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呈秀又点了点头,阮氏不论是顺化还是会安,都靠近大海,既然安南水军不怎么样,那真的要翻脸,倒是可以在海战方面占据优势。

    第二天崔呈秀北上到达顺化,阮主热情地接见了他。双方见礼毕,崔呈秀道:“外臣刚从清化来,莫朝已经攻占了清化,两代郑主皆已被擒。”

    阮福源也是刚刚得到清化的消息,他愤愤说道:“郑主嚣张跋扈,应有此报,只是我黎朝皇帝竟然落入莫朝人之手,臣却无能为力,只能枉自叹息,可恨,可恨。”

    崔呈秀道:“黎皇对于莫朝人其实并无作用,而且莫朝人并不想对黎皇如何。如果阮主想要效忠黎皇,我大明可以从中说项,让莫朝将黎皇交于阮主。”

    阮福源大喜道:“如大明能帮我黎皇平安到达广南,则阮家感激不尽。”

    崔呈秀沉吟不语。阮福源自然知道其中意思,于是道:“阮氏愿意奉大明为正溯,三年一贡不显敬意,愿意一年一贡。”

    崔呈秀心里恨不得骂娘,朝贡这事摆明了是安南占便宜,虽然现在明朝皇帝已经限制了属国朝贡物的数量,但至少他们是不会吃亏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你特么的将三年一贡改成年年进贡,还好象给了大明天大的面子似的,你是不是以为大明还象以前一样蠢。

    他想了想说道:“一年一贡可以表示阮主的诚意,那每年贡十万石大米,大明回礼一万银币。”

    阮福源道:“大明天朝上国,以礼治国,一直以来对朝贡者都善加抚慰,从来没有过回礼低于朝贡之物之事。”

    崔呈秀道:“朝贡是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本来是无有回礼之说的。我大明仁慈,体念属国物力艰难,所以才有回礼之事。朝贡是属国的忠心,如果竟然因为回礼而朝贡,那又哪里体现出朝贡的本意呢?”

    阮福源想不到他竟然如此牙尖嘴利,但理在他那边,倒是一时想不出反驳之词。他旁边的学士阮守境道:“进贡是藩属国对宗主国敬献礼品,可是难道有限定礼品为何的道理吗?”

    崔呈秀答道:“敬献礼品,当然是要有用的才行。就比如阮主称为佛主,如果要敬献寺院,总不会以梳子来布施,而是寺院所需的粮食香烛之类。我大明物产丰富,安南所有,我大明皆有,送之何益。只是这大米我大明较少,故而才要你们进贡。这不是限定礼品,而是指点你们,应该献什么礼品才会让我朝满意。这样你们献上了我们需要的礼品,不正是体现了进贡的意义吗?”

    阮福源想了一下道:“十万石太多,最多五万石。”

    崔呈秀道:“阮主所据广南,地广而平,一年三熟,十万石并不算多吧。”

    阮福源道:“横山一带,并无水田可用。不过广南每年挤出十万石稻米倒也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但我国运力有限,无法将十万石稻米运到上国京城。”

    崔呈秀笑道:“如果是这个原因倒是有办法解决,贵国可在顺化或者会安设一专用码头,让我国船只停泊,运输之事,可全由我国船只代劳。”

    阮福源道:“码头倒是有,只是专用的意思是别国船只不能停泊吗?”

    崔呈秀点头。阮福源道:“那别国船只怎么办?此议不可。我们在顺化可以给你们一块地方,你们出钱来修建码头,然后这个码头就可以只让你国船只停泊,以后所有朝贡的大米,都运到这个码头上就算是朝贡完成了。”

    崔呈秀心里乐开了花,他来时本来皇帝就和他说过,如果能够租借一个地方就算不错了,现在连钱也不用出,阮主就答应在顺化给大明一块地方,已经超过了皇帝的期望。他不敢答应太快,犹豫了一会才显得有些不情愿地说道:“那就先谢过阮主了。”

    而阮福源之所以会答应划一块地方给大明建码头,是因为在他看来,码头在顺化,是大明出的钱,大明又不可能将码头搬走。大明在码头停泊船只,总会要从顺化购买取得一些基本的日用品之类的,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有赚无赔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崔呈秀用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黎神宗,换得了一年用一万银币得到阮氏的十万石稻米,而且在顺化取得了一块长两里,宽一里的地段来建造大明的专用码头。这笔交易,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所以大家都高高兴兴地签订了协议。

第337章 安南(八)() 
莫敬完终于来到了京城。鸿胪寺卿先让人带他在京城各处游玩了一番,让他领略一下天朝风物,然后开始学习礼仪,以备皇帝召见。所以一个月后,莫敬宽才见到了朱由校。

    莫敬完行礼后说道:“我莫氏得大明之助,方才保有高平一地。如今趁黎朝郑氏内乱,又得大明鼎力相助,方才恢复我莫朝部分故地。小国之君,不敢自称皇帝,请陛下赐号。”

    明朝在宣德二年从安南撤军,虽然封了当时的陈朝君主为安南国王,但安南内部一直都是自称皇帝的,不管是短命的陈朝,还是之后的黎朝,抑或是莫登庸所建立的莫朝,莫不若是。

    明嘉靖十九年,莫登庸害怕明军对他用兵,于是上书明廷,愿意投降并割让土地,明朝于是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由莫登庸任都统使。但其实一直以来,对内都是称为莫朝皇帝,明廷心知,但只要他们没有对外宣称,也懒得管他们。

    莫敬完这话朱由校根本不想理,但又不得不理。因为莫朝原来只是据有高平,而现在则已经占据了安南北部,安南的一大半。不管怎么样,都要抚慰一下才行。

    他沉吟半晌道:“那就叫南越国王吧。”这是他前几天和内阁中人商议过的问题,因为莫敬宽的求号是明摆着的事。方从哲等人认为可以依旧封莫敬宽为安南国王,但朱由校不愿意。他觉得南越国王这个名字可以暗示南越是大明的一部分,而安南国王虽然有这个意思,但并不如南越国王如此直接。

    莫敬完叩谢道:“臣谢过皇帝陛下赐号。南越国愿意永为大明藩属!南越国王于红河河口为大明提供一块地域,以表我南越忠心。”

    这事黄克缵早就已经报告了,是出兵帮助莫氏的条件,朱由校道:“南越国王有心了,为了表示大明与南越子民的情谊,此地朕赐名为明越城,希望大家亲如一家。”

    这些都是些没有营养的话,朱由校等着莫敬完拿出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来。

    莫敬完又道:“南越国为表永远臣服大明,愿意将高平以北地方全部交由大明管辖,并请大明于升龙府和顺化驻扎军队,由南越负责供养。”

    戏肉终于来了,这才象话呀。朱由校知道这样的好事后面一定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所以虽然兴奋,但还是问道:“不知南越国王有些什么需要大明为南越做的。”

    叶向高皱了下眉头,嫌弃皇帝说得太过赤果果。不过他心里高兴,如果南越真的愿意将高平交由大明,并且在升龙府和顺化驻扎大明军队,那大明对南越的统治就稳如泰山了,当年被迫从安南撤军的屈辱就可以一扫而光了。

    众大臣也都非常兴奋,安南从属明到独立,一直是大明人心里的痛,被视为一个极大的失败。如果南越自请大明驻军,这样的功绩可是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而南越就会很快成为大明真正拥有的领土。

    莫敬完心里暗喜,这样的条件你还不动声色的话,那就真的只能算你狠了。他面带悲色地道:“我南越横山一带,被阮氏占据。阮氏不服王化,请陛下助南越讨之,以全金瓯。”

    孙传庭上前道:“陛下,横山之地,乃是占城故地,此地山高林密,并不利于我军火器部队进行征讨。”

    莫敬完道:“陛下,当然是我南越军队冲锋在前,而天朝大军则只需要在关键之处助我军一臂之力即可。”

    徐光启上前道:“我大明出兵,必然有其出兵之理,如今横山阮氏,并无对抗大明之意,我大明封尔父为南越国王,如果阮氏愿意归顺,自然不需征讨。如是其决意对抗大明,再说征讨之事不迟。”

    方从哲道:“莫王子,你也知道,建奴叛逆,我大明尚未讨平。要从国内抽调军队前往南越,殊不可能。所以要援助南越,最多只能用海军而已。不如等待一些时间,我讨平建奴后,南越国王也已经稳定南越北方,再合兵一处,将阮氏消灭,你看如何?”

    莫敬宽刚刚打下清化,还有些地方的郑氏军队并没有归降,国内局势并不太平。所以当务之急便是稳定国内。他要求大明驻军,其实便是要借大明之势来威慑各方势力,好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将国内治理完成。而求大明出兵相助来剿灭阮氏,其实不过是着眼以后,兼而向大明表示忠心而已。

    所以莫敬完听了大明众臣的话后,正好就坡下驴:“那我南越国先将国内北方安定下来后,再静候上国吩咐。先请陛下派兵驻扎于升龙府和顺化,以鉴南越之忠心。”

    朱由校笑道:“驻军之事,不过一象征也。朕会让南海经略派遣一部海军驻扎于南越之地。南越国王如此忠于大明,故而朕赏赐南越国王丝绸一万匹,镜子一百柄,钟表十座。另将新印之圣人之书一万卷赐于南越子民,并准许南越子民参加天启五年的科举考试,希望能以此而教化南越之民。”

    这样的赏赐,特别是准许南越子民参与科举考试,这对于南越莫式的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莫敬完连连叩头,谢过大明皇帝的厚恩,自然少不了再表一遍忠心。

    孙传庭道:“莫王子,那高平以北之地,我军何时开始接收防务?”

    叶向高道:“如此时候,说这些干什么。难道莫王子说过的话还会反悔吗?你兵部直接派人去接收就行了。些许小事,不值一提。莫王子,今日陛下赐宴时,可要多喝两杯呀。”

    孙传庭躬身道:“叶师教训得是。”

    莫敬完想不到大明竟然真的要高平以北的土地,而且要得这么急。叶向高明为斥责孙传庭,实际上却是把这事钉死,让南越没有反悔的余地。不过南越本来也不想反悔,高平之地,山高地少,贫瘠无比,给了大明,也不值什么。

第338章 安南(九)() 
莫敬完躬身道:“孙阁老随时可以让大明军队进入高平,而民政官员也是一样。南越国的官吏会与大明官吏办好交接的。此事是我王兄亲自操办,请阁老放心。”

    大明得到了高平以北的地方,而且取得了在升龙府和顺化驻军的权利,这样的收获其实可以算是很大了。不过朱由校其实最想做的事是在赏赐中:让南越人参加科举考试。

    象叶向高等人想到的只是将圣人之道传播到南越等蛮荒之地,而朱由校却是明白,只要南越人用着中国文字,学习中华文明,那么就绝对不会出现后世越南与中国成为世仇的情况。

    只要南越人参加科举,进入京师大学堂学习,那么二十年内,南越的精英阶层就都会是亲明派。到时并不需要大明使用武力,只要稍微操作一下,他们就会主动要求加入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个布政司。

    而且南越是大明要从海上进入东南亚的必经之路,除了南越,还有真腊,暹罗,缅甸等多个国家。只有将南越掌握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