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完了名,剩下的时间只有两个半月了,能否考取,关键在此一搏了。

    目前,只能背水一战;需要科学规划时间,提高效率。还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把工作做好。

    这是杨文斌留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拼搏机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命运有一半把握在自己手里。

第一〇四章 光缆施工,支援地方的劳动() 
按照军区的安排,从11月18日开始,团里担负光缆施工的任务。

    从滨城到省城铺设一条军用光缆,总长445公里,在营城境内北部的约50公里,由447团负责。

    今天,军区通讯处的张副处长,给所有参加光缆施工的干部进行了培训。

    他说光缆施工共分开挖沟、铺设光缆、回填、埋设标石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开挖沟。深度,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要求不同。大田,深度一点五米;居民地、山地、河流、沟渠,深度二米,两侧延长;风化石,深度一点三米:软石要求深一点二米,硬石要求深一米,公路下要求一点五米,作业坑下要求一点八米,铁路下,要求二点三米。

    沟底要平,上沿不限,下沿宽三十厘米,以不塌方为原则。坡度,不大于十五度。沟两侧要清出四十厘米,岩石处十厘米,准备细土若干。

    沟呈倒品字形,河堤、河流可适当呈S形。

    第二步是铺设光缆,每盘光缆都要按顺序摆放,以省城至志滨城方向,按照从A到B顺序。扛光缆的间隔不超过八米。

    坑底铺设三十厘米厚的细米,作业坑重叠处超过十五米。

    第三步,回填,先填回三十公分厚的系统,再砂浆水泥封沟,作业坑上铺红砖,以防摔伤。要高出原地貌二十厘米,交叉管道下要五十厘米。

    第四步,埋设标石。将“此处有光缆,施工请联系”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地面上。

    培训结束后,营长到团里受领了任务,然后回到了。回到了营里,召集各连连长,分配了任务。

    然后连里召开了干部骨干会,分配任务。

    在三楼俱乐部,全连官兵已集合完毕。连长拿起记录本开始布置任务:

    “我们国防光缆施工,第一期工程的内容挖光缆沟,明天的任务是四百米,其中有一百多米是山地。参加的人数嘛,一班八人,二班八人,三班八人,四班八人,五班八人,六班八人,炊事班三人,连部三人。

    明天,我带排长先期到施工地点号房子。按照施工的安排,我们连共需要九所房子。“

    分配完任务后,连长提出了要求:

    “各班要注意群众纪律,住百姓家后,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第一,要主动为群众,收拾院落,打扫卫生,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

    第二,要准备好交稿工具,要求人手一把锹,两人一把搞。

    第三,携带米、面、粮、油,由炊事班携带。

    第四,所带物品,要求冬作训服、作训帽、大衣、雨衣、水壶,个人生活物品,包括脸盆儿、二棉鞋、胶鞋,都要携带。

    指导员在连长讲话之后也提出了要求。

    他提出:”第一,要注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有锹稿,还有复杂的地形,互相动作的时候注意不要碰上。

    第二,要注意群众纪律,要和群众处好关系,维持好军民团结。

    第三,今年的国防光缆施工,与老兵退伍相冲突。所以今年的老兵退伍时间延后。要注意做好老兵思想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第四,要注意卫生防病,不要喝生水,不要暴饮暴食。

    第五,要各组之间注意协调,互相帮助,发扬团结互助精神。

    最后,不要酗酒,严禁私自喝酒。“

    在指导员讲完之后,连长又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一是人员变动一下,刘尚萍留下,变成七人。二是光缆施工期间,作息时间明确如下,早晨六点起床,六点半开饭,中午十二点开饭,晚上六点以后不允许外出。晚上八点以后,不允许看电视。

    三是控制好人员。各班于班之间要互相监督。由于人员住的比较分散,各班班长一定要负起责任。

    最后连长明确了出发时间,明天上午十点半开饭,十二点开拔!

    回到班排之后,各班班长按照连长的安排,开始以班为单位将锹稿等工具捆在一起。以便于使用。

    开始,杨文斌看到光缆施工,安排即将退伍的老兵也参加,心里还有些顾虑,这些马上就要退伍的战士,能愿意去吗?他们会不会有什么情绪呢?

    可是,回到了班排后,听各班班长开班会,参加施工的人员名单公布之后,老兵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说,在临退伍之前还能在为部队做一次贡献,这是我们的偏得。排长,班长,你们就放心吧,看我们的。

    特别是柏松。他显得更是兴奋。他说:”干这力气活儿,我最拿手。在家的时候,我就经常干。“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半。各班参加光缆施工的人员,就已经带着工具,站好了,等待着汽车到来。

    十一点四十五分。汽车到达营集合场之后,连长对乘车人员,进行了分配。

    每个连队乘坐两台车。一台拉人员。另一台拉后勤物资。

    杨文斌,指挥着本排从车厢后侧,登车之后,他也登上了后面的大翻斗。

    车很大,外面罩着厚厚的篷布。

    上了车,坐在自己的背囊上,显得有些兴奋。

    连长已经指定了值班班长,坐在车厢的最后做安全员,上车的时候,点好人数;下车的时候,看人员是否全部下车。

    登车完毕之后,杨文斌命令所有人员在,到最后报数。从车厢左侧倒数第一个开始报一,接着的人报二,然后,三,四,五,六,七,……,一直到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

    偌大的车棚,里面竟然能坐下四十九人。

    在清点好人员之后,连长命令:”人员坐好,准备出发!“

    到了十二点钟,车队准时出发了。

    车队,先到了南操场,汇入全团车队,从中央门一直排到了二营、三营、炮兵营。

    车队的最前面,一辆带警报器的吉普车,在前面开道。

    整个,光缆施工的编队,在公路上连绵起伏的,出发了。

    车辆,出了中营门,向北,沿着营城市的外环,之后向北,开去。

    车队行驶了大约三十分钟,之后,向右,下了大道!

    杨文斌,看见路边的条石,上面,赫然写着“英不落”两个字。

    汽车,沿着乡村公路,又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

    按照团里事先的安排,到了到了各自的分配地域。

    连长说,这次的光缆施工任务,大约四天。

    车队开进了一个村庄,之后,停了下来。

    然后,村委会主任,领着副指导员到各分派的住家探望居住的房屋。

    各班排则带着工具,来到了光缆施工的现场。

    到了施工现场,大家看到,从南向北,野地里,有约两厘米宽的石灰痕迹,从南向北,绵延至远方。

    连长说,这就是他们光缆施工的现场。

第一〇五章 团结,出战斗力,更出凝聚力() 
官兵们看到了施工现场,觉得分的这段地点还可以,有约200米的大田地,还有约200米的山坡。

    连长从山坡开始,先大致量算了一下距离,然后,从中间划开,一排二排各约占一半的任务。

    然后,就是各排长划分任务了。

    杨文斌如法泡制,将本排的任务区大致区分为三段,每班一个地段。

    然后各班长根据本班人员的体力和熟练程度情况再进行进一步划分任务。

    现在的一排,有三个班。一排共分得了约二百米的挖沟任务,每个班平均下来,约分到七十米的任务,每个人平均能分到近九米长的距离。

    一班长张水泉经验多,他将本班的八名战士分成四组,一组两个人,每组分到约二十米的任务。

    他的分组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新兵和老兵战斗力、体力和经验的差距,每组尽可能实现新兵和老兵搭配,共同完成。

    张水泉和李岩一组,沙海涛和高建飞一组,任承伟和杨桦一组,孙涛和汪峰一组。

    二班长周得军,他尽可能体现出公平来,他把任务平均分成八米半,每个人领一段任务,承包到个人。早干完的早休息,没干完的不休息。

    周得军和宿志坚、王红杰、刘军、李日男、李阳、钱明、柏松八个人,每人分到了一段。

    三班长王世权,采取了与周得军一样的办法,将任务分给每一个人。

    王世权和王世俊、邹火华、高大龙、徐良、霍华,李奎七人,每人领取了约八米五左右的任务。

    看的三班,人比较少,杨文斌主动加入了三班的劳动进程。

    任务分配完了各班,就按照各班长的安排,干了起来。

    这个季节,尽管天气已经转凉了,但地面却没有冻上。

    大田的平地上,用铁锹就能轻易的挖下去,所以,分在平地上的战士们开始直接用锹挖了起来。而分到山地的同志,则不像平地那样容易了。他们,必须先用镐刨开挖掘的路线之后,然后,再用锹往外清理

    干了不到半小时,杨文斌已经大汗淋漓了。

    尽管是农村出来的,小的时候,也干过农活。但是这样耗费体力的劳动,杨文斌也是第一次。

    但是,他没有气馁,也没有需要搞特殊对待,而是,坚持着和战士们一起干。

    “小战士们都干的活儿,我为什么干不了?”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上午也就干了一个小时,就到了开饭的时间。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炊事班把饭送到了工地。

    在请示了连长之后,杨文斌,让值班班长吹了哨,并喊道:“开饭啦,开饭啦!”

    累了一上午的战士们,都有些饿了,听到了哨声喊声,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从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拿出了饭盒、碗筷儿。

    炊事班做了两盆儿野炊。

    野炊的饭菜既简单又实惠。一盆儿是闷好的米饭。另一盆儿,是炖的红烧肉。

    米饭就着红烧肉,尽管,数量少,质量还是不错的。

    吃完了饭,大家伙,把碗筷收拾好,由于在野外,没有水。就将碗筷在外面用纸包起来,收回到挎包里,等晚上去到老百姓家住,有水的时候再把碗洗干净。

    吃完午饭后,战士们继续干活儿。

    吃完了饭,官兵们补充了营养,都有了体力,干的更来劲儿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各班的工作进度的差距就显示了出来。最快的是一班,其次是二班,最后是三班。

    总结经验教训,一班是两个人一组,能够科学的分配劳动工具,两个人互相配合,反而提高了战斗力。

    二班和三班,由于是个人单兵作战,不能保证每人一把镐头,只能两人一把。

    因为,打开了上面浮土之后,露出了下面的岩石,比较坚硬,用锹根本挖不动,只能一点一点的往下刨。

    拿着镐头的人,谁也不愿意轻易放下镐,只有镐才能提高进度。

    这就出现了,拿镐的战士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