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纪-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一切苦难总算要过去了,只要坚持过今天。

    今天就是朱由检大婚的日子。

    “殿下,该净面了。”王承恩在朱由检耳边提醒道。

    朱由检似乎无意识的点点头。

    一块凉凉的锦帕敷到朱由检脸上,随着锦帕的抹动,朱由检终于睁开了眼睛。

    得,今天他还得扮一天木偶呢。

    这一个月水深火热的训练,让朱由检终于明白什么叫礼仪。

    所谓礼仪,就是让你背不过、记不清,成天挨训的繁琐仪式。

    朱由检总结应付结婚礼仪的诀窍,就是全听那两名礼宾官的,他们喊什么他就做什么。否则单凭他那临时抱佛脚的记忆,那是非闹笑话不可。

    换好成套的王服,朱由检迈出王府的大门。

    按大明的规制,朱由检不用亲自去女方家接亲,这是他身为亲王所具有的特权。

    虽然不用他亲自去接亲,但朱由检却必须先到皇宫中拜祭祖先,叩拜各位太皇太妃和皇太妃,以及天启皇帝夫妇。

    他的这些活动,可远比民间的祭祖要麻烦多了。

    叩拜完他们,朱由检就可以安心的在慈庆殿等着新娘的到来了。

    在属于皇宫的慈庆殿完婚,朱由检估计可能是大明唯一的藩王吧!

    单这一点,就把朱由检所受的恩宠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还没完,天启皇帝夫妇竟然还将作为朱由检的家长,在慈庆殿接受新人的叩拜。他们将担任的,就是那个“二拜高堂”中的高堂角色。这更是绝无仅有的事件。

    对于这点,朱由检总觉着哪里似乎有些不太对,可他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礼部那些迂腐的官员,查遍各种古籍,最后却认可了天启皇帝的这种安排。也许大概是天启皇帝夫妇还要为朱由检册封王妃和侧妃吧。

    慈庆殿中,此时已经摆好了三副银册、银宝在等待着它们的主人。

    是的,摆的是三副册封文宝。

第一八四章:朱由检结婚了(求订阅、推荐、收藏)() 
此次大婚,朱由检并不是只娶一个新娘,他将一次娶三个王妃。

    新娘们就是上次朱由检在张皇后处,看的那三张少女图像主人。张皇后做主,为他一次性打包,帮他全部娶回了家。

    跨上白色的骏马,随着礼宾官一声长长的喊声,朱由检踏上他的大婚之路。

    灯光下,朱由检望着侧坐的新娘,痴痴的发呆。

    就这样结婚了。

    在朱由检的心中,前世今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似乎完全交织在一起,让朱由检一时分不清到底那是现实,那是梦境。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管他呢!

    朱由检用力的甩了甩头。他用力之大,差点把头冠甩了出去。

    管他谁梦谁。就算现在是在做梦,那也一定要做一场最真最美的好梦。

    拿起秤杆,朱由检挑开王妃周氏的盖头。

    灯光下,少女清秀的面孔出现在朱由检眼前。

    虽然少女脸上画上了最端庄的妆容,可依旧显得那么青稚。

    周氏比朱由检还小着一岁,在前世顶多是个初中生的年纪。可在这个时代她就已经嫁人了。

    用力抿了抿嘴,朱由检确信他现在应该是在梦中。

    看他的嘴巴一点都不疼。

    红烛、嫁衣、少女,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请殿下饮合卺酒。”画外音响起。

    麻蛋,朱由检顿时什么幻象都被打破了。

    当王爷有什么好,连结婚都不自由。入个洞房都有人管。这些封建糟糠的程序咱们能不能不走?

    现实是残酷的。

    这个时代,封建礼教就是皇帝都无法逃避,何况朱由检这一小小的藩王。

    没辙,朱由检只能似牵线木偶般,被人操控着机械的完成各道仪式。

    一次娶三个,就意味着朱由检要重复三遍略有不同的洞房仪式。

    从两个侧妃的院落中离开,朱由检迈着疲惫的步伐,走向正妃周氏所在的院落。

    终于可以回去睡觉了。

    抬起头,看见天边已经西垂的月亮。

    朱由检心头大悲。

    麻蛋,三个新娘就不能放到一起,大被同眠吗?

    这万恶的封建礼教。

    房间内,新娘周氏仍在垂泪的红烛下等待。

    皇家不自由。就是新婚之夜也得与人分享。

    还好,她是正妃,今夜她绝不会独守空房。

    房门响动,她的夫君…朱由检回来了。

    (因河蟹大神,此处省略1万字)

    辽东,宁远

    灯光下,祖大寿一声不吭的连干了三杯酒,这才说话。

    “袁道台,我老祖是个粗人,以前若有得罪的地方,还请您莫怪。这杯酒,就当是我向您赔罪的了,我先干为敬。”说着,祖大寿把第四杯酒干脆利落的倒入口中。

    今天是祖大寿专门宴请袁崇焕。

    这段时间,祖大寿一直在仔细梳理袁崇焕这个人。越梳理祖大寿越发现袁崇焕颇有些深不可测的味道。

    袁崇焕看似说话大胆、做事疯狂,可他说话做事的时机都把握的恰到好处。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才中的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到今年这才多久,满打满算也才区区6年,袁崇焕就已经做到宁前兵备道。就是袁崇焕同年的状元,也没有袁崇焕升的快。

    要是从天启二年袁崇焕入京时开始计算,那就更惊人了。短短3年,袁崇焕就成了坐镇一方的主官。这绝对是真正的连升三级。

    更让祖大寿感到惊讶的是,这几年间,袁崇焕跟过的上司纷纷倒霉,可袁崇焕却都没受到牵连,反而每次他都能顺势在上升一点。这就更了不起了。

    这说明袁崇焕对朝廷的大势,判断的非常之准。眼毒手狠的袁崇焕已经很有政坛不倒翁的架势了。

    对于袁崇焕的这份本领,祖大寿真是羡慕的要命。

    祖大寿宴请袁崇焕的目的,就是祖大寿真的想要袁崇焕指点他一二。

    为什么祖大寿想袁崇焕指点他呢?

    因为兵部尚书高第来了。

    兵部尚书高第,竟然以兼蓟辽经略的名义到山海关上任了。这可并不算个好消息。尤其对他们关宁军来说。

    更让祖大寿感到心惊肉跳的是,当高第交接完毕,正式掌控辽东指挥权后,通过各种渠道,高第流露出来的意思还是坚壁清野。

    关宁军这下尴尬了。

    怎么个意思,他们关宁军辛辛苦苦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才把孙承宗赶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就算你们是阉党,也不能太不讲道理了吧?

    哪有一过河就拆桥的。

    这也太不讲道义了吧?

    可这些话,关宁军也只能在心里说说,根本都拿不上台面。高第可不是孙承宗,他是魏公公点名派来的,背后的靠山太硬了。

    知道人家高第对关宁军是什么要求吗?

    人家话里话外已经做好了准备撤守山海关的准备了。

    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人家随时准备放弃关宁军了。

    你们不是不听招呼吗?

    那好,人家干脆不跟你们玩了,人家直接把防线收缩回山海关,直接放弃关外的地盘,你们怎么办?

    怎么办?

    关宁军打死也不能放弃关外的地盘啊!

    没了关外的地盘,他们这些人光溜溜的撤回山海关,那关宁军就成了客军。没有了关外田庄的收入,光靠吃朝廷的那点空饷,就是光养他们的家丁也不够啊!

    高第算是一把掐住了关宁军的脖子。

    关宁军盘算来、盘算去,发现还是没法硬顶高第的命令,只能妥协。关宁军开始别别扭扭、阳奉阴违的备战。

    在关宁军的有意散播下,高第欲放弃关外的消息被传的到处都是。才安稳了两年的辽东民间再次变得民心惶惶。关宁军想依靠民间的力量最后一搏。

    关宁军的辛苦没有白费。天启五年7月底,宁前督屯通判金启宗火爆的上书袁崇焕,建议袁崇焕力拒高第主张。

    金启宗说:“锦州、右屯、大凌河都是兵家必争的先锋要地,我们既然占了就不能放弃。一旦放弃,才安置的那些屯田点,又要放弃,那些农户又要重新安置。向这种随随便便就放弃,就咱关外这点地盘,还够放弃几次的。”

    金启宗的上书被袁崇焕搁置一旁,在袁崇焕眼里,金启宗的上书只是书生意气罢了,根本不明白辽东现在的军事局面。

    袁崇焕的不置可否,使关宁军沉不住气了。关宁军现在迫切需要袁崇焕这种高级文官的支持。

    没办法,在大明打仗的武人,却根本没有决定战守的资格。

    这就是大明所谓的以文制武。

第一八五章:关宁军的真正实力(求订阅、推荐、收藏)() 
今日祖大寿宴请袁崇焕,借的就是讨论金启宗上书的名义。其实就是想寻求与袁崇焕达成新的联盟。

    祖大寿把他的姿态放的很低,一开场他就自罚三杯,现在又情真意切的赔罪。

    袁崇焕看着祖大寿表演,心中有些鄙夷。

    怎么样,玩火自焚了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吧?

    你们关宁军以为赶走孙阁老,换个阉党就会按你们的心意办?

    太可笑了。

    连打仗都不敢了,朝廷还会留着你们这些酒囊饭袋?

    你们关宁军也太想当然了。

    看看袁崇焕似笑非笑的表情,祖大寿知道他的表演被人家看穿了。当然,祖大寿也没想过能瞒过袁崇焕。

    “袁道台,兄弟我是个大老粗,我就直说了吧。”祖大寿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扔,大声说道。

    “袁道台,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们这些当兵的,认为我们没骨气,没血性,不敢打仗。”祖大寿脸红的像一团火,也不知羞的、气得还是被酒意烧的。

    “袁道台,你可以去问问底下的儿郎们,有一个算一个。你看看有几个愿意去和后金鞑子打仗的。只怕愿和后金打仗的,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祖大寿露出讥讽的笑容。

    倒满一杯酒,祖大寿这次没再向袁崇焕邀酒,而是一仰脖自行饮下。

    哈了一口气,祖大寿也不吃菜,继续说道:“朝廷的大佬离得远,你袁道台又不是看不见。现在的关宁军能和鞑子野战吗?

    袁道台,我和你明说了吧,现在的关宁军要是真和鞑子野战,保证是打一场输一场。

    咱就不说别的了,咱们关宁军总共有多少人?

    5万7人。

    其实,就这个数字恐怕还要含点水分。”

    祖大寿摇了摇头,继续说:“鞑子现在有多少人?

    至少有8万以上吧?

    我们有多少骑兵?

    不会超过2万人!”

    祖大寿再次无奈的摇摇头。

    “袁道台,我们这2万人里面,至少有1万人只算的上是会骑马,还根本算不上骑兵。

    鞑子有多少骑兵?

    鞑子弓马娴熟、打老了仗的精锐骑兵至少有3万以上。其他的那些普通士卒,也大多会骑马。”

    祖大寿忽然提高了声音:“袁道台,您肯定知道鞑子的弓箭厉害。可您知道,现在咱们有多少能上阵的步弓手吗?

    我告诉您,袁道台!我们整个关宁军,大概只有不到2000的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