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沉吟一下,意味深长地问道:“涂文辅你觉得应该如何定罪呀?”

    魏忠贤恶狠狠地说:“剥皮实草,重刑才可以警告其他人,看谁还敢贪污。”

    “那田尔耕呢?”

    “涂文辅是奴婢手下,田尔耕不是奴婢手下,所以不敢定罪。”

    朱由校道:“当日我和你说,要你帮我看好东厂和锦衣卫,你看你做的事,这次锦衣卫查明私通建奴之事,你没有功劳,东厂都没有功劳,你明白了吗?”

    魏忠贤知道这事终于过去了,连忙道:“奴婢谢过圣上隆恩,以后奴婢一定好好整肃东厂,看好锦衣卫,绝对不敢让这样的事再发生。”

    “说是没用的,我要看结果,你好自为之吧。”

    第二日,皇帝下旨:查张家口堡商人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本为汉人,却私通后金,将违禁品输入后金,为后金销赃所掠之物,且传递军情,携带匪谍,可称之为汉奸。着将此八人及其同党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并查抄其家产。然家中查证未涉及此事者,均不得株连,钦此。

    这份圣旨使得汉奸一词一时成为热议,报纸上专门登载了大量的记者来信,有的是力数各朝各代的汉奸,并谴责之,有的从华夷之防开篇,一步步推出为什么不能做汉奸,有的提出对汉奸要全不留情,并认为皇上对汉奸的处罚太轻,应该株连九族才对。

    所以在下一期专门对株连的问题发了一篇编者按:一个人没有犯罪,仅因其亲属犯罪,就被株连而受到惩罚,这合理吗?请大家讨论,将自己的意见发给报社,大家一起来探讨。因为我们相信一句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几天后皇帝下旨:东缉事厂掌班涂文辅在查抄时贪污,着处剥皮实草之刑,锦衣卫千户田尔耕斩首,东缉事厂提督魏忠贤罚俸半年,且本次查抄功劳与东缉事厂无关。

    本次查抄一共得银近七千三百万两,手里有了钱,朱由校就放了心。在朝会上他提出要尽快搬迁兵器局,把王恭厂清理出来。徐光启出列说户部财政情况不是很好,今年的税还没有收上来,只怕拿不出太多的钱来清理王恭厂,更不用说重建了。朱由校说道:“那行,那就户部出钱搬迁兵器局,清理王恭厂就全部由朕的内帑来出,但是先要说好,内帑出钱清理,也出钱重建,那如何修建以及以后的使用都由宫内说了算,其它各部不得干涉。”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的内帑这段时间用得比较厉害,象大婚呀,象辽东军饷供应都是用的内帑,应该已经将万历的老底子花得差不多了。现在皇帝想用内帑来清理修建王恭厂,自然是求之不得,大家都一致同意。

    李贞已经带人造出了能用的水泥,产量达到了一天一万斤,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应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朱由校准备用水泥来修建王恭厂,他要把王恭厂打造成大学城和高级住宅区。

第98章 皇家大学城的雏形() 
王恭厂位于皇城西南隅,原来因为有火药局在这里,环境不是很好,现在火药局造到城外,这地方立即成为宜居之地。朱由校自己亲自做规划,按照后世的样子,先划出主路,然后在主路旁边划出住宅区,教学区,配套小商业区,绿化区。其它的具体问题他就无能为力了,只是强调路必须用水泥,然后楼房统一建成三层。

    主管的人是魏忠贤的好兄弟魏朝,此人当年是王安手下,一直和魏忠贤关系极好,魏忠贤对朱由校说:“魏朝这人其他的不好说,但是人不贪心,如果圣上用他的话,王恭厂的账目奴婢倒是可以保证清清楚楚。”

    魏朝一上位,首先就给了朱由校一个惊喜。他在外面转了一圈后,向皇帝提出,砖瓦沙石什么的其实可以不用钱的,外面大把的商人想免费供应,只需要能让他们在周报上打广告就行,朱由校想不到这个时代的人广告意识竟然如此之强,于是交代他与王承恩接洽。

    于是周报上就出现了皇家专用砖厂,瓦厂,沙石厂的广告,而魏朝则只用了原价的十分之一取得了大量的原材料,这还是朱由校反复强调不能白用的结果,按商人的意思本来是不要钱的。

    而至于人工,魏朝在登莱招募了大量的辽民,在内宫监工匠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王恭厂的建设。朱由校吩咐要给工钱,然后饭要让人吃饱,不要苛待辽人。

    有钱有人,那么基础建设就很容易了。王恭厂的清理进行得很顺利,一个多月后,朱由校看到的是一大片平整的空地,以及空地中间横平竖直的水泥大道,大为满意,狠狠地表扬了魏朝一番,并允诺如果王恭厂能按质按量地完成建设过程,就会准许他从宗族中过继一子以承香火,把个魏朝激动得干劲冲天,发誓一定要把王恭厂的学校和住宅区建设得比皇上要求的更完美。

    在朱由校的提示下,魏朝与孙元化合作,制造出了以滑轮组为主要部件的吊装工具龙门吊,使得建设时的效率大大提高。而魏朝又招收了大量的泥瓦匠,木匠,石匠组成了一个皇家建筑队。

    皇家建筑队里安排了识字的太监,由他们负责进行调配,进行统筹安排,力求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让大家熟悉龙门吊的使用方法,熟悉水泥的性能和混凝土的制作方法。

    这样等到皇家建筑队进入王恭厂建设场地后,很快就以其速度震惊了各个行会的老工匠。工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了自己的责任,根本没有窝工的现象出现,而水泥的出现,使得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建筑样式也成为可能。

    当第一幢使用了水泥的三层楼建成后,朱由校前来视查,首先看到整幢房子是砖墙结构,而楼板用的是厚木板,朱由校其实觉得最好是用混凝土楼板,但现在不可能把宝贵的钢铁用在这里,再说木楼板也有它的优点,所以也觉得挺好的。

    朱由校对学校建筑提的要求就是结实好用,而对住宅区提的要求是精致。在他的设想中,大学城里是有学生宿舍的,所以外面的住宅区是要卖给京师里的有钱人的,当然是怎么豪华怎么来。

    魏朝听了后,小声地说道:“圣上,如果是卖给有钱人居住的,那可不可心在外面搞一个小院子呢?围起来和旁边隔开可能会显得更高贵些。”

    朱由校想了一下,后世的高级住宅区是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呀,确实可以。于是说道:“要有院子,然后住宅只要建两层楼就行了,样子还是按朕画给你们的结构来做,特别是玻璃窗户一定要大,然后壁炉要修好,朕要一个中西合璧的新式样,一定可以吸引很多人的。

    朱由校发现这个年代比后世似乎要冷一些,而暖气好象比较麻烦,而用炉子又担心有安全问题,所以他决定引入壁炉,相信这种房子应该会有人想买。

    这种样式至少西方的传教士们是会有兴趣的。金尼阁还是没有能说服龙华民修改传教策略,他只好把两人之间的分歧写信回教廷,请求修改部分在大明国传教的规章,特别是不准祭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答复。

    而翻译局的翻译工作进行得很顺利,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虽然还没有完成,但已经写出来的部分完全可以用来对翻译人员进行培训,所以七千部书中的部分作品,与实学有关的数学、建筑学、天文学、机械物理学、矿冶、医学、航海术等书籍已经翻译了一部分,朱由校特别强调了数学和机械物理学及矿冶这三方面的书籍是最为优先的翻译书目,他准备在大学里首先要推行的就是这三门,因为这三门知识是最容易提高大明的科技水平的,后世不是有一句话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当然,不可能让学生捧着翻译出来的书籍来直接学习,还要让他们一步步地从最简单的东西学起,所以必须先要有教材。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如果朱由校把自己高中所学的知识全部拿来,给学生去学,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朱由校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对整个科学体系并不了解。比如你在教材上说,重力是如何如何的,那学生如果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你根本不知道,那事情就很有意思了。

    所以,编教材还是只能让传教士来做,朱由校派遣翰林院的翰林们和传教士合作,尽量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教材,当然里面都是很简单的,象数学都是从四则运算,列竖式什么的学起,最高深的也不过是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至于物理,则主要是讲的机械知识,基本上是关于力的一些简单现象,牛顿三定律是不可能讲的,矿冶方面当然不可能讲到元素周期表,都是什么和什么可以变成什么,铁的冶炼呀这样的一些表面的东西,这让朱由校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他这才发现,自己学的一些东西当时觉得很简单,但真的想把它们搞透弄明白原理,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件事。

    当然,为了让传教士能够尽心尽力,朱由校答应金尼阁,如果解决了祭祖祭孔的问题,可以在大学城里给他们建一个教会学校。这个许诺让金尼阁激动不已,不停地向龙华民施加压力,而龙华民也有些意动。

第99章 袁崇焕出场() 
天启二年正月十九,一个三十多岁的黑瘦男子背着手,施施然地进了北京城。跟在他后面的小书僮背着个箱子,看到那热闹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呆呆地问道:“老爷,京师怎么这么多人呀?比我们县城里的人多多了。”

    男子笑笑道:“首善之地,岂是我们邵武能比的,小福子,这次来了,我们就不走了!”

    “可是老爷不是来朝觐的吗?难道老爷要升官了?那可就好了,小福再也不想回邵武那破地方去了,老爷在京师当官,小福也可以呆在京师,真好!”

    男子只是自信地笑笑,主仆二人先找了个客栈,放好行李后,男子换了官服,来到詹事府,投帖子求见少詹事孙承宗。

    门子递帖子进去后,一会儿出来带他进去。袁崇焕一见到孙承宗,立即跪倒在地,边叩头边说:“崇焕拜见恩师!恩师身体康健,实乃国家之福。”

    孙承宗上前扶起他来,端详一番道:“元素还是这么瘦,看来福建的水也不大养人呀,呵呵,来坐来坐。”

    仆人送上茶来后,两人寒喧完毕,孙承宗问道:“元素这三年来在邵武做得不错,这次进京当可擢升,不知元素想进哪一部呀?”

    袁崇焕恭敬地欠身说道:“弟子在邵武常读兵书,且多与老兵交谈,自认粗通军事,如今建奴猖獗,愿于边关建功立业,为朝廷扫除建奴。”

    孙承宗点了点头道:“为师也想去边塞效力,元素能这样想太好了,晚上为师请几个人,一起吃顿饭吧。”

    晚上在春风楼,孙承宗请了山西道御史侯恂,右佥都御史王洽,左通政使刘宗周,五人见礼后坐下,孙承宗道:”这是在下弟子袁崇焕,表字元素,三年知县满了,考绩优良,这次回京师朝觐,承宗特意请各位师兄弟多多关照。“

    刘宗周笑道:”元素有些什么想法?吏部清吏司和考功司倒是都差一个主事。“

    吏部为六部之首,袁崇焕刚刚当过一任知县,刘宗周竟然想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