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理解错了?于是答道:“这三个人目无军纪,自由散漫之极,不如此严惩,不足以警示后面的人呀。”

    “哦,那这次就算了,以后不准随便行腐刑。那清退的老弱每个给了多少钱呀?”

    孙传庭回答:“宣皇上厚恩,每人二两银子。”

    朱由校笑了:“二两银子还是厚恩?这些人辛苦多年,二两银子就打发了,不显得朕太薄情了吗!传朕旨意,从军官缴还的军饷中拿钱,每人二十两,要广为宣传,发到每一个军士手中,东厂给我监督,如果有人伸手,就断了他的手。”

    “至于选出来的青壮两万三千人,就由鲁游击和周把总先领着,对了,鲁钦升为参将,周遇吉升为游击,先给朕淘汰掉一部分油滑的,身体素质不合要求的,然后再来练兵。”

    “陛下,臣刚升为参将,只怕不能带如此多的兵将,请陛下另择贤能,微臣愿协助练兵。”

    鲁钦才由游击升参将,要他带这么多兵,确实难以让人听命,那要找谁呢?又要有能力又要值得信任,这个人不好找,想了一想,却想起了两个人。

    “传旨,驸马都尉之子杨光夔着升为京营提督,总理京营练兵事宜,杨光皋,鲁钦为京营协理,周遇吉为军法协理,共同协助提督练兵。”

    将杨光夔兄弟俩传了进来,吩咐道:“你们只是练兵,按照纪效新书练兵是没有问题的,杨光皋你协助的是军纪方面,首先要让兵卒都能背会并理解军纪,然后还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是为什么而战。这些纪效新书中都有详细记载,先照着里面的做吧。鲁钦你协助的是军队战力方面,你们现在让士兵先都只练短枪,就是原来的神机营也只练短枪,朕已经让兵仗局准备好了,至于枪法朕有一个手下很精通,他会成为军营教官。如果他告诉你们兵卒短枪都练得差不多了,那就再练火铳,每个人都要练好两种武器。周遇吉你负责制定操典条例,每个人应该如何做,如何行军,如何操练,遇到问题如何应对,包括如何吃饭,上茅房,都要有操典可依,这事很重要,你一定要用心。朕会在一段时间后来检阅,希望你们不会让朕失望。”

    四人一起拜倒,朱由校叫来晦明:“大师说过你的枪法只适合于战阵,朕任命大师为京营总教头,只需要教授枪中刺法,其它不用。并请大师去信少林寺中,邀请寺中精于技击的大师来京营同为教官。”

    晦明合手行礼,回去修书召人。然后随杨提督一起来到了军营。

    至于孙传庭的安排,大明劫里面的故事好象是发生在陕西,李自成他们好象也是在陕西举事的,这个地方需要好好注意下,朱由校又问了徐光启,知道陕西最穷的地方是延安府。于是皇帝下旨:孙传庭升任延安府知府。因为孙传庭当过钦差,且任过兵部员外郎,所以这个任命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孙传庭辞陛时,朱由校对他面授机宜:“孙卿,这次派你去陕西,主要任务是清理军屯,推广高产作物,你在三年之内如果能让延安府各地都种上红薯和马铃薯,那陕西各地的粮食问题就解决了,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总之要得到可用之兵,并能产出供应军队的粮食。朕会要司苑局给你配上一些老农,还有司苑局的栽种资料。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你要用好这些人和东西,给他们便利条件,不要干涉他们的具体事务,朕期待一个富足的延安府,更期待一个富足的陕西,希望孙卿不会让朕失望。”

    这话孙传庭当然听得懂,他跪在地上,向皇帝保证会在三年内将延安府变成陕西最富足的府治,以报皇上重恩。

    朱由校让王体乾带孙传庭去司苑局挑选带去的技术人员。孙传庭仔细看了司苑局的规章条例和红薯马铃薯的具体产量后,让王体乾帮忙挑选了一些老农,还要求将制定规章的小太监也要挑几个,老农倒是没有问题,但太监的事王体乾不能作主,又回来请示皇帝。

    朱由校听了笑道:“看来这个孙传庭倒是个做实事的人,这样朕就放心了,你就挑几个小太监,以监察的名义驻在延安府吧,要孙传庭另派人仔细学习好后再送回来。你派人去做吧,朕还有事找你。”

    朱由校拿起桌上的奏章又叹了口气,这是徐光启的奏章,他倒是很有分寸,要他推荐人才,只推荐了李之藻和杨廷筠两个,而这两个人是全才,唯有不通军事。人才难得呀,特别是军事人才,总不能老是让文官带兵,这样自己想要改变文贵武贱的局面就不容易了。

第33章 练新军(二)() 
对于军队来说,士兵还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好,特别是军官,不然地图看不懂,上级的命令不能领会,到时可就会闹出大问题了,不过现在军队中识字的人都少。

    他又叹了口气,对王体乾道:“内书堂里识字的太监给朕找两百个,然后分到京营中去,教那些士兵认字。不要学那些复杂的文章呀什么的,只需要简单地知道常用的一些字就行了,三个月内,至少要认到一百个字,这个有难度吗?”

    王体乾想,三个月认一百个字,大概相当于一天认一个字,蠢猪才学不会吧。于是信心满满地说:“圣上,绝对没有难度。”

    几天后,锦衣卫的材料又有了变化,张嫣似乎心情平复一些了,常常和小倩窃窃私语,朱由校指示加强监视。

    今天无事可作,于是叫人去兵仗局拿些新式燧发枪,又让魏忠贤喊来王体乾一起来到京营。一到门口,杨光夔带人跪在门前迎接。等他们起来后,朱由校道:“朕早就有一个想法,军中不可行跪礼,先在京营中试行,然后推行至全国,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都是武将,即使见到低级的文官都要行跪拜礼,皇上如此说,他们当然是愿意的。鲁钦和周遇吉原来就听他说过,现在见终于可以实现,心里也是分外激动。

    众人来到大堂,朱由校演示了一遍翻手礼,前世他就喜欢看港剧,对里面出现的翻手礼很是喜欢。

    “就是这个样子,下级见上级是这个样子,平级也是一样,周遇吉,你先搞一个军礼条例,然后下发全军,下次朕来的时候,全部行军礼,不准跪拜。”

    众人又是一起下跪:“谨遵皇上谕旨。”

    “你看你看,刚才说了的,不准跪拜,下次违反,军法伺候,现在去看朕的京营兵是如何练的。”

    于是一起出了大堂,杨光夔直领的一队兵卒演示了短枪刺法,仔细看来,那短枪和平常的短枪完全不同,倒是和燧发火铳差不多,不过是前面加了一个一尺多长的枪头而已。心里倒是暗暗赞扬了孙元化和李朝钦一番,两人知道这些短枪是用来干什么的,所以尽量按带刺刀的燧发火铳的样子制造的短枪,以便于士兵换武器后不会感觉到有太多的差异。

    兵卒穿得倒是齐整,只是出枪参差不齐,还有人在队中窃窃私语,杨光夔满面愧色,朱由校道:“这不关你的事,才三天这样很正常的,你总不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吧,不过军纪太差,将那几个讲话的拉出来,抽五十下。”

    杨光夔面有不忍之色,却也只能让亲兵将四个讲小话的兵卒拉了出来,每人五十鞭子抽得哭爹喊娘,然后其它的兵卒又开始操练,明显看出比刚才出枪要齐整得多了,步伐也有力多了。

    朱由校看了他一眼:“慈不掌兵,你现在这种心态其实是害了他们,现在不练好本领,战场上失去的是他们的命。”杨光夔低头称是。

    接着是周遇吉带领的一队演示,只见士兵精神抖擞,脚步有力,出枪整齐,刺出时并伴有“杀”的一声大叫。朱由校不由鼓掌叫好,众人看着皇帝,不知所以,他觉察到了,不由有几分尴尬,道:“拍手表示赞赏,这队士兵表现不错,朕想赞扬他们,所以用拍手来赞扬。”众人一听,一起拍起手来,倒是把兵卒们搞糊涂了。

    又检阅了两队士兵以后,众人又回到了大堂中。

    杨光夔问道:“陛下,为何不按戚帅成法,练各种兵器,只练短枪呢?而且这种短枪奇形怪状,士兵反映不大习惯。”

    “兵仗局在火枪上装了一把刺刀,这样火枪兵就不再需要长枪兵的保护,朕要将京营练成一支纯火器军,这样进攻能力会强很多,但防守能力会下降,如果用了刺刀,就会补上这个短板了。”

    这时太监从兵仗局拿来了几支带刺刀的燧发枪,孙元化也跟了过来。朱由校拿着枪给将领们看:“因为现在钢的品质问题,所以带刺刀的燧发枪数量不足,只能先用短枪代替,你看短枪长短正好和加了刺刀的燧发枪一样长,样子也是差不多的。孙郎中你来得正好,你全程参与了制作过程,可以协助他们制订出火枪兵操典来。”

    孙元化已经被封为工部郎中,不过他一直在兵仗局,工部的门向哪边开应该都不知道。他回答道:“陛下,钢铁品质问题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是陛下提醒臣用焦炭来冶炼才解决的,现在主要是新炉刚刚开始生产,产量不足,应该可以在年前造出刺刀五千柄,年后每月可产两千柄。微臣在兵仗局写了一个制作保养方法,应该对制定操典有用。”

    “很好,朕要徐卿从澳门买的火炮应该快要到了,孙郎中你看下,如何铸造,如何改进,如何使用,都要有条例可依,使用和修理条例到时可以给炮兵操典做参考。”

    朱由校对晦明道:“大师你任总教头,负责短枪训练,短枪要练到什么样子呢?你们用木头人或者草人当靶子,要让士兵做到喊哪刺哪,不能有偏差,这样才算勉强合格。”

    杨光皋奇道:“我们难道不应该是主要练火器的准头吗?刺杀要练到这个样子吗?喊哪刺哪竟然只能算勉强合格?”

    朱由校很奇怪,杨光皋这个古人竟然比自己这个现代人更迷信火器的威力。他笑笑说道:“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表兄认为火器对刀枪应该有优势吧。朕倒不这样认为,火铳的准头本来就不高,这个问题还要慢慢才能改进。而且在燧发枪没有大幅度提高射速之前,火器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战场上,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近身搏杀,所以一定要练好短枪,朕有时间就会来看你们操练的,朕要亲手打造出一只钢铁军队,望诸君能协助朕练成。”

    众将一起敬礼:“敢不为陛下效死!”

第34章 军制() 
下一步就要开始抽查士兵识字的情况了,王体乾赶紧跪下说道:“圣上,奴婢犯了欺君之罪,请圣上处罚。”

    朱由校很奇怪,问道:“什么事,起来好好说。”

    王体乾不敢站起来,叩头说道:“上次圣上问三个月每个兵卒认一百个字有没有难度,奴婢说没有,而现在奴婢已经用了五天,还有很多人两个字都认不了。”

    “一天认一个字,五天也能认五个字,怎么可能两个字都认不了呢?”

    “奴婢是让他们每天认一个字,可是第二天他们就把前面认的字忘记了,很多人都只能认得当天学的那个字,所以五天也只能认一个字,奴婢想如果是十天半月,只怕也只能认一个字。”

    “起来吧,你想错了,越到后面,他们认字就会越容易,三个月没到,你怎么能断定他们不能认一百个字呢?再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