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面的风雨再大,只要刮不到平王府,他都不管,因此近年他是又胖了一圈。

    当然了,这次风雨罩到平王府头顶了,平王也不打算追究。

    外面风雨太大,足以摧毁平王府!

    平王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身在京城,仅剩下的几个亲王之一,又深受朱栩信任,重用,如何能独善其身,自享安宁?

    这不,前一阵子被人算计,损失了一万两银子,现在又有人直接找上门了。

    眼前这个人,三十多岁,是天启六年的进士,按理说现在的官位应该不低,但他是东林党的信徒,这些年没少为东林党摇旗呐喊,哭诉冤情,因此被排斥在朝廷之外,难以入仕。

    平王听着他的慷慨陈词,面无表情,小眼睛一眨不眨。

    他身边给他按肩膀的几个婢女,早就吓的不敢出声,缩着头,瑟瑟发抖。

    这个人的这些话,完全是大逆不道,就差直接谋逆了。

    这个人说了一大通,然后眼神定定的看着平王,沉色道:“王爷,你难道就不该说句话吗!”

    平王理了理身前的衣服,歪了下头,表情一动不动。

    他很清楚,外面的‘倒阁’声音喧沸入云,朝廷里不少人心思也是各异,都或明或暗的想着孙传庭倒台,推波助澜。

    孙传庭这一年做了太多的事情,这些事情等同于等罪了所有人,是朱栩大政下的具体实施者,注定要被所有人唾弃、反对,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

    平王没有说话,冷静的出奇。按理说,在这么一番慷慨陈词下,涉及祖宗家法,做为子孙,必须要反驳一二,顾全面子与自尊。

    但平王就是没有,淡定的一如往常。

    这个读书人盯着平王,打量一阵,忽然道:“王爷,您不会为了苟且,贪图富贵享受,连太祖太宗打下来的江山,制定的家法都不要了吧?”

    平王也是久经沉浮,是当年的国本之争的受牵累者之一,经历的太多,哪里会被这个人的激将法给骗到。

    “你想要本王做什么?”平王淡淡的开口,声音略带沙哑,还有一丝冷漠。

    读书人见平王终于说话了,顿时道:“请王爷上疏皇上,罢黜孙传庭,溯本还原,恢复祖制,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平王肥胖的身体依靠在椅子上,盯着这个人打量,道:“谁让你来的?”

    读书人眉头一皱,道:“王爷,这些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难道您真的就没有一点触动,一点想法吗?”

    平王看着这个读书人,艰难向前,拿起一杯茶,端着茶杯道:“年轻人,听我一句劝,有野心是好事情,但被人利用,会死人的。”

    读书人听着平王的话,毫无波动,更无怒气,抬着手道:“王爷既然不肯为大义援手,那学生就不为难您了,学生告辞,这就去信王府。”

    平王看着他的背影,表情变得相当严肃,甚至罕见的露出一丝杀机来。

    整个大明都看得出,当今皇帝与他的五哥信王关系微妙,并且那句谣言一直耿在朝野所有人的心头。

    ‘信王不王,景正不正’——这八个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让人相信,哪怕一些当初就在天启驾崩床前的人,心里也动摇起来。

    对于平王来说,不止在于当年天启传位是确凿无疑,人证物证无可辩驳,还在于,当今皇帝已登极十多年,早已经完全掌握朝局,更是在推动涉及大明方方面面的‘景正新政’,要是皇帝逼不得已杀了信王,将不会是夺嫡,夺位的兄弟阋墙那么简单,整个天下都会未知沸腾,那句谣言就越发的有了‘佐证’。

    绝对会出大事情!

    那样的后果,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平王眯着小眼睛,最终也没做什么,默默摇了摇头,自语的叹道:“希望老五不要犯糊涂,让皇上为难。”

    这个读书人出了平王府,径直前往信王府,没有料到的是,门房告诉他,信王不在府里。

    读书人满面狐疑,不知道朱由检是真的不在府里,还是秘密前往了别处,但今天的计划是不行了,只得回去。

    但这些消息都会从各种渠道汇集到孙传庭的案头,令他的压力更大。

    入夜,内阁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依旧忙碌不休。

    别说那些小官吏,就是孙传庭,靖王,傅昌宗等人也不曾离开,依旧在内阁熬夜。

    到了深夜,包理游顶着一双熊猫眼,努力睁着,来到孙传庭班房,道:“大人,还没有办法,汪阁老家里说,最迟明天中午他们就会上路。”

    孙传庭脸色有些发白,抬起头,眼神里出现少有的疲惫之色,放下笔,道“诸阁老,六部,都没有办法?”

    包理游点点头,无奈的道:“汪阁老本就是孝子,留一天已是艰难,涉及人伦大道,要是多留,怕是会责怪到大人身上。”

    孙传庭揉了揉太阳穴,道:“好了,我知道了。”

    包理游看着孙传庭的疲惫之态,心想他们当初还是乐观了。本以为接手毕自严执掌多年的朝政会轻而易举,但现在的压力,足以将他们粉身碎骨,远不是之前预想的那般轻松。

    包理游默默退了出来,看着仿佛永无止境的大雪,心里轻叹。

    汪乔年这一次辞官,或许会在内阁掀开一个口子,汹涌澎湃的攻击潮,下一个目标就会直接是孙传庭。

    “该怎么办呢?”

    包理游站在殿前,裹着衣服,面对寒风,轻声自语。

    “该怎么办呢?”

    这句话,在很多地方响起。哪怕是一些末吏也能感觉到,朝廷要出大事情了。

    如果孙传庭真的黯然离去,朝廷怎么办?即便是毕自严回来,怕也是收拾不了眼下这个烂摊子吧?

    当众人想着谁能收拾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想念起朱栩来。

    有他在京城,天大的事情也有人扛着,他有能力控制朝局,不会崩散。只要有他在,这么多年再大的风浪,朝局始终稳固。

    孙传庭,毕竟只是一个阁臣,是所有人都能明面,正面攻击的对象。

    ‘皇上,这个时候了,怎么还不回京呢?’

    这一夜,不知道多少人望着南直隶方向喃喃自语。心里忐忑不安的同时,静等着明日汪乔年辞官后的狂风暴雨。

第1423章 皇后回宫() 
内阁众人一夜熬到天亮,谁也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书吏等准备好早餐,按照惯例几个阁老要在一起用餐,简单讨论些事情。

    孙传庭拿着馒头,看着汪乔年空着的位置,眉头深锁,面无表情。

    傅昌宗,靖王等人一样面沉如水,连喝汤都没有一丝声音。

    汪乔年要是辞官走人,内阁的脆弱就会被展现在全大明上下,外面的浪潮会更加的铺天盖地,孙传庭这个左次辅,将失去屏障,直接被动摇。

    这一场风暴,即将在今天开始。

    不止他们,六部尚书,除去礼部尚书沈珣,其他五部也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吏部,赵晗,张秉文,方孔炤等人一样的凝重,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朝廷的异样气氛,影响到了上上下下,整个京城仿佛都能感觉到有狂风暴雨要来,凝重的好似要结冰。

    紫禁城外那些吵闹的气氛暂时也停止了,所有人都在静等着某一个时刻,静悄悄的。

    皇宫,内廷。

    张太后盯着眼前的永宁,气的拿起筷子,想敲她脑袋,但这丫头已经十六岁了,个子与她一般高,想想又放下,冷声道:“从今天开始到过年,都给我老实待在宫里,敢踏出一步,我打断你的腿!”

    小永宁对于她母后从小到大的威胁从来不放在心上,有朱栩或明或暗的帮忙,总能轻易逃脱。

    不过现在她皇叔不在,只能瘪着嘴,拿着筷子戳着饭,哼哼唧唧。

    张太后对于小永宁去内阁捣乱的事很不满,外廷与皇宫一直是一种微妙的关系,作为前朝皇后,她的身份相当敏感,现在又有人拿她们母女做文章,更得低调。

    看着小丫头不以为是的模样,张太后心里有气也发不出。

    这个时候,已经亭亭玉立的李香君走进来,与永宁对视一眼,来到张太后身旁,低声道:“娘娘,皇后娘娘与其他几位娘娘已经回宫了。”

    张太后脸色微变,道:“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宫,她们不是景德镇吗?”

    李香君低声道:“李娘娘也回来了,皇上没有。”

    张太后转头看向李香君,面露惊色与不解。

    李香君眨了下眼,道:“香君也不知。”

    张太后眉头皱起,神色不解,还有忧色。

    不解的是,张筠等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进京回宫,大雪漫天,寒气入骨,布木布泰还怀有身孕。

    李解语在神龙府陪着朱栩,为什么她回来了,朱栩没有回来?

    现在外廷风声鹤唳,倒阁声音如同浪潮,人人自危,一个不好就会烧到后宫,她们回来干什么?

    张太后头疼不已,起身道:“走,去坤宁宫。”

    不等李香君答应,张太后又狠狠瞪了眼小永宁,道:“给我老实待着!”

    小永宁瘪着嘴,低头扒饭,眼神却发亮。

    几位娘娘回来,那几个小家伙也回来了,她有的玩了。

    除了回来的几位,实则上在皇宫里,还有一个娘娘,那就是前任的明正天皇,兴子,住在永和宫,封号淑妃。

    兴子,和子母女俩进入明朝京城,进入紫禁城,住进这座偌大的宫殿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除了之前的册封,拜见过太后娘娘,她们就没有见过其他人。

    外面大雪飘飘,宫内的碳炉烧着,温暖如春。

    和子正在给兴子梳头,看着镜子里花容月貌的女儿,轻声叹道:“兴子,不要想太多,住在这里与住在江户,没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个清净。”

    兴子还穿着一身和服,十七岁的她,正是大好年华,俏脸如花的一笑,轻声道:“我知道的。”

    和子给她盘着发髻,望了眼外面,道:“这大明,还不如我们倭国太平……”

    她们在这里住了快两个月,即便鲜少人问津,外面的风雨还是刮进了他们耳朵里。

    “我们不要管。”兴子轻声说道。

    和子默默点头,她们已经不在倭国了,哪里让他们痛苦挣扎了十多年的幕府与皇室的争斗已经彻底结束,与他们无关。

    兴子看着镜子,眨了眨眼。

    她经常在想倭国,不知道哪里怎么样了,毕竟,她也算是亡国之君。

    但近来更多的,她在想大明的皇帝,她的丈夫,大明朝野争斗比倭国还可怕,他能镇得住吗?

    时间一点点过去,雪花渐停,但还是有着一股冷风笼罩在京城,寒意刺骨,每个人都缩在房子里,却又打开窗户,盯着皇宫,盯着内阁,又盯着汪府。

    汪府的马车早就准备好了,一旦这辆马车驶出,就表示着这场风暴真正的开始。

    有人期待,有人迫不及待,有人痛苦难当,有人冷眼旁观,都在静静的等着。

    煎熬,区别就是心情。

    孙传庭等人吃过早餐,没有进班房,站在大殿门口,遥望着大门方向,等待着汪乔年家人前来送辞官书。

    孙承宗也来了,站在孙传庭边上,没有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