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小车,可让孩子用自己的小腿蹬着走,能有效的锻炼孩子的双腿,加速孩子对走路的学习。

    说实话,这学步车可真是费了朱由检好大的精力,才搞出来。

    做学步车别的都很简单,就是做到四个轮子时,朱由检遇到了麻烦。

    因为学步车所需的轮子,可是四个万向轮(能自由转换方向的轮子)。

    只有装了万向轮的学步车,才能不管孩子向那个方向发力,都能随力量的方向而动,不会产生倾覆的危险。

    学步车需要万向轮,可这个时代,大明还没有轴承存在啊。

    这可怎么办?

    朱由检费了很大的心力,才让工坊的巧手工匠明白了他的想法,做出了合用的万向轮。

    现在学步车上用的,都是工匠们纯手工制作出的木质万向轮。

    铁制的万向轮,朱由检还真没能搞出来。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材料,根本达不到前世那种标准。

    看小五兴致勃勃的给他演示学步车怎么使用,朱由校感到心中暖暖的。

    学走路,炅儿(小侄子叫朱慈炅)现在连坐都还不会呢!

    这小五,想的到还真够早的。

    不过,炅儿要是真用这个小车来学走路,一定会学的很快的。

    心中想的开心,朱由校脸上不自觉的就挂上了笑容。

    看到朱由校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不知为什么,朱由检一下想起去年面容狰狞,失魂落魄的那个朱由校。

    他这大哥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就是太重感情了。

    真希望小侄儿能平安长大,不要再让大哥遭受更深的打击。

    已准备未来去当海贼王的朱由检,在心中真心的发出祝福。

    长春宫中,因朱由检兄弟二人各有所思,殿中一时静了下来。

    啪。

    火盆中的一块木炭发出一声微小的爆鸣,在寂静的大殿中倒显得格外清晰。

    被爆鸣声吸引了一下注意力,朱由检很随意的撇了一眼那个火盆。

    呵呵,这皇宫中用的木炭,还真是和他府中一样呵。

    不对。

    指着火盆,朱由检突然惊慌的叫道:“大哥,宫中现在都是用这个取暖吗?”

    被朱由检的叫声惊醒,朱由校撇了一眼小五所指的火盆,也很随意的回答:“是啊。这种红罗炭,宫中已经使用上百年了。有什么问题吗?”

    “我问的不是木炭,而是火盆。宫中现在都是用火盆取暖吗?”

    深吸一口气,朱由检异常凝重的问道。

    被朱由检凝重的神色所感染,朱由校也不觉郑重起来。

    仔细想了又想,朱由校肯定的说道:“没错,宫中现在都是用火盆取暖。

    宫中虽然建有几处暖阁,但都未启用。

    暖阁所耗的柴资实在有些太多了。朕有些不忍。”

    “大哥,那就是说,小侄儿哪里也是在用火盆取暖?”朱由检紧张的问。

    “当然。”

    朱由校不解的看了朱由检一眼。

    有必要那么紧张吗?

    “小五,你放心。

    你的小侄儿是绝不会冻着的。

    炅儿殿中,朕特意安排了5个火盆,红罗炭也拨的足够,绝冻不着他的。”

    提到小小的朱慈炅,朱由校脸上充满了慈爱。

    5个火盆?

    还红罗炭管够!

    这、这大哥还真是……

    朱由检的脸色这次是彻底的变了。

    “大哥,”朱由检急切的朝朱由校叫道。

    “大哥,你知不知道,火盆对小孩孩不好?我给你银子,你还是让我小侄儿去住暖阁吧!”

    “你说什么?小五!”

    朱由校被朱由检所说吓了一跳。

    火盆对小孩孩不好,没听说啊。

    小五这是从哪儿听来的。

    “大哥,你听我说。”

    朱由检也发现自己有些过于惊慌了。

    火盆多,只不过代表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大些,并不代表就一定会中毒。至少他把此事说清楚的时间还是有的。

    听朱由检巴拉巴拉的把事情说完,朱由校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要知道,朱由校除了张皇后流产的那个,其他三个孩子可都是夭折在年尾。孩子夭折时,几乎都是冬天最冷的时段。

    要真按小五所说,那使用火盆可能就是最大的原因了。

    “来人,给朕马上开启暖阁,将炅儿立即给朕搬倒暖阁去。”朱由校大声历吼道。他现在是一刻也不敢耽搁。

    对于小五所说的这些,朱由校那是宁肯信其有,也不敢信其无啊。

    小五说的不对,那开启暖阁,最多也就是多耗点柴碳钱。

    可万一小五要是说的对呢?朱由校在孩子身上,那是绝不敢冒任何一点风险的。

    就因为朱由检这一句话,皇宫中开始忙成一团。

    宫中忙,宫外现在也是一片忙乱。

    感到自己被江南士绅和地方官耍了的魏忠贤,赶在春节前放出了雷霆一击。

    敢耍杂家,杂家就让你们知道知道,到底什么叫年关。

    天启五年年底,抢在春节前,魏忠贤以贪腐的罪名,将海宁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统统拿下,直接投入了北镇抚司诏狱。

    这些人也许是北镇抚司诏狱建立后,所关押的、品级最低的大明官员。

    消息一传出,整个大明官场都似遭到了8级地震,所有官员都被震的心神大乱。

    要知道,海宁地方官官位虽小,可他们也都分属不同的派系,他们可不是东林党人。

    魏公公这是要搞什么?

    魏公公这是要对其他派系出手了吗?

    难道说魏公公是真的要反贪?

    魏忠贤的举动,引起了大明官员的各种猜测。

    在魏忠贤的雷霆举动面前,天启五年的年味都变得黯淡了不少。

    面对魏忠贤的雷霆举动,大明众多官员中,毫无疑问,浙江的官员是最紧张的。

    魏公公这是要反腐。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浙江官场的大小官员是信了。

    他们没办法不信啊!

    不管魏公公是不是真想反腐。

    反正,自天启三年魏公公开始抓东林党人,到现在抓海宁的地方官,魏公公全都是打着反贪的名义。

    对浙江官员来说,魏公公用反腐的名义,那他们谁都在可抓之列,根本不会有任何人能避免。

    可以说,现在浙江的这些官员,生死都在魏公公一念之间,他们又怎能不双股战战,六神无主。

    而大明其他各地的官员,也都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任何声息,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把魏公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第二八七章:潘汝桢的烦恼(求订阅、推荐、收藏)() 
    在官员们的一片哀嚎声中,各地税监却率先把握住了魏公公的心思。

    反贪?

    开玩笑,反什么贪。

    魏公公其实还不就是想要钱吗?

    魏公公破林家主要为的不就是钱吗?

    现在抓海宁的地方官,还不是因为那些胆大包天的地方官,竟然敢截留魏公公的钱。

    魏公公的钱,他们都敢动,那不是明摆着找死吗?

    既然魏公公的基调已经定好了,连找钱的方向都为大家指明了,那大家还怕什么?

    还不紧跟魏公公的步伐,为魏公公、也为大家自己多搞点钱。

    有如此认识,那对于魏忠贤的雷霆举动,各地税监没有人感到害怕,他们感到的,是格外的欢欣鼓舞。

    税监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天启六年大干一场。

    “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大过年的,浙江巡抚潘汝祯却在自家的书房中不住的转圈。

    魏忠贤抓海宁地方官的举动,可真是把潘汝桢吓坏了。

    虽然潘汝桢算是阉党的官员,可海宁地方官的孝敬他也没少拿啊。

    而且海宁林家产业发卖,那么大的一笔财富过手,潘汝桢当然也要沾点腥味的。

    就像那让魏公公恼怒异常的3000亩桑田发卖,就是太仓王家走了潘汝桢的路子才能轻易买到手。

    坐镇浙江,潘汝桢当然知道3000亩桑田是什么价值。

    其实,崔呈秀对那块桑田的估价,还远远低于其市场的真正价值。

    江南因丝织业的发达,对桑田的需求远大于北方人的想象。

    一亩成熟的桑田,江南一般要卖到50两银子左右。

    像林家这种连成片的大型桑田,在市面上那更是有价无市的存在。

    可明知道桑田有如此价格,潘汝桢也还是帮了王家这个忙。

    而且帮王家这个忙,潘汝桢也只是象征性的收了1000两银子的谢仪。

    这太仓王家,那可是浙党前辈、前内阁大学士王锡爵的家族。

    虽然王锡爵已经过世10多年了,可王家的底蕴至今还在,人脉也还在。

    就像潘汝桢,要是严格划分的话,他不也是浙党中人吗?

    王家找上门来,这个忙,潘汝桢又怎么能不帮,又怎么敢不帮?

    别看他潘汝桢贵为浙江巡抚,可他还要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混呢!

    说起来,潘汝桢也很无奈。

    浙江确实是富甲大明。

    浙江一年上缴的税赋,差不多能占大明税赋的三分之一。

    如此税赋比例,浙江在大明绝对当的起“赋税重地”这四个字。

    也正因如此浙江的官也是最难当的。

    人都说,当省府附廓的官难,其实在紧邻南直隶的浙江当官,才真正是最难的。

    浙江可是大明文化最鼎盛的一个布政司。

    历年来,每次大明科举,浙江都是中举人、中进士最多的地方。

    大明朝廷中,那浙江籍的大佬更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这就导致了,浙江是大明在野乡绅最多的布政司。

    浙江境内有功名护身的家族也是全大明最多的。

    像海宁林家,其实林家也是出过几个举人的。

    最让潘汝桢最闹心的,还是浙江离南直隶太近了。

    相比浙江,南直隶那些大大小小的现役官员家族才更麻烦。

    这些南京六部的官员家族,置办产业的第一选择,大都也是浙江。

    他们在不断推高浙江地产价格的同时,他们的家族对浙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

    像太仓王家,插手浙江可不是一回两回了。

    而像王家这样的大家族,潘汝桢还真不敢得罪。

    真要是得罪了这样的家族,那他潘汝桢的官只怕也就做到头了。

    先不说王家在官场上的关系,王家甚至只需要带头拖延一下浙江税赋的征缴,那他潘汝桢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要是真到了收不上税来的那一天,朝廷可不会听他潘汝桢解释的。

    说起来,这海宁林家的财产,还真是丰厚啊!

    想到海宁林家,潘汝桢忍不住吧嗒吧嗒嘴。

    发卖林家不动产时,几乎整个浙江和南直隶的大大小小家族都来了。光摆平这些家族,潘汝桢就费了好大的心力。

    潘汝桢是真没想到,魏公公竟然会如此的关注林家。

    他要是早知道魏公公如此关注,那他说什么也要叫各家多出点银子才是。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魏公公把海宁的地方官都抓进了诏狱,接下来只怕就该到他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