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竟泽惊讶地说道:“只要这么多吗?”

    军需官笑道:“我们是军队,不是来赚钱的,这是我们加强巡逻后需要考虑的消耗,包括食物,衣服鞋子的损耗,马料的消耗,甚至还有火药武器的费用,然后参与巡逻的士兵会稍微给点辛苦费罢了。”

第560章 准备发行纸币() 
王竟泽道:“那怎么行呢,各位军爷如此辛苦,怎么着也要一个月一万元吧。张将军请放心,我们今天拍下金矿开采权便用了五万万零五百万元,给军爷们一点辛苦费还是出得起的。”

    张宗灵道:“我们有军纪,其实这护矿之事我们说起来都是不合规矩的。不过皇帝陛下知道我们这里情况特殊,所以给了我们先斩后奏之权,所以我才想起这护矿之事的。你也知道,我们是要往北打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草,这里一到冬季,那是根本没有办法找食物,往北去那是更不用说,所以在铁路修到这里前,为了粮草的事我们也只好做些不合规矩的事了。”

    王竟泽道:“张将军,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一月五百两我认了,不过远北军区的粮草便交给我们商会吧。只要你们打到哪里,我就把粮草送到哪里,绝对不会让我大明军队出现饿着肚子打仗的事。”

    军需官道:“其实现在粮食最主要的问题是从库伦到小海这一段,铁路还只修到库伦,我们又没有办法等它修到小海后再发动进攻,所以这一段的运输是个问题。”

    王竟泽笑道:“我们浙江商会别的不怎么样,但商队运输却是我们的强项,请张将军放心,粮草问题,我王竟泽在这里夸句大话,一切有我,定然无忧。”

    等王竟泽走后,军需官对着张宗灵伸出大拇指道:“将军果然高明。”

    张宗灵笑笑道:“盐商的运输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有情他有义,不过切记,钱要给足,我们现在不差钱,不过是借用他们的运力而已。另外金矿的事也要上点心,最好能抓到盗矿的,这样也好显得我们没有白得他的人情。”

    军需官道:“我们确实没有白得他的人情,五百元可以算是极低的友情价了。”

    户部一下子得到了五万万零五百万的收入,这些钱其实并不真实存在,都是在银行的帐上。而毕自严在此情况下,便和李之藻一起向皇帝进言,可以开始考虑发行纸币了。

    天启二年时,皇帝已经下令在天启四年停止使用宝钞和旧铜钱。宝钞倒是很快就停止了流通,旧式的铜钱也比不上铜币便利,但是铜币终究才造了几年,总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以前的铜钱。所以其实市面上的铜钱还在继续流通,只不过锦衣卫打击私铸铜钱的力度极大,抓住了就直接杀头,没收家产,所以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主要还是官铸的铜钱。

    宝钞之所以被人们放弃,主要原因是纸质差,没有回收旧钞,而且贬值严重。而这次要发行新纸币,就必须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兵器局下属的民用制造局已经能够造出硬挺耐用的纸张,实验过折叠两百次都没有明显的毛边现象出现。所以可以用来做为纸币原料,而印刷研究所的四色套印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虽然说不上纤毫毕现,但也算得上非常清晰了。

    宝钞最大的币值只有一贯,所以这次发行的纸币最大的面值也只有一元。以前宝钞的贯与银两和铜钱的比值是不断变化的,但这次发行的纸币则是固定面值,随时可以与银币和铜币互换。

    天启十二年冬月,报纸上发布了纸币管理办法,开始给要新发的纸币造势。天启十三年正月,纸币正式开始发行。纸币分成一元,一角,一分,一文四种面值,对应银币一元,铜币一角,铜币一分,铜币一文。除了一分相当于五文以外,其它的都是十进制。

    所有的纸币都可以在农业合作社购买物品,也可以在交纳税款时使用。纸币面值不受其新旧影响,而且损坏的纸币可以在银行重新更换新纸币或者铜币。

    任何伪造纸币的行为,一经发现,所有参与的无论主犯从犯,悉数处以斩刑,追索其所有财产,家属的财产也在此列。

    这条法律比较狠,只要你参与了假币的制造,销售,你固然要死,你的家人的财产也会被全部查抄归公。有些大家族家大业大,难免会有不肖子弟,只要有一个参与到伪造纸币的行为中,整个家族的财产便会被没收。

    纸币还未发行,却先已经在大家族中掀起了一阵分家热。这种事情在以前发布官员管理办法时出现过一次,每次一个大家族中有人进入官场后,家族便会让他另立门户,也就是分家。因为官员出现贪污受贿等行为后,其中一条便是没收家产,如果不分家,那整个家族的财产都随时有可能不保。

    那时还只是将官员与家族进行切割,现在就不是官员的问题了,谁都有可能参与到伪造纸币的案件中,那就只能将大家族分成一个个的小家庭,这样万一出事,也不会使得整个家族跟着背锅。

    当魏忠贤将大家族忙着分家的情况报告给朱由校后,朱由校愣住了,然后便开始大笑起来。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自己早就想打破大家族,形成一个个小家庭,这样会大大减少家族对人性的压制,却一直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想不到现在这纸币发行竟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魏忠贤奇怪地问道:“圣上,大家族不是很好吗?老奴家里以前便是因为人丁稀少,所以有什么事根本就找不到人来帮衬。可是圣上却好象希望他们拆开呢?”

    朱由校笑笑道:“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就象你觉得生在一个大家族里很好,是因为你想要有人帮衬你。那么大家都这样想的话,有事大家互相帮衬,那把朝廷和法律置于何地?大家族里的帮衬当然不会象法律一样公正,只有一个原则,帮亲不帮理,这样下去,人心就会愈坏,所以这不是一个好事。”

    “另外一个大家族,里面人口众多,嫡的庶的又有了亲疏之别,权力大小,份例多少,数不尽的矛盾,都由族长一言而决,这其中谁能保证不偏不倚?大家一起栽种公田,因为不是自己的,所以都不会当回事,这样效率极低。好好的良田,说不定最后还要饿肚子,这样的大家族倒了最好。”

    “记住一句话,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用。大家族这两点都占上了,这样下去,后患无穷。所以朕有一个大目标,这天下的大家族变成一个个小家庭,财产要有明确的归属。有时候所谓的财产公有,比之私有要可怕得多。因为那只是名义上的公有,其实却只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私有。”

第561章 与权阉的对话() 
魏忠贤仔细地听着,朱由校不由得一笑道:“这里面的道理很深,如果厂臣一时想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魏忠贤笑道:“圣上,老奴是这样想的,您看对不对哦。”

    朱由校饶有趣味地看着他道:“说说看。”

    魏忠贤说道:“所谓权力不能私有,这句话的意思不能说权力不能集中在私人手中,而是指权力不能归除了圣上以外的人私有,只能由皇上一人所有。”

    朱由校笑道:“为什么权力不能公有呢,都不归私人所有不就行了吗?”

    魏忠贤道:“都不归私人所有,那归谁所有?权力总是要掌握在人的手中呀。”

    朱由校笑道:“那也可以把权力分散给内阁和各部尚书呀。不一定就要集中在朕的手中呀。”

    魏忠贤道:“权力到了内阁和各部尚书手中,他们一定会为了权力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谁也不会服谁,朝廷乱象生矣。只有权力集中在圣上手中,圣上给谁的权力就是谁的。大明所有的权力,都归圣上所有,而圣上再把一部分权力授予给内阁,各部尚书,各地的官员。这些权力使用得如何,便只能由圣上来裁定。圣上虽然天生聪明,明见万里,但也不可能一个个地去看官员们执行权力的情况如何,这时便需要象老奴这样的鹰犬出动,为圣上监宽察八方。这样一来,圣上将权力分出,同时又保证了对权力的监管,这样才能让官员们妥善地使用手中的权力,这应该才是最好的办法。”

    朱由校收起笑容道:“你的意思就是权力放在大臣们手中,他们没有办法监管权力的使用,所以最后效果很差。但朕才能监管权力的使用,但是这样一来,谁又来监管朕不滥用权力呢?”

    魏忠贤惊讶地说道:“圣上如何会滥用权力呢?”

    朱由校道:“好吧,先说朕不会乱用,那如何保证下一任皇帝不会滥用呢?”

    魏忠贤道:“太子宽厚仁慈,见识不凡,又如何会滥用权力呢?”

    朱由校烦道:“不要说具体的人,就说武宗吧,他算得上滥用权力的皇帝吧,作为皇帝滥用权力时,就没有人能制约他了吧。”

    魏忠贤自然不敢说武宗不算滥用权力的皇帝,后人诟病武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信任刘瑾等“八虎”,任其扰乱朝纲。魏忠贤身为太监,自然不会说武宗是明君。他想了想道:“天下为皇帝所有,皇帝想要滥用,确实没有人能制约。但是皇帝为天子,上天可以制约他呀。”

    朱由校呵呵道:“你觉得上天制约了武宗吗?”

    见魏忠贤不再说话,他又接着说道:“天是虚无飘渺的,靠天是不行的,靠个人的道德也是不行的。唯一可靠的东西是制度,是法律。朕制定这么多的法律,便是想要一步步地将皇帝的权力也制约在一定的范围,使得后世的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

    魏忠贤不解地说道:“圣上,您也是皇帝呀。”

    朱由校笑道:“朕是皇帝,但朕是个不一样的皇帝。厂臣刚才说的话很有道理,权力的监管非常重要,所以朕可以将权力给予大臣们去执行,但必须把监管的权力牢牢地抓在手中。除了东厂和锦衣卫,现在又多了廉政公署,经济调查统计局,军队里面还有军事调查统计局,都是要保证官员们执行权力时的公正性,严肃性。坚决杜绝权力私有的现象发生。”

    魏忠贤道:“圣上,老奴一定会监察好官员们,让他们老老实实地为圣上办事的。”

    朱由校笑了笑道:“那财产不能公有你是如何想的呢?”

    魏忠贤精神一振道:“圣上,这句话倒是容易理解。人都是一样,自己的东西就看得精贵,别人的东西就不会太爱惜。读书人有一句话,叫什么”

    朱由校道:“敝帚自珍。”

    魏忠贤道:“圣上圣明,就是这个词。如果财产公有了,那么东西不是自家的,谁又会去珍惜呢?而财产公有后,你干活再刻苦努力,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好处,谁还会努力干活呢。就象地主,如果请的短工,那做的活讲绝对比长工要差得多,因为他又没有准备长做,做了就走,能糊过去就行了。长工做的又没有自己做的好,这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财产公有的话,只怕很快大家就连饭都没有吃的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其实是一个极浅显的道理,所以他一直不明白,当年的那些人是如何想的,竟然办起了大锅饭这种小孩子都知道不妥当的奇怪方式,一下子饿死了那么多人,然后把锅甩给了所谓的自然灾害。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