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尖的努尔哈赤撇到皇太极嘴动,他顺口就问道:“小八,你想说什么?”

    皇太极闻声就是一惊。看来他的父汗虽然年老了,可眼睛却还一点都不昏花。眼光还是那么的锐利如昔。

    “儿臣本想请令,独自替父汗去教训一下哪些不懂事的明猪。可看到父汗打猎的兴趣很浓,儿臣就收住了这个不成熟的请求。

    没想到父汗慧眼如炬,连儿臣没说出口的话,父汗都能看到。”皇太极恭恭敬敬的说道。

    皇太极嘴上虽然说的轻松,他心中却还是有几分不安。

    自天命七年打赢了广宁战役后,努尔哈赤的脾气就变得越发的喜怒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现在就连皇太极也摸不清努尔哈赤的喜怒规律了。

    努尔哈赤现在常常是前一分钟还在夸奖你,后一分钟说不定就变色责骂。谁也不知道,往昔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当然,相比其他几个贝勒,皇太极受努尔哈赤的责罚已经算是比较少的了。

    想起范文程和他说过的话,皇太极胖大的脸上又堆上几分憨厚的笑容。

    皇太极不得不承认,那个汉人在琢磨人心上,还真的是把好手。

    记得范文程对他说:“大汗年纪大了,贝勒爷您要多顺着他。孝顺、孝顺,孝就是要顺啊。”

    有范文程的这句提醒,打那之后,皇太极就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绝不在努尔哈赤面前表现出任何不顺之意。

    哪怕是受到再不公正的待遇,只要是努尔哈赤的意思,皇太极就绝不反对。

    听到皇太极恭敬的话,努尔哈赤心中很满意。

    最近这一年,他对这个儿子是越来越满意了。

    尤其,努尔哈赤把皇太极的2个牛录划到多尔衮名下时,皇太极那顺服的表现更让努尔哈赤喜欢。

    前段时间,努尔哈赤给阿济格(20岁)、多尔衮(13岁)和多铎(11岁)这三个儿子都分配了直属的部属。

    破天荒的,努尔哈赤竟然给他这3个儿子每人分了15个牛录。

    在努尔哈赤看来,儿子长大了,就需要分点家当,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当然,要所有的牛录,都从努尔哈赤直辖的两黄旗出,那努尔哈赤是绝不会干的。两黄旗削弱的太多了,努尔哈赤会不放心的。

    为什么努尔哈赤越老越变得喜怒无常?

    其实很好理解,那是因为努尔哈赤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了。

    一辈子戎马生涯的努尔哈赤,根本就不敢放任别人的实力超过他。即使那个人是他亲生的儿子,也绝不行。

    努尔哈赤就像一只越来越衰老的狼王,他绝不允许有年轻的壮狼拥有挑战他的机会。

    出于这种想法,天命九年初,努尔哈赤改四贝勒值守为八人议政。

    除了原有的四大贝勒,又添加了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同参与议政。

    也是出于这种想法,为了增加阿济格和多尔衮在八人议政中的地位,努尔哈赤才特意各分了15个牛录给他们。

    可加上多铎,一下要分出45个牛录,努尔哈赤又嫌他的两黄旗会削弱的太多。

    为此,努尔哈赤特意从皇太极的正白旗,阿敏的镶蓝旗,代善的正红旗,岳托的镶红旗各抽了2个牛录,分配给了多尔衮。

    随后,努尔哈赤又从杜度的镶白旗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各抽了一个牛录分给多铎。

    这样,努尔哈赤的两黄旗就少拿出10个牛录,还顺带削弱了这些贝勒旗主的势力。

    当然,割谁的肉,谁都不会轻易接受的。努尔哈赤甚至做好了杀鸡骇猴的准备。

    努尔哈赤没想到,皇太极会柔顺的带头拿出牛录。有皇太极在前,其他人虽不情愿,却也勉强拿出了其他的牛录。

    皇太极的这个表现,让努尔哈赤很是喜欢。在他不经意的安排下,皇太极现在已经隐隐有八人议政之首的架势。

    脑中梳理着秋后将要出兵的序列,努尔哈赤感到有些为难。

    现在的后金,人才济济、将领众多。让谁先,留谁后,努尔哈赤还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

    看看憨笑的皇太极,努尔哈赤迅速找到了留守的人选。

    “额,此次出兵,老八你就留守盛京吧!”努尔哈赤淡淡地吩咐。

    “我做留守?”皇太极感觉如同晴天霹雳,一下把他雷得头晕脑胀。

    这父汗也太喜怒无常了吧?

    刚才他明明表现的很满意啊,怎么突然就变了脸。

    “怎么,你不愿意?”

    看看努尔哈赤那分不清喜怒的脸,皇太极也只好委委屈屈的应道:“儿臣遵命。”

    在后金,留守并不是个好差事。

    后金自努尔哈赤少年开始征战后,就是靠战争掠夺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每次战争,后金都会劫掠人口。他们把劫掠来的人口,编成一个一个牛录,每个牛录都是兵民的结合体。皇太极他们麾下的牛录都是这么劫掠来的。

    留守,就意味着无法出去劫掠。没有劫掠,哪来的牛录。指望别人吃剩的那点残渣,自身的实力怎么壮大。

    所以,留守,对后金的旗主贝勒来说是个最受累不讨好的事情。

    可此次皇太极却被努尔哈赤留作留守,他能不感觉到倒霉透顶吗?

    看来,汉人的东西,也不能全听啊!

    皇太极为自己最近的作为,感到有些后悔。皇太极觉得,他恐怕是表现的有些太过顺从了,这才让努尔哈赤不经意的就牺牲了他。

    他们女真人毕竟不是汉人,太过柔顺在后金还是吃不开啊。

    该争该抢的时候,还得争抢才行啊。

第一八八章:黄秀才到京(求订阅、推荐、收藏)() 
京城,郊外

    朱由检再次送别他的少年队。

    今次出征的少年队,可都是鸟枪换炮了。

    不不,是鸟铳换隧发枪了。

    此次前往喜峰口的少年队,又是一个完整的200人队。不同以往的那些少年,这些全都是经过了火枪培训的少年,他们还将担负着教官的作用。

    随同少年一起前往的,还有大批的四轮车。这些四轮马车除了押运火枪、弹药和各种物资外,还承担着朱由检的一个野望。

    朱由检想给少年队标配上马车,就像前世美国的西部片一样。

    在朱由检的构想中,少年队每8…10个人配一辆马车,携带弹药和给养。马车可以为少年队提供移动加成,战时更可以给少年队增加防御属性。少年队今后就以车为基本的组成单位。

    在朱由检想来,这样的少年队就相当于摩托化步兵了吧?。

    喜峰口已经有了400少年,再加上新添的200少年。这样,单少年队喜峰口就足有600人了。

    若在加上张云翼从边兵中雇佣的老兵打辅助,喜峰口的这支力量就算真正成型了。

    在给少年队一个月,等喜峰口的少年们,也都掌握了隧发枪的使用技巧,这只队伍会有多么大的战斗力啊。

    朱由检对此非常的期待。

    送走非常期待的少年队,朱由检顺路来到皇庄小张庄。

    在这个村庄中,有着朱由检最新的尝试。

    这个尝试的结果,将关系到朱由检的未来策略。

    进村的路上,朱由检特别注意观察小张庄佃户的神情气色,在心中暗自做着点评。

    很好,很不错。

    从看到的佃户神情气色中,朱由检感觉他的尝试,至少不算失败。

    看到朱由检的车驾,小张庄的佃户们纷纷退到路边,脸上都露出尊敬的神情。

    在小张庄的佃户心中,信王殿下已经越来越接近神佛了。

    庄子里的佃户家中,家家都供奉着一个没有名字的牌位。大家虽然都不说,可大家都明白,那供奉的是谁。

    自信王殿下接手皇庄以后,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最起码,饱饭是能吃上几顿了。去年过年的时候,大家还破天荒的做了件新衣服。

    这年头,碰上这样的东家可不容易。大家伙可得求漫天的神佛,保佑信王殿下长命百岁才好。

    远远看见信王殿下的车驾,黄秀才赶紧迎了出来。

    黄秀才是8月初才来到京城的,他的腿伤到那个时候才刚刚痊愈。

    回想起来,黄秀才就打心底感到庆幸。

    若非遇到信王殿下,黄秀才估计,他们全家现在可能都没命了。看看他养伤的时间吧,那足足养了接近一个月啊。

    这还是靠信王殿下留下的方子他才能好,否则,只怕他连骨头都烂透了。

    到现在,黄秀才还记得马神医去给他复查时,看他那惊奇的眼神。

    也是从马神医口中黄秀才才知道,当时他的伤口已经出脓,马神医都束手无策。还是靠信王殿下想出的法子,才救了他这条命。

    更何况,信王殿下还替他还了欠债,又去县衙给他推了那个该死的粮长。这更是救了他一家人的性命。

    说救了他们一家人的性命,黄秀才一点都没吹牛。

    自家人的脾气,自家知道。

    黄秀才知道黄柳氏的脾气。他死了,黄柳氏肯定跟着殉身。没了爹娘,还欠下一屁股债。他那一对儿女还能活的下去?

    估计,就算能活下去,可能活的也是生不如死吧?

    黄秀才到京后,并没有马上见到信王殿下。

    这么多天来,信王殿下除了让人带信,指示他在这小张庄做些尝试,还没有接见过他。对此,黄秀才虽然迫切的想见到信王殿下,但也能理解殿下的不便。

    毕竟信王殿下才刚刚大婚。新婚燕尔的,哪有时间来见他一个穷秀才。

    今天就能见到信王殿下,已经大大出乎黄秀才的意料了。黄秀才原以为,想见到信王殿下,至少也得再过几个月呢!

    看到信王殿下的车驾已经稳稳的停住。

    黄秀才上前几步,推金山倒玉柱般一下跪伏在地。

    “学生黄杏雨拜谢信王殿下救命之恩。”黄秀才一边颤声叫道,一边满心感激的叩拜下去。

    看到黄秀才大礼叩拜,刚下车的朱由检赶紧伸手相掺。

    “起来,快起来。”

    虽然朱由检已经伸手相扶,可黄秀才还是坚持磕完三个响头才站起身来。

    看着黄秀才红肿的额头,朱由检说道:“老黄,你这又何必。对你,孤那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黄秀才摇摇头,他感激的说道:“在殿下只是举手之劳,但在学生就是全家的身家性命。救命之恩,学生怎能不谢。”

    看黄秀才一本正经的样子,朱由检马上放弃与他继续就这个话题争论下去。朱由检忙把话题引向别处。

    “老黄,这段时间尝试的效果怎样?”朱由检直接问黄秀才工作上的事,省的黄秀才再继续谢来谢去的。

    听到信王问起正事,黄秀才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回殿下,效果非常的好。学生已经将小张庄153户农户,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分为27组。最多的一组8户,最少的一组4户。

    这近一个月来,各家有事就互帮互助,干的都比较不错。不过,现在只是田间管理阶段,还没到农忙时节,具体的效果有多好,还不敢确定。”

    “先生大才啊。”朱由检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