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不那么有力,所以明军损失不大,而且虽然是新练的兵,但纪律方面竟然比近卫军差不了多少,有人中箭倒下后也不大声嚎叫,只是小声地哼哼而已,然后被后面的士兵拖到阵后进行简单的包扎。

    蒙古人冲到河这边时,弓箭已经没有了多大作用,而且在密密麻麻的长枪面前也不可能再冲锋,都在马上拿出长兵器与明军对打。明军的长枪专门刺马头,刀盾兵则是等马倒下时砍杀落马的蒙古人,明军的军官们不停地叫喊指挥,使得明军从刚开始时的慌乱无措变得慢慢熟练起来,和蒙古人杀得难解难分。

    曹文诏大为赞叹,真看不出这只是训练了半年到一年的新兵呀,果然是自古秦兵耐苦战呀。他拿起铁枪,向前冲杀而去。

    也赤部留守河口的是也赤的弟弟速不也,他拿着狼牙棒,一个人冲在前面,见到曹文诏衣甲与众不同,便大叫一声向他冲去。

    他嘴角挂着残忍的笑意,高举狼牙棒,准备将这名明将的头打得象西瓜一样爆开,眼看着近了,他笑意更盛,这时一枝长枪如闪电般从他咽喉刺入,然后迅速抽出,刺向旁边的另一个蒙古兵。狼牙棒掉在地上,速不也两手抓住咽喉,却怎么也止不住涌出的血水,满眼不甘心地倒了下去。

    曹文诏连接刺死七个蒙古兵,他的枪法简捷而实用,只要刺到了敌人的要害,并不会多用一分力就转向别的敌人,所以杀敌速度快而且看起来还留有余力。

    速不也是也赤部最厉害的勇士,他的死让蒙古人的士气大降,而曹文诏的勇猛使得他们竟然开始害怕,于是双方气势一变,形势也为之一变,有些蒙古人开始计划如何逃跑,曹文诏大喜,叫道:“儿郎们,随我杀。”然后一个人杀向蒙古人群中。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带头冲锋是最能鼓励士气的,所以明军一时气势如虹,将蒙古兵杀得狼狈不堪。

    而这时也赤收到消息,匆忙中搜罗了一百多个士兵赶过来支援,倒是让蒙古人的阵形稍微稳定了一些,而等到曹文诏一箭将他也射死后,蒙古人终于崩溃,开始四散奔逃。

    步兵当然是赶不上骑兵的,所以曹文诏组织了大约四百名长枪兵,两百名刀盾兵,骑上前面缴获的战马,开始追击乱逃的蒙古人。

    蒙古人知道抢劫失败,现在只想快点回家,溃散后开始向永兴堡方向逃去,曹文诏带人紧追不舍,在永兴堡前终于和孙传庭一前一后将蒙古人围在了一个狭窄的小平地里。

第83章 秦军() 
蒙古人大约有三千人,而明军大约有一千六百人,但孙传庭一千人据堡而守,蒙古人本来就不擅长攻城,而曹文诏在外,蒙古骑兵更不可能从容破关,所以蒙古人想先把曹文诏消灭,却不料曹文诏根本不与蒙古人正面交锋,只是和他们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他们没法去攻击永兴堡。

    双方僵持了一天后,后续的明军赶了过来,而杨涟所带的保安兵也已经赶到,这时明军已有七千多人,蒙古人前有坚堡,后有强兵,首领已死,于是现在的首领,也是也赤的另一个弟弟速不答派人来请求明军放一条路出关,表示愿意献出大量牛羊感谢明军,反正都是空口说白话,难道明军还真的敢去部落里取牛羊吗?

    孙传庭将蒙古人的意思让人传给杨涟等人,杨涟只想早点安定,于是建议放北虏出关,陆轩则认为北虏狡猾,应该先交来牛羊才能放人,曹文诏则说道:“先让北虏把牛羊交来再说吧,只要缴了他们的武器,还不是任我们摆布。”

    杨涟道:“对北虏也应该讲信义,如他们交来牛羊,总也应该履约让他们出关吧。”

    曹文诏回道:“蛮夷不懂何为信义,何必与他们讲信义。”杨涟虽不以为然,却也没有继续反对。

    得到回报后,孙传庭大笑:“曹将军此言正合我意,先缴械再说吧。”于是告诉蒙古人,要出关可以,先缴械后驻扎在堡外,等牛羊交来后才可出关。

    速不答想不到这次明军竟然不按套路出牌,无奈之下再和孙传庭交涉,表示自己现在威望不够,只怕没有办法命令部落里送牛羊来,只有先放自己回去,才能送来牛羊,请求孙传庭先放自己带一半人去拿牛羊,留另一半人在这里做抵押。

    双方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决定由速不答带四百人回去拿牛羊,但孙传庭要求所有蒙古人必须先下马缴械,然后再让速不答回去拿牛羊。

    于是明军从两面开始收缴蒙古人的武器马匹,然后让速不答自己挑选四百人。等速不答挑选完后,再让他们带着马进入永兴堡,速不答刚进入堡内,对面涌出一群刀枪闪亮的明军。

    孙传庭笑道:“本官仔细思量后,觉得还是不用这么多人去拿牛羊,这么多人留在这里,你们的部落无论如何都会送牛羊来的,派一骑兵回去送信即可,头领你觉得如何?”

    形势比人强,速不答想不到明军现在也变得和蒙古人一样言而无信了,自己的打算全然落空,于是只好乖乖交出马匹,只派了一个人送信回去要部落送牛羊来换人。

    孙传庭让曹文诏和陆轩带着两千人守在永兴堡,然后带着缴获的大量的马匹,将蒙古人也用绳索捆着手排成一排,一起押回神木城。

    关于如何处理这批蒙古人,孙传庭和杨涟发生了分歧,杨涟认为应该让蒙古人先呆在神木,等蒙古人依约送来牛羊后再送他们回去。而孙传庭则认为这些蒙古人进犯边城,烧杀掳掠,不杀已经是大明格外开恩,但让神木用大明的米粮来供给蒙古人是不可能的。

    杨涟急道:“那难道让蒙古人饿死在神木吗?上天有好生之德,伯雅万万不可如此呀。”

    孙传庭笑道:“文孺放心,传庭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怎么会让他们饿死呢?”

    两人来到关押蒙古人的地方,孙传庭说道:“尔等不知天兵之威,进犯我边境,杀死我军民,民众皆欲杀死尔等,今日本官慈悲为怀,在尔等赎金送来之前,让尔等去神木煤矿帮忙,挣得每日生活所需,尔等可愿意?”

    蒙古人大声鼓噪,要孙传庭快拿东西来吃,快要饿死人了,至于要去煤矿帮忙的事,根本无人理睬。

    孙传庭道:“既然不愿意,那尔等就在这里等到赎金送来吧,我相信饿个十来天,对蒙古猛士来说应该是小事一件。”说罢转身就走。

    蒙古人看他竟然是如此强硬,慌了手脚,速不答连忙出来喊道:“知府大人,我等愿意去煤矿帮忙,可否先给我等吃些食物再去?”

    孙传庭转身说道:“要想吃饭,先去煤矿,别的免谈。”

    蒙古人无法,只好去煤矿帮忙。煤矿就在附近,进了煤矿,工头说道:“从里面拖一筐煤出来就有一个馒头吃,想吃饭就快去拖煤吧。”

    蒙古人开始了拖煤换馒头的幸福日子,速不答也不例外,每天一个人一般可以拖七到八筐煤,换的馒头将将够他们支撑拖煤的体力。

    如此十二天以后,蒙古人终于赶来了牛羊,按照先说好的情况,一头牛换一个人,十只羊换一个人,延安府一共换来了两千多头牛,一万多只羊。

    速不答在交换完后和孙传庭说道:“孙知府,我们部落这次损失了这么多牛羊,近段日子将会没有足够的食物,请知府借给我们一些粮食好吗?明年我们一定用牛羊来还给你们。”

    孙传庭笑着拿出一个烤好的马铃薯,让速不答尝味道,等他吃完后问道:“头领觉得如何呀?”

    速不答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味道如此之好。”

    孙传庭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我们称之为马铃薯,很抵饿的,如果你们愿意给我们提供劳力,我可以给他们食物,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劳动提供给你们部落马铃薯,如何?”

    速不答的部落这次不但没有抢到东西,反而损失了大量的马匹牛羊,这个春季如果不抢劫别人根本就没办法度过去,而明军现在如此不好抢,他当然想要找一条出路。而孙传庭看着大量的空地根本没有足够的劳力来开垦,也是心急如焚,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虽然蒙古人根本不会干农活,但开垦荒地要的只是力气,孙传庭和速不答达成协议,由速不答提供三千蒙古人来延安府开垦荒地三个月,孙传庭额外提供给他三千石煮熟了的马铃薯,这样速不答少了三千个人吃饭,又得到了这些食物,这个春天应该可以熬过去了。

    孙传庭将情况报告给皇帝,朱由校很是高兴,认为孙传庭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和蒙古人和平相处。于是命令杨涟和曹文诏回京,将延安府军正式改名为秦军,从近卫军中抽调了两百多近卫军基层军官加入秦军,并下旨给孙传庭加了一个兵部侍郎头衔,命他暂时统领秦军,以防北虏。

第84章 征途是大海() 
银行开到南北直隶以后就暂时停止了扩张的脚步,因为没有足够的人了。李之藻求得圣旨,开了一个会计学校,专门培养银行伙计,朱由校发现阿拉伯数字已经传到了中国,只是用得不广,于是他宣布银行全部使用阿拉伯数字,代替原来的码子,并将简单的加减乘除符号都拿了出来,规定记账必须要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方式都有,而且总账和分账必须清楚,每半月清一次账,以防备日后银行业务增加后有人做弊贪污。

    造币厂用了水力机械,所以产量很高,但朱由校要求必须有足够的白银应付挤兑才能在各处推行,虽然现在挤兑的情况没有在南北直隶发生,但在别的地方会不会发生可不一定,所以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从十二月份开始,辽东军饷全用银币支付,银行在山海关设一支行,而辽东其它地方的分行还没有成立。所以只能在山海关来兑换,不过据山海关支行的统计,一个月里,来兑换白银的极少,倒是有些人来将白银兑换成银币。

    天启二年正月,皇帝下旨:南北直隶的铜钱和宝钞,按成色在银行可以兑换新币,到天启三年,将停止在南北直隶使用旧铜钱和宝钞。到天启四年,全国停止使用旧铜钱和宝钞。至于银子,倒没有规定不能使用,不过他相信银两和银币两者的便利性差别太大,应该渐渐会使银币将银两逐出市场。

    李之藻来请示收上来的铜钱和宝钞如何处理,朱由校要求宝钞全部销毁,铜钱可以重新融化后制铜币。不过魏忠贤倒是出了个主意,可以将铜钱销到其它国家,比如日本。

    日本一直没有自己的货币,其实大明周边很多国家都是用的大明的铜钱作货币的。当然魏公公并不知道,但是张千方开始进行海贸后,一直是用的大明的生丝和瓷器换来日本的铜,而负责与张千方联系的就是魏忠贤的手下。等朱由校登基任命魏忠贤为东厂提督后,张千方的联系人就成了东厂。因为朱由校很看重海事,所以魏忠贤也很关心张千方的情况,前些天张千方的联系人偶尔说了一句话“用铜钱买铜其实更划得来,几乎有五倍的利,可惜没有那么多铜钱。”却让魏公公记在了心里,现在既然有那么多铜钱回收了来,那直接运到日本不是更划算吗?

    朱由校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明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好处,听说有这样的好事,立即指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