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满桂心中,朝廷用谁去守锦州都比贪生怕死的老滑头赵率教强。用赵率教,那锦州城十之八九是会守不住的。

    山海关外,面对麾下已建制完全的5000骑军,满桂对守住锦州却依然没什么信心。

    满桂曾经计算过,锦州距宁远200多里,宁远距山海关又是200多里。而他麾下的骑卒就算轻骑疾驰,一天最多也就能跑200多里。大军出动那速度可能还要更慢一点。

    也就是说,若锦州遭受到后金攻击,即便他满桂同时接到消息,他也立即率兵出动,那他至少也要两整天才能赶到锦州。

    可消息传递不需要时间吗?大军出动也不需要准备吗?更别说沿途还要防备后金的伏击,保证士卒接战时的战力,大军又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前行?

    满桂已经仔细算过,若锦州遭受攻击,他最快最快也得四天才能赶到锦州。问题是,锦州能坚守四天以上吗?满桂心中真不看好。

    在宁远,满桂可是亲身感受过女真八旗全力攻城的压力。在那种巨大的压力下,守城将士要是有丝毫的软弱,可能都会铸成大错。

    这抢筑才三个多月的锦州城,能赶上前后整修超过两年的宁远城吗?那赵率教训练的士卒,能与宁远的关宁军主力相提并论吗?

    最重要的是,贪生怕死的赵率教,又真的能坚定的死守在锦州城头吗?

    这些,满桂心中都没有答案。

    满桂现在心中唯一确定的答案,就是只要后金来攻,那他就一定会率兵前去救援。

    宁远被围,他救宁远。锦州被围,只要锦州仍在坚守,那他满桂也一定会去救援锦州。

    “那个,满总兵。”

    一个有些尖锐刺耳的声音打断了满桂的思索,身旁同样一身甲胄的内侍监军刘应坤,有些兴奋的催促满桂:“满总兵,我们是不是再操演一番?这时间还早,儿郎们也还有足够的体力。”

    时间还早?

    满桂根本就没看天色,他直接小声向刘应坤解释:“刘公公,现在真不能再操演了。按公公所言,后金鞑子的进攻只怕不会太远了,现在该让儿郎们好好歇息一下,将养下马力以备上阵才是。”

    面对京城派下的内侍监军刘应坤,满桂没有丝毫的不耐,话也解释的前所未有的透彻。若是此情此景被赵率教看见,那绝对会惊掉赵率教的下巴。

    鲁直的满桂也会如此说话?

    其实虽个性鲁直,但满桂并不是个傻子。现在凶名赫赫的内侍代表、九千岁魏忠贤的大名和事迹,满桂也不是没有听到过。

    在宁远,袁崇焕和祖大寿张罗着为魏公公建生祠,那更是发生在满桂眼前。这些都让满桂对内侍权阉有了直观的认识。

    满桂就是再鲁直,他也知道,京城派下的内侍监军有直通御前的渠道。不说他们能掌握他的升迁之路,但恶了内侍监军对他肯定将大大不利。如此,你让满桂对内侍怎能不小心恭敬。他们武人对内侍可没有文人那种天然的反感。

    

第四七六章:内侍监军(算是为 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书友盟主 加更)() 
满桂是真没想到,内侍监军刘应坤虽是衔天命而来,但抵达山海关后,对他却没有丝毫的倨傲之态。

    而且,若非有这位内侍监军全力相助,他满桂也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召集到这五千骑军。

    要知道,大明的军中骑卒,大多是各级将官的家丁护卫,其他的骑卒也大多是各军精锐样的存在。这样的骑卒岂是能随便调动的。

    满桂召集的这五千骑军,除搜尽了他辖下各处军中骑卒外,还从蓟镇和宣府处又调来千骑以补足差额。从这些军镇调人,若无内侍监军刘应坤全力协调,别说他满桂的面子不够,就是蓟辽总督王之臣的面子,也一样不太好使。

    人家帮他召集军马,对他又非常客气,还从不越过他直接下令,顶多就是跟着他一起练练兵。如此这样一个识情懂趣的内侍监军,他满桂若是再与人相呛,那他就真是个傻子了。

    人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内侍监军既对他客客气气,那满桂也就诸事都多解释几分,生怕与监军产生不应有的误会。这有来有往的,在双方都有心迁就下,数月来,满桂与刘应坤关系已变得非常融洽。两人相处的那是相当的不错。

    只是,满桂怎会知道,来山海关监军的内侍刘应坤,这位原御马监忠勇营统领,号称内廷最知兵的内侍,对他如此客气,背后又受到了多大的压力。

    脸上虽然带着笑,可刘应坤心中却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坏透了。

    年初,御马监掌印太监涂文辅构陷信王朱由检谋反,被盛怒的天启皇帝当即免职。与魏忠贤交情不错的刘应坤,本以为他能顺势接任御马监掌印。却没曾想,横空杀出个谭敬,抢了他刘应坤的御马监掌印之位。

    这还没等刘应坤把失落的心情理顺,京城王恭厂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炸。受爆炸所累,天启皇帝重伤垂危。紧跟着,乾清门又发生了信王朱由检遇刺,这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事。新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谭敬,大概连屁股都未坐热,就因此事又被免职。这让刘应坤再次看到了接任御马监掌印的曙光。

    可刘应坤万万没想到,天启皇帝驾崩,信王朱由检登基成了崇祯陛下。一转头,他刘应坤不但没捞着接任御马监掌印,反而被发配到这偏远的山海关来。

    哦,不对。他也算做了御马监掌印。

    毕竟他现在的职衔,就是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

    可在这远离京城的山海关,他挂上个御马监掌印职衔又有何用。

    不过,想到最近收到的京城消息,刘应坤脸上的笑容倒是真诚了几分。

    崇祯陛下登基,不单是他,内廷众多的重要位置上,众多资深的大太监都纷纷换了人。相比那些失位去养老的老人,他刘应坤还算是不错。毕竟要是做好了这份监军的职务,也许他还有重返京城的那一天。

    到那时,或许他这挂名的御马监掌印还有可能转为真正的实职。

    想到将来回京的那一天,刘应坤的心中失落尽去,重又变得火热起来。

    来辽东前,崇祯陛下严令他们这些监军,进入军中后只能看和听,严禁他们干涉军前的任何事务。

    那他刘应坤就与这个实心眼的满桂交个朋友,支持这个满桂去建功立业。

    想来,他如此尽心的支持满桂立功,以满桂的心性当不会忘了他这个监军。到时候,有这个出名鲁直的满桂为他上奏御前,崇祯陛下就不会怀疑他这个监军冒领功劳吧?

    想到京城内廷好友带来的,那崇祯陛下耳目异常灵通的消息,刘应坤背心忽然就是一凉。

    他为结交满桂所用的这些手段,当不犯陛下忌讳吧?

    锦州城下

    后金象征大汗亲临的金顶大纛,在正黄旗甲士簇拥下慢慢进入了早已扎好的后金大营。

    大纛下,皇太极抬头望望已近在眼前的锦州孤城,一股不祥的预感袭上了皇太极的心头。

    此次出兵,大明的反应有些古怪,这让皇太极感觉很不适应。

    “老十四,”皇太极凝重的问向身旁少年:“老十四,此次收获如何?”

    收获?

    “大汗,哪有什么收获。”少年多尔衮青涩的脸上,现在全都是无奈:“大汗,这些明猪跑的比鹿还快。我的正白旗儿郎已用最快的速度赶路了,可还是没能抓住那些明猪。这一路上,除了零零散散抓了几个明猪探子,其他什么收获都没有。”

    越说越委屈,多尔衮眼中委屈的泪都快要滚出来了。

    这可是多尔衮第一次出征,也是他第一次当前锋。

    多尔衮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人家当前锋,都是战利品丰厚到拉都拉不完。而到了他这儿,这一路赶来,除了喝风吃土却什么东西都没得到。

    难道往昔那些哥哥们所说都是在吹牛?

    难道八哥大汗皇太极,说此次安排他当前锋是特意照顾他,也是在骗人?

    多尔衮现在实在是有些想不通。

    年才十四的多尔衮怎么会知道,往日他哥哥们的说法确实没吹牛,皇太极也确实没有骗他。

    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女真八旗就是一直在劫掠中成长和壮大。在女真八旗出兵的序列中,前锋确实是收获最多的旗。尤其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面对富饶而又孱弱的大明,就更是如此。

    往昔面对大明,八旗的哪一旗要是当上次前锋,至少全旗大半年的粮食物资都不再发愁。前锋旗的旗主贝勒们更会捞上个盆满钵满。这些,还是那前锋旗向大汗上缴一半所得后,剩下的哪些战果。

    年少的多尔衮不知道,若非他此次坚决的站在皇太极身边,若非皇太极要酬他相助之功,以他的年龄、他的资历那是绝不可能被任命为大军前锋的。

    “什么收获都没有?”

    听到多尔衮的话,皇太极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老十四,你部损伤如何?”皇太极猛然停住马,脸色阴沉的扭头又问。

    皇太极的马一停,周边随行的重臣护卫们反应都迅速,也都纷纷停步不动。

    众人中,只有第一次出征的多尔衮猝不及防,冲出数步后才勒住了胯下战马。

    独立军前的年少多尔衮,脸色瞬间涨的通红。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四七七章:锦州城下(求订阅推荐收藏)() 
“八哥?”

    冲出数步才反应过来的多尔衮,红着脸忍不住就是一声尖叫。少年人那特有的尖锐嗓音,刺的皇太极耳膜就是一阵鼓荡。

    “怎么,老十四,损失很大?”

    为多尔衮的叫声所惊,皇太极的脸色变得愈加阴沉。

    多尔衮虽然年轻,但老汗努尔哈赤留下的亲军,却都留在了他的正白旗中。多尔衮的正白旗战力,在女真八旗里那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这样一只久经战阵的正白旗来担任前锋,虽然旗主有些年少,但也不该损失惨重还毫无所获啊?

    可以说,真要发生了这种情况,那皇太极的世界观都要被颠覆了。

    此次安排正白旗当前锋,皇太极可绝不是只为酬多尔衮相助之功。皇太极还要用正白旗这把利刃来试探一下明军现在的战斗力。

    毕竟,对让老汗努尔哈赤铩羽而归的宁远明军真实战力,没参与去年宁远大战的皇太极,还真是不太摸底。

    “大汗,那有什么损失!”回过神的多尔衮,又想起了大汗这个称呼。别看年纪小,但多尔衮却是后金所有旗主贝勒中,最注意这些称呼之人。

    “大汗,这些明猪跑的连鹿都追不上,我们连他们的面都见不到,我正白旗儿郎又哪来的损失?”

    解释过一句,多尔衮又不甘心的大声叫道:“要不是见都见不到那些明猪的面。大汗,我,臣弟又怎么会毫无所获。”

    “没有收获,也没有损失?”

    不理激动的多尔衮,皇太极嘴里一边轻声念叨,一边随手催马重往前行。皇太极心中也迅速对当前局势作出了判断。

    看来,明军这是全都缩回了城池中,给他玩起了坚壁清野。

    只是,明军就这么有信心,相信大金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