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的火铳兵的刺刀帮他们挡下了哥萨克人的攻击。

    孙抚民道:“不愿意下马作战,但马被伤了后他们为了保全性命便不得不挣扎求生,下马后他们的杀伤力便大为下降了,但马刀锋利灵活,倒也有些麻烦。”

    副营长道:“我们的长矛和刺刀也是钢火极好的,倒也能和他们的马刀拼个旗鼓相当,而且我们有长度的优势,人数也多,我们的炮兵还没有发言呢。”

    这时炮兵们早已经把炮弹上好,焦急地等着炮兵局长发布命令。炮兵局长却不慌不忙,一直在看着前方的战况。因为哥萨克人行动太快,所以火炮不能摆在最前面,只能夹杂在火铳兵中间,自然无法开火。现在火铳兵上前后,便空出了一块地方,等到哥萨克人撞在长矛阵上的那一瞬间,他的手一挥,炮弹呼啸着向上方飞去,然后落在了哥萨克人的后阵中。

    剧烈的爆炸声夹带着不停旋转着的锋利弹片,无情地收割着哥萨克人和马的生命,而且打断了哥萨克骑兵冲击的连续性,将前面与步兵缠斗的哥萨克人和后面的骑兵隔离开来。在长矛阵后排的火铳兵得到的命令是自由射击,在离敌军不过十几步的地方,火铳的精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火铳兵们没有选择敌人的头部,而是对着哥萨克人的胸部开火,这样使得子弹更不容易脱靶,只要打到了哥萨克人,不管是哪里,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双方的战斗很快就随着火炮的轰击直接进入了白热化,炮声,铳声,马刀入肉的声音,刺刀与骨头摩擦的声音,各种各样的惨叫声,马垂死时的哀鸣,交汇在一起,让有些人更加兴奋,也让有些人心生畏惧。

    这时孙抚民的卫兵举起一面旗子开始左右摇晃。早就等得不耐烦的蒙古骑兵立即对克里特说道:“营长要我们开始攻击了,是远程弓箭攻击。”

    克里特看了看旗子,叫道:“孩儿们,拿出你们的铁弓,抽出你们的铁箭,现在到了我们蒙古勇士建功的时候了。”

    蒙古人被招进近卫军后,他们领到了新的铁弓,这种弓比之他们以前用的木弓性能要好得多,而带着铁箭头的箭支更是远远强过他们的狼牙箭。他们平日里训练时便感觉到新弓箭的锐利易用,现在终于有了开张的机会,自然非常激动。

    骑兵用双腿夹住马腹,一手持弓一手拿箭,向着前方哥萨克人的后阵冲了过去。说到马上骑射,蒙古人并不憷于任何人,哥萨克人刚才想在明军面前表演一手,结果被火铳兵狠狠地教训了一次,而现在罗刹人中并没有火枪手,所以便成了蒙古骑兵的表演场所。

    铁箭发出尖锐的声音,击中哥萨克人的坐骑,射人先射马是游牧民族遵循的基本战术原则,而哥萨克人拿着马刀扑过来时,蒙古骑兵则迅速地躲开,然后反身一箭射中追击者或者坐骑。

    蒙古人的骑射功夫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是首屈一指的,一支箭射出,必然会击中目标,或者是人,或者是马。克里特兴奋地大叫道:“来呀,来呀,再来骑射呀,在我们蒙古勇士面前摆骑射,你们可真是脸大呀。”

    虽然只有五百蒙古骑兵,但在哥萨克人被分割成两部分后,对于哥萨克后阵的骚扰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蒙古人只用弓箭,根本不与哥萨克人在马上对砍,这种一击即退的战术使得哥萨克人付出了大几十条人命,而蒙古骑兵则无一损伤。

第587章 皇帝很急() 
孙抚民看着前后两个战场的形势,心里这才安定了下来。看来重新制定的战略是正确的,以前认为火铳兵可以包打天下的想法在遇到哥萨克骑兵后已经破灭,而各军种联合作战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呀。

    战斗仍在继续,哥萨克人这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在形势不妙的情况下逃跑,仍旧死命地和明军厮杀。孙抚民稍微想了一下就明白了,失去了这座堡垒,哥萨克人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生存。

    时间逐渐推移,鲍萨克看到哥萨克骑兵一个个掉下马来,明白今天已经没有办法战胜明军了,而如果后退的话,没有粮食的部队根本没办法穿过这茫茫荒野,到达下一个五百多里地外的堡垒。

    可是要让他选择投降,却又有些困难,因为罗刹国答应给哥萨克人以自由,而且罗刹国武力强大,背叛罗刹国后果会很严重的。即使大明武力也强大,但哥萨克人的聚居地离罗刹国近而离大明远,罗刹国随时可以卡死哥萨克人,大明终究只是个遥远的威胁。

    既然不愿意投降,鲍萨克便只有选择逃跑,他找到了一个空隙,大叫一声,便带着剩下的哥萨克骑兵跑了过去。而这个空隙是孙抚民要求留给哥萨克人的,他认为网开一面可以削弱哥萨克人的战斗欲望,免得他们陷入困兽犹斗的境地。

    看到哥萨克人开始逃跑,克里特唿哨一声,带着蒙古骑兵远远地跟在哥萨克人后面,准备用弓箭进行追杀。而一部分火铳兵也装好弹药,然后骑上马匹,跟着蒙古骑兵身后而去。

    孙抚民命令开始打扫战场,这时候堡垒里面已经没有了士兵,阿泰烈自告奋勇地提出带人进入堡垒,孙抚民叮嘱他小心一点后便让他带领一个步兵司去探查,其它人开始清扫战场。

    不一会儿,阿泰烈派人来报告,整个堡垒里空无一人,原来驻守的人应该从另一边的城门逃跑了。堡垒里面的粮食并没有烧掉,大约可以供整个营两个月使用。

    这让孙抚民心情大好,而战场清扫结果也很快出来了,共杀死哥萨克人三百五十余人,没有俘虏,并缴获可用马匹二百三十多匹,明军则损失了四十二名步兵,二十三名火铳兵。

    这样的战损比才算得上正常,哥萨克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大炮和火铳打死或者打伤的,两军相接时虽然打得很惨烈,但实际上杀死的敌人并不多,而哥萨克人并没有火器,当然就会出现这样的战损比。

    孙抚民命令部队入城,城里设施齐全,整个营住下来都不觉得拥护,军需官先巡视了仓库,经过仔细统计后,发现里面的粮食数量比步兵报告的要更多,两千多人可以食用三个多月。

    还有大量的皮货堆积在仓库里,这些都是上好的皮子,因为明军已经每个人都有了皮衣和羽绒服,所以这些皮子会当成缴获交上去,其中的三成会成为战士们的奖赏,以银币的形式储存在营部的户头上。

    伙夫们开始造饭,不久追赶的部队也回来了,克里特带回了五十四颗首级和四十多匹马,而火铳兵主要是防止哥萨克人反击的,所以他们一颗首级也没有得到。当然,在计算军功时,有三分之一是会算到他们的头上的。

    军法官开始记录功劳,死亡的士兵除了朝廷的抚恤金以外,这次缴获的所有一半都会记在他们头上,活着的士兵分其它的一半。这种奖赏办法是曹文诏上书皇帝后,与兵部和总参谋部协商的结果。朱由校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重赏才会让士兵奋勇争先,在这环境恶劣的地方为朝廷征战。

    孙抚民将战报迅速写好,然后派信使送回到双河城。曹文诏接到战报后,一面派人向京城送去,一面派遣了一个营往孙抚民占领的堡垒而去。

    从双河城到孙抚民占领的堡垒有一千多里路,而双河城到北海也有一千多里路,火车现在只能通到北海,双河城的移民才到达不久,并不能保证此地的粮食自足,所以卢象升不顾朱由校急切地想要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的心情,命令暂时大部队只能前进到孙抚民所在地,先建立好据点,等到储存了足够的粮食等物资后,才能继续向西北前进。

    考虑到皇帝陛下的意愿,总参谋部对于一个局以内的小部队的探索并没有进行限制。卢象升专门写了一封信给曹文诏,将皇帝急切想要占领更多土地的想法传达给他,希望他能够组织一些小分队,先进行前期的探索。

    而对于小分队的组成,卢象升希望能够以蒙古骑兵为主,但小分队的队长必须用汉人,而且参加小分队的汉人必须选用骑术较好的人,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朱由校现在很不满意西北方向的进军速度,但是他也明白大军出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而在没有火车的情况下,靠着马匹的运输来供应军粮的话,确实会给后勤带来极大的压力。就粮于敌是一个极其有用的策略,但是在这里几乎行不通,因为敌人数量少,相应其粮食贮备也就少,在这几百里都可能见不到人烟的地方,想要就粮于敌实在是一个极难实施的想法。

    所以朱由校不得不同意了卢象升提出的用小部队进行探索的办法,同时他开始督促铁道部,要求他们把西北的铁路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先把铁路修到托木斯克。

    茅元仪将铁道部五成的资源都抽调到了北海,而朱由校则认为,可以抽调八成资源到北海,国内的铁路修筑可以暂缓进行。可是铁道部早就已经制定好了国内三条铁路的修筑计划,分别是两京线,京广线,京西线,而且每条线都已经开始了修造,这时候抽调资源就等于放弃了这三条国内最重要的线路,而这三条线不仅仅是朝廷出资进行修建,为了提高民众的参与度,还卖出了大量的铁路债券,真的暂缓的话,会引起国内商户的严重不满,对于朝廷的信誉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所以皇帝要求抽调更多资源到北海的想法受到了内阁和铁道部的集体抵制,而兵部和总参谋部也认为,国内不稳会对西北的战事造成极不好的影响,宁愿慢一点,也要先保住国内的安稳。

    大臣们对于皇帝陛下的急迫心理很不了解,据现在曹文诏报来的消息,罗刹国在乌拉尔山以东地方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而且有些兵力还不是以罗刹国的名义派出的,只是商人所请的保镖。大明现在如此多的兵力压在北海一带,而皇帝却还要加速征伐,甚至引起国内民心不稳也在所不惜。

第588章 臣等拜服() 
茅元仪被皇帝叫进宫里,见礼后皇帝说道:“朕让你把铁道部大部分的资源调到西北去,你觉得如何呀?”

    茅元仪看了看旁边的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人面色沉静,根本不看他。他心中哀叹,只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铁道部已经制定好了国内三条主干线的修建计划,如果把八成资源调到西北,国内的修筑过程势必会受到影响。”

    朱由校沉着脸问道:“会受到多大影响?你们铁道部可以自行解决这个问题吗?”

    茅元仪道:“本部的问题我们倒是可以想些办法解决,但是为了修这三条主干线,我们发行了债券,如果因为把资源抽调到西北而耽误了原定的完工计划,那债券就不能如期兑付,民间恐有物议呀。”

    朱由校道:“西北为朝廷已经贡献了一个大金矿,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开垦,朝廷把资源倾斜到西北,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至于民间的物议,真的那么重要吗?”

    茅元仪书生意气发作了,他说道:“陛下,不能载舟,亦能覆舟。民间物议,虽然平日里看不出什么,却在有些时候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陛下一心想要壮大我大明的商业规模,却在这样重要的事情上让商人失望,只怕商人以后再也不敢相信朝廷了。”

    卢象升看了孙传庭一眼,孙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