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努尔哈赤一手创建了现在的大金。

    也是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大金在与庞大的大明帝国对抗中,大金甚至还占到了上风。

    更是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八旗才能百战百胜,声威震慑辽东和草原。

    在女真部民眼中,就没有什么事,是英明神武的天命汗解决不了的。

    然而就在迅速蔓延的灾荒面前,他们最最信赖的天命老汗却倒下了。

    这天命老汗要是真的去了,那这大金的天命是不是就真的没了?

第二九六章:八王议政(求订阅、推荐、收藏)() 
    盛京,议事大殿

    如此多的后金重臣凑在一起,说是在议事,其实完全和赶集差不多。

    后金的旗主重臣们按各自的亲疏关系,各组成一个个小圈子,大家都在各说各的。

    虽说大金现在面临严重的粮荒,可再怎么粮荒也绝不可能饿着大殿中的这些旗主重臣。

    所以,大家更多的,还是在谈论努尔哈赤病重的消息。

    人群中甚至还有几个没心没肺的家伙,还在大声的谈笑。

    整个议事大殿就像赶集一样,到处乱哄哄的。

    看看乱哄哄的场面,皇太极皱了皱眉。

    皇太极是非常不愿意看到这种场面的。

    可他现在也没什么办法。

    老汗现在病重,没有了老汗的压制,按老汗订下的规矩,大金这所谓的八人议政,还真就是这么个德行。

    大金说是八人议政,但其实参加议政的人可远不止八个。

    不过,当看到阿济格并没有和多尔衮、多铎凑到一起时,皇太极的眼中露出一抹喜色。

    抬起头,皇太极的眼光恰好与代善的眼神碰到了一起,两人略略一顿,又不约而同的转了开来。

    自他被努尔哈赤厌恶以后,代善在后金的威信大降,后金已经没几个人愿意听他说话了。

    那执掌镶红旗的岳托兄弟,虽是代善的亲生儿子,可与代善的关系却更像仇敌一般。

    看殿中大家越谈越热烈,越谈越离题万里,根本就没有任何自行停止的可能。

    皇太极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咳。”

    皇太极站起身来,重重的咳了一声。

    很尴尬,大殿中似乎并没人注意到皇太极。

    看到咳声无人理会,皇太极只能连击数掌。

    在引起大家注意后,皇太极才大声说道:“这如何应对粮荒,大家总得拿个章程啊?

    大家总是这样乱议一通,老没个结果可不是个事啊?

    我知道在座的诸位都不缺吃喝,可咱们也不能真个不管底下人的死活吧?

    要是旗丁都饿死了,诸位当个光杆旗主、贝勒、贝子的,滋味恐怕也不会好受吧?”

    听皇太极这么一说,殿中的声音慢慢静了下去。

    在后金真正主政的四大贝勒中,代善说话没人听了;阿敏那性格不说仇人遍地,那也是得罪人无数。

    而比起为人来,只喜欢打打杀杀的莽古尔泰比阿敏要强些,但强的也有限。

    这四大贝勒中唯有皇太极一直掌控着大金的后勤,与大殿中的各位重臣到都有些不浅的交情。

    皇太极既然开了口,大家也就都愿意给他这个面子。

    不过,对于粮荒,那大家可就真没什么好法子了。

    这些后金的大将,你叫他们打仗杀人行,可要他们想个找粮救人的妥善办法,那就太难为他们了。

    看到大殿内随着皇太极开口,立即就静了下来,代善不为人知的点了点头。

    寂静中,阿敏却感觉有些不太舒服,他大声叫道:“咱们旗丁没吃的,那咱们就去把那些尼堪家都再抄上一遍。

    那些尼堪可都是属老鼠的,他们肯定还会有存货。”

    听到阿敏的这个提议,殿内的众将纷纷议论起来,不少人都对阿敏的这个提议大为意动。

    看到有不少人支持他,阿敏哈哈大笑了起来。

    似乎是不愿让阿敏出了风头,莽古尔泰也大声叫嚷起来:“那些尼堪那还能有东西?他们要是还有吃的东西,还能饿死那么些个?

    抄他们的家找粮食?

    你拿他们当粮食还差不多。”

    被莽古尔泰这么一说,众将也觉得很有道理。

    经过大金数年的盘剥,那些尼堪现在真的很难再榨出什么油水了。

    看到也有人点头,莽古尔泰得意起来,他继续大声叫道:“要我说,咱们还是找地方去打个围子,肯定能抢点粮食回来。”

    “打围子?你说周围那个地方能抢到这么多粮食?宁远吗?”

    听了莽古尔泰的话,阿敏马上又堵了回去。

    宁远?

    莽古尔泰的眼睛立马瞪了起来。

    见两位贝勒又顶了起来,大殿中其他人嘻嘻哈哈的开启了看戏模式,反倒又把正事放到了一边。

    知道又会是这么个结果,皇太极无奈的叹了口气。

    对后金粮荒的出现,皇太极和范文程虽然早有预料,可他们也没想到粮荒会来的如此之早,而且来势会如此之猛。

    在如此大面积的粮荒面前,皇太极发现,他事先所做的准备,现在最多也就只能维持他正白旗一旗所需,根本无法再供应其他各旗。

    他满心的谋划,竟然全做了无用功。

    为此,皇太极把负责去宁远购粮的那撒,重重的责打了一顿。

    若是那撒能完全按范文程的谋划来操作,也许现在皇太极的手中能多出不少筹码。

    想到范文程,皇太极在心中暗暗笑了起来。

    范文程安排去张家口的人已经赶回来了,这一路总算给皇太极带回了好消息。

    按那个李昌所说,他从张家口买的粮食已经开始起运了。

    这第一批粮食就足有两万石。

    只要范文程把这批粮食运到了盛京,那他皇太极可就有了说话的威权了。

    现在,就叫你们再多吵几天吧。

    扫视殿中众人一圈,皇太极看到多尔衮脸上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屑。

    “老十四,你怎么看?”

    皇太极也不管争吵的阿敏他们,直接开口问起了多尔衮。

    对皇太极问他话,多尔衮好像有些准备不足。

    多尔衮愣了一下才回答:

    “啊?八哥,我……。

    哦,要是真想要找个打围子的地方,我觉着朝鲜就很好啊。那边应该比大明好打多了。”

    听到多尔衮那特别尖锐的变声期声音,殿中众人哄堂大笑。

    朝鲜,那穷的掉渣的地方,也值得大家去抢?

    所有人中,也只有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提议,仔细斟酌了一下。

    确实,要是真要选一个动兵的地方,朝鲜到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看多尔衮被众人笑的面红耳赤的,皇太极开了口。

    “老十四说的很有道理啊,真要到周围抢粮食的话,我看也只有朝鲜值得下手了。

    朝鲜哪里就算粮食不多,但总比大明好打一些吧?

    只要能有个补充,就比没有强不是?”

    看到皇太极支持多尔衮,众人的哄笑声顿时小了很多。

    哄笑声中,听皇太极支持自己,多尔衮脸上露出感激的表情。

第二九七章:范永斗眼中的草原(求订阅、推荐、收藏)() 
    看到殿中众将,对远征朝鲜都露出沉思的表情,皇太极话锋一转。

    “不过,要是真想远征朝鲜,那我们就得出动大军才行。可阿玛现在的身体……,没阿玛发令,咱们又怎么能出动大军呢?”

    这次,皇太极脸上露出了真正无奈的样子。

    这绕来绕去,事情还是绕回了老汗的病情上。

    听皇太极提起努尔哈赤的病情,大殿中一时静了下来。

    对于努尔哈赤的病情,虽然没人明说,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努尔哈赤这次怕是要躲不过去了。

    努尔哈赤毕竟已经是年近70的老人了,在这个年纪,又病到起不来床的地步。

    那要是说突然就不行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随着努尔哈赤的病情日渐沉重,后金八旗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混乱。

    后金众将都不自觉的,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起来。

    老汗要是真的不在了,谁来接替老汗的位子,这已经是后金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后金现在可不止一人,有接老汗位子的资格。

    就像四大贝勒、阿济格甚至多尔衮、多铎其实都有接位的可能。

    围绕着此事,后金内部已经变得十分的敏感和尖锐。

    一股股的暗潮,更是在不住的涌动。

    不过,后金更多的人却还在等待。

    他们在等待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为他们定下接替汗位的人选。

    可惜,这次他们失望了。

    往日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现在却迟迟不确定接位的人选。

    哪怕都病倒不能理政了,努尔哈赤却宁愿让一群人,在那叽叽喳喳的胡乱议政,也不去确定一个真正能拿主意的人。

    这让大家不得不感到失望。

    老汗,这是病糊涂了吗?

    草原上,一支庞大的车队正冒着初春的严寒,艰难的向前跋涉。

    抬起头望了望天边,范永斗在马上盘算了起来。

    前边就是科尔沁部的地头了。

    也不知对方接货的队伍是否已经来了。

    按照与那李先生订下的约定,双方可是约好在科尔沁的地头上交货的。

    本来,像这种运货,范永斗是不必跑这一趟的。这科尔沁的线路早已是范家商队跑惯了的老线。

    从张家口马市建成那天算起,范家公开跑科尔沁部这条线也已经50多年了。

    若是在算上祖辈走私的时间,那范家跑这条线可就都过了百年了。这一段线路上,范永斗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另外,这次运输的两万石粮食,虽然数量比较大,可范家运送比这还多数量的次数也是有的,这也不是范永斗亲自来的原因。

    范永斗亲来,只是因为对方是他的一个新客户。

    在此前,有关对方的一切,范永斗都从未亲见,只是耳闻。

    但如今既然要和对方直接做交易了,那光凭耳闻得到的信息就不行了。

    这次范永斗准备亲自到对方境内跑一趟,看看对方到底值不值得他加大投资的力度,把这条线也做成像科尔沁部这样的百年老线。

    原本,范永斗原本是不愿直接和对方做交易的。

    因为对方现在和大明还处于敌对状态。

    范永斗心中一直都很清楚。

    这些年,他们范家卖给科尔沁部的物资,应该有不少都被科尔沁部倒卖给了后金。

    但那毕竟只是蒙古人做的事,与范家没有直接的关系。范家并不能指挥蒙古人做事。

    而直接和后金交易,那就不是这个说法了。

    直接和后金交易,对大明来说,范家就是在卖国,就是大明的叛逆。一旦事发,范家将死无葬身之地。

    如此危险,范家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就为一次多挣那几万两银子?

    他范永斗的眼皮子还没有那么浅。

    其实,真正说服范永斗的,是李先生对科尔沁部那不屑一顾的强大气势。

    虽然那个李先生只是个说客,但就冲他敢把交货地点,直接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