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冷兵器时代的车兵与徒兵的协同,步兵与骑兵的协同,陆军与水军的协同;在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冷兵器与热兵器的协同,以及在火器时代初期的步兵、炮兵、骑兵的相互配合作战。这都是协同战斗。

    合同战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步兵、炮兵协同动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17年秋天,英军进行的康布雷战役,首次实现了军兵种合同作战,是合同战术形成的重要标志。

    当时,坦克兵、炮兵,工程兵和航空兵等及其战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合同战术的产生具备了现实条件。

    在各兵种战术发展的基础上,军队的战斗编组改变了以往按各兵种建制单位,前行自己的任务,一般不交叉配属的状况,则以步兵部队平时编制为基础,把坦克兵、炮兵、工程兵等兵种部分配属给步兵分队,组成统一的战斗队形。

    各兵种的战斗行动,必须在合成指挥员的总意图下,按战斗目的、时间、地点,协调一致的行动,使兵种紧紧围绕协同作战这一中心,在高层次上有机结合起来。正是在这种客观条件要求下,形成指导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新战术,导致了合同战术的产生和发展。

    进攻时,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步兵在炮兵、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下,和工程兵的保障下,由坦克引导实施冲击,以诸兵种的协调一致的整体力量进攻敌人。

    防御时,构筑步兵掩体、机枪巢、避弹所、隐蔽所等,并由交通壕、堑壕相连接,构成较完整的防御体系。阵地内,兵力、兵器有重点的配置在防御要点上构成防御的主要方向,并形成以机枪火力为核心,与火炮相结合的火力配系,在战斗中以火力封锁突破口,并使用预备队配合主力,以反冲击杀伤突入之敌,夺回丢失阵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装备了大量新式火炮、坦克、飞机,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兵种,军队指挥的方法和器材也大为改进,合同战术得到了全面发展。

    主要表现为,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使用诸兵种的兵力火力,建立纵深梯次的战斗部署;以步兵或坦克兵为主,在战斗全纵深组织协同动作;以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压制敌战斗队形,支援步、坦战斗;坦克集中用于主要方向,担任第一梯队实施主要突击,或用作预备队扩张战果和实施反冲击;摩托化步兵用于迂回包围;使用空降兵空降,配合地面战斗;防空、防坦克,以及技术勤务等成为重要的战斗保障。

    六十年代以来,以现代高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并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军事技术产生了新的发展,导致了新式武器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出现。

    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的性能不断改善,战术核武器、火箭、导弹、步兵战斗车、武装直升机和新型电子器材等新的武器技术装备不断涌现,使机动力、火力、突击力和防护力融为一体,合同战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对核、生物、化学武器的防护和电子对抗,成为合同战斗的主要内容。

    进攻中,强调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隐蔽的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和技术器材,建立疏散、立体的战斗部署;严密组织各兵种部队与核突击的协调行动;以核火力与常规火力结合,地面火力与空中火力结合,压制和摧毁对方战术全纵深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坦克、摩托化兵团,或部队,从行进间发起进攻。

    防御时,充分利用地形快速构筑工事,组成以装甲目标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纵深、疏散、环形、立体的防御体系,构成远、中、近结合,中、低、超低结合的火网,加大掩护地带的纵深,加强后方地域的防御,以积极快速的机动,增强防御的活力,并以多种形式的攻势行动,挫败对方的进攻。

第一八一章 首题,波澜不惊的回答() 
周一那天,首先进行的是理论考核。

    与在从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硕士研究生不一样,指挥学术类双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不再重复考核英语、政治、高等数学等共同科目。

    因为,这些科目,他们在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的时候已经考过了,而且成绩也都优秀,这里就不再重复加以测试。

    对于,军事指挥专业,报考军事学术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考试内容,杨文斌是不知道。

    但是,对于,像他这样,在读军事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报考军事指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笔试内容,他是亲身经历啦!

    题目要说难,并不难。要说不难,也不简单。

    因为考核的题目,都是活题。

    他的答案可以有,几十种上百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

    中间考的就是,人的思维。换句话说,考的更多的是人的思想上的东西,意识上的东西。

    给杨文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道题。

    第一道题,是简述我军合同战术的发展历史。

    历史题,对于杨文斌来说,是轻车熟路。

    他略一思考,一挥而就。

    “我军的战术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初创开始,曾经进行过数以万计的大小战斗,用劣势装备战胜了国内外优势装备的敌人,形成了一套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灵活机动的战术。

    第一个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初创的人数较少,武器简陋,并且不断遭到国军的军事“围剿”;但由于废除了雇佣制,士兵是为了解放自己和人民而打仗,战斗积极勇敢。在频繁的战斗中,形成了适应当时情况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这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到三十年代初,作战形式由游击战为主转变为运动战为主,基本战术是:

    袭击战术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是:充分准备,不失时机,选择良好阵地和好打之敌,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迂回,出敌不意,猛打猛冲,速战速决,力求全歼。

    在作战时,根据敌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斗样式。

    对驻止而阵地尚不坚固之敌,按照不同场合和时机,运用奔袭、强袭等方法。这些打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结合使用,灵活变换。不论采取哪种打法,都事先组织侦察,隐蔽行动企图,运用各种手段欺骗、迷惑敌人,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开进,突然包围,勇猛攻击,歼敌。中央红军在粉碎国军第一次“围剿”的龙冈战斗和东韶战斗中,就是运用这种战法取得了胜利。

    对运动之敌,视情况采取待伏或诱伏方法。要求准确掌握敌方行动规律,选择良好阵地,秘密进入伏击区,构成一面或数面的伏击部署,并在敌可能增援方向派出警戒,按照统一号令,先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乱敌队形,随即迅速出击;伏击成功,便立即撤出战斗。

    红军在刘家村战斗、杨平口战斗、老营盘战斗中,都是以这种战术全歼或大部歼灭了敌人。对不预期遭遇的弱小之敌,通常采取急袭的打法,先敌展开占领有利地形,突然开火,随即冲击,一举解决战斗。

    红军为掩护主力退却或保障主力歼敌,多采取运动防御。这种防御,准备时间短促,工事薄弱,纵深较浅,战斗持续时间不长,采取节节抗击,以火力和反冲击,杀伤、消耗和迟滞敌人。

    第二个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部队,在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于山地、平原、河湖港汊地区广泛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并创造和发展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多种战法,但基本战术仍为袭击。

    特点是:战斗规模一般较小,兵力集中与分散的转换频繁,战斗的突然性增大,速决的要求提高,行动更加机动灵活。

    抗日战争中袭击战术有新的发展。

    对运动之敌的袭击多采取伏击手段,因敌而变、因地而异。当日军分进合击时,用一部兵力进行袭扰,集中主力待伏敌诸路中较弱的一路,或在其归途上设伏,消灭回窜之敌。

    敌长距离挺进时,采取同时设置几个伏击区,用重层伏击,各个歼灭敌人。敌如孤军冒进,则秘密、迅速地向敌开进,以突进伏击加以歼灭。

    有时深入日军伪军据点附近组织设伏,乘敌出动之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如敌据守不出,用袭点打援的办法,诱伏援敌。当判明日军将在某地设伏,则先在其设伏路上,用伏击反伏击。

    此外,对日军汽车、火车和船舶的伏击,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情况,采取不同打法。

    如赵村、田家庄战斗,韩略村战斗,和北河村战斗等,都是有名的伏击战例。

    对驻止之敌的袭击,也有不少新的内容和特点,如派遣侦察人员潜入日军伪军驻地,或者策动伪军反正,里应外合,打敌措手不及;

    日军主力离开据点向根据地“扫荡”时,乘虚对据点守敌进行袭击;有时为了破坏敌人的来袭,事先作出反袭击的计划,以袭击反袭击。

    在灵活运用袭击战术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战例,如娄子镇战斗、大牛店战斗和北马村战斗等。

    当袭击条件不足时,则用骄纵、麻痹手段,迷惑敌人;或由游击小组及人民自卫队四出活动,进行钳制来造成袭击敌人的有利条件。

    对于敌交通线的破袭,通常以伏击与袭击相结合的打法,歼灭出击之敌或固守据点之敌,以掩护破路的行动。这种破袭战术,在中曾得到广泛运用。抗日战争后期,对日军伪军据守的城镇,进行了攻势作战,初步取得了城镇攻坚战斗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

    我军同国军进行了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正规战争。作战形式由以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到战略进攻阶段,武器装备有了较大改善,大规模的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的指导下,攻防战术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合同战术。

    这个时期的进攻战斗有许多样式,主要样式是对立足未稳之敌的进攻。

    基本打法是:当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诸路中的一路时,担任攻击的部队乘敌主力尚未展开或仓促进行防御之际,集中兵力兵器,快速准备,选敌弱点,迂回包围,穿插分割,以近战和猛打、猛冲、猛追,各个歼敌。如官雀村战斗和新开岭战斗都是运用这种战法。

    进行伏击战斗时,采取“围点打援”、“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等手段,于敌来援或突围方向预先设伏,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控制有利地形,用拦头、截尾和斩腰相配合的打法,突然发起攻击,以火力和白刃格斗一举歼敌。

    对城镇之敌的攻坚战斗,通常把兵力区分为突击队、火力队、钳制队、保障队和预备队。战斗时,首先扫清外围,逼近城垣,然后集中炮火和连续爆破,打开口子,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实施突破;突入后,沿街巷或穿墙凿壁进行迂回包围,封锁和堵塞道路,分割歼灭敌人。有时还以地道爆破打开口子,配合地面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