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迟疑良久,有些不甘愿的点点头,又看了眼这个院子,道:“就这个吧,明日登基大典之后就搬。”

    “是。”王承恩这才松了一口气,想到那日还是惠王的皇上与平王说的那些话,做事情的手笔,再看着朱由检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不怎么安定。

    朱由检定下院子,便从院子出来,看了看朱雀大街两边,脸上带着谨慎的微笑道:“走,咱们学学皇上,今天也去逛街街。”

    王承恩脸上带着一点笑容,跟在朱由检身后。

    明天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也只有现在才能忙里偷闲,轻松一下。

    朱由检与王承恩一前一后慢慢的走着,身后不远不近的跟着几个便衣侍卫。

    “哼,阉党不除,国事难已!”

    忽然间,朱由检头顶传来一声冷喝,还伴随着摔盘子的声音。

    朱由检抬头看去,只见两个中年人对坐,都面红耳赤,愤恨难当的模样。

    王承恩上前一步,低声道“是倪文焕与王绍徽,两人之前都是都察院御史,据说因为忤逆魏忠贤,一个被降级,一个被明升暗降的调去了南京。”

    朱由检微皱的眉头松开,轻轻点头,道:“走,上去听听。”

    王承恩没有说话,跟在朱由检身后。

    他不同于被朱栩要去的曹化淳,本来是朱由校派去监视信王的,只是后来关系转换,两人相互信任,感情非常。王承恩十分了解朱由检,知道朱由检心底也非常厌恶阉党,不尝没有消灭阉党的心思。

    倪文焕好似已经喝了不少,脸色通红,又是一杯灌入口中,冷声道“阉党祸国殃民,朝堂上下无不受其所害,理当彻底剪除!”

    王绍徽也面红耳赤,怒道“不错,而今正人受挫,奸臣当道,你我更应奋发,联络同道,消灭阉党,驱邪用正!”

    朱由检走上来,将两人的话一字不漏的收入耳朵里。却没有上前,在另一边坐下,慢慢的一边吃酒一边听着两人的牢骚,眼神里若有所动。

    “李大人请。”

    “王大人请。”

    就在朱由检暗自听着王绍徽与倪文焕两人的牢骚,判断两人的品性的时候,又有两个人走了上来。这两人一个心宽体胖,圆润的可以,乃标准的文官之相。一个颇有英姿,动作干脆,像似个武将。

    两人客套着,走进了对面一个厢房里。

    王承恩瞥了眼不远处的倪文焕两人,低声对朱由检道:“王爷,刚才那两人应该是盐课的人。”

    朱由检不动声色的点头,这个时候是各地盐课转运司使,提举司提举来京述职的时候。

    述职是好听的说法,真正的任务就是走动关系,抢拿户部盐引!

    倪文焕两人酒足饭饱,站起来长叹一声,都是一脸落寞无奈,悲戚苍凉,摇摇晃晃的下了楼。

    朱由检看着两人的背景,微微摇头,轻叹道:“自古以来忠臣难以全心用事,尽是奸臣当道,无可奈何。”

    王承恩没有说话,他相信,朱由检心里自有打算与分寸。

    朱由检也无心再吃,对付几口便道:“走吧,回宫,再认真检测一番,明日就是皇上登基大典,万不能出纰漏。”

    王承恩从怀里掏出几块碎银,跟在朱由检身后。

    “几位请,王大人,李大人都已经在等着了。”

    朱由检下楼的时候,小二带着一群肥头大耳的中年人,拥挤着上楼。

    “让开,别挡道!”

    其中一个中年人,挺着大肚子,满脸是油的伸手就要向着朱由校扒拉。

    王承恩伸手一抓,将他的手给抬了起来,面露冷漠警告之色。

    这中年人顿时大怒,奋力要抽回手,怒喝道“混账,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给我放开,放开!”

    朱由检脸色难看,但也不至于跟一个这样的人物计较,径直向下面走去。

    王承恩一推手,面无表情的看了中年人一眼,跟在朱由检身后。

    “呸,”这个胖子中年人冲着两人背影吐了口吐沫,冷笑道:“等老子做成这笔生意,不管你是什么来头都有你们好看!来人,给我跟着他们,看看他们住哪里!”

    “算了,”其中一个显得稳重的人,衣着看似低调却更加奢华,肚子也小一些,脸色平静的道:“今天最重要的拜见王大人,李大人,不要多惹事端。”

    这中年人狠狠咬牙,盯着朱由检两人就快要消失的背影,压着怒火道“好,反正我还要在京城待一阵子,我就看看他们能逃到哪里去!”

    一群人等他说完,小二又笑容满面的领着他们走上二楼,带他们去刚才那两人的包厢。

    朱由检与王承恩走出不远,仰天幽幽而叹道:“官商勾结,已经到了如此明目张胆的地步吗?”

    王承恩默然,他知道朱由检甚少出宫,对宫外的事情了解并不多,今天看到这一幕,只怕会引起他心里不小的震动。

    包厢里,很快就推杯换盏,气氛极其热烈。

    “王大人,今年山、东转运司能提出多少细盐?”

    “是啊,新皇登基,户部也换人了,会不会影响盐运?”

    “今年咱们花了不少银子,要是出的盐少了,可是会亏不少啊。”

    一群人很快就将话转到正题上,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王大人,名叫王瑾运,是山东转运司的人,他微微一笑,从容自信道:“新皇又如何,六年前不是就换过吗?咱们该如何还是如何!”

    李大人名叫李昌勇,是海北提举司的人,他也跟着笑道“王大人说的不错,今年的盐引户部已经出了,只要时间一到,就可以提出来。到时候该怎么分,自然有我们大人做主。”

    一群人顿时大喜,马屁如潮,不要钱般的汹涌而出。

    “王大人说的没错,新皇才不过九岁的小毛孩,还不是要听朝堂上的大人们?”

    “户部是那个傅昌宗在主事,他手里可也是有盐场的,敢不听咱们的话吗?”

    “杨大洪与我乃是同乡,不看僧面看佛面,我就不信,小皇帝还能违逆他的老师不成?”

    “哈哈,叶大学士即将复出,他岂会容盐政崩塌?一切还是照旧,该是咱们的银子,怎么也跑不掉!”(。)

第一百九十二章 第一次廷议() 
朱由校的丧礼,新皇登基以及宫殿更换,朝堂要员的相继更替,这些事情都复杂繁琐,一直到了三月底才彻底了结。

    今天,是朱栩第一次开朝议,一干宫女内侍在身周,摆弄着龙袍。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望着朱栩,神色有些担忧。

    朝堂之上的大人们,每一个都久经宦海,世故圆滑,而且彼此之间相互牵连,党羽错综复杂,一个应对不好就会出大事。

    好一阵子才弄好,朱栩稍稍动了动便觉得极其不舒服,走了几步,望了曹化淳,笑着道:“听说,今天的事情比较多?”

    曹化淳已经听到风声,外臣们似乎有意想要‘考校’一下新皇,其中就包括朱栩的那位先生,杨涟。

    他稍稍犹豫,轻声道:“皇上,傅大人拟了一个折子,想让您早些过目,心底有数。”

    朱栩摆了摆手,胸中豪气干云的道:“御下嘛,无非恩威并重,他们在等我的表现,我也想看他们的能力。”

    曹化淳对朱栩的话有些不甚明白,但如今两人地位差距过大,也不敢像以前一样谏言,见朱栩信心满满,便也没有再说话。

    朱栩伸着双臂,任由宫女穿衣戴帽,一件件的加在身上,眯着眼看着门外。

    咚、咚、咚

    原本在朱栩听来沉闷的钟声,今天听着格外的悦耳。

    “走,去看看大人们的手段。”

    朱栩深吸了口气,笑着说道。

    曹化淳立即转身,一挥手,一帮人簇拥着朱栩走向太和门,走进皇极殿,也就是金銮殿。

    朱栩从偏门走进,余光瞥了眼就心里一跳。

    从前到后,足足超过百人,最前面的信王,顾秉谦一干内阁阁老,到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司,顺天府尹,各科给事中,各道巡抚御史总督还有最后面的武将左右都督同知总兵等等,几乎将一个大殿都站满了。

    朱栩勉强不动声色,走到了龙椅前,面对众臣,缓缓坐下。

    信王领头,顾秉谦随后众臣大声参拜,声音隆隆,场面极其盛大。

    朱栩本以为有了心里准备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此刻还是面色有些发白,心脏剧烈跳动,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瞥了眼朱栩,神色微动,走过去悄悄的将一杯茶放在朱栩面前。

    朱栩恍然醒来,端起茶,淡淡的道“平身吧。”

    “谢皇上!”

    声音再次将屋顶震了下,朱栩直觉耳朵有些疼,隐约感觉有灰尘落下,茶杯清澈的水,也无心再喝。

    曹化淳尖着嗓子,拖着尾音大声道“诸事启奏。”

    “臣有本奏,”

    从人群中站出个人,持着笏板躬身而出,大声道:“福、州副总兵叛乱,望皇上调兵镇压。”

    朱栩看了眼,是科道御史,他不咸不淡的嗯了声。

    朱栩声音一落,又一人走出,大声道“启奏皇上,杭、州总兵造反,据城自守,望皇上决断。”

    朱栩点点头,目光在大殿里搜寻。

    朱由检脸色沉着,微低着头,神色上隐约有愁色。

    顾秉谦就是始终面色不动,一副老成谋国,成竹在胸模样。

    其他人也都基本上事不关己,没有表情,持着笏板,偶尔皱下眉头,仿佛向谁表示他们还在听。

    看着这些人的表情,朱栩心里忍不住的嘀咕‘怎么有种类似在大学上课的感觉?’

    朱栩没有表示,朝臣们却没有停歇,挨个站出来奏报。

    “启奏皇上,陕、北大旱,屡有民乱,请朝廷镇抚,银五十万两。”

    “启奏皇上,辽东战后百废待兴,请朝廷拨饷,八十万两。”

    “启奏皇上,荷兰夷人复叛,进攻澎、湖,请派兵镇压。”

    “启奏皇上,四、川大旱,请抚减赋三年并调集粮食赈灾。”

    “启奏皇上,山、东乱民已成燎原之势,敦请朝廷剿寇之策。”

    “皇上,内阁乏空,诸事拖延,望请增补。”

    “皇上,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空缺,政务累积如山,望早日就缺。”

    朱栩端坐在那,静静的听着,不时端起茶杯喝一口。

    这个时候,他才能体会到朱由校的感觉。

    朱由校并不是强势的皇帝,而且主见也极少,这帮大人们这么多问道同时砸过来,若是再争辩一番,只怕任何事都由不得他,只能是这帮大人们做主了。

    朱由检不时抬头看一眼朱栩,面露担心。他对朱栩是有些了解,但朱栩毕竟才九岁,要九岁的笑孩子面对这一切,还是太过强人所难了。

    此刻,哪怕是傅昌宗,周应秋也都暗自捏一把汗,颇为紧张的看着朱栩,身体一直紧绷着,他们已经暗地商议过,若是朱栩一个不妥,他们就上前救场,想办法尽快结束廷议,以造成过大的影响。

    杨涟此刻听着满朝堂的声音,若是以前他也会等着朱由校的回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