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日偶翻《读者》,杨文斌深为路遥的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所吸引。

    当初读《平凡的世界》,虽然也浏览过它,但那时却未产生深深的心灵共鸣,而只是为故事情节所吸引,随主人公之喜而喜,之悲而悲。对作家写作中付出的心血和悲苦却丝毫未有所察。

    《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所描绘的黄土高坡上走出来的高加林的爱情悲剧曾给他以启迪,心中也曾对高加林以褒贬,吸取其教训。

    当初读《人生》这本小说的时候,他还在读中师。

    当时,高加林的所做所为,他特别不理解。人,怎么可以忘本呢?怎么可以抛弃初恋,去移情别恋呢?

    当高加林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当上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爱上了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

    可是当高家林,因为叔叔的关系,托了人,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时,又重新见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

    这时,高加林对于刘巧珍动摇了。

    因为,高加林和黄亚萍有相同的知识背景,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抉择之中。

    一面,是刘巧珍那亲切、可爱的样子,以及那种无私、温柔的爱。

    另一面,是黄亚萍,开朗活泼、任性、刁蛮、征服欲的爱。

    在反复考虑之后,他接受了黄亚萍。

    但是,当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的事被曝光之后,他又被打回了原形,重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

    而那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没有,因为他的选择,而看不起他,却依然努力地让他重新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而《平凡的世界》场面的宏大则远非《人生》所能相比,纵横十载,人数繁杂,从孙少平到田晓霞,从张有智到田福宽,每个人性格迥异,既有其自诩的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成分在其中,每个人身上都显露出人性的光辉。完成此两部大作,该耗费多少心血啊!

    路遥的自述《早晨从中午开始》追述了他完成这部大著的酸甜苦辣。

    光准备就花费了三年的时光,读书,调查,体验生活,待头脑中堆满了素材的时候,再去动笔。

    写书的时候,近乎受刑,半饥半饱,拼命地写,每日熬夜到凌晨甚至清晨,而睡眠仅仅两三个小时。

    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辛外,他还要应付沾亲带故者的叨扰,和他们周旋,痛惜宝贵的时光的浪费。

    身体患病,不得不辍笔求医,才有起色又拿起笔来拼命,其意志何其坚也!

    自己若是也有这股拼命精神,研究生还会考不上吗?

    自古圣贤多寂寞,当假日,别人都下班回家享受家庭的温馨时,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的路遥心里也不平衡,也有苦闷、彷徨,也曾自问如此拼命是否值得。

    要想有所成就,就得放弃大多数人享有的家庭的欢乐,难以尽到常人该有的家庭的责任,夫妻的义务,尤其是当过节的时候,独处一室笔耕不辍的苦楚更能理解。

    何况路遥还有可爱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呢?

    每当写不下去时,路遥就会想起他的故乡,他完成“人生”的地方,他生命中的吉祥幸运地,到那里去汲取养料、充电,经过每年的奋斗,《平凡的世界》三部本终于展示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尤其是从农村走出的人,以极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他们自强、自立、向高、向远。

    而路遥,却积劳成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英年早逝,走过了生命中四十二载的历程。

    杨文斌从路遥的经历得出结论,要想比别人获得多,必须使自己付出得更多,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甚至生命作为代价。

    人生的道路,每步的轨迹,要靠自己来把握!

第六十九章 探家,与三伯父的促膝长谈() 
两个月的时光稍纵即逝,集训只剩下近一个月的光景。

    这期间学习了坦克的电气设备,驾驶理论和法律法规以及通信等项内容。由于记忆性东西较多,所以考试成绩还可以,电气93分,驾驶90分。

    劳动节期间杨文斌回了趟家。

    想来时间过得真快。离上次报到之前回家,已经半年过去了。

    阿爸阿妈,看到杨文斌回来。都非常高兴。

    阿妈摸着他晒黑的面孔,不禁又掉下来眼泪。

    而阿爸却勉励他,在部队好好干,不要虚度这段难得的军旅生涯。

    尽管来去匆匆,但是此行见到了自己的小外甥,活泼可爱,姐姐叫他乐乐,真好!

    父母和奶奶还颇康健,重温家的温馨,给杨文斌以巨大动力,免去他后顾之忧。

    临走之前,杨文斌特意去探望了一下自己的三伯父。

    三伯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头脑清晰,说话清楚,记忆力还很好。

    三伯父叫杨国文,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复员回到了老家。

    虽然,现在不是不在部队了,但是他还是时刻关心着部队的发展变化。

    记得小时候,杨文斌曾经好奇的问过三伯父一个问题。

    他问道:“伯父!你当了十几年的兵,参加过那么多战斗,是国家的功臣。那么,复员之后,又重新当了农民,后来,才招工当了工人。

    你感没感到吃亏,并为当初的选择后悔吗?”

    三伯父笑了笑说:“后什么悔,当初当兵的时候,想有顿饭吃,饿不死就很好啦。

    当兵期间,看着那么多的战友,都牺牲啦,有的连尸体都留在了国外没有带回来。

    自己能活着回来,能娶妻生子,就已经是非常满足、非常幸福啦,还有什么需要向国家提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听到杨文斌跟他说到了自己的老部队当了兵,三伯父很兴奋。

    三伯父兴奋的和他回忆起了自己参军以来的作战经历。

    他说,刚参军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哪支部队,只是跟着来的队伍扛枪吃粮。

    谁知,那是国军的部队!

    而在张武一战中,他们这些年轻的,穷人家的孩子,被解放军收留啦,继续参加革命。

    经过教育,思想觉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跟着部队,从锦市打到津市,再到淮南,一直打到祖国西南大门。

    当时,好容易全国都解放啦,盼望着复原回家。

    这时候,朝鲜战争爆发啦,他随着部队,首批入朝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三大爷说,由于他那时年纪小,上战场,不怕苦,不怕死。而部队首长们也非常关心他。上级把他从前线一一作战连队抽出来,到营部做了卫生助理员。

    他说,由于嫉恶如仇,看不惯,有的干部战士的军阀作风。

    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甚至,甚至有一次和自己的上级一一副营长,吵了起来,动起了枪,将上级的帽子都打飞了。因为那次的莽撞,他还被关了禁闭,差点儿没被枪毙。

    他说,在朝鲜战场上,在参加第四次战役的时候。

    那次战役打得老惨啦!

    打到半岛南部后,部队缺衣少穿,作战艰苦。

    有的一两百人的连队,只剩下了十来个人。连营部的卫生兵,都拿机枪冲上了战场。

    在接到上级的命令,向北撤退的时候,在按命令往回撤的时候,敌军的机械化部队,回头咬住了靠两条腿跑路的部队。

    我军没有办法,又掉过头来和敌人短兵相接。

    这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特别是,在经过韩江的时候。撤退的队伍被敌人拦腰切断。

    三大爷和营长等三四个人,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被打散了。

    而营长,受了重伤。不能自己走路。

    由于三大爷会水,那一名营长不会水,三大爷,带着他从结着薄冰的冰面上,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

    三大爷,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跳入江水中,愣是拖着受伤的营长,回到了北岸。

    他们援朝回国后,营长跟他,两人好的像亲兄弟一样。

    但是,自己退伍后,就和他失去了联系。

    前几年,想回部队找一找,毕竟岁数大了没有,那个精力,也就放下了。

    “你要有机会帮我问一问,查一查,他的下落。

    他叫郝国民,家是南方的,好像是中原地方。

    如果能和他联系上,那可就太好了。”三大爷告诉他说。

    杨文斌,和三大爷,聊了很多。

    三大爷还跟他讲了很多,自己当兵时候的趣事。

    杨文斌,也向三大爷汇报了一些他所在的部队现在的现状。

    以及跟那时相比,无论是装备上还是生活上,还是人员上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临走的时候,三大爷忽然问了杨文斌一个问题:

    “在我退伍的时候,我们部队就在准备解放T岛。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什么时候解放啊?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吗?”

    这个问题,把杨文斌问住了。因为作为一名军人,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天大的责任。自己部队,目前正在进行的渡海登陆作战训练,可能,也是正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但是,这是军事秘密,什么时候能发动进攻,什么时候真正采取行动,这个,自己真的无法回答。

    看到杨文斌为难的样子,三大爷,笑了笑,接着说道:

    “上一次,在五十年代中后期,老人家指挥万炮轰金门的时候,我就非常兴奋,好几天,没有睡着觉。

    当时感觉,啊,解放T岛的时机终于来临啦!在我有生之年,有可能看到,T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多么兴奋的一件事啊!

    可是没有想到,这场炮击,从五八年,一直持续到七八年,二十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炮击。

    却没有解决,实质性的统一问题。

    现在,仍未解决。

    港岛,已经顺利回归了祖国。

    澳岛,也已经达成了谈判,将在两年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是真的希望看到,在我有生之年,T

    岛能回来啊!”

    他没有再追问。但是,他的笑,却充满了期望。

    杨文斌,从他的笑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第七十章 传承,支部象团火,党员个顶个() 
随着装甲驾驶理论学习的授课进程,从内容上看,已接近尾声了。

    听教员透露,由于场地的限制,集训队的实车驾驶训练将要转移到447团或448团进行,在446团集训的日子快到头了,进入了倒计时。

    上午,装甲驾驶集训队的训练内容是参观446团“红三连”。

    听说,“红三连”是一支在南昌起义中诞生的红军连队,前身是朱老总时任团长时的警卫连。

    战争年代,参加过“五次反围剿”、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突破临津江等重要战役,转战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立下赫赫战功。

    先后被红十二师授予“团结模范连”,被新四军十三师授予“铁的堡垒”荣誉称号。八十年代末期被中组部和总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17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