    朱栩端坐在那,目光扫过乌压压拜倒的群臣,跳过傅昌宗等人急切的眼神。

    叶向高等朝臣们说完,才站出来,抬头看向朱栩道:“禀皇上,老臣认为,此议不妥,理当收回。”

    杨涟也再次出列,道:“皇上,史书之上血迹斑斑,明君无不胸宽四海,能纳万言。昏君无不宠幸佞臣,偏听偏信。皇上切不可重蹈覆辙!”

    顾秉谦看着满朝躬身的大臣,其中还有他的人,此事是皇帝惹了众怒。想着被拉出去的魏广徽以及盛源客栈,他咬牙,站出来向朱栩道:“臣认为皇上此议甚妥,朝堂历来没有规矩,一件事可以争论数天,边务政务延误不知凡己。是以臣认为,遇事当有规矩,不可任意乱来,争吵不休,误国误民。”

    顾秉谦这些话很有道理,但却是事实上的站在了朝臣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