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样的僵持显然是不利于后金的,皇太极想了一下道:“分兵,五哥,你在这里我带人绕到那一边,那边应该没有火炮,我们先把城攻下,没有火炮就好打了。”

    他带着自己的牛录甲兵向旁边绕去,一直绕到塔山铺的另一面。果然,这边只有少数几门炮,而且这边的近卫军人数比较少。

    皇太极大喜道:“下马,先射箭。”后金甲兵拿出弓箭开始向前行进,在一百步时,近卫军火铳开始发射,后金甲兵前进到八十步左右开始射箭,双方你来我往,打得非常热闹。

    后金最常用的战术就是先用步射攻击,等敌人开始溃散时再上马追击。现在后金重箭和近卫军火铳对射虽然没有占到上风,但也可以说是平分秋色,而且后金甲兵边射边走,想逼近后进行白刃战。

    近卫军背靠城墙,没办法后退,但他们也不前进,只是不停地发射着铅弹,随着双方距离的接近,双方的死伤也越来越严重,当距离约三十步时,这边指挥的杜光亭发出命令:“全军冲锋。”

    近卫军不管火铳中有没有子弹,都端着火铳向前冲去,杜光亭冲在最前面,他是没有长火铳的,他用的是一把长枪,他手一抖,枪头闪出碗大一朵枪花,将最前面的一个的白甲的咽喉刺穿。

    他大叫一声:“近卫军万胜,兄弟们跟我冲呀。”然后如下山猛虎一般向前奔去,一枪将另一个白甲的身体戳了个洞,手一抖,枪尖抽回继续向前。

    在战斗中,“兄弟们给我冲”和“兄弟们跟我冲”这两个命令对于士兵们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有一种卖命的感觉,后者则会激发士兵们的血性,对于战斗有一种荣誉感,杜光亭这一句,让近卫军士兵浑身发热,似乎有全身的劲要发泄出来,跟着他向对面的后金兵冲了过去。

    这是近卫军第一次与后金甲兵进行白刃战,当士兵们用刺刀击倒一个后金甲兵后,心里会泛起这样的想法:“哦,原来建奴不但怕子弹,也怕我的刺刀哟。”

    这样的想法不断在近卫军士兵的心头划过,使得近卫军士气大振,原来近卫军一直认为自己兵甲强于建奴,但如果白刃相战,只怕还是稍有不如,而朱由校并没有从这方面来纠正他们,而现在发现敌人也不过如此,是战场上最好的事情,畏惧之心一去,一个普通士兵就会蜕变成一个勇敢的士兵。

    在杜光亭的带领下,近卫军竟然用刺刀和后金甲兵拼了个平分秋色,双方你来我往,打得非常热闹,但伤亡却比对射时还要少些。

    但中弹或者中箭倒地和血淋淋的枪刺刀砍是有区别的,至少场面感没有那么强烈,所以白刃战显得更残酷一些。

    杜光亭的长枪威力极大,已经杀死了三个甲兵,皇太极恼怒至极,让几个白甲兵同时去攻击他,只是在混乱的战场上,又不是单纯的斗将,白甲兵冲向前时,总会有近卫军士兵将他们接住,然后厮杀在一起。

    而城墙上的炮兵,则将他们仅有的三门九斤炮,对准了建奴旗帜下渐渐往前移动的皇太极。

    三门炮几乎是同时开火的,三颗炮弹呼啸着向着正白旗下飞去。皇太极不愧为这个时代的位面之子,还是象原本历史上一样的运气极佳,三颗炮弹竟然都没有命中他,只是将他旁边举旗的白甲兵打成一团烂泥。

    皇太极吓了一跳,这时杜光亭见后金旗帜突然倒下,心中大喜叫道:“皇太极死了,兄弟们冲呀。”

    近卫军闻言一喜,一起跟着大叫,后金兵听到明军叫嚷后一看,旗子竟然倒了,真的以为皇太极死了,顿时心绪大乱。双方士气一涨一跌,本来势均力敌的两方很快就分出了胜负,即使后金军看到皇太极安然无恙,也没法改变了。

    杜光亭带着近卫军将正白旗的甲兵从塔山铺的一面赶到了另一面,而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本来就没法打开这边近卫军的防守,而正白旗这么一冲,也直接开始往后逃。

    莽古尔泰带着自己旗中的白甲死力抵挡,才勉强在山口前将阵形稳住。皇太极上前来说道:“五哥,先撤退吧,趁着我们损失不大。”

    莽古尔泰道:“回去如何和父汗交待?”

    皇太极说道:“如果现在不撤退,他们援军来到的话,我们就走不了了,岳托不可能从海州来援的。”

    莽古尔泰极不甘心,明明自己的兵强一些,却被火炮压制住了,根本没办法发挥优势,最后还要退走。不过他也知道,不退走是没用的,自己的军队没有给养,没法扎营,只好叹了口气:“那就回吧,总算把海州夺了下来,父汗总不会太过责怪我们了。”

第167章 陕西巡抚() 
两人快速决定好,传令下去,沿原路回海州。刚进山口不久,两边山上爆发出炒豆般的火铳声。张宗灵的伏兵终于赌对了。

    天色已经近晚,后金甲兵先还用弓箭向山两边还击,但很快就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有用,皇太极下令:“不要攻击,迅速前行。”

    后金兵狼狈逃窜,总算皇太极心事清明,及时发出了正确的命令,而后金追兵都是骑马而来,所以不管不顾地向前冲,虽然扔下了一些尸体马匹,但总算没有太大的伤亡。

    等到后金兵逃远后,张宗灵满脸晦气地钻出山边的树林:“妈的怎么拖到这时候才来,都看不清楚了,儿郎们,小心有没死的家伙,先补一刀了再翻看。”

    其实即使是看得清楚,斩获也不会比现在大多少,主要是因为火铳击发速度低,而建奴马速太高,骑兵跑完全程近卫军不过能发射两到三次,高速运动的骑兵也不好瞄准,再说火铳的准确率本来就低,这些都制约了战果,最后清理出来,山谷中获得三百二十多个首级,有用的马匹一百多匹,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张宗灵吹嘘的,那就是近卫军毫发无伤。

    张宗灵的部队回到塔山铺时,这边的战况也清理得差不多了,共取得后金兵首级四百八十多,近卫军也损失了两百一十五人,重伤八十五人,轻伤两百三十七人,总的来说,两者交换比大约是四比一。

    当然,这是因为大炮的参与及最后的偷袭,如果看白刃战的情况,那交换比应该接近一比一。卢象升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因为这是白刃战,不是靠武器的优势,靠的是勇气和格斗能力。

    大家在塔山铺休息一夜后,拔营回到盖州。至于路上的耀州驿和李罗锅,都只是派了一个旗的骑兵在这里警戒,其他部队全部进入盖州城。这时已经到了天启二年的十月。

    这时曹文诏派来信使,通报了复州的情况,并且曹文诏也已经收复了永宁城。现在盖州以南,已经全部被明军占领了。

    卢象升命令曹文诏立即赶到盖州,一起商量以后的行动。然后开始派信使,一个是给觉华岛的总参谋部,一个是直接送去京师,他有些问题要皇帝才能做主。

    而在天启二年九月,陕西固原州星殒如雨。平凉、隆德诸县及镇戎、平虏等所,马刚、双峰等堡地震如翻,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倒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压死一万六千余只,压死男女一万二千余口。

    地震发生后,陕西巡抚张之厚先是隐瞒灾情,匿不上闻,而且救灾不力,结果被御史高推劾奏。皇帝震怒,派遣锦衣卫将他抓来京师问罪。然后下旨升延安知府孙传庭为兵部左侍郎,巡抚陕西。

    有几个御史上奏认为孙传庭升官过速,恐因经验不足而致有失圣望,朱由校道:”御史能够有事奏事,朕心甚慰。不过孙传庭在延安府任上做的事,可能诸位还不大清楚。他拒北虏之事这个大家是知道的,当时朕加了他兵部侍郎衔,而他在延安府两年,清理田屯,增加产出的事诸位可能就不大清楚了。简单些说吧,延安府作为陕西最贫困的府,现在已经解决了民众的吃饭问题,而且延安府所募之兵,全部是府内自养,今年夏粮延安府全部收了上来,这样兵事民事都优秀的官员,能不能去管好陕西,我相信你们都心里有数吧。“

    几个御史闹了个大红脸,都跪下请罪。朱由校让他们起来后说道:”你们没有罪,你们是御史,本来就是要提醒朕注意一些可能没注意到的事。不过朕希望你们不要从资历这些方面来看一个人,要从他能不能做事,会不会做事,是否有违法之事这些方面来看他是个什么人,这样才能判断他能不能当陕西巡抚。而他当了巡抚后,也要帮朕盯着他,看他做得如何,只要他一做错,就立刻来报告给朕,这样才是尽到了御史的本分。“

    众臣听在耳中,心里懔然,明白皇帝也是在和他们说,皇帝不喜欢从一些虚的方面来评定一个人,你想攻击一个人,最好有些实据才行。

    朱由校想到,二月山东地震,九月陕西又是地震,而据礼部统计,天气比之前些年要冷了一些,象去年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普降大雪月余,汉水冰坚可渡。他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储备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孙传庭那里当然会下旨让他在陕西各地栽种红薯马铃薯和玉米,那还可不可以从别的地方搞些粮食来呢?

    他对礼部尚书朱延禧说道:“安南和占城朝贡的来了吗?”

    朱延禧回道:“回陛下,安南南北两方都来了,占城也来了。”

    朱由校道:“你和他们说一下,朕要他们把明年进贡的贡品全部换成稻米,越多越好,朕按市价多两成收购。”

    朱延禧有些为难地说道:“陛下,按规矩,我们应该按进贡物品的至少五倍价格给回礼的。”

    朱由校却不知道这事,于是问道:“这是什么道理?那不是我们每次都亏了?”

    方从哲连忙上前道:“陛下,我等是天朝大国,对于下面的藩属都是这样的。”

    原来是死要面子呀,明白了。朱由校道:“和他们说,按市价多两成收购他们的稻米,他们的价格比我们要低得多,这个价格他们大有赚头,我不相信他们不想赚这个钱。这次量多,按五倍价格我们买不起的。”

    叶向高出列说道:“陛下,臣有一个想法,我们说要他们进贡一百石大米,这些我们可以回他们五倍价格,然后告诉他们,我朝廷愿意出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收购稻米,他们有利可图,自然会卖与我们,这些又不能算贡品,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请陛下圣裁。”

    朱由校高兴道:“这方法好,面子和里子都有了,就按叶公所说的办理吧。”

第168章 四面困辽东之蒙古() 
而辽东的问题,朱由校在接到卢象升的信和报捷后,和内阁中人及六部尚书开了一个小会,商讨辽东方略。

    内阁中只有韩爌一人认为应该迅速平定辽东,打到努尔哈赤听话为止。而方从哲则觉得应该稳扎稳打,先在辽南立住脚了再说,叶向高和孙承宗支持方从哲的策略。

    六部中礼刑工三部没有太多发言权,而徐光启和户部尚书何宗彦及兵部尚书黄克缵则赞同方从哲的观点,他们要么知兵,要么知道朝廷财政的窘况,当然明白慢慢来才是最好的。

    于是朱由校派李朝钦前住辽东传旨,并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卢象升。

    李朝钦先往盖州宣旨,朱由校先是给近卫军士兵发了犒赏五十万块,然后要求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