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辜负朕的希望。”

    学员们齐声道:“谢谢山长。”

    这时授剑仪式继续进行,完毕后,朱由校道:“讲武堂第一期圆满毕业了,很快你们就会去到全国各地,也许是辽东,也许是蒙古,也许是南海,安南,日本。不管是哪里,都希望你们明白一个道理,真理只在我们能够武力控制的范围之内。我们想要让别人听我们讲道理,那首先就要让他们明白,不听我们讲道理的代价他们是承受不起的。”

    众军官听得全心舒泰,皇帝这话的意思就是别人不服就要打得他们服,这话对于这些擅长暴力的军人来说,是最容易听进去的。

    典礼后,朱由校和内阁几人一起商量后面的军队调动事宜。方从哲和叶向高几人都气鼓鼓的,皇帝问他们也不作声。

    朱由校搞得莫名其妙,这时徐光启狠狠地瞪了孙传庭一眼道:“陛下,忠勇剑上的字有些不妥。”

    孙传庭看到徐光启冷冷的眼光,心里也直叫屈。他只知道有赠剑仪式,在之前又没有看过剑是什么样子,这全是魏忠贤负责的。他又不敢争辩,只好低头不说话。

    朱由校这才搞明白,他笑了笑道:“先生不要怪孙阁部,这些都是朕的主意,每一个字都是由朕来决定的,厂臣也曾经劝过朕,兵器局的几位也说过,但是朕强迫他们一定要按朕的意思来写,所以各位如果有气,就撒在小子的身上吧。”

    叶向高听他竟然以小子自称,连忙道:“陛下,臣等只是以为孙阁部知道而不告诉我们,所以并不敢责怪陛下。只是我中华以礼仪而著名,如今却在剑柄上刻写陛下的名讳,实在是有伤体面呀,别人会认为我们竟然连为尊者讳都不懂,会惹得邦国笑话的。”

    朱由校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说道:“其实国朝自成祖以来,对于避讳方面一直就不大看重。就象元宝,太祖时确实无,但成祖后依旧称为元宝。而且我朝列祖列宗,多有名字中有常用之字的,也没有要求一定要避讳呀?”

    叶向高道:“陛下,我朝避讳规定二名不偏讳,如果是一字,当然可以不避,但两字便须避。”

    朱由校道:“可是当年宣宗继位之时,便明告天下,当今皇帝名字不需避讳,这可是两字都不避呀。”

    叶向高一时倒是难住了。因为避讳之事,在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是唐朝,宋朝和清朝。而明朝的避讳是个很奇怪的情况:朱元璋刚当皇帝时,避讳很严格。比如当时的大将冯国胜,便为了避朱元璋的字国瑞的讳,而改名叫冯胜,当时的元宝都改名叫通宝。

    但朱元璋死后,避讳突然变得宽松了许多,朱棣时,诗经中的一篇棠棣,明明犯着朱棣的讳,却也没有人将之改名。朱祁镇名字中有个“镇”字,但明朝官职中一直有镇抚,镇守太监,也没有人说要改名。

    这些倒只有一个字犯讳,倒也还说得过去。但明宣宗朱瞻基确实在登基后便以圣旨明告天下,自己的名字不需要避讳。这样一来,朱由校在忠勇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也勉强说得过去了。

第367章 新的币制() 
方从哲道:“陛下,宣宗旧事,是因为宣宗仁慈,而臣下等依旧是遵循二名不偏讳,从未有过同时出现二名之事。而今陛下则将整名均刻于剑上,实乃亘古未有之事,故而臣等惶恐。”

    朱由校笑道:“首辅之意,朕心里明白。此事是朕特意所为,因为朕这些天特意查了一下避讳之事,发现避讳之制始于周代,但仅在本庙中避讳。生者避讳是很不严格或者说不做要求的,当时有所谓读书不讳、临文不讳、不讳嫌名等。无论是在礼或者是春秋中,君王的名字都是不避讳的。”

    “但进入汉代后,避讳变得严格起来,比如刘邦之邦改国,吕雉为后之雉改野鸡,刘秀时之秀才改为茂才,均可见其时避讳已经风行。”

    “避讳分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倒不用管,因为这是别人的家事,但为尊者讳和为贤者讳,朕觉得倒是有可以商榷之处。”

    叶向高怒道:“陛下难道想要废除避讳?此事老臣万万不敢赞同。”

    方从哲,徐光启,毕自严也一起道:“请陛下深思!”

    孙传庭犹豫一下道:“陛下,废除避讳之事,事关重大,如果贸然行事,只怕会掀起轩然大波。”

    叶从高道:“什么只怕,是一定会。”

    朱由校看着五个阁臣都反对,一时倒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殿中出现了尴尬的寂静。

    毕自严想要打破这种寂静,他想了一会道:“陛下,如果只是对陛下的名字不用避讳,因为宣宗曾经为之,忠勇剑也只是少数人才能得到,倒也是没有太大的波澜。而至于其它的避讳,就算是陛下下旨,那也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问题。”

    朱由校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道:“那么先就只是对朕的名字不再避讳,我大明列祖列宗遵循二名不偏讳的原则,如何?”

    叶向高叹了口气,这个皇帝什么都好,一般的时候也都愿意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但有时候的想法,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呀?为什么会特意要把避讳这事拿出来呢?明明已经将圣人都捧到了极高的高度,却又要拿避讳这事出来,真是想不明白呀。

    其实是他把朱由校想复杂了,朱由校只不过是觉得避讳这事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此事在他看来全无意义。如果说要尊敬祖先和先贤,避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呀,用建祠祭祀的方法不是更有效更好吗?

    朱由校道:“既然是二名不偏讳,那朕倒是有两件事想要改一改。一件是学校之名,一件是钱币之元。”

    方从哲道:“如果陛下一定要坚持,学校倒是古已有之,不过学堂和学校差别不大呀,为什么一定要改呢?一块钱老臣也觉得不错呀,虽然有些俗了,但钱财本来就是俗物,用俗名称俗物,不是很正常吗?”

    朱由校道:“因为朕准备建立一个完整的货币体系,定下的单位是元,角,分。而用块做单位,让朕觉得不大舒服。”

    众人不明白为什么用元就可以,用块就不舒服。不过这只是小事而已,反正现在也有人用元宝这个词。而学校这个称呼其实与学堂并无太大区别,皇帝却一定要用学校。看起来皇帝就是想要作出不用避讳的姿态,宁愿让自己和祖宗的名字被随意使用。

    毕自严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可是觉得用块字,会让人想到一块银子吗?”

    朱由校笑道:“有这个考虑在内,再者用元做单位,显得更加正式。块字确实太俗,而朕希望大家不要把钱币当成俗物,块最多可以作为元的俗称。”

    叶向高道:“忠勇剑反正数量少,这个老臣反对也已经无效。不过现在学堂好好的,一定要改成学校吗?”

    朱由校笑道:“这个倒是不必。但以后会建立新的学堂,为了和原来的学堂区别,就可以用学校来命名了。比如讲武堂现在是培训军官的学堂,而以后如果再设立类似的学堂就要叫做军校,而且是分兵种的军校。”

    叶向高点了点头道:“如果只是如此,老臣觉得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希望陛下能减少忠勇剑的数量,最好上面不要刻全名。”

    朱由校笑笑没有说话。叶向高也知道现在木已成舟,皇帝不会同意不刻全名的,不过一想到是他自己的名字,就随他去算了,只要不是所有的避讳都不讲就行。

    于是避讳一事,至少现在朱由校占据了上风。虽然只是二十把剑,但周报在报道讲武堂毕业典礼时,特意注明了忠勇剑上所刻的全部文字,这让大家都知道了皇帝并不愿意对自己的名字避讳。既然皇帝都这样做了,那么一些官员什么的名讳还避的话,岂不是表示自己比皇帝还要尊贵。

    而大明皇家银行也在周报上特意提出,将会发行新的铜币:当五文和当五十文铜币。一块钱银币改称为一元,五十文铜币称为一角,五文铜币称为一分。而原有的一文铜币继续流通,且持一角和一分可以在银行随时进行银币和一文铜币的兑换,且没有手续费。

    一角和一分铜币在重量上与一文铜币相差有限,初次发行时,民众会有疑惑心理,认为是朝廷剥夺民财的方法。所以朱由校要银行随时可以进行银币和铜币之间的兑换,只要持续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承认一角和一分铜币,而他们具有的便利性,显然是强于一文铜币的。朱由校相信,在几年之内,这个新的货币体系信用就会建立起来,而这可以大大减少造币厂的铜条消耗量,而且可以为纸币的发行方法提供很重要的参考,等到大家适应了角币和分币之后,再接受纸币就相对来说容易得多了。

    果然,新币发行后,角和分根本就没有人来银行兑换。农业合作社在交易中却开始使用角币和分币,并声称欢迎使用角币和分币,使用角币和分币在农业合作社购买物品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

第368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 
而这时的农业合作社,卖的都是一些在其它店铺买不到的东西,比如低价的食盐,卫生纸,火柴和香烟等。

    是的,火柴和香烟在这个时候正式上市了,朱由校专门挑选这个币制改革的时候让火柴和香烟上市,可谓是用心良苦。

    不出他所料,火柴一出,迅速就取代了难用的火镰,几乎成为每个家庭必备之物。而中华牌香烟在周报上打了一个广告:皇帝陛下最爱的香烟——中华牌香烟。读者们根本不知道香烟是何物,结果在农业合作社一看,就是有些人抽的水烟呀。买了一支尝一尝(一包香烟二十支十二文钱,将一包香烟折开,一支一文钱),发现味道比水烟舒服多了,很多人都开始放弃水烟,开始买香烟抽。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香烟确实是好抽,但就是贵了一点,没有关系,还有没有加香料的中华牌香烟,包装略微有些不同,口味很冲,但是便宜呀,一包才要三文钱。

    因为用皇帝做广告,而周报上又连续打出广告,指出香烟有去湿解表祛邪的作用,而且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甚至暗示可以让男人更加威武。所以很快香烟就开始在民众中流行。朱由校并不认为现在就要担心香烟的危害,反正现在自己不弄,很快别人也会弄的,而香烟的高税收高利润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不过他要求在香烟盒上印有一句话“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禁止未成年人吸烟。

    魏忠贤将农业合作社交上来的售卖情况看了一下,急忙来找朱由校道:“圣上,按照现在的售卖速度,火柴和香烟只怕很快就供应不上了。要不要把这两种产业也放开了给民间来制造?”

    草纸的生产技术已经由专利局分发给了各造纸厂。民间的造纸厂造出的草纸比宝钞司的卫生纸也只是在颜色和柔软度方面差了一些,但是它与卫生纸的价格定位有很大区别,所以现在只有富裕之家才会用卫生纸,一般家庭都是用的草纸。

    但是火柴和香烟现在只有中华火柴厂和中华卷烟厂才能生产。不管是配方还是制造的机器,民间都还没有办法得到,魏忠贤虽然不想要将这一杯羹分给别人,但货源的不足,实在是不是他们两个厂能自行解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