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才家是有预谋的逃亡,事先准备的比较充分。他把家里的粮食全都换成了干粮和细软随身携带。

    没想到,人离乡就是贱啊。

    逃亡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刘才的爹妈和最小的孩子都没熬过来,先后倒在了逃亡路上。

    到京城大兴时,刘才全家只剩夫妻二人和两个大点的孩子。粮食也快吃没了,细软也剩的不多。

    更要命的是,到了京城这个初步目标,刘才发现他失去了方向。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去?也看不到一点生活下去的希望。

    最绝望的那几天,刘才已经准备卖身为奴了。全家都卖,只要能给口饭吃。逃难的,可能早晚都会是这种结果。

    万万没想到,想到这儿刘才满心都是侥幸。

    幸亏没走哪一步。

    幸亏来到了京城。

    幸亏坚持到了最后一天。

    真是万幸啊,这是刘才最真的想法。

    朝廷就是朝廷,朱家皇爷还真的管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

    朝廷先是开始赈济。那粥虽然稀,可还能让人活下去。

    后来朝廷还把难民们按户编为保甲,按百户一保安置地方。

    最稀罕的还是朝廷派来带头的小哥,人不大,管的多,懂得也不少,手也够硬。

    不过,那小哥下手也真狠,不听他招呼的一律不发口粮。张家的那个老三不服,被他一下就打到在地。

    好厉害。

    那小哥也有真本事。难民这么多户,相互之间也都不熟悉,可在那小哥的安排下,没几天,就把房子建起来了,大伙再也不用住那破烂的窝棚了。

    就冲这一点,大伙就都心服口服。

    那小哥姓什么来着?

    对,姓牛,叫牛金星。

    你看人家小哥这名字,一听就是有学问的人起的。

    刘才口中的牛金星,就是少年队的牛二。

    金星这个大号,还是信王亲赐的。

    信王当初检阅时对他的激励,牛二牢记在心。

    从那天起,牛二疯了一样的训练,终于在月底会操拿到了全队第一。

    当然,那次评比幸亏没算内务积分。

    牛二拿了第一,信王也说话算话,给他赐名金星(朱由检的恶趣味)。对这个名字牛二非常满意。

    整个难民编组后的安置工作,都是信王府一手完成的。

    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也让等着看热闹的勋贵们大吃一惊。

    这点安置工作在朱由检看来,并不算什么。少年队的成长让他更加开心。

    此次少年们或一人管一保,或2人管一保,竟然没出什么大乱子,任务都完成的不错。

    回看整个安置的过程,“这个时代的百姓要求还真是低啊!”朱由检心中十分感慨。

    信王府的安置策略很简单,严格控制难民的口粮,听话的有,不听话的无。有挑头闹事的,迅速镇压。王府卫队都做好了随时出动的准备。

    难民服从管理以后,信王府组织难民修建居住的房屋。不是各家修各家的,而是大家集体修建。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百户难民组织到一起,有信王府提供各种资源,修建框架式的联排房屋速度还是很快的。

    只半个多月的时间,难民就住上了新房。实际上如果不是土坯砖的限制,房屋还能再早一些成型。

    有饭吃,有房住,难民的心也就稳住了。

    下一步,就是安排难民的生活了。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这些辽东失地难民注定是没有地可以耕种。

    他们未来只能靠做工而活。

    在工坊还没建成投产之前,朱由检为他们安排的活路,就是水利工程。难民们工钱暂时没有,有的只是基本的口粮。

    有这么多的劳力,徐光启为皇庄设计的水利工程就可以全面铺开了。

    在徐光启和汤若望的指挥下,难民将以百户为单位,在皇庄展开农业水利大会战。

    此次水利工程,不单单是解决皇庄农田的水利灌溉问题,还是对皇庄所有河流地形的大摸底。修建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要找出适合修建水能机械的河段,为将来工坊的动力来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水利工程对朱由检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水利工程来磨合难民的组织协调性。

    这些难民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

    来自乡村的农民比起城市的市民,先天就缺少一种组织协调性。

    农民的生活模式是自给自足。自己种粮种菜,自己织布成衣,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很少与外界交流。

    这种生活模式就注定了,农民天生缺少组织性,他们更容易接受宗族这种组合方式。

    市民与农民不同,他们衣食来源都要靠交易获得。他们天生就有对外交流的习惯,不交流他们很难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模式使市民更容易与陌生人组织交流,但也使得市民远比农民更圆滑。

    朱由检的工坊需要的是产业工人,是有组织的工人,他们需要彼此协调合作。朱由检设想中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更考验工人的团结协作。某种意义上,产业工人和军队的战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民们农民的心态要转化成那种工人的职业状态,需要大量时间的培训。水利工程工地上的工作,恰好可以提供这种初级的培训。

第八十八章:冯铨的小心思(求票、求收藏)() 
看投入到难民中的少年队,朱由检很感欣慰。

    少年们的表现对他们的所学所讲是一个极大的肯定。这坚定了朱由检的信心。少年队的模式是非常优异的人才培训方法。

    信王府的新一批少年队已进入选拔阶段,少年队即将进入正规培训时期。

    辽东难民潮的解决,为魏忠贤在朝堂上带来极大的声望。如此数量的难民,没有引发任何风波,就轻而易举被魏忠贤化解,这给了魏忠贤极大的信心。也给了天启皇帝强烈的信心。

    各方不再迟疑,天启四年7月,魏忠贤的天启新政正式推出。魏忠贤和天启皇帝都梦想重现万历十年,张居正改革的黄金岁月。

    没等新政的文书传遍天下,魏忠贤就遭到迎头一棒。东林党再次掀起反魏忠贤的舆论狂潮,这次连辽东难民潮也被他们牵扯进来。

    在东林党的舆论中,魏忠贤点选难民青壮充填御马监的事被大肆宣扬。

    飞扬跋扈、欺压文武臣僚、强制官员纳捐,借难民潮大发横财,私自扩充军队,似有不臣之心帽子被牢牢地戴在魏忠贤头上。

    没等魏忠贤做出反应,天启四年7月,东林六君子以杨涟为首先后上书,以私扩军马、飞扬跋扈、出行逾制、有不臣之心再次弹劾魏忠贤,天下震动。

    此次杨涟等人吸取上次教训,弹劾条款件件坐实,条条有据,不再空洞发炮。

    于此同时,大明民间有关杨涟弹劾魏忠贤的24大罪,疯狂的在全国传扬开来。

    “督公,不能任由他们如此猖狂,我等必须反击才是!”少詹事冯铨躬身建言。

    再次面对杨涟的弹劾,比上次详实有据的弹劾,魏忠贤却不再害怕。

    虽然杨涟等人比上次人更多,弹劾内容也更详实有据。可魏忠贤知道,他们的弹劾又白费功夫了。

    天启皇帝才因难民的事情表扬过魏忠贤。

    天启皇帝甚至因难民的问题亲自出面,在信王面前为魏忠贤转圜,这是何等的宠幸和信任。

    这个时间段,东林党说什么都不会对他造成伤害,只会加强天启皇帝对他的信任。魏公公有这个自信。

    不过,冯铨说的对。

    东林党有些太嚣张了。

    魏忠贤眉毛慢慢拧到了一起,“老虎不发威,还真当杂家治不了你们?”

    “督公,此次东林党明显是冲着新政来的。不能让他们毁了您的心血啊?”冯铨力竭声嘶的喊道,他俊美的面容变得有几分狰狞。

    “冲新政来的?”魏忠贤还真没向这个方向考虑。

    “督公您想,他们为什么早不上书,晚不上书,单单卡在这个时候?”看到魏公公迟疑,冯铨精神一震,赶忙继续分析。

    “现在是什么时候?”

    “督公刚刚颁行新政,朝堂正是需要稳定的时候。”

    新政想迅速推广,朝堂的稳定至关重要。朝堂若是争端四起,谁还有精力推广新政?

    东林党这明显是故意挑起争端,想破坏朝堂稳定。

    破坏朝堂稳定,为了什么?

    冯铨意味深长的说道。

    东林党虽已退出朝堂,可地方督抚还有大批东林同党。

    督公想推行新政,东林党绝不可能罢休。

    此次先挑起朝堂争端,下一步必定会鼓动地方督抚上书。

    朝堂争斗不断,地方、朝中不和,督公的新政也就只是废纸一张罢了。

    冯铨面目扭曲的说道。

    “啪”,魏忠贤将手中的茶杯狠狠的摔到地上。

    魏忠贤知道,冯铨说的可能有些夸大,但他说的情况却更可能出现。

    东林党就是一帮疯狗,一帮搅屎棍。他们擅长的就是搅和,他们不做事,更会搅得你也做不好任何事。

    一旦出现冯铨说的那种情形,他的新政还真就执行不下去了。

    “怎么办?”魏忠贤眉头拧成一团,“多好的形式,绝不能叫东林党坏了杂家的心血”。

    看到魏忠贤拧起的眉头,冯铨心中阴阴一笑。

    “缪昌期,我先挖了你东林党的根,再和你算咱们的旧账。”

    “督公,想确保新政通行天下,督公就得拿出雷霆一击震慑天下才行。不然就算他们嘴上不说,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扯新政后腿。”冯铨恭敬地说道。

    “你先去吧,杂家在想想。”魏忠贤疲惫的说道,事关重大他也不敢贸然决定。

    冯铨恭敬的退了出去。

    冯铨能沉得住气。一直以来,冯铨不怕魏忠贤没有野心,就怕魏忠贤野心太小。只贪钱的魏忠贤,是不会冒风险去和东林党做生死决斗。

    魏忠贤有了远大理想,最高兴的就是冯铨。

    只要魏忠贤还想推行新政,东林党就是他必须铲除的团体。双方矛盾无可调和。

    在冯铨心中,魏忠贤的新政是注定会失败的。

    强如张居正和万历皇帝都无法推行下去的政策,魏忠贤怎么可能成功?

    不过,新政成不成功没关系,冯铨只是借推行新政挖东林党的根而已。

    “缪昌期,你的死期不远了,没有东林党护着你,你给我的侮辱,我必百倍偿还。”冯铨的牙齿咬的格格作响。

    魏忠贤也明白冯铨的私心。冯铨想借势报仇,这魏忠贤并不奇怪。

    冯铨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

    中进士的那年冯铨才19岁,年少成名,人长得又俊美漂亮,典型的高富帅形象。

    缪昌期与冯铨是同年的进士。

    不过,缪昌期比冯铨足足大了30多岁。

    中进士时缪昌期已经属于东林党的骨干力量,朝野之间拥有很大的名声。

    也许冯铨的高富帅形象严重刺激了缪昌期。

    在翰林院期间,冯铨数次遭到缪昌期的欺压。

    书虽然读的好,但在体能方面,冯铨明显不是缪昌期的对手。更何况缪昌期还有许多的东林党同伴做帮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