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鼓掌一会道:“冯卿此言,甚合朕意呀。”

    冯梦龙听到这话,才放下心来,这时才发现自己手脚酸软,一点力气都提不起来,竟然有要倒下的趋势,他定了定神,勉力维持,总算没有软倒在地。

    朱由校笑道:“大家都坐下吧。”冯梦龙艰难地挪动脚步,好在椅子就在身后,总算安全地坐了下来。

    朱由校说道:“各位卿家都是初次与朕进行交流,所以朕再说一遍,在这里,朕与众卿家是同事。朕就是研究院的六科教授,唯一的六科教授哟。在我们讨论学术方面的问题时,众卿家要把朕当成同事看,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藏着掖着,也不要管你的想法和朕的想法是否相同。你的想法与朕相反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是因为不同才要讨论的,大家都相同了那还讨论个什么?这不是朝廷大事,可以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认识。就是朝廷大事,也不是由朕一言而决的呀,内阁还常常提出不同意见呢。”

    “只有广泛的讨论,大家都摆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在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学术是学术,政事是政事,绝对不要担心你和朕的看法不同,朕会对你如何如何。朕在这一点上可以打包票,绝对不会因为学术问题而惩罚一个人,即使你的观点非常奇怪而且无理,朕会试着说服你,或者不让你的观点传播出去,但不会把你关进牢房。”

    “如果你们经过京师大学堂的大门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新添了两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什么会加这两句话呢,因为我曾经看过一位贤者给另一位蹈水而亡的贤者写过的碑文,我念给你们听吧。”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第312章 日月堂() 
朱由校念完以后,众人都沉浸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中。大家都不敢作声,生怕一作声就会破坏这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意境。

    张岱被碑文中的意境所震撼,半晌后问道:“陛下,这碑文在哪里,是哪位贤者为谁撰写,如此深邃而独特,隽永而清新,学生想去瞻仰一番。”

    朱由校支吾道:“这是朕听人说的,并没有亲自看到,而告诉朕的人已经不在了,所以名字和地方都不知道。”

    张岱倒是不疑有它,遗憾地摇了摇头。朱由校不想他们太过关心这事,连忙说道:“朕说这些是希望各位卿家在以后和朕讨论问题时,不要想着迎合,而要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使得朕知道,天下人到底是如何想的。朕刚才听了大家对水浒传的看法,都有道理,那朕就总结一下。”

    “这本书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刚才各位都承认这一点。但关于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看法,朕觉得还是有商榷的余地的。第一个就是滥杀无辜的问题,水浒英雄为了自己的一切,可以完全无视别人的福祉甚至生命,想杀谁就杀谁,各种阴险无耻的手段层出不穷,这一点会让一些没有足够分辨能力的读者受其影响,甚至会去效仿。”

    “第二个就是官逼民反的问题,首先朕是同情官逼民反的,象水浒传里的林冲造反,那确实是逼不利己。但是还有很多人,就说宋江吧,他一怒杀人,自然有律条管他,他不想受律条限制,因而造反而出,可没有人逼他哟。”

    “第三个就是对宋江等人的评价,一个组织,如果首领都有很多道德上的污点,那这个组织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一点要让大家明白,上梁不正下梁才会歪,那种上官都是好的,只是下面搞坏了的情况有没有呢,有,但绝对不是主流。下面的官员很坏,那么至少他们的上官没有管好他们,那也好不到哪里去。”

    “结合刚才各位卿家的意见,朕就总结出这三条。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那就是如何消除水浒传的不良影响,朕想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水浒传定本,由你们几位卿家负责对这本书进行审定,评论,以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影响读者。二是创造出更多的话本杂剧,宣传对生命的尊重,宣传对基本人伦的尊重,以消除这本书的影响。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众人听到是这么回事,倒是有些兴趣。因为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如果能够点评一番,制成定本,那可是在历史上都能留下偌大的名声的。至于话本杂剧,正好都是这些人比较擅长的领域,自然也有兴趣写出一些能传世的作品。

    冯梦龙道:“臣一直喜欢臧否书中人物,对于评点水浒传之事,臣愿意附于骥尾。”

    凌濛初也表示出相当的兴趣,不过其他人倒是对点评水浒传没有什么想法,反而对创作出其它话本和杂剧颇有兴趣。

    最后综合大家的想法,由冯梦龙,凌濛初负责点评水浒传,取两人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名为初梦轩主人。其他人组成一个文学社,周延儒提名为圣恩斋,被朱由校否决,最后张岱提名的日月堂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被确定为文学社的名称,由周延儒为总管。

    朱由校道:“这个文学社团,大家可以广为宣传,有一些熟悉的擅长话本杂剧的人也可以拉进来,不一定要限定在国文院内。”

    吴炳道:“前南京兵部主事范文若长于写作传奇,可以进入日月堂。”

    朱由校奇道:“前?现在任何职?”

    吴炳道:“因父丧丁忧,已去职归家。”

    朱由校道:“那正好,吴卿可写信与他,告诉他,他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可以免费为他出版,而且还可以按篇幅长短及卖出数量多少给予一定的润笔。”

    吴炳惊问道:“免费出版还给润笔?陛下,这可没有先例呀。”

    朱由校笑道:“先例总是会有人开的呀。”

    吴炳道:“陛下,如果有如此好事,根本就不用组织人来写话本杂剧。人写出一本书,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能够出版面世,将房屋抵押后借贷出书者不知凡几,只要在报纸上将此消息一发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拿着话本杂剧蜂涌而来。”

    朱由校道:“真的会这样吗?那按吴卿所说,日月堂就只需要选择我们需要的书,然后审定一下内容,就会有大量的书为我们所用了?”

    众人都道:“陛下,确实如此。”

    朱由校大手一挥道:“那好,正好我们的印刷机正在试验,这事就这样定了。周卿,你们日月堂就专门负责审定别人的作品,一是主题不能太偏,二是色情描写要有节制,当然作品质量要高,我们一起印出大量好的作品,教化世人,引人向善。”

    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由大明翰林院主导的日月堂印书社,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征集好的诗文集,话本和杂剧。不需要作者出钱,而且会根据作品卖出情况,给予一定的润笔。如果不是自己创作,是前人所做,但市面上并无相同的出版物,也可以由日月堂免费出版,并付持有者润笔费用。

    这则消息果然如吴炳所说,一时大量的士子,带着自己或者别人的作品,来到京城日月堂要求出版。周延儒不得不将国文院的学生借来进行审稿,并不断催促兵器局,快些将印刷机成品推出来。

    而兵器局在接到朱由校进行印刷机研制的任务后,孙元化就去京城最大的书店万书坊,约见他的东家,要求把万书坊买下来。不想万书坊根本不鸟他,一句不卖就端茶送客了。孙元化找到王承恩,然后才知道万书坊是英国公家的产业。

第313章 印刷机() 
王承恩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买万书坊,内廷不是也有印书的厂子吗?报纸和课本不都是在那里印的吗?”

    孙元化道:“内廷的书厂有细微的图像方面与万书坊还有些差距,他们应该在油墨和印刷工艺上有强于内廷的地方,陛下的意思是既然要造印刷机,当然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想把他们的技术学到手。”

    王承恩带着孙元化来到英国公府求见,张惟贤将他们接进去后,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他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万书坊是公中的产业,我一个人说话是不能算数的。”

    孙元化道:“其实我们也并不需要整个书坊的,我们只需要印书的技术而已。如果英国公能够将印书的技术卖给我们的话,我们将非常感谢。”

    张惟贤笑道:“说什么卖不卖的,臣子的东西皇上想要就要,还要给钱不成。”

    孙元化摇摇头道:“上次陛下和我们说过,以后要定一个律条,要保护私有财产,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便夺臣子财产。陛下设专利问询处,就是要让人知道技术的可贵,这技术我们只能买,而且还不能价太低,不然就成了明抢了。”

    张惟贤搓搓手,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一百块如何?”

    孙元化摇摇头道:“远远不够。”

    张惟贤又道:“那一千?”

    王承恩不耐烦和他慢慢地加,直接道:“这样吧,两万块钱,英国公拿出一间印房,我们的人在里面十天时间,由你的人教会他们使用方法。然后我们将里面的东西带走,大家就两清了。”

    张惟贤自然很是满意,他家的万书坊,胜在长期有钱赚,但一年可绝对赚不到两万块。而且内廷本来也有印书处,不知道他们为何会求到万书坊来。他点头道:“实在是不好意思,那就多谢王都监了。”

    王承恩点点头道:“我们钱都出了,你可不能藏私呀。”

    张惟贤连连点头道:“那怎么敢,请都监放心,我们一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二天,孙元化带着银行出具的票据来到万书坊,将票据交给张惟贤后道:“国公爷,我带了十个学徒,这几天就请您多多照顾了。”

    这十个人都是器械科的学生,他们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已经把所有应该知道的东西都搞明白了,然后将里面的器械,油墨都运回了兵器局。

    而在内廷印厂里的学生也将内廷的器械运回来,两组人进行了交流,很快就发现了万书坊质量较好的原因是油墨的不同。然后大家就开始试验用水力和蒸汽机带动的印刷机。

    而经过实验后,大家发现用蒸汽机带动印刷机效果会好得多,所以研制蒸汽机的方以智便被抽调到印刷机的研制队伍中来了。

    方以智年纪较小,虽然皇帝亲自将他安排到兵器局蒸汽机部门实习,但大家倒是没有很注意他。不过他倒确实有几把刷子,实习不久,就在蒸汽机小型化方面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建议,引起了兵器局三位大佬的注意。这次印刷机的研制因为日月堂催得急,就把他当成中坚力量派来了。

    方以智先认真地观摩了前面的兵器局工匠造出的印刷机模型,然后就开始动手改进,他在印刷机与蒸汽机中间加了一个控制轮,可以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