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朝会在大臣们既担心又兴奋的心情中开完了,处理完了日常事务后,众人恭送太子离开,从大殿中走出来后,都还在议论纷纷。孙承宗在与徐光启等人来到内阁后,开口道:“今日之事,首辅大人如何看呀?”

    徐光启道:“陛下放权是为真心。”

    孙承宗一怔,其它阁臣除了孙传庭,也都诧异地看着徐光启。徐光启道:“此事陛下以前便与我说过,以后的圣旨发出都需要经过内阁的副署,不然会被视为无效。我不知道陛下竟然挑了这个日子开始实行。”

    孙承宗心里一片茫然,自己一直以为这是一个阴谋,所以心里愤怒,便欲在大殿中给陛下难堪,不想却是陛下早就已经决定的事情。难道陛下竟然真的想把权力交给大臣们。

    徐光启接着说道:“我只能提醒这一句,所以大家当然明白,陛下放出的权力,是真正想要让我们接下来的,虽然我还是没有想明白陛下为什么要放权,但把权力放下来,总比权集中在陛下一人手中要好得多吧。不过说实话,虽然权力是在陛下手中,但平日里,大臣们的建议陛下可都是认真考虑了的,陛下认为好的就采纳,认为不妥当的便拒绝。而陛下每次的选择,都已经由事实证明确实是对的。”

    孙承宗道:“既然清楚了,那大家就先要注意两点。一点是陛下说的是民事,所以军队方面就绝对不要插手。二是既然陛下将权力下放给我们,我们便要用好,以权谋私什么的,除了锦衣卫和廉政公署他们的监督以外,我们内阁也要进行检查监督。不然到时出了笑话,可就有些不妙了。”

    众人明白他的意思是到时皇帝会收回权力,而且以后再指望皇帝把权力下放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众人心中火热,这时候只想着有权力可用了,一时倒还没有到靠着权力作些什么的想法,但这种事是迟早的,所以孙承宗先要把监督机构建立起来,这样可以威慑宵小,防患于未然。

第592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 
西北的战事进展缓慢,但是曹变蛟倒是进展迅速,终于打到了哈萨克汗国的首都阿拉木图。

    哈萨克汗国将重兵集结在阿拉木图,这已经是最后的防线了,绝对不能有失。而阿拉木图地势险峻,即使明军有火炮,也难以打破它的城墙,而曹变蛟自然不愿意用人命堆积,所以双方便在城里城外僵持了起来。

    围城战对于进攻方来说,是个很麻烦的事,因为天气冷下来后,在城外的帐蓬中是很难捱下来的,特别是对于来自明国的军队,虽然装备中有足量的羽绒服和羽绒被,但那种冷,并不能仅仅靠衣被来抵抗。

    所以在阿拉木图的城外小山旁边,曹变蛟带领明军建立了另外一座城——大明城。大明城主要用木材制成,在房间中建起了炕,这样在寒冷的时候,房间里在烧上炕后依旧是温暖如春。

    而准噶尔人则象是根本不受严寒的影响,他们用帐蓬就能够抵抗冬天。不过曹变蛟在进了一回巴图尔的大帐,而被里面的气味赶出来后,再也不愿意进入瓦刺人的帐蓬。

    明瓦联军没有能力将整个阿拉木图团团围住,但是哈萨克汗国的人也没有办法将他们赶跑,从而各种农业和商业活动都没有办法正常开展。这让哈萨克汗国的人很恼火。

    哈萨克汗国没有办法,只能派人来与明瓦联军谈判。曹变蛟与巴图尔商量后,觉得总这样围下去得不偿失,在请示了国内后,便决定与哈萨克汗国进行谈判。

    大明朝廷派出了李德林作为谈判代表,前住哈萨克汗国去进行谈判。李德林得到总参谋部指示,一来就咄咄逼人地要哈萨克汗国割地赔款。哈萨克人虽然连战皆败,但首都安然无恙,心里倒是有些底气,割地可以,赔款那是没门的事。

    李德林正中下怀,便与哈萨克汗国协定,原准噶尔部的土地全部归还,而新划出从温泉城到铁克利的一大块地方为大明所有。因为现在大明没有办法移民到这里,所以这块被命名为西宁府的地方暂时由准噶尔人代管。而哈萨克汗国同意在与罗刹国的边界处,允许明人自由通过。

    这样的结果双方都很满意,巴图尔收复了准噶尔的土地,使得他在部落中的威望进一步升高,而且大明的这块飞地暂时由准噶尔部代管,其实便和是准噶尔部的地方一样。而哈萨克汗国只是把吞并的准噶尔地盘还回来,再搭上一块并没有什么产出的土地,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大明得到了一块地名义上的所有权,看起来是最划不来的,但李德林却非常高兴。因为大明看重的便是名义,这块地现在让准噶尔部代管,到时要收回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有纠纷产生,那便有多了一个征服准噶尔部的借口了。

    曹变蛟的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在铁克利先进行休整,修建一个军事堡垒,然后在天气变暖和后,继续向北,北海军区的部队汇合。

    李德林向曹变蛟通报了北海军区现在的形势,曹变蛟听说明军已经打到了北海西边几千里的地方,心里急得不行,生怕功劳都被别人抢完了。

    李德林笑道:“听皇帝陛下说,这北边的地方大得很,最后要一直打到欧洲,功劳是立不完的。而且总参谋部里正在讨论,将占领的地方用带兵将领的名字命名,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个地方叫变蛟城了。”

    曹变蛟笑着点了点头,他心头火热,他知道总参谋部的计划是从两路进攻,他便是南路的主帅,叔叔是北路的主帅,到时候如果两座城以叔侄俩的名字命名,那曹家的祖宗只怕都会笑醒。

    李德林又说道:“卢学士说了,你这边主要就是要稳,不要让哈萨克汗国倒向罗刹国。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修过去,保证粮食的供应,即使一时不利也能够保证后路无忧。皇帝陛下准备在十年内拿下这块比大明本土还要大的地盘,总参谋部信心还没有那么足,只有铁路修到的地方,才能让我们实施有效的治理,按照施工情况来看,没有干扰的施工,至少也要十几年才能修到乌拉尔山。”

    曹变蛟道:“我们出了哈萨克汗国国境后,便可以随意选择方向进攻是吗?”

    李德林道:“总参谋部的意思,尽量选择向北,先和北海军区进行汇合,你到时便属于北海军区了,我知道你不愿意向北,不想在你叔叔手下干事。”

    曹变蛟道:“我不想让人说闲话,好象我靠我叔叔才升上来的。其实我叔叔对我比对其他人要严得多,还恨不得压我的功劳。”

    李德林道:“曹将军也是不想让人多说话,再说凭你想要积功升职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对了,这次来时听说你婶婶已经给你说好了一门亲事,听说是大长公主的亲戚。”

    曹变蛟面色大变:“这事我叔叔知道吗?”

    李德林笑道:“你婶婶不得你叔叔点头,如何敢自作主张。你担心些什么,陛下是从来不猜忌近卫军的。”

    曹变蛟道:“这样会让人说闲话的,显得我们曹家攀附权贵,说出去不大好听。”

    李德林笑道:“说什么呢,现在你们曹家才是权贵好吧。不过是长公主夫家的亲戚,长公主家也只是一个军区将军,和你叔叔不过平级,而且现在哪个军区能够比得上北海军区,国内各方面的资源都在向北海倾斜,十几年以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到时只怕多的是人要攀附你们呢。”

    曹变蛟摇摇头道:“我叔叔和我说过,我们曹家人要单纯,不要想些有的没的,先把仗打好,到四海无战事时,便解甲归田,悠游林下去也。”

    李德林道:“其实现在各大军区的将军都差不多,因为都是天子近臣,明白皇帝对于文武的看法。到时只有战争打完了,大都会和曹将军一样的选择。不过变蛟,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仗打得完吗?”

    曹变蛟想了想道:“打得所有国家都不敢还手,自然就没有仗打了。”

    李德林大笑道:“说得好,那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所有国家打得不敢还手。”

第593章 天伦之乐() 
西北战事暂时没有大的战斗,曹文诏已经将大量的小分队编排完成,然后派遣到各地去侦查情况。

    小分队全部是骑兵,活动范围大,而且因为人数少,所以粮食问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如果遇到大股敌人,他们就是侦查兵,如果是小股敌人,他们便变成了战斗队,将遇到的罗刹人全部杀死,把物资抢过来,再继续向西向北前进。

    这种方式比大军出动消耗更少,而效果却更好。大队的明军则化身为建筑师,开始在各地修建房屋。曹文诏认为,现在的各个军城,周围的树木又大又多,只需要锯下来就行了。明军每天锯树,便相当于是训练,房屋就算是附带的。而等到战事西移后,这里一定会变成农垦之地,那时候的房屋便可以让移民们居住了。

    在双河城,大明的移民已经迁移来了一万户,河阳城也迁来了五千户。虽然这只是总移民数的一半,但是在半年之内能够迁移这么多人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双河城的房屋建造基本上能够满足移民迁移的速度,移民前来时,便已经有修好的房屋等着他们,还有发下来的粮食,农具,役畜,而广袤的肥沃的田地等待他们的耕种,这样的信息让吏部和农业部的官吏传回去后,让移民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河阳城的房屋修建倒是有些问题,因为这里有河阳钢铁厂,煤矿和水泥厂。这几个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军队的修建满足不了工人们对房屋的需要,所以曹文诏将两个师抽调到河阳,优先保证工厂的修建。铁路的修建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所有的大明人心里都明白,铁路修到哪里,大明的实际控制力才能延伸到哪里。

    从北海到双河城的铁道修筑已经开始进行,这里的气候使得在一年中只能有半年时候可以干活,天气冷下来后,冻硬了的土地用工具挖下去就只能有一个白印子,根本没有办法动工。所以北方商社抓紧这难得的半年时间,紧锣密鼓地进行铁道的铺设工作。

    天启十四年九月,皇帝终于要前住凤阳祭拜祖先陵寝了。经过和大臣们讨价还价很长时间,朱由校成功地精减了依仗,护卫只有五百锦衣卫,一千近卫军,由骆养性任统领。随行的宫女不过五十人,太监不过五十人,由魏忠贤亲自任总管。朱由校带着三位后妃五个子女,在北京城上了火车,向着南京而去。

    两京线刚刚修到济南,火车是个新鲜事物,特别是在南方,有很多人认为,火车是怪物,是不吉祥的东西,朱由校之所以选择坐火车出行,便是想要告诉大家,火车是个好东西,你看,皇帝都坐火车出行呢。

    所以报纸上将皇帝陛下乘火车前住南京的消息发布以后,使得种种对火车的不利传言烟消云散。在民众看来,既然皇帝都坐火车,那火车当然不可能不吉祥,而应当是个好东西。

    皇帝和扈从坐的是北京到济南的专列,一共有三辆专列,才能把所有的人都装下。五个王子和公主都是第一次坐火车,三位后妃更不用说,所以大家都很稀奇,而王婉胆小,有些害怕。

    段英倒是艺高人胆大,在她看来,即使出了什么事,自己也能够把皇帝救出去。而其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