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光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曙光在向自己招手。怎么办?

    爬起来吧,承认现实,承认差别,选准目标,脚踏实地,向高,向远!

    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起码是在精神上。他的明天属于他自己,也只能靠他自己。

    空怀壮志却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

    他缺乏自信,注重现实,拙于口齿,且意志不坚,拘泥古板而懒惰自卑。如果想有一番作为,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自信、独立的意见和百折不挠的贯彻执行的毅力。

    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成功,若顺应自己性格,就不得不曲意逢迎,顺水推舟,口是心非,颂扬别人,提高自己,找寻一稳固的靠山以图私利。

    他从内心中不愿意这样。除此以外,或者随波逐流,顺其自然,在平凡中度过余生,平淡无奇。

    从大队长到军队课教员,都力图使他们更了解基层,认识到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波折。

    基层既不象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象想象中那么糟糕,对下去工作,他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

    孙子云:“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此概为带兵之道耳。”

    军营是个大熔炉,究竟如何起步,要靠实践来说话。不论环境怎么恶劣,都应将自己定位在“携笔从戎”,而非“投笔从戎”。这是至关重要的。

    他定下决心:

    一是掌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争作时代的弄潮儿,不违背历史趋势而给人民带来现实的长久的利益;

    二是正大光明充满自信地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地做人,敢恨敢爱,敢怒敢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胸开阔。

    当前能做的只能是动脑筋多想想问题,动动手多了解社会,动动笔直抒胸臆,动口嘴敢恨敢爱,辞能达意,更远的事情就让行动去谱写吧!

    再有110分钟,就是新年了。辞旧迎新,本该有众多的总结与检讨,然而时间已不容许他仔细整理思路,记下思想中的一丝一缕……

第三十五章 思念,是一张不能冲破的网() 
昨天上午队里给每名学员发了一千块钱,这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事情。

    杨文斌从司务长手中接过十张百元大钞,心中似乎没有什么喜悦,尽管这是自己工作挣得的第一笔大额收入,但是,劳动报酬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或早或晚,仿佛对它的到来无动于衷。

    不过这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今天上午大队组织学员们去滨城游玩,杨文斌还是揣着钞票兴致盎然地坐车出发了。

    汽车过高速公路,经造船新厂转入中南路到龙虎滩公园下了车,徒步奔向菱角湾。

    冬日的海边显得冷寂,游人稀少,只有几只海鸥不畏寒冷,在海面上盘旋,“嗷嗷”鸣叫,带来了几丝活气。

    海风依旧刮着,彻骨地凉,而在军校与外界隔绝了半年之后的战友们,仍是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纵情游荡。

    上午十点钟,到了劳动公园正门,带队的教官和出游的学员们约定下午4点在公园门口集合登车。

    然后,学员们在此解散,三两个一伙,大家分头行动。

    杨文斌和李德生两人坐101路无轨电车去滨城师大寻人。

    在电车上,他内心忐忑不安,思想剧烈斗争,见不见她呢?

    内心渴望见她一面,而又怕耽误了她的时间,影响了她的学习。

    还是先陪战友去寻朋友吧!

    李德生所寻的女生是同学的妹妹,在师大信息管理系读书。

    二人到了滨城师大第二宿舍一打听,李德生要找的信息管理系的女生竟然也搬到了十舍,和杨文斌要找的李春华在同一宿舍楼,这简直太好了。

    自然而然地,杨文斌又回到了曾生活四年的十舍,先找到了战友的朋友,也寻到了魂牵梦绕的她。

    李春华瘦多了,还是那样文静,也显得憔悴。

    杨文斌约了她出去吃饭,在牛栏山饭店,两人聊了近1个半小时。

    时光留不住,真想多和她畅谈一下,谈谈明天。

    杨文斌知道,他是爱她的。

    杨文斌,想起来,大三那年的一个周末,系里组织学生会干部去西郊度假村游玩。

    以前听说“西郊度假村”,总不以为然,以为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度假场所罢了,能有什么。然而那天去那里一看,留连忘返。

    在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房屋雕梁画栋,亭台水榭,假山,礁石,绿草,使人真走入了江南水乡一般。

    毗邻水乡的就是极富有伊斯兰宗教特色的清真寺,中间大圆拱,四周小圆拱。旁边是典型的维吾尔族民居,室内地面铺着以殷红色调为基础色的地毯,四、五个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少女,伴着美妙的冬不拉翩翩起舞。

    紧接着又仿佛到了冰山雪峰,山坡上建筑的俨然就是人类伟大文明遗产之一的西藏布达拉宫。唯一区别就是略微小了些。用方块石条垒成的藏族民居的三层楼上,透过屋门,里面四壁厢悬挂着各位佛像,正东面摆着一两位菩萨的金身,香烟缭绕。一位喇嘛正向各位游客介绍着各位佛祖的来生前世。

    风情塔下,微风拂过,铃声悦耳动听,中间一座大石塔,顶上悬满风铃。围绕主塔,四十座小塔也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顶部也都挂有风铃。气势雄浑,令人肃然。

    接着又到了傣族民居,竹楼上面好不惬意,景颇族民居,彝族民居,土司楼,白族的六合院,同样金碧辉煌,毫不逊色于满清的四合院。

    远处,三座白塔,一高两低地映入大家眼帘,使游客仿佛置身于苍山洱海之间,永镇山川的崇圣寺三塔也在这个山谷里重现,好棒啊!

    最后,来到了云南石林,置身其间,不禁又想赞叹人类的心灵手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置身于这优美的风景之中,诗情画意,难以言表。

    特区的“锦绣中华”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吧!

    一日之内,从白山黑水,来到了天山荒漠,再到冰山高原,置身热带竹楼,苍山洱海。。。。。。滨城西郊度假村,真不愧为旅游胜地。

    那天,作为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杨文斌,与作为系学生会宣传部的副部长李春华,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的,在西郊度假村里流连忘返。

    特别是,当看到李春华戴上少数民族的头饰,在竹楼上栏杆前站立的时候。杨文斌的心彻底陶醉了。这,就是他心中的女神,是他要追求、要奉献、要呵护的对象。

    那天,两个人在阁楼上照了一张合影。

    杨文斌的脸上,从内到外洋溢着笑。李春华,则是抿着嘴,在笑。

    多少个不眠之夜,杨文斌都看着这张照片,想象着两个人的结婚证上,就是这张照片,就是这样幸福的笑。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把这张照片拿出来。

    甚至,用手轻轻抚摸着李春华相片的脸,细细品味。

    这份爱藏在心中两年之久。在学校之际就想把它表达出来,可是又觉得太不现实了,他没有权力向她提过分的要求,玷污了他们纯洁的友情。

    他们曾是那么敞开心扉,把内心中的秘密讲给对方,而她说她是那样的珍惜友情,不愿为“不爱”而失去朋友,他也成为她的另一个无法处置的真心朋友吗?

    杨文斌犹豫了,终于未向她说出心里话。

    而当从侧面听说她早已有了“男朋友”时,真的如五雷轰顶,心都凉了。

    他觉得此生自己失去了与这个好女孩共度人生的机会。

    而以前他有那么多的机会,并没有好好把握。

    那时,隐约觉得她也不是没有此意,而当时境况却不允许自己有任何非分之想,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安置自己,而更哪有能力来考虑他们的未来呢?

    随着大学时代的逝去,杨文斌明白自己错了:想到他们共同度过的日日夜夜,真是纯洁无暇,彼此用心去维系友情,构筑友爱。

    互相支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出主意。

    尤其是自己考研的前前后后,她都给予了自己极大的鼓舞,默默地支持。

    从大三夏暑期攻读英语的炖牛排到大四冬日考研前的开心鸡腿,真的让他感动让他心醉。

    如果能和这样一个女孩共度余生,该多好啊!

    在毕业前找工作的种种波折中,她耐心听杨文斌诉苦,逐次帮他分析,提出对策,他真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位知心朋友而自豪。

    毕业前夕,当他在宣传部有意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时,出门时她却向他介绍她的“朋友”,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男子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手时,杨文斌的心碎了,他是她的男友吗?

    杨文斌登时自惭形秽了,她的美丽、温柔,配上他的英俊、潇洒,多么幸福的一对儿呀!

    咽下嫉妒与无奈,真诚地从心中祝她们幸福,杨文斌敷衍了几句话,逃也似地离开了宣传部。

    在临别前夜,送他时,她说到在滨城师大有爱她的人时,他的心颤了,强忍住流血的心不去看她,难道她的心中也有自己吗?除了朋友身分以外。

    到部队之后,来银海培训,杨文斌给她写了封信,表达了他的心情,问及她的前途及明天时,她含含糊糊地回答了他。

    杨文斌也不知她是怕拒绝自己而失去真心挚友还是真的身似浮萍,飘落未定。

    他困惑不解。

    但是理智告诉我不能去打扰她那纷繁的心境了,因为她要考研,没有心情顾及他的情感,此时,再去打扰她,只会添乱。

    最好的做法是,支持她所做的事,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她所神往的事。

    今天见到她,谈到人生,谈到男人、女人的工作与生活、事业,她还是很坦诚地表明飘落未定与渴求温暖、平和的生活的态度。

    李春华向他倾诉着,为了考研,他史无前例地挂了科,全身心投入到考研的复习当中。向他讲述着,自己对于前途未卜的担忧,对于前途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洋溢着不甘于屈服命运的安排和为了实现理想而斗争的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

    杨文斌则不断地鼓励她,安慰她。

    看着她无助的样子,则想起了那个夜晚。

    那天,下自习后,杨文斌被李春华叫出了寝室。

    看到她急得六神无主的样子,他急忙安慰她,问她出了什么事情。

    李春华告诉他,自己的同胞妹妹,上午去高新区给学生做家教了,原定好晚饭前就回来的,可是现在都过去两个多小时了,要是堵车的话,也不能堵这么长的时间。

    妹妹又没配传呼机,想找也找不到她,真是急死人了,可不要出什么意外啊,否则,自己可怎么向爸妈交待啊?

    杨文斌安慰春华说,没有什么,不要太担心了,也许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那么大的人了,现在治安又挺好,能有什么事呢。

    然后,决定陪她去学校门口的公交车站去等。

    两人急匆匆地赶到了公交车站,陆续来了一辆又辆的公交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