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托恨恨地道:“父汗,都要快没命了,就不能稍微把女人放下吗?”

    代善红了脸道:“那我们逃去哪里?”

    岳托道:“逃到哪里算哪里,先往赫图阿拉去吧。”

    一行人往北门而去,代善骑上马后,突然想起一件事道:“老汗还在里面呢。”

    岳托这也才反应过来,他想了想道:“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先逃命再说吧。”

    代善无奈,等他们跑到北门时,北门已经挤满了逃跑的后金士兵。岳托在人群中看到阿敏正让亲兵在清理出城的路,用皮鞭不停地抽打着,却没有什么作用。

    岳托上前道:“把后面的阻挡住就行了,前面的不用打。”说罢命令亲兵将后面的溃兵挡住。

    增加了阿敏的这一队人出了北门,阿敏道:“往哪里走?”

    岳托叹道:“去赫图阿拉吧。”

    阿敏这时才发现没有努尔哈赤的棺材,问道:“老汗和大妃都没有抢出来?”

    岳托道:“老汗是抢不出来了,大妃和多尔衮他们在一起呢。”

    阿敏知道他的回答有些不尽不实,不过他也不想管这么多了,先逃走了再说吧。

    不一会儿,济尔哈朗也追上了他们,一行人大约五六千,向赫图阿拉逃去。

    卢象升赶到混乱的北门时,近卫军一排火铳放过后,后金军都跪倒投降。他命令将俘虏押到一边,好好看守,然后自已带人去沈阳中卫署。

    沈阳中卫署大门紧闭,近卫军用火铳对着门开火。里面传来声音道:“大金大汗多铎在此,愿意投降明军,请明军饶恕性命。”

    卢象升道:“既然愿降,请开大门。”他丹田气足,声音极响。

    里面又说道:“愿向明军统领投降,不知外面是哪位大明将军。”

    卢象升道:“大明近卫军第一师师长卢象升在此,请大汗放心,大明皇上宽厚仁慈,会饶过你们性命的。”

第363章 辽东策略() 
大门缓缓地打开,一位粗壮汉子低头道:“请善待大汗。”

    卢象升看了他一眼,没有作声。手一挥,近卫军端着火铳就冲了进去。卢象升跟着进来,只见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孩子跪在地上,正瑟瑟发抖。

    那个粗壮汉子进来,站在多铎后面道:“这是老汗临终时指定的大汗,旁边是大妃和多尔衮贝勒。”

    卢象升上前将多铎扶了起来道:“大汗能够认清形势,果断归降,实在是女真人的福气。我们将会送三位去京城,看一看京城风貌,品尝京城佳肴。”

    多铎啰嗦着说不出话来,阿巴亥在旁边说道:“谢过将军,我们是真心归降,还请将军垂怜。”

    卢象升道:“大妃客气了,各位都请起来吧。”

    让人将几人带出去后,卢象升对着努尔哈赤的棺木犯起了嘀咕,如何处理努尔哈赤成了一个大难题。鞭尸显然不行,但就地埋葬似乎也不大妥当,他没有办法,只好命令将努尔哈赤的棺木随着多铎等人一起送回京城。

    天启五年四月初九早上,一骑快马向京城东门而来,骑士背后是三张小红旗。守门的军卒远远看到后,立即对门口的人群叫道:“快分开一条路,这是紧急军情,踏死勿论。”

    人群立即分开,并有两个门卒骑上马,开始向城内奔去,一边走一边大叫:“紧急军情,踏死勿论。”

    那骑士过城门时大喊一声:“辽沈收复,奴酋已死。”然后飞快地冲进城去。

    城门口的人群一时懵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爆发出一阵喜悦的呐喊。随着三位骑士的前进,京城里的呐喊声越来越大,沿着他们前进的路线,不时有爆竹声响起。

    今天是大朝会,众臣正在报告各方面情况。这时大殿外响起了呐喊声,一名值卫进来道:“辽东急报。”众人停了下来,只见那骑士在殿前下了马,拿了一个信筒,向里面跑去。

    他一直走到大殿正中,才跪了下来,将信筒举起道:“近卫军第一师第五师禀报陛下,辽沈已下,奴酋已死,辽东平了。”

    便有值日官上前将信筒接过,仔细检查了封漆,见完好便将封漆拆掉,取出里面的奏折,递了上去。

    朱由校不接,说道:“赏报捷者一百元,带他下去休息。交与孙阁部读来大家听听。”

    孙传庭上前接过奏折,开始读了起来:“臣卢象升,满桂启奏吾皇陛下,近卫军已经攻取辽阳和沈阳,斩杀建奴一万三千人。俘虏建奴新大汗多铎,奴酋大妃阿巴亥,建奴贝勒多尔衮,并有建奴贝勒硕托愿投大明,俘虏建奴士兵共计两万三千人。臣等涕泪敬告,辽东已平。”

    大臣们也不会比街上的民众强多少,大家一起叫喊起来,有人在欢笑,有人在流泪。平日并不对付的人,这一瞬间似乎也觉得对方顺眼了起来。然后就是一波波人人跪倒在御前道:“臣等为陛下贺,臣等为大明贺!”

    孙传庭不得不停下来,等着大家恭贺皇帝。朱由校笑着看着大臣们,等大臣们都恭贺一遍后道:“发旨明告天下,建奴已平,辽东已复。重赏近卫军将士,取消天下辽饷。”

    方从哲上前道:“陛下,还应该大赦天下。”

    朱由校摇摇头道:“不可大赦。可以减少秋决人数,但不可大赦。”

    方从哲看向叶向高和徐光启,两人装作没有看到,理也不理他。他又看向毕自严,毕自严也摇摇头,然后闭上眼睛。他根本不用看孙传庭,反正看了也是白看,孙传庭根本不可能反对皇帝。他叹了一口气,只好黯然退下。

    大殿在方从哲进言时就已经安静了下来,孙传庭继续读奏折,奏折首先是赞扬了皇帝策略的正确性,因为对蒙古人的政策得当,使得在整个攻打建奴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蒙古人来救援建奴,包括建奴的姻亲科尔沁蒙古,连粮食也不敢接济建奴。

    所以第一功归于皇帝及对蒙古进行安抚的孙承宗,王象乾,王在晋。这份识情知趣,让大臣们对卢象升赞不绝口,都觉得学士就是学士,比那些老粗们强得多了。

    奏折将第二功归于锦衣卫。特别是杨三等人,不顾危险,深入敌后,对建奴进行分化,刺探,为近卫军攻占沈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奏折将第三功归于近卫军的英勇杀敌,在兵部的正确指导下,在总参谋部的详细筹划下,近卫军战士战战皆胜,为大明收复了辽沈两大城。

    奏折将第四功归于近卫军后勤部,在杨嗣昌的领导下,无论是粮食还是武器弹药,都能够及时地供应给士兵,保证了近卫军士气眼高昂

    整篇奏折并无一语提及到近卫军一师和五师的将领,这让大臣们很是满意,朱由校更加满意。

    他站了起来道:“对建奴第一阶段的围剿已经圆满完成,但还有一些小奴酋尚未归降,那下一阶段就是要将他们逐出边墙,一直要打到建奴灭亡为止。”

    叶向高道:“陛下,如果将建奴逐出边墙后,还需要继续攻打吗?边墙之外,天寒地冻,条件恶劣,以此来惩罚他们也已经足够了。”

    孙传庭反对道:“陛下,打蛇不死,必受其害。如果放任女真在边墙外安然生活,说不定几年之后,又会出努尔哈赤一样的祸害。”

    方从哲道:“陛下既然已经取消辽饷,那就表示辽东之事,暂且要告一段落吧。他们在那苦寒之地,又如何可以发展壮大呢?”

    毕自严上前道:“辽东征战,户部所支其实有限,主要是在军饷武器方面,而近卫军后勤部担负了超过一半的钱粮。后勤部负责了所有的粮食,并且军饷现在户部只出了四成。而武器方面,是由陛下内帑开支的。如果按现在的支付情况来算的话,户部每年供应还可以保持国库略有盈余。而且据后勤部所说,如果继续向东攻击的话,占领的地方越多,他们能够负担的比例会越高。”

第364章 多铎进京() 
方从哲道:“这是什么道理?越往东他们赚的钱竟然会越多?”

    毕自严道:“确实如此。上次杨部长说,越往东,人参的品质越好,特产越多,这些物资运回南北直隶后,获利颇丰,可以补贴很大一部分军费。”

    既然财神爷都这样说了,方从哲也没了反对的理由,虽然他还是想反对,叶从高也只好不作声。

    于是圣旨颁下,各地的庆祝活动更加热烈,因为取消了辽饷。虽然辽饷不多,但在农民们看来,这是多交的一部分赋税,取消后心里舒服多了。

    只是皇帝竟然没有大赦天下,这让一些人不大满意,不过圣旨上说秋决人数会减少,也算是聊胜于无吧。而且在周报上,也详细说明了为什么不大赦天下的原因:法律有其神圣性,不能因此而赦免犯法的犯人。而至于秋决人数减少,则是为了要清查冤假错案,以免冤枉好人,凡属不是铁证如山的案子,都可以将犯人死刑执行时期延长一年时间,以便有司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而且周报上还说,以后不再存在有大赦天下这种事了。赦免只可能是极个别的情况,必须是受害者为国人皆曰可杀,这样的情况下有司怜悯犯人,可以申报讲求赦免,最后由皇帝陛下决定。而且一年之内,皇帝能赦免的犯人不能超过十二个,相当于一月一个。

    这件事的效果很是显著,有些奸滑刁民,便是在皇帝可能大赦之前犯事,这样来逃避法律的惩罚。如今讲明不再大赦,就让这些人在犯事之前要开始掂量一下后果了。

    不久,努尔哈赤的棺木和阿巴亥,多铎,多尔衮一起来到了京城。对于如何处理活人,大家倒都没有什么分歧,不就是先找个地方养起来再说。但对于死人的处理,就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了。

    以方从哲,叶向高为代表的厚葬派认为应该将努尔哈赤以王候之礼安葬,而以孙传庭为代表的枭首派则认为应该斩其首,传送九边。还有另一派可以称为折中派,象徐光启,毕自严都属于这一派,他们就是反对另外两派,认为厚葬派太宽松,枭首派太严酷,认为随便葬葬就算了。

    三派争执不休,朱由校思考良久后说道:“厚葬的话,太过便宜了奴酋,我们的仁不是来对待敌人的。传首九边其实朕是很喜欢的办法,可以出一口恶气,只是对待死去的敌人,这样做心里终究有些过不去,有点打死老虎的意思。那还是按徐、毕两位阁老的意思,随便安葬了算了。不过朕想来,还是安葬在辽东为好。运送麻烦,就将棺木焚化,然后送去辽东边墙以外葬了吧。”

    叶向高急道:“陛下,焚烧棺木,只怕会惹怒女真人,不利于收拢他们呀。”

    徐光启道:“叶师不用担心,女真蛮夷之人,火葬也是他们的风俗。”

    朱由校倒是不知道女真人有火葬,他纯粹只是想烧掉努尔哈赤罢了,想不到自己误打误撞竟然搞对了,心里有些得意,也有些不甘心。

    他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吧。烧奴酋之前让皇太极和他的亲人们见见吧。”

    皇太极听到努尔哈赤已死,辽东已被平定的消息后,将自己锁在房间里,饭也不吃。看守也不管他,只是对上面说了一下。魏忠贤听说后,笑道:“如果一定要死,我们总不能按着给他灌食物呀,不用理他。”

    结果三天后,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