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文斌的助教,大约二十来岁,是一个三年的老兵,年底就该复员了。

    他是这台坦克的驾驶员,所以,对这台坦克的性能非常的熟悉。

    助理教员,看杨文斌驾驶动作比较熟练,待调头方向转过来之后,在经过土岭的时候,以前每次都是从土岭的侧面过去的,而这次他决定试一试杨文彬的技术。

    他指挥着杨文斌,向土岭上开去。

    杨文斌,没有思想准备。助教指挥他,换成二档之后,以二档的速度慢慢地向上爬,随着,坦克仰起车头,坦克全身向前倾斜起来。

    平时杨文斌跑的都是平路,没有这种体验,他紧张的看着助教,按照助教的指示,加油向上冲。

    坦克平稳地到了土岭的最高点之后,杨文斌,继续加着油,坦克由于巨大的惯性,重重地颠簸了一下。

    杨文斌,感到自己的座位也猛地向下向前倾斜,随后,一抬头,发现助教不见了。

    而坐在杨文斌身后看仪表的另一个学员,他的头被刚才的颠簸,猛然一下,撞在坦克顶部的钢板上,由于他没有抓牢,手指边被旁边的不知什么部件被划出了血。

    开着坦克过了土岭,杨文斌将坦克停了车,换成空档。

    不见了助教,他不知道该往哪走。

    这时,他从驾驶椅上站起身来,向外望去,回头看见助教从坦克后面追了上来,“嗖”地一下登上了车,重新回到了驾驶舱盖边上。

    助教用手指了指杨文斌,恶狠狠的指了指,“到了顶部,你怎么不减油呢?”停了停,压住怒火,说道,“也就你是干部,要是我的兵,我早就踹你啦。”

    看到助教的手受了伤,杨文斌也不好意思起来。

    但是,他是第一次过土岭,助教只是告诉他上土岭之前,叫他加油,也没告诉他到了土岭的顶部,要减油啊!

    自己第一次上土岭,怎么能知道,顶部还要减油呢?

    坐在后面的,看仪表的那名学员,这时无论如何也不坐杨文斌的车,他跳了出去:“我歇一会儿!歇一会儿!!”

    杨文斌凑上前去,帮着揉了揉他的那个撞头的地方。握了握刮出血的手,说道:“不好意思了!”

    助教缓过神来,耐心的告诉杨文斌,再过土岭的时候,在上坡的时候要平稳加油,到了顶部的时候,要减油,在车头落下的瞬间,迅速换上高速挡,向前快速离开。

    “来!再来一遍。”助教摸了摸头,下决心对杨文斌说道。

    杨文斌,重新上了车,然后。在离土岭约五十米的距离上,对正方向。

    他判断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左脚。

    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的位置,正好是坦克左侧履带的下方,他先是对正了坦克的方向,然后平稳加油。

    这次他吸取了教训,在坦克头向下一低头的时候,减油。右脚离开了油门儿,左脚踩下主离合器踏板,迅速将变速杆推入三档的位置,然后,左脚松开离合,右脚加油,向前快速开去。

    ”对了,就这样开。就这样开就对了,这不开的很好吗?“助教鼓励道。

    过了土岭啊,下一个科目就是车辙桥。

    车辙桥,顾名思义,就是跟坦克车的履带一样宽的两条铁板桥,实际上是坦克架桥车,在江河等地段架起的桥梁,供履带车渡河用的。

    在江河上,除了两条钢板构成的车辙,其他的地方全是水。如果对不正的话,坦克就会掉入江河里。

    而在训练场上,车辙桥,就是在模拟道路上,修了两条与实际履带车辙桥大小相同的钢板。

    这次杨文斌学乖了,他提前向助教问,过车辙桥的要领。

    助教说道:”过车辙桥的要领,第一,就是方向要对正,保证在离车辙桥二十米三十米远距离的时候,保证坦克的两条履带与车辙桥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第二,在快到车辙桥之前,高速接近车辙桥,再换上低速档,平稳加油,上桥。

    第三,时上了车辙桥之后,保持原有对正的方向。不要轻易调整方向,如果,确实对的的位置方向有误。不允许大幅调整方向,免得坦克掉下车辙桥。

    第四,过了车辙桥之后,要迅速地换上高速档,加油,快速离开。

    对于对正方向,杨文斌还是比较拿手的。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左脚所在的位置,正是坦克左履带的边缘,那么,只要保证自己的左脚对正方向,不偏驶,就能平稳对正车辙桥了,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杨文斌在助教的指挥下,先绕了一个圈,到达了离车辙桥一百来米的位置,慢慢的调整方向,将履带与车辙桥的两个钢板对正,加速到达车辙桥前约十米的时候,减速,换一档,上桥。

    他明显感觉到坦克沿着车辙桥前进。

    过了车辙桥之后,迅速由一档换上三档,加速向前,开往下一个目标。

    下一个科目是起伏地,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土包,但是比较连续。

    在到起伏地之前,助教问杨文斌:“知道起伏地该怎么过吗?”

    杨文斌回答,说:“就是按着过土岭的要领,上坡加油,下坡减油,这样就可以了,对不?”

    助教笑了笑,说道:“那样的话,你又该把我颠下去了!起伏地,因为是一个接一个的小包所构成。

    所以,过起伏地的要领,与过土岭不是完全一样,主要的要领就是,下坡要加油,上坡要减油。

    下坡,加油之后,由于坦克巨大的惯性,在上坡的时候不用加油也平稳的上坡。

    然后到了坡顶之后,下坡了再平稳加油,这样车辆就会平稳而不颠簸。”

    “啊?还有这样的说法!”杨文斌,倒吸一口凉气,“多亏你告诉我了,要不然,我做的正好相反。没准你又掉下去了。”

第七十六章 夜视,为装备配上夜光眼() 
在进行完各种限制路地形的驾驶训练后,集训队开始进行夜间坦克驾驶训练。

    现代坦克上主要用主动红外夜视仪、被动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

    红外夜视仪是用目标(物件、人员)发出的或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进行观察的夜视仪器。

    现代坦克装配有驾驶员红外夜视仪、车长红外夜视仪、炮长红外夜视仪和炮长红外夜间瞄准镜。

    主动红外夜视仪靠自带红外光源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利用被目标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转换成可见图像,由红外探照灯、观察镜、电源三部分组成的。

    由于自然界物体的温度较低,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很小,不能满足仪器的成像要求,所以需要红外探照灯或带有红外滤光玻璃的白炽探照灯来发射人眼看不见的红外辐射。

    目前,坦克驾驶员红外夜视仪的视距(目标是坦克)为60~100米,车长红外夜视仪的视距(目标是坦克)为800~1000米,炮长红外夜间瞄准镜的视距为1200米,有的可达1500米。

    主动红外夜视仪因为有红外探照灯照明场景,光束照射到目标上将使景物间形成了较显著的明暗反差,所以图像消晰,利于观察但是容易自我暴露而招来火力攻击,而且观察的范围只限于被照明的景物,视距也受到探照灯的尺寸和功率的限制,红外探照灯易被打坏,因而逐步为各种被动式的夜视仪器所代替。

    再说微光夜视仪,利用夜空的微光并加以放大,使人眼能看得见目标图像的一种仪器称为微光夜视仪。

    微光夜视仪的总体结构与主动式红外线夜视仪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省去了红外线光源——红外探照灯,所以它是一种被动式夜视仪器。

    微光夜视仪的关键部件是像增强器,它把微弱夜天光照明下人眼分辨不清的景物图像转换成人眼可看清的可见光景物图像。

    微光夜视仪构造简单,体积较小,耗电较少,特别是不需人工的红外光源,因而使用安全可靠,不易暴露,从而提高了坦克在夜间的隐蔽性。

    微光夜视仪的观察效果和作用距离,受周围环境的自然照度星光或辉光的亮度和大气透明度影响较大,在全黑条件下几乎不能工作。

    与主动红外夜视仪相比,图像不如后者清晰。特别是当天空中有密布的浓云和贴近地面的烟雾与无定向的散射将使景物的照度和对比度明显下降,会严重地影响观察效果。

    所以在某些坦克上还同时装有主动红外夜视仪或被动红外夜视仪。

    利用级联式像增强器的微光夜视仪,基本上能符合战术性能要求,但它遇到炮口火焰、爆炸闪光等会产生模糊现象,最后一级图像还有畸变,因而不得不时常中断工作。

    在像增强器的光电阴极和荧光屏之间插入一个具有电子倍增功能的器件,可以避免闪光造成的模糊现象。

    目前,较先进的微光夜视仪的夜视距离在星光下已达到1600米,月光下已达2700米。

    大家知道,响尾蛇的眼睛已退化得快成为瞎子了,但它却能敏捷地捉住老鼠及其他小动物,是因为在响尾蛇的眼与鼻之间的小“颊窝”热敏感器官,能接收小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辐射,周围温度变化在0。003℃它就能感到,且能定方位,引导响尾蛇去猎取食物。

    被动红外夜视仪就是根据这种现象研制成的。

    它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将目标与背景间、目标各部分间的辐射差接收后,形成可见的图像显示出来,是供人观察的一种夜视仪。

    它可利用人体、坦克发动机废气等发出的微弱红外光源进行观察、瞄准。

    由于它工作在8~14微米的热红外波段,可将处于常温下的景物的热辐射分布图像加以记录并转换成可见的光图像显示出来,所以又称为热成像仪。M…1和豹2坦克均装备有热成像仪。

    被动红外夜视仪自身无红外光源,只依赖目标与背景间、目标各部份间的温差而产生的热辐射成像,因而不受周围环境的自然照明条件影响;

    用它可透过雾、雨、雪观察目标甚至能透过稀疏的丛林进行观察,能透过伪装,探测出隐蔽的车辆和火炮的位置,甚至能辨认机场上刚起不久的飞机留下的“热痕”轮廓;

    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不易被敌方发现和干扰,使用安全可靠;

    它不会由于炮口火焰、炸弹爆炸等产生致盲效应;

    对坦克发动机和刚发射过的枪管、炮管等具有较强热辐射源的目标,它的视距可达数公里。

    现代较先进的主战坦克装备的被动红外夜视仪视距一般为1200~1500米,最大已达3000米。

    但是,热成像仪需要附加的制冷设备不易保证及时更换;冷却探测器的气瓶不易得到,换瓶后制冷器系统的污染也是个问题,角度辨率还比较低,目标的细节难以辨认;

    它所显示的温度对比图像与可见光对比的图像有所差异,人们观察不习惯;

    敌方在含有防红外药剂的烟幕或装备防热红外侦察的伪装装置掩护下,可能照常能够机动。

    总之,由于坦克上装有这些夜视仪器,在夜间能看清周围的目标,所以坦克变成了夜战的能手。

    相对于外军依靠比较先进的夜视仪器进行夜间行动,我军的夜间主要分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开大灯,进行夜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