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沮丧道:“一百多万块钱,那怎么可能有。”

    吴孟明道:“把猪圈里的银子挖出来,不就有钱了吗?把银子埋在地里又不会生钱,这个可是能大大地生钱的呀。”

    那人道:“现在谁还在猪圈里藏银子?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里了,银行还给一点利息。可是我们最多有个两万块钱了不起,哪来的一百多万块钱?”

    吴孟明笑道:“你们几十个人凑份子,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那人苦笑道:“一个厂子几十家,那个太过麻烦,一般来说,不超过十家才行。可是就算十家,一家也要十多万块钱。大人,谁家有那么多钱,我们钱都投在了田地中。”

    吴孟明笑道:“刚刚还说了,现在田地没有什么赚头,不如卖掉算了。”

    这话倒是让大家心里起了思量,这地确实没有什么赚头,而且今年的收成眼看着就要烂在地里,如果价格适宜的话,卖掉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人道:“就算是我们想卖,卖给谁呢?这个时候有谁会买呀?”

第327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一)() 
吴孟明笑道:“本官倒是愿意做个中人,正好有人愿意买点地。”

    那人立即反问道:“现在种地没有什么赚头,他为什么不去做水泥生意呢?”

    吴孟明不好意思地一笑道:“是位宫里的公公,得了些钱,不敢露富,所以只能在这乡下地方买点田地。不管怎么样,总比埋在猪圈里要好一些吧。”

    众人这才释疑,既然是宫里的公公,那钱来路可能就不大正,当然不敢去开厂弄得尽人皆知。在乡下买些田地,也是个生钱的买卖,虽然慢了一些。

    吴孟明道:“水泥作用大,需求量更大,从京城到山海关要修铁路,还要修官道,总不能从京城里运水泥到这里,所以就是在卢龙开上十个水泥厂也是不够用的。各位可想好了,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那个店了。”

    又有人问道:“大人,那今年的收成眼看着就没了,公公还愿意买地吗?”

    吴孟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公公说了,可以按天启三年正产量的五倍来购买田地。”

    明朝的土地价格简单地说是先升后降的,洪武年间田地一亩一两银即可,后来逐渐上涨,最高达到一亩四十多两。后来又下降,而现在的市价大约是二到三两。如果按天启三年正产量(赋税什么的都不算)计算的话,一般的田可以达到十块钱一亩(五两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市价。

    吴孟明又笑道:“公公自然是不知道田价的,所以我说是多少就是多少。”

    众人大喜,不过心里也明白,卖了田地是要给指挥同知大人一些过手费的。于是有人就试探道:“不知大人认为实价应该是多少?”

    吴孟明笑道:“我想八九块钱应该差不多了吧,取个中间数就行了。”

    虽然吴孟明开口就要了一块五,但想到市价,大家心里还是火热。八块五的地价,只怕真的现在不容易遇到了。

    又有人道:“我们自己当然也要留一些田地,田地不能尽卖,这样就会有些地没办法连起来,这样公公会不会觉得不方便呢?”

    吴孟明皱着眉头想了一下道:“公公又不会自己种,他只要看田契就行了,管它是连着的还是分开的。”

    而有人终于发现了问题:“大人,公公买了田,到哪里找人去种呢?佃户都去了矿上?”

    吴孟明笑道:“你们只知道北方地广人稀,地都没人种,可知道南方现在是人多地少,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地可种。公公从南方迁人过来帮他种地,还不是小事一桩。”

    众人知道自己比不过公公,没办法从南方迁人来种地,心里谩骂了一会,又有占了公公便宜的小得意。大家要回去和家里商量,和吴孟明约好,明天一起来出契。

    吴孟明等大家都散了后,来到后衙客房中,杨涟正在和县令下棋,见他进来问道:“吴同知,办得如何了?”

    吴孟明躬身道:“一切不出钦差大人所料,他们果然想要卖地经营水泥生意。小的答应他们地价是八块五。”

    杨涟摇摇头道:“这是皇上圣明,不是我的主意。”

    县令有些担心地问道:“水泥真的那么好赚钱吗,他们到时亏了只怕要怪朝廷骗他们。”

    杨涟笑道:“做生意谁能保证一定赚钱,不过水泥这东西,只要他们不走歪门邪道,倒确实是可以赚钱的,今年京城的水泥厂已经赚了八十多万块钱了,这还是扣除了税钱后的纯利。你们这里山上的石头比较适合开办水泥厂,这是研究院的学生的报告。再说,八块五的地价,可比现在的市价要高得多呀。”

    县令又问道:“皇上准备在全国都推行吗?那哪里来那么多钱买地?”

    杨涟道:“皇上说这叫做试点,先试试看如何,全国都搞只怕有些不现实,南方和北方区别太大,皇上说不用急,找到方法后慢慢来吧。”

    县令慨叹道:“耕者有其田,如果真的真做到这一点,我大明江山将万万年。三代之治亦不过如是。”

    杨涟点点头道:“是呀,皇上看得远,想得深。可还有些人不满意,现在下面有人说皇上是工匠皇帝,只知道和工匠厮混,不理朝政。这些人呀,皇上勤政不喜欢,觉得皇上不信任官员,皇上放权了也不喜欢,这些人呀,可真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

    吴孟明怒道:“抓他几个,来诏狱里走一遭,自然就不敢再唧唧歪歪了。”

    杨涟摇头道:“皇上想的,和我们不大相同。但究竟如何,我们当臣子的不敢揣测,那就按皇上吩咐的做吧。这么几年来,皇上可没有出过一次错。”

    吴孟明道:“上次听厂公说,皇上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在下愚鲁,不明白意思。”

    杨涟道:“天子以天下为棋盘,以万民为棋子。杨涟愿意做一过河小卒,冲锋陷阵,虽死而不悔。”

    吴孟明道:“钦差大人,上次厂公也说过这样的话,皇上深为嘉许。”

    杨涟面色不变,心里却恨不得骂娘。他对魏忠贤的观感比较复杂。以前只是看不起他对皇帝曲意奉承,后来他当上了东厂厂督,做了一些还不错的事,却不知为何,反而从看不起变成了看不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自己都莫名其妙,总觉得魏忠贤很坏,两人似乎天生有仇一般,但又不知道仇恨在哪里。所以听到吴孟明把他与魏忠贤并列,心里就一阵不舒服。

    吴孟明却不知道,他问道:“钦差大人,明天属下就和他们去签订绝卖契约,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杨涟对县令拱手道:“明日要麻烦明府了。吴同知暂且做为买方,日后分田时再行换契吧。”

    县令连忙道:“这本是下官份内事尔,当不得钦差大人如此多礼。下官明日会吩咐小吏,将契约立好的。”

    杨涟叹道:“这种事情,竟然要用欺骗手段,杨涟呀杨涟,你竟然没有半分惭愧之意,可见你也变了。”

    县令道:“为国为民之事,又不损其利,欺骗也是不得已而为了,钦差大人不必自责。”

第328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 
杨涟道:“我叹的不只是我,还有宫中的公公也跟着背锅,皇上的名声亦有受损。想要办件好事,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吴孟明心想,还不是你的那些朋友和同僚,象王洽,以及被赶回家了的邹元标,孙慎行等人,不断在传皇帝的坏话,工匠皇帝据说便是从江南传来的。

    杨涟又叹了口气道:“反正骂名我来背,成了是皇上明见万里,出了问题就说是我这个钦差乱来。耕者有其田,为了这样的理想,就算是遗臭万年,又算得了什么。”

    县令肃然道:“文孺公,请受我一拜。”说罢大礼拜下。

    杨涟连忙扶起他道:“*******,*******。皇上这两句诗可真是说到了臣的心里去了。要做成一些事,总要有些人去牺牲。我杨涟的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吴同知,玉田一有消息就要报来,反正已经豁出去了,千万不能因为他们那边影响到这边。”

    吴孟明回道:“钦差大人请放心,两县隔得远,而且之间有锦衣卫精兵把守,他们通不了消息。”

    杨涟苦笑道:“我一直不喜欢东厂和锦衣卫。现在才知道,缺了你们这些人,有些事确实不大方便。”

    吴孟明脸上有些不大自然,他赫然笑道:“我们本是皇上鹰犬,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的。”

    杨涟这才知道自己的话有些伤人,他连忙道:“不是因为对你们有偏见,只是我们一直认为有三法司足矣,锦衣卫之类的并无存在的必要。现在才知道,要对付这些人,还是只能由你们来。”

    这话其实并不比先说的话好多少,有些恶人还需恶人磨的意思。吴孟明知道他是个真性子,只好把他的话当作赞扬,不再作声。

    第二天,众地主一起来到县衙门,在县令的见证下,将自己除了口粮田以外的地都卖给了宫里的杨公公,代杨公公签名的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吴孟明。而吴孟明答应,会与专利局联系,购买专利技术,在卢龙开办三座水泥厂。

    而这时,铁路刚好修到丰润县。因为钢铁不足,修路工人干脆放了两天假,但上面要求,不得出丰润县境,要能随时回来干活。

    才放了一天假,丰润县各地就有人开始叫喊:“铁路上的人迅速回去,要干活了。”

    等这些人赶回来时,发现还是没有运来铁轨。而这时京山铁路指挥使将他们召集起来道:“接到上面的通知,铁轨要二十天才能运到。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一段时间铺得越来越快了,钢铁厂造不赢了。”

    众人大笑起来,不过想起是按天计算工钱的,又有些担心。

    指挥使接着说道:“这二十天,哦,说是二十天,谁知道二十天行不行。就算它二十天吧,大家都在这里发闲,虽然吃的少不了,只怕还是有些不大愿意。所以我们准备在这二十天去卢龙和玉田,去帮他们收割庄稼。工钱还是按铁路上的算,包吃住。”

    众人这才放心,收割庄稼是他们的老本行,自然是不担心的。于是兵分两路,一路去卢龙,开始收割杨公公买下的地里的庄稼。

    而另一路则直奔邻近的玉田县,这里是由许显纯负责的,用的一样的方法,只不过水泥厂变成了造纸厂,杨公公变成了柳公公。

    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套路。这两地的地主都只留下自己能耕种的田地,其余的全部卖给了两位公公。包括在卢龙起初愿意私底下减租的五家地主,也要求将地卖掉后一起来开厂。

    并不是地主们都脑筋不清醒,容易上当。主要是因为减租之后,田地真的没有了什么赚头,特别是在北方,移民的多,朝廷要开矿,建铁路招了大量的人,佃户一不顺心就可以跑去衙门要求移民,而移民数目是政绩中很重要的一项,县里也希望有人移民。这样一来,地主的日子确实不大好过了。很多人都订了报纸或者看到过报纸,知道现在水泥厂和造纸厂确实生意极好。现在既然有机会去赚大钱,还守着那几亩地干什么?再说大家都留了口粮田,真的老了想要怡情山水的时候,还是一样可以过上惬意的小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