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就是要紧急通知各地的里长乡民,要他们组织好,不被匪寇裹挟……”

    “警备厅那边由陈部长接手,我们管不了,但是各地知府,知县,还得严令,确保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更不能与匪寇狼狈为奸!”

    ……

    郑酬庸听着,好一阵子,道:“嗯,这些立刻发文!我亲自去一下姚总兵,必要的时候,军队要介入。”

    众人心里一惊,他们听出来了,巡抚大人似乎不太看好警备厅。

    郑酬庸是孙传庭任命的新巡抚,上任不足一年,作为公认的‘改革派’,他压力很大,迅速又道:“那个张献忠有没有人熟悉,找个人,去游说一番,他要是肯接受诏安,本官答应他,既往不咎!”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一个参政应道。

    郑酬庸这才点点头,心头还是不安,又道:“其他人,巡视西安府附近的大庄,给他们打打气,要他们坚持住,灾情很快就会过去。”

    众人点头,迅速分头行事。

    陕西这场‘匪乱’,与以往不同,以往是灾情,官员**所致。这一次,本质是反对‘新政’,反对孙传庭而起。

    这些孙传庭提拔的人,自然不竭余力,不会让孙传庭陷入不利境地。

    陕西反应很快,没有乱子的地方被安抚住,紧张情绪没有蔓延。

    陈新甲抵达陕西,整肃一番,便率三千人,向着凤翔府方向赶去。

    那里是四川,贵州的三省交界,山地多,地形复杂,又离官府远,是历来匪寇聚集,多乱之地。

    罗家寨。

    张献忠大马金刀的坐在一个木房内,看着下面的六个大汉,这是他的六大将。

    张献忠如今腰肥体胖,一脸的凶厉,看着下面的,声音粗犷的道“朝廷的诏安文书你们看到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郑酬庸的诏安书已经发过来,内容很详细,只要张献忠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还高官厚禄,重重赏赐。

    “大王,我们不能投降,投降就是死!”

    “大王,我们就与官军一战,我们近万人,还打不过三千人吗?”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8章 眺望漠西() 
张献忠话音落下,有两个人异口同声,斩钉截铁。

    但其他人却没有说话,张献忠也没有开口。

    做为一个经所过短暂正统教育,知晓朝廷强大,京城富饶的人,张献忠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在穷山恶水与朝廷周旋一辈子。

    他不说话,下面的人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继续。

    一个大汉,名叫孙可望,他揣摩着张献忠的心思,忽然道“大王,陈新甲三千精兵已经不远,还携带火器,我们不是对手。其他各处也在逼近,要将我们剿灭在这里。现在,我们要么远遁贵州,要么进入四川。但贵州很穷,数十里无一户人家,养不活我们万人大军。四川关隘多,山路难行,不能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陈新甲没有合围之前,疾速行军北上,只要到了长城附近,我们就能纵横驰骋,无惧官军……”

    他话音一落,顿时有人嗤笑,道“怎么北上,前面有好几个官军的驻地,即便跑出去了,长城附近的榆林关还有骑兵,咱们这不是送死吗?”

    “不能北上,我们去贵州,到贵州,就去云南,再去湖广,天高皇帝远,谁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张献忠的这六个人也是派系横纵,孙可望一说,反对声就想起。

    孙可望没有解释什么,表情平静。

    几人争论几句,陡然反应过来。

    北上是不能,穿过贵州,去云南,湖广?这不是扯淡吗?他们一万人穿省过府,远离陕西跑到千里之外?

    脑子坏了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别说他们不愿意,下面那些人肯定更不愿意背井离乡。

    张献忠面无表情,看着孙可望,道“你是说,同意朝廷的诏安?”

    孙可望道“那也得看朝廷给的条件。比如大王,起码得是一个副总兵,在京城给一座大宅子,白银万两……”

    其他人不知道是看清了大势,还是知晓了张献忠隐秘的态度,都看着他,不说话。

    张献忠眼神闪烁一番,道“朝廷能给?”

    孙可望淡淡一笑,道“他们现在那么多事,不会跟我们耗,我敢肯定,朝廷十有会同意。”

    孙可望话音落下,其余人蠢蠢欲动,表情十分渴望。

    既然张献忠能得到副总兵的高位,他们也少不了一个都尉吧?要个大宅子,七千两银子,不过分吧?

    张献忠俯瞰着下面,神色不动的道“大家放心,我有肉吃,定然要分大家一分,好处绝对少不了!”

    孙可望等人连忙站起来,大喜的道“多谢大王!”

    张献忠微笑,眼神有着期待之色。

    能做官,谁愿意做匪?

    孙可望等众人情绪平复一点,又道“大王,那南方来的那几个商人,我们……”

    张献忠皱眉,他起事没多久,就有人给他送钱送粮,目的只有一个,要他闹得越大越好。

    现在,他们准备接收诏安,这些人,是供出还是继续隐瞒留有他用?

    “再说。”张献忠道。

    这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就相当于默认要隐藏那些商人了。

    张献忠这边商量妥当,立刻释放消息,郑酬庸的使者进入寨子,与张献忠密谈。

    双方很快有了结果,使者返回陕西的时候,先见了陈新甲。

    陈新甲见陕西能诏安,不开战,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五天,从京城的信鸽就飞回陕西,帅府任命张献忠的任命状以及他所属的六个人的都尉的任命,外加应承的银子,大院子房契,地契等一起。

    张献忠等人就此被陈新甲收编,护送着回西安府。

    陈新甲不是进士,只是个秀才,在大明也算是异数,凭借功勋上位。对于这些乱匪,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看似委以重任,实则是层层监视。

    一场本来可能的大乱,被郑酬庸诏安,轻松消弭,朝廷自然大加赞赏。

    张献忠很快就被调往倭国,镇压倭国的起义,在西安府只停留了不过两天。

    而后警备总部获得了三百万的‘维安金’,用于维持地方稳定,扫除匪盗。

    朱栩倒是不管孙传庭那边的麻烦,在广州待了一阵子,视察了神龙府下的两个县,做了一番规划后,没有多停留,转去云南,而后穿过贵州,进入四川。

    这一走下来,就到了四月中。

    熊廷弼在四川,任西方战区大都督一年多,已经基本熟悉四川,掌握各地军队。

    朱栩已经在甘肃镇,站在城上,眺望北方。

    熊廷弼,祖大寿,赵率教,马祥麟等陪同,一样目视远方。

    朱栩背着手,拿着马鞭,指着西方道“在汉朝的时候,这一片就都是我中国之地,千年下来,几经流转,已经不复中华痕迹了。”

    熊廷弼等人知道,军情处,锦衣卫十多年来一直在对西方渗透,大明甚至有青海,西藏,新疆这样的虚省。

    由此可见,皇帝对这片目视不及的地方早有想法。

    马祥麟立即附和,道“皇上,漠西蒙古早已经臣服,那这里就是我大明的国土,教化之事,还需兵戈先行。”

    熊廷弼瞥了他一眼,道“皇上,漠西蒙古虽然四分五裂,面对的敌人比较多,但实力尤强,非一战可定,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朱栩转头看了看,目光落在祖大寿,赵率教身上。

    祖大寿稍显木讷,反应却奇怪,道“皇上,可以逐步吞噬,先从漠北蒙古入手,近来他们有些不老实,要求非常多,有要挟朝廷之意。”

    赵率教紧跟着,道“皇上,臣陪同曹大都督西行一路,见到了太多,都是荒蛮不化,野蛮成性,当需王道圣化。”

    朱栩不禁笑了声,要是以往,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肯定一大堆理由来反对,‘和’字在大明是深入骨髓,现在能有这样的态度,朱栩很是欣慰。

    “朕不着急,”

    朱栩背着手,感受着来自戈壁的寒风,道“你们也不用急,给朕盯紧了,五年之后,朕要再来!”

    熊廷弼等人感觉到了朱栩勃勃野心,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强烈信心。

    今年是景正七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三年,最多还有五年,灾情就会慢慢消退。

    那时,‘新政’已经差不多完成,大明的国力会飞速恢复,加上海贸的助力,将会有一个不可预期的腾飞!

    。

第1439章 归来() 
朱栩在甘肃镇待了几天,视察了军队、要塞以及战略规划。

    这里历经秦良玉,熊廷弼二人,朱栩也指摘不出什么,很高兴的转道去成都。

    四川巡抚卫凉雍等陪着朱栩在四处走动,介绍各种情况,体察民情。

    从城外回来,卫凉雍与朱栩在一个小茶馆歇脚。卫凉雍见四下无人,这才道“皇上,四川的灾情比陕西严重,民乱也比陕西重,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林巡抚,秦元帅的多番整治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民不果腹,民心疲惫,士气低迷……”

    四川不止有民乱,还土司作乱,多年前,还发生土司十万大军围困成都的重大叛乱事件。

    朱栩喝着茶,目光看着各处。

    卫凉雍历经浙江参议,贵州参政,陕西参政,资历非常厚实,对四川,陕西,贵州等的情况尤为了解。

    他见朱栩似乎心不在焉,继续道:“皇上,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的聚集的土司已经在移民中被分散在各地,已经没有作乱的危险,四川已经移出去三百多万人口,压力大减,勉强自给自足……”

    朱栩转过头,看向他,突然道“你觉得,制约四川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卫凉雍一怔,迅速反应过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若是灾情过去,‘新政’得以完成,必然百姓富饶,安居乐业,成为古往今来,最富盛的时期……”

    朱栩看着他,摇头道:“朕说的不是这个,嗯,比如灾情之后,制约四川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卫凉雍满脑子是应对眼前的灾情,对日后还真没怎么考虑,加上自古以来的官府都专注农桑,这里面有什么要刻意上奏的吗?

    卫凉雍心里飞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栩暗自摇头,眼前的这些大人们还是没有对商品经济有所重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展。

    朱栩也知道,现在说这些有些早,喝口茶,淡淡道:“工部那边在大力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构筑全国的官道网落,四川道路难行全国首屈一指,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卫凉雍连忙道:“臣已经向朝廷申请了专项资金,对四川的道路进行规划,准备用五年时间,在四川开辟六条主官道通向四周各省,勾连京师,南直隶等地,内部各府也将陆续打通,确保官道通畅……”

    朱栩微微点头,笑着道:“嗯,道路畅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放在心上。朕从内帑,每年给你们四川巡抚衙门拨付五百万,你们要成立专门的道路部门,用以四川的道路建设发展。”

    卫凉雍神色大喜,站起来抬手道:“臣替四川百姓,拜谢皇上!”

    朱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