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睁开眼,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道:“等夏收结束后,传旨皇家商贸集团再次开启收购,这次要制定详细的规划,不能散乱,一域一域的来。在各省省府设立‘收购指挥中心’,向各府延伸。不管皇亲国戚,勋贵公卿,士族豪门,还是小门小户,必须接受朝廷的政令,任何人不得例外!传旨给执法局,由王周带队,配合皇家商贸集团,告诉王周,朕不管他用什么手段,收地不能停,不能慢,两年之内,必须完成收购目标!”

    刘时敏神色一惊,语气毫无波动的道:“遵旨。”

    赵婧也不是深院里什么也不懂的大小姐,听着暗暗吃惊,更加认真的看着河面的鱼标,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

    大明的土地,绝大多数良田都集中在那些有名有姓的世代豪门手中。

    比如新建伯,家里有良田万亩,既有祖荫,历代封赏,也有自行置地,百年世家,享誉无数,家产焉能少了?

    比如朝中首辅孙传庭,其祖乃是太祖年间的振武卫百户,世袭两百年。

    再比如工部尚书方孔炤,乃是江南的世代豪族,人口数千,田产不可计。

    要是再说,前朝首辅徐阶,在南直隶良田五千顷,哪怕后世子孙不孝,可其中一脉中还是有高达万亩的良田!

    这些都是传承而来,少则数十年,多着上百年,朝廷若是蛮横而来,等于是在抢人祖产,比之杀人还狠啊!

    渐入七月,内阁再次颁布‘购地令’,宣布在大明全面收地,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以及时间进度表。

    之前还是以一种‘商人交易’的方式,现在是公然宣誓,一时间风云滚荡,喧沸滔天。

    这个时候,内阁八位阁臣,五部尚书突然站出来,宣布将名下的所有田产半价卖给朝廷,并要求亲族依此而行,呼吁全国士绅不得阻碍购地,以实价卖给朝廷,支持朝廷的‘新政’,为实现全大明的‘耕者有其田’目标而贡献力量。

    其他各级官员争相效仿,力争做为表率。

    朝报上连篇累牍,阐述朝廷的‘购地计划’,详解各种方式方法,承诺公平,不会侵夺,同时言其厉害。

    在朝廷的大力推动下,‘购地令’得到迅速发展,短短时间,皇家商贸集团购地的数量就是去年的一倍,朝廷手里可供分地的数量飙升到了四亿亩!

    但在江南的苏扬杭等富饶之地还是出现了剧烈的抗拒行为,一些士绅是以死相抗,甚至发生了凶悍的护卫,打杀收地官员的恶劣事件。

    执法局的王周为此大怒,从南直隶警备厅调集了五百多人,对不法士绅进行了严厉的镇压,在田头公开的处死了三十多人!

    这些人有名有姓,名望一郡,而今被公然处死,引起了剧烈的震动,朝野一片哗然。

    不止士绅,各级官员交相弹劾,即便是收地的皇家商贸集团的人也胆寒,颇有微词。

    在大明朝廷极力追求,标杆‘正义’的情况下,按理说王周肯定会被下狱论罪。

    但是朝廷对于这些声音仿若未觉,王周不但丝毫未损,权力还得到进一步扩大,一度要登上执法局局长的宝座!

    在夏种结束后的一个月里,南直隶到处都是执法局的缇骑纵横,抓捕的士绅以及所谓的盗寇不知道多少!

    这些士绅是大明的的基础,上层的建筑都是立在他们之上,朝廷如此蛮横的作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一些官员也是日渐生出不满。

    朝廷的购地动作还在继续,从两京开始扩散,各省几乎都有所行动。

    王周在初步料理了苏扬杭三府以及南直隶后,开始向南北延生,一个是浙江,一个是山东。

    购地行动是轰轰烈烈,抓捕,甚至是打杀的士绅一日一日的增多,不足一个月,王周的触角从浙江移向福建,山东转向河南。

    在秋收之前,已经穿过了八个省,执法局的队伍飞速膨胀,缇骑如风,抓捕,杀人无数,这让很多人回忆起了天启年间的缇骑,以及镇抚司狱的不堪回忆。

    士绅的力量是庞大的,朝廷重压之下,反弹之力日渐显现。

    七月,朝廷辞官了一个侍郎,三个郎中,七个员外郎,各省主动辞官有七个参议,八个知府。

    八月,一个巡抚,两个参政,十二个参议,五品以上辞官了五十多人!

    待到九月,一些人似乎突然醒过来,齐齐上书朝廷,陈述了‘购地令’的弊端,要求停止。

    其中反复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士绅是大明的根基,根基毁了,大明何在?

    这一点,是极其有道理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就是依托于士绅控制、管理百姓,没有了士绅,百姓就无所依托,除了作乱造反一途,别无生路。

    对于这些,朝廷进行了严厉的批驳,并且声明了朝廷的土地政策,包括钧田,轻税,薄徭役,扶持农业发展,确立农民最低收入等等。还有一条特别显眼,就是分地之后:十年内禁止任何形式交易,租赁,转让!

    相当一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朝廷这是要做大明最大的地主,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民,遏制土地兼并。

    朝廷将是大地主看出来的人不少,但鲜少有人看出,朝廷同时也是最大的商人!

    内阁,赵晗等人是焦头烂额,包理游凑进来,手里拿着两道奏本向孙传庭,道:“广西巡抚,云南巡抚的乞休奏本。”

    也就是辞官书,这两省的巡抚也扛不住压力,选择辞官。

第1515章 谋大事者无名() 
又有两个巡抚辞官!

    士绅的力量是超过所有人的预料之外,随着朝廷开始强制性的收地,这种反弹逐步升级,终于到了朝廷统治阶层。

    孙传庭看着包理游,坐起来,倚靠着椅子,神色平静,双眸深邃,让人看不出他的情绪。

    这里只有孙传庭,沈珣,赵晗三个阁臣,包理游说完,便安静的退了出去。

    从六月到现在,辞官的巡抚已经多达七个,不乏孙传庭看重,提拔上来,被认为是‘孙系大将’的地方封疆大吏。

    而参政一级,更是多达六十多,每个省都有参政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辞官归隐。

    参议就更多了,直接破百,甚至有的巡抚衙门就剩下一个巡抚,副手走的一干二净,巡抚衙门空空荡荡!

    五品以上的官员,辞官总数超过五百!

    再说到京城朝廷,六品以上的已经两百多,吏部考功司直接没人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杭州土地清障中,居然有警备局的一队现役士兵哗变!

    尽管只是警备部的士兵,但这样的惊变,还是让整个朝野都为之心惊!

    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士兵开始哗变了吗?其他地方,是否安稳?

    这些压力,逐渐都转向朝廷,涌入内阁。

    孙传庭上位后,对朝局改动的地方非常多,多少人对他不满,对他警惕,对他冷漠,又有多少人希望他下台,只怕孙传庭自己都不清楚。

    现今辞官成朝,朝局动荡,一切的压力,都在孙传庭身上。

    孙传庭坐在那,面无表情,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忽然生出一种怪异感,仿佛偌大的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空旷,冷漠,暗无边际,心里发冷。

    不过他又猛的一振,清醒过来,目光一扫,看向赵晗,道“傅阁老什么时候回来?”

    赵晗想了想,道“南直隶现在闹得也很凶,怕是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

    孙传庭之所以有现在的权势,根本是来自于乾清宫的支持,现在皇帝在承德,帝党两位领袖都在南直隶,很多事情变得捉襟见肘。

    孙传庭鼻腔了‘嗯’了声,没有再问。

    赵晗与沈珣对视一眼,沈珣斟酌着道“首辅,无需顾虑那么多,‘新政’是大势所趋,眼下这个困难我们是早有预料的,我大明不缺做官的人,熬过两年,必然是云开月明,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

    孙传庭看着沈珣,微笑着点头,道“我打算调方孔炤任吏部尚书,张秉文任工部尚书,李邦华任户部尚书,你们怎么看?”

    沈珣早就知道孙传庭对五部还有想法,听着他这个安排,琢磨一阵,若有所思,道“倒也合理,还需征询其他阁老的意见。”

    这个其他,就是傅昌宗了。

    户部是傅昌宗的传统地盘,傅昌宗不点头,孙传庭硬夺也不会成功。

    傅昌宗可不是周应秋。

    孙传庭默默思索一阵,道“皇上那边我会去信。”

    沈珣,赵晗两人皆是点头,孙传庭到底是有能力的人,尽管很多立场不同,但不影响他们佩服这位新首辅。

    过了一阵,赵晗道“眼下的事情怎么办?其他的还好说,各省巡抚总得先补齐,否则群龙无首,影响太大。”

    孙传庭道“嗯,我心里已经有些人选了,从五部调任三个侍郎,再升两个参政,其他各级官员,吏部从后补中甄别。”

    赵晗是前任吏部尚书,对吏部很熟徐,道“可能有些补足,政院出来的,可以上一上了。”

    政院第一届距今也有十多年,上到省一级还是有些勉强,但景正以来对朝廷历经多次清洗,早就出现了官吏断层,现在只能用政院系来弥补。

    孙传庭斟酌片刻,道“可以,不过还是要以历练为主,扛大梁还早了些。”

    赵晗也清楚,道“明天我在朝报发表署名文章,抨击那些首辅将致仕,大明将崩溃等谬论,安抚人心,稳住混乱的局面。”

    逼得各省巡抚辞官,警备部队哗变,可以想见地方上是有多么的混乱。

    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想要稳定人心,最好还是朱栩回京,他是定海神针,但他在六月就出京了。

    孙传庭知晓朱栩是有意回避,尽管不知道朱栩在回避什么,却也没有请朱栩回京的意思。

    民间喧沸,士林哗然,朝廷内部离心者众,孙传庭还是有能力控制局势,不会真的崩溃。

    就在这个时候,出去没多久的包理游去而复返,着急又带着喜色的道“首辅,毕老大人入京了。”

    孙传庭听得先是一怔,继而大喜,道“在哪里?”

    如果说朱栩是第一稳住朝局的人选,那么毕自严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二,没有第三!

    包理游道“毕阁老好像是刚刚入京,没有地方住,被张尚书接到府上暂住,许巡抚已经过去了。”

    张尚书,兵部尚书张国维,毕自严政治遗产的接收人。许巡抚,顺天巡抚许杰,前任的内阁中书,毕自严心腹。

    孙传庭这个位置,自然知道毕自严在这个微妙时刻‘恰巧’入京的含义,这是乾清宫早有所料,预先准备好的后手!

    孙传庭微笑,道“嗯,你亲自去,拿着我的拜帖,请毕阁老晚上来我家赴宴,就我们两个人。”

    包理游连忙道“是,下官这就去。”

    沈珣与赵晗对视一眼,面带笑意。

    毕阁老的威望,底蕴比孙传庭高深太多,由他来安抚纷乱的局势是再好不过。

    当晚,孙府。

    孙传庭与毕自严在凉亭里对坐,桌上是几盘寻常小菜,一壶酒,头顶皓月当空,清风徐来。

    孙传庭看着满头白发的毕自严,道“几年不见,大人也是老了。”

    毕自严比孙传庭大十多岁,算是一个长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