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筠抿嘴微笑,道“嗯,等年后,臣妾找机会带他出去走一走。”

    朱栩两人躺下来,说着一些家长里短,尤其是慈宁宫的张太后,知道她没事了,朱栩与张筠也都松口气。

第1488章 景正七年的尾声() 
第二天,议会照常进行,主要是相关的人事任命。

    这一次的任命涉及太多,除了比较忌讳的皇宫内廷,其他的内阁阁臣补认,宗人府宗正的补认,皇家商贸集团,刑部降级,礼部尚书确认以及内阁各司官员,其他相关部门的人事变动,地方上巡抚的调整,轮调,参政参议一级的迁调,还有大元帅府,曹文诏的副元帅任命,相关权责机构的调整,地方总兵的轮调等等。

    这里面涉及的极其复杂,大明的管理体系说到底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联络两三个人就能搭上大人物。

    师生,亲友,乡党等虽然已不那么明显,但依旧或明或暗的牵动着大明人事变化。

    孙传庭秉持了朱栩的态度,对党争深恶痛绝,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一律采用不同手段的打压。

    当然,这也是孙传庭掌权的必然需要,除了外界一直公认的所谓的‘帝党’,孙传庭已经将其他小团体打击,分化的差不多了。

    就比如毕自严遗留下来的,所谓的‘毕系’,领军人物张国维已经不敢冒头,许杰认真做事,李幼唐更是被放到了远离京畿的南直隶的神龙府。

    毕系都如此,更何况其他那些所谓的乡党,师生帮了。

    大会上,傅昌宗宣读这些人的履历,功绩以及调任的理由,未来的期望等等。

    而后开始一个或者一群开始表决,投票,点票,这些极其耗费时间,单单内阁六部的事情就耗费了一上午,好在没有什么幺蛾子,很是顺利。

    午休一个时辰,大会继续,主要还是政务或者文官方面,内阁直属或者名义管理部门的人事安排。

    这些安排往往涉及到实权,尤其皇家商贸集团,每年的流水巨大,是实实在在的‘肥缺’。

    这些都是朱栩或者是孙传庭等人早就确定好的,无非是走一个过场,没有背后强力支持,这些议员也不会与朝廷为难,都相当顺利的通过。

    最后就是帅府的人事任命,帅府现在的主导权是完全在朱栩手里,别说这些议员了,就是孙传庭都不敢随意触碰,因此关于曹文诏等相关的安排,几乎都是全票通过,没有半点纷扰。

    这已经大明景正七年的倒数第二天,随着会议的顺利,众人也都相对轻松,开心。

    最后一天的议会,是关于体制改革方面,一个是内阁六部的精简,权责规划,其他统属部门的权责合并分离,地方上的权责进一步梳理,部门裁剪,合并……帅府的机构变动,权利关系,地方大营,总兵等权责等等。

    这里就更为复杂了,不止是权利的争夺,还涉及到‘平衡’二字,谁都要小心翼翼。

    而最后的,是关于议会的定案,孙传庭规划将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有每省推荐三人,其他由皇帝钦点全国有名望人士补充,总数一百五十人。涉及到大明律法,政务,国防,人事,预算,官员弹劾,权力限制等等方方面面,权力庞大的近乎无以复加。

    下级则暂缺,等议会发展一阶段,成熟了,再作规划。

    这样的安排,让很多人心惊,却也没有反对,毕竟,眼下还是‘形式’,议会并不能真正的履行全部权利。

    在很多人想来,这是乾清宫制衡内阁,或者说制衡文官,防止权臣,稳固朱家江山的手段之一。

    这一天足足到了深夜,孙传庭也对很多地方进行了修订,才算完全通过。

    入夜,乾清宫。

    煤油灯将东暖阁映照的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朱栩与孙传庭对坐,君臣二人都是大松一口气的表情。

    这三天过去了,不止说明他们对朝局的控制力在加强,也说明对于‘新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朱栩坐在软塌上,抱着热乎乎的茶杯,感慨道“今年总算是过去了,八年了。”

    景正七年结束了,景正八年已经开始,也就是历史上的崇祯十四年。

    孙传庭坐在朱栩对面,手里也握着茶杯,没有在外面的严肃,眉头深锁,神色不掩饰忧虑,道:“越是顺利,臣越是担心,明年臣要做的事情很多,一不小心可能就是在点火,若是再有暴风,只怕是冲天大火,想灭都无处着手。”

    朱栩看着他疲惫的脸色,不由笑了声,道:“火是肯定有的,大风也不会少,但要说能有刮倒朕的暴风,朕没见过,也不相信会有。”

    孙传庭一怔,连忙道:“是,臣失言了。”

    朱栩知道孙传庭面对的压力,拿起茶壶,给孙传庭续水,道:“无需那么担忧,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种情况,无非就是走的太快,太急,这是现实所逼,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已经不同于朕登基之初,这么多年下来,该做的朕与毕阁老都已做得差不多,差的这最后一哆嗦,你可不能泄气。”

    孙传庭当然没有泄气,苦笑一下,而后收敛表情,肃色道:“是臣之前太过乐观了。臣上半年,打算对县一级的官吏进行调整,主要是针对北方,顺天,山东,山西三省,同时对收购来的土地进行丈量,对困难人口进行登记,审核,下半年,就能开始分地。一旦分地开始,朝报以及各地报纸就会进行铺天盖地式的宣传,再加上免税,低税赋,百姓们的那些顾虑消失以及谣言破碎后一定会站在朝廷有一边,彻底孤立那些反对‘新政’的士绅,再到明年,事情就好做得多了……”

    朱栩微笑,道“嗯,这些事已经算是水到渠成,你专心做。另外就是工部的事情,不能停,还要加大力度,趁着灾情,对河道,道路等进行整修,建造,事半功倍,不止眼下以工代赈,也算是千秋之事,不要马虎。错过现在的机会,日后就难了。”

    孙传庭道:“臣明白。皇家银行那边的‘四万万白银计划’会给朝廷大量输血,国库未来三年不缺银子,粮食,对于帅府,工部,臣不会再打主意,皇上放心。”

    朱栩抱着茶杯,道:“这些朕不担心,你放手去做,六月左右皇后,贵妃要生育,七月朕会再次出京,去承德。这一次,慈宁宫也去,皇嫂怕被人烦,朕也就更烦,这次宫里都走。”

    朱栩自然不是因为怕被烦,而是近来不断爆发的瘟疫,唤醒了他的一些记忆,他记得,在这阶段附近,京师爆发了各种瘟疫,包括鼠疫,天花等等,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虽然环境已大不同,朱栩还是想防万一,将身边的人带出去,外加张太后的身体也需要好好疗养一番,承德正合适。

    孙传庭等人都知道,朱栩出京从来不是单纯的避暑,一样在忙着各种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放开手脚。

    “臣明白,臣会安排好一切,皇上放心。”孙传庭平静的道。

第1489章 分地伊始() 
大明景正七年的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围绕‘集权’展开的,尤其是刑部的降级,对大明上下触动极大,其他五部以及各部门看似权力得到扩大,实则更多的是集中向内阁。

    孙传庭的首辅权威得到进一步加强,已然有了一种无可匹敌的印象。

    同时孙传庭的权力触角透过这些部门,延生到京城内外,尤其是地方上,孙传庭如同一座大山一般重重压下,各部门的权威无形中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上的影响不可估量。

    同时,如此庞大的改革,给了太多有心人的机会,即便是新年之后,最盛大的节日——元宵节就在眼前,京城依旧无法太平,魑魅魍魉接二连三的出现,纷纷扰扰难休。

    深宫里的朱栩仿佛对外界无所觉,正陪着大病初愈的张太后在慈宁宫吃饭。

    小永宁这次似乎变得懂事了,坐在那异常的乖巧,没有了以前嘟嘟囔囔以及翻白眼。

    朱栩看着张太后的有些红润的脸色,笑着道:“皇嫂,你可比以前胖了些。”

    张太后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道:“正经些,要去你们去,我不去。”

    张太后说的是后宫一起去承德避暑的事,张太后到底是有所顾忌,也不愿意离开住了快二十年的皇宫。

    朱栩早就预料到了,道:“承德不去也行,北戴河那边也不错,朕给皇嫂安排,静静心,养养身体,省的朕老是担心。”

    张太后皱眉,道:“我哪也不去,你多操心你的正事,不要烦我就行了。对了,那个李如靖现在在哪里?”

    李如靖,也就是李定国。

    小永宁崛起嘴,似乎有些不满,却没什么反应。

    朱栩看了小丫头一眼,有些头疼。这丫头对李定国完全不感冒,一点也没有情窦初开的样子。

    张太后显然是有些着急了,朱栩想着待会儿找张太后私下谈谈,不能在李定国这一棵树上吊死,面上不动声色的道:“朕安排他守卫外廷,就在宫里。”

    张太后稍微满意,瞥了眼边上站着,亭亭玉立的李香君,转话题道:“嗯,皇后就要生了,国太进宫了?”

    朱栩道:“嗯,皇后,兴子那边都有人照顾,皇嫂宽心些。”

    张太后这才点头,道:“要是能多添几个皇嗣,我也不逼你选妃了。我听说,你最近很是宠幸那个赵选侍?另一个你怎么不喜欢?”

    张太后说的是赵婧,最近这段时间,朱栩在她小院过夜比较多。

    朱栩最头疼的就是这些事了,笑着道:“朕会妥善处理的,皇嫂还是继续操心永宁吧。”

    张太后知道朱栩不喜欢术后这些,还是瞪了他一眼,道“你们就没一个让我省心的!不管是承德还是北戴河,我都不会去的。你要不想我待在宫里,我去城外的轻尘庵住一阵子。”

    轻尘庵在京城不远外的五福山,是一个幽静之地,与云雾山齐名,是一处静修养身的圣地。

    张太后是看着朱栩长大的,显然从他的话里察觉出了什么,变相的做出安排。

    朱栩对张太后是最没辙的,听着她的话,只能答应,城外总比城内安全一些。

    朱栩转头看向永宁,道:“你也跟着去,少给朕添乱,没事别乱跑,好好读些书。”

    小丫头瞥了朱栩一眼,低着头扒饭。

    张太后见如此,也没有再说,招呼着朱栩吃饭。

    朱栩在吃饭,外廷却没有闲着。

    关于明年的分地计划,内阁任命户部侍郎李邦华牵头,从内阁五部等多个部门,外加地方上的一些官员,抽调了八十多人,成立一个‘清田特别小组’,专门处理今年的分地计划。

    这个特别小组的官衙就在内阁大楼二楼,体制上是属于议会下属机构,与内阁没有关系。

    李邦华等人已经开始忙碌了,从皇家商贸集团那边接收田亩,派人去当地实际查收,安排人手准备丈量,同时还要对登记的灾民进行核查,确保无误,然后统筹分配。

    这些都是庞大,复杂,耗时耗力的事情,即便前期做了准备,依旧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现在还是年假朝休,大部分官员放假,一些人的鼻子还是非常灵,盯住了这块肥肉,摩拳擦掌的正准备上下其手,发一笔大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