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战斗给张云翼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后金太强大了,在张云翼眼中,明军输的毫无悬念。

    远程攻击不如对方,近战也不如对方,防御也不如对方,兵力好像也少于对方,士气更不如对方,这要是不输恐怕才是奇迹呢。

    与张云翼的这次交谈,对朱由检震动很大,前世的一些想法太想当然了。明军在辽东的屡战屡败,自有战争规律在里面,完全不是书本上总结的那么简单。

    “书本上的东西,确实只是纸上谈兵,与现实真的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对战争的看法,也许只和王化贞,是一个级别吧?”朱由检对自己默默地做出评判。

第五十八章:努尔哈赤的野望(求求求、票)() 
打发张云翼离开后,朱由检久久没有说话。

    张云翼属于明军的基层将领,他描述的场面可能有些偏颇。但从他描述的战场情况看,明军和后金兵之间战力差距之大,让朱由检不寒而栗。

    这不科学啊?

    后金怎么可有如此逆天的战力,难道女真满万不可敌,不是吹出来的?是真的?

    怎么可能?

    朱由检疯狂的想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他绝对无法安然入睡。

    不管什么时间了,在朱由检的要求下,各种资料纷纷被找来,堆满了王府的书房。幸亏信王邸对资料收集比较看重,不然还真无法达到朱由检的要求。

    朱由检埋首资料堆里,不停的翻看,焦灼的心态让他忘记了吃饭和睡觉。王承恩的几次催促,都被他赶了出去。

    终于,萨尔浒之战的前前后后,被朱由检一点一点拼凑出来。

    萨尔浒之战,这场大明王朝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前世各种书籍都有无数的描述。

    在朱由检有限的记忆中,大家不约而同的把失利归罪于主帅杨镐的愚蠢、明军的腐化和努尔哈赤的英明神武上。好像很少有人提到,交战双方的实际实力对比。

    朱由检感觉自己终于拨开了萨尔浒上空的迷雾。

    按照张云翼的描述,结合朱由检对其他资料的查阅,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出现在朱由检面前。

    按各种资料分析,朱由检发现,萨尔浒之战明军怎么打都是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这种结果,早在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后金方面,努尔哈赤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不可否认,是非常高的。

    少年时,努尔哈赤在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长大,这段经历为他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辽东李成梁的部队,是当时明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是标准的明军野战部队编制,采用精锐部卒(精干家丁)驾驭一般部队(稍加训练的炮灰)方式编组。

    李成梁在战场上的作战模式是:先用一般部队消耗、疲惫对方,最后由精锐部卒一锤定音。

    在面对辽东土著部落和蒙古人的挑战时,这种战术非常管用。

    几十年间,李成梁就是依靠麾下近万的精锐部卒作为骨干,又有大明庞大的资源作为后盾,方能纵横辽东、横行无忌。

    随着李成梁的老去,他的部队也慢慢腐化,钢刀慢慢变钝了。

    李成梁死后,大明对辽东的控制力开始减弱。

    努尔哈赤趁势而起,他一边仿照李成梁的部队,努力训练精锐部卒;一边结交辽东的地方官,用各种手段拉拢腐化他们。

    精锐部卒训练艰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

    经过艰苦努力,努尔哈赤终于打造出一支精锐部卒,并借助这支力量统一了女真各部。

    在10几年的征战中,努尔哈赤的精锐部卒变得越来越庞大。

    萨尔浒战役时,努尔哈赤投入的部队,就是他10几年征战锻炼出来的这支精锐力量。

    统一女真各部后,手中力量大增的努尔哈赤开始发愁。他的领地太小,根本养不起这支精锐力量。他必须要为他的部队找到新的养料。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明。

    而此时,大明刚刚结束了万历三大征。虽然三战都取得胜利,但也消耗了大明太多的精锐部卒,辽东更是被抽成了真空。

    辽东空虚,更诱发了努尔哈赤的野望。

    始终潜伏在大明体系内的努尔哈赤,对大明的各种消息都了如指掌。在对大明军队进行深入研究后,努尔哈赤更加坚定了反叛的决心。

    经过屡次试探和对大明各种消息仔细的梳理后,努尔哈赤确定大明已是强弩之末,短期内根本无法支撑第四次大征伐。他完全可以在大明反应过来之前,就打下一块地盘割地称王。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袭取抚顺,据此发布七大恨,悍然举起反旗。

    努尔哈赤的冒险成功了,历任辽东地方官员不负责任的瞒报,造成万历皇帝极大的误判。萨尔浒之战就在明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了。

    萨尔浒之战开始时,杨镐虽然宣称有47万大军,实际明军总数只有10万人左右,各处援兵根本还没有集结到位。

    可能是因为补给压力太大,在杨镐的指挥下明军贸然发动进攻,还是分四路进攻。最多的一路也不过只有3、4万人。

    从指挥上来说,杨镐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他同后来的袁应泰、王化贞一样,都是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的文人。在他的计划中,分四路进攻却完全没有重点,四路部队相互之间也严重缺少联系。

    更让朱由检气愤的是,杨镐对后金的侦查做的非常差。他甚至连努尔哈赤的主力,到底有多少人都不太清楚,更不要说努尔哈赤主力的装备以及编制了。杨镐根本不知道努尔哈赤到底在哪里?他只是想当然的,给四路部队划定了一个目标:赫图阿拉。

    缺乏保密观念的杨镐,就连这份破绽百出的作战计划又早早泄露出去。

    得到准确消息,本土作战的努尔哈赤,可以从容的集结主力6万多人,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分别攻击每一路明军。

    这就是努尔哈赤的“任他几路来,我自一路去。”的作战方案。

    更可怕的是,许多年来努尔哈赤一直是以明军作为假想敌,他是有目的的在打造他的部队。

    面对明军,努尔哈赤放弃了骑兵冲阵的战法,他专门采用克制明军的重甲步卒为战斗主力。

    针对明军以火绳枪为主的远程攻击,努尔哈赤看出明军火绳枪破甲威力不足,他大大加强了冲阵士卒的披甲厚度。他的部下,最强壮的战士甚至身披3层重甲。

    努尔哈赤还针对明军士卒缺少护甲的缺点,重点使用强弓重箭作为远程攻击手段,以加大对明军的远程杀伤力。

    在他的有意安排下,当重甲步卒冲进明军的阵型以后,明军为了维护阵型只能出动精锐部卒(家丁)。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安排的神射手会重点狙击精锐家丁和明军各级军官。

    一旦明军的家丁和各级军官伤亡过大,就无法继续维持阵型,明军阵型将被后金步兵彻底打乱。

    当明军阵型彻底崩溃后,努尔哈赤的骑兵才会针对性投入战斗,最终彻底击败明军。

    对努尔哈赤的一切都不知情的明军,在杨镐的严令下,按那个破绽百出的计划出发了。

第五十九章:努尔哈赤的逆天运气() 
萨尔浒的战斗首先在西路明军打响。

    此时的明军拥有大量参加过万历三大征的老兵,还具有相当的战斗力。

    几路部队的指挥官也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努尔哈赤根本没有得到伏击的机会。

    当时,西路军杜松部只有3、4万人。当他发现后金全部主力来袭时,立即采取了结寨对抗的手段。面对后金部队,西路明军依然成功建立了一座简陋的营寨。

    为了争取时间,努尔哈赤的部队立即以重甲步卒为主力发起进攻。

    依靠营寨作战的明军实力大增,后金一时攻击不下。

    这时,运气站到努尔哈赤身边。

    天降大雾。

    看到这儿,朱由检也只能摇头哀叹:“天不佑大明啊!”

    大雾中,明军的火绳枪完全失去了威力。后金的重甲步兵趁机打破明军营寨,混乱中明军大败,杜松战死。

    击败了西路军,努尔哈赤借助骑兵的机动力,主力迅速转向北路明军。并在野战中,击败北路明军,就是张云翼所在的部队。

    努尔哈赤的部队经过修整后,转向南路。

    南路明军刘铤部被努尔哈赤几乎全军歼灭。朱由检手中资料太少,无法判断南路明军具体的战场情况。

    至此,四路明军三路惨败,只剩李如柏部仓皇撤回,萨尔浒战役以明军大败结束。

    研究中,朱由检发现西路明军和北路明军的人员配备和对敌采用的阵型相差不大。

    虽然两支明军崩溃的时间也相差无几,但朱由检对比后敏锐的发现:如果没有大雾,西路军可能不会崩溃,至少不会那么快就崩溃。

    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因为一道简陋的营寨吗?

    研究结果告诉朱由检,是。真的只是因为一道简陋的营寨。营寨似乎对明军的防御有非常大的加成。

    朱由检感觉,明军的战斗力并没有自己推算的那么孱弱。

    明军表现出的低下战斗力,应该只是完全被努尔哈赤针对所导致。

    在与后金的战斗中,明军的缺陷被重点放大,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战斗误差。

    萨尔浒战役中,明军西路军杜松部、北路军马林部,都是阵地战中被努尔哈赤击败。努尔哈赤的部队对明军的优势可见一斑。

    不得不说,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他打造的部队完全超越了李成梁,更是有明显克制明军的属性。

    不过,西路军杜松部在结寨的情况下被努尔哈赤击破。这场战斗含有很大的偶然性,不是双方战力的真实体现。结寨对明军防御应该有非常大的加成,朱由检觉得要加大对明军这种表现的关注。

    萨尔浒战败,战场情况反馈到万历皇帝哪里。

    万历皇帝敏锐的看出,明军暂时无法再与后金野战。他立即启用了熊廷弼。

    朱由检不得不对万历,这个他名义上的爷爷感到叹服。

    万历皇帝的眼光非常高明,熊廷弼也不负他所望。

    熊廷弼很快稳住了辽东局势,他依靠城防工事,压制住努尔哈赤的继续进攻。

    在辽东,熊廷弼在新部队未曾训练到位前,只以骚扰、疲惫努尔哈赤为主。绝不与后金做主力野战。

    熊廷弼看准了,努尔哈赤的部队就是一支强盗军队,根本不事生产。只要让他抢不到东西,就能逐步削弱并最终消灭他们。

    对熊廷弼的眼光,朱由检佩服万分。

    可惜,运气又一次站在努尔哈赤身边。

    在这关键时刻,万历皇帝驾崩了。

    万历驾崩,泰昌皇帝继位,东林党上台,熊廷弼被迫辞职,毁了辽东的大好局面。

    眼高手低的东林党人袁应泰接替熊廷弼,他的一系列昏招葬送了辽东。在袁应泰的指挥下,沈阳一天失陷,辽阳守了三天也告失守,愚蠢莫过如此。

    辽沈先后失陷,后金生存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拥有了一定地战略回旋余地。

    不过,朱由检在资料中发现:辽沈之战中,袁应泰葬送的被熊廷弼倚为长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