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正使见副使竟然软了下来,一个耳光劈在他的脸上骂道:“你和他讲什么?我还以为你有什么惊人之言,结果竟然自己哑口无言了,这些明人不见血是不会怕的。”

    这时大使使了个眼色,一个兵士一枪刺在正使的腿弯处,然后迅速地抽了出来,正使大叫一声,跪倒在地上,受伤的腿弯处冒出一股股的鲜血。

    大使笑道:“你看,我们大明人见血了也不怕,不知道你怕不怕?”

    正使大怒骂道:“你们使诈,敢不敢和爷爷我公平一战!”

    又一个士兵上前一耳光劈在他脸上,一脚将他踹倒在地。大使道:“都来求和了,嘴倒是挺硬的哟,辽东战场上公平不公平?废话少说,奴酋有什么条件快点说。”

    正使看着冒血的腿弯,大叫道:“张万成,你他妈还不把我的腿包一下,你想要我死吗?你全家都不想活了吗?”

    那副使正在犹豫,大使道:“张万成,你可知道奴酋有些什么条件吗?”

    张万成点点头,然后上前撕下一片衣襟,将正使的伤口包住,使劲地打了一个结,将他扶了起来。

    大使摇了摇头,熄了劝说张万成的心思。他说道:“兀那判军,现在可以说你们的条件了吗?”

    正使恨恨地瞪了大使一眼,他倒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说道:“我家大汗愿意让出广宁地方,双方以辽河为界。请大明将四贝勒送回,两家结为永好。”

    大使笑道:“就这个条件?没别的了?”

    正使道:“让出了广宁之地,辽河以西,这样的条件还不够吗?”

    大使笑道:“来人,带两位去休息。大明对叛军一直都不大客气,所以请你们不要乱跑,不然出了什么事,可怨不得我们。”

    大使去见黄克缵,将后金的条件说了一遍。黄克缵笑道:“建奴打的好算盘,广宁现在本来就不在他们手中,辽河以东我们已经占了大量地盘,难道还能还给他们?笑话,陛下一定不会答应的,明天朝会我会给陛下禀报的。”

    第二天是大朝会,方从哲首先出站起来说道:“陛下,我大明自太祖颁布大诰后,各种律法一直没有过变动。但现在已经与往日形势大有不同,所以臣等以为,应该制定更加详实合理的律法,以便规天下之民,矩天下之事,请陛下圣裁。”

    朱由校道:“律法变动之事,关乎天下万民,一定要详思谨考,不可能由内阁直接制定,要听取各地军民士绅之意见,方可以合乎世事,利于天下。不知各位臣工可有好的办法?”

    叶向高站起来说道:“陛下,律法改动,乃天下大事,所以要听取天下人之意见,臣以为,可以先行制定草稿,然后由巡按御史于各地征求意见,最后根据意见再修改律法。”

    立即有官员站出来道:“陛下,律法乃天子用来治理天下之法,愚民无知,只需遵纪守法即可,又何必征求他们的意见呢?”

    又有官员站起来说道:“陛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之言,不可不听呀。”

    黄克缵站起来骂道:“游士任,此句话陛下已经有过解释,你竟然敢重新断句,可是以为陛下不敢罚你。”

    广西道御史游士任道:“陛下曾经说过,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并不是陛下所说即为正确,臣理解与陛下不同,又何来惹得陛下的惩罚呢?”

    叶向高站起来道:“陛下如此说,只是谦词而已。我等为臣,又如何可以对抗君父之说?识得圣人之学,即不为愚民。如今陛下于各地大开学堂,便欲让天下人不再愚昧,天下人都可以对天下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既然如此,为何听不得天下人之言。”

    游士任先以皇帝曾经说过的话来攻击,相当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叶向高则是以君臣之别使得游士任处于道德劣势,然后以游士任之话来攻击他,又是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游士任叩头道:“臣妄议君父,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道:“理不辩不明,确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但游卿当知,圣人之志,便在于教化天下,那又如何会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话呢?”

    叶向高道:“所以圣人之意,必然是陛下所说那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才能表现出圣人欲教化天下之意。”

    其实上次朱由校在演讲时说了这句话后,大家都已经认可了这种断句方式。游士任其实也是明白的,只不过他们觉得,皇帝权力太大,一定要加以抑制,所以只要皇帝提出的建议,先否定了再说。

第282章 再驱东林() 
现在刚一出手,便被叶向高训斥,心里其实已经很是不爽。因为叶向高本来就是东林大佬,现在却完全站到皇帝那一边去了,成了东林叛徒。而且还有象杨涟一群东林党人也分裂出去,大大减弱了东林党的力量。

    他不敢直接向叶向高发难,于是转换方法道:“前次北直隶地震,当然不是陛下之过,但内阁处事不当,当负其责,请陛下降罪。”

    方从哲,叶向高,徐光启一起跪倒道:“臣等处置不当,使生民涂炭,请陛下降罪。”

    朱由校看了游士任一眼道:“看来游御史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呀。既然如此,那就由游御史前往灾区,督促各地救灾,等各地安宁下来了再回来吧。”

    群臣心里叫道:“又来了,又来了,一言不合就将人赶走,这下游士任又中枪了。”

    游士任叹了一口气道:“臣遵圣谕,灾民不安,臣将不归。”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游卿且去吧。三位爱卿请起,地震而已,不用放在心上,有人要怪那就让他们去怪朕吧。”

    群臣一起叫道:“臣等不敢!”

    朱由校笑笑道:“总是会有人敢的。不说这事了,律法改动之事,朕决意要听取各地子民意见,下旨,将律法草案交由各巡按御史,于各地征询意见,然后再报回京城,经讨论后再行修改颁布。”

    方从哲和都御史一起领旨。黄克缵站起来说道:“建奴派遣使者来求和,愿意以辽河为界,将河西之地交还给大明,要求我大明将皇太极放回,请陛下圣裁。”

    朱由校大笑道:“奴酋真是好胆,对使者说,重新归附于大明,退回建州,等待天使发落,这样也许朕会留他一条老命,其它的条件,朕一条也不答应。”

    黄克缵道:“奴酋也许是猪油蒙了心,竟然敢如此张狂,他还以为这是萨尔浒之时吧。”

    王洽上前道:“陛下,既然建奴已经愿意求和,为天下苍生计,可否允其之请,以息刀兵?”

    接着又有几个御史上前,同意王洽的意见,认为惟兵不祥,既然有还天下安宁的机会,为何不同意求和,先把辽东安定下来再说。

    朱由校在心里摇了摇头,对这些人极其失望。其实努尔哈赤求和之意,这些人都懂,不过是想暂时取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好恢复元气,日后的反判是可以预知的。但他们明知如此,却或是为了要显示他们的仁慈,或是为了仅仅和皇帝作对,讲出这样的话来。

    徐光启站起来道:“建奴反复无常,而且他们根本不提还辽沈等地之事,只将他们根本没有占据的河西还回来,这样的意思难道各位都不懂吗?”

    黄克缵道:“只怕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懂吧。建奴占我城池,杀我边民,即便是自缚前来,饶与不饶,还在陛下一念之间。如今只是让出我大明固有之地,各位竟然要准其求和,是想等两年了再来一次萨尔浒吗?哦,萨尔浒现在已经是建奴之地,那你是想再来一次萨尔浒一样的山海关吗?或者天津?”

    这话说得极毒,王洽立即跪倒道:“陛下,臣等绝无此意。只是圣人言,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臣等以为,既然可不争,我大明君子之国,以德报怨。不如让建奴俯首称臣,以安天下。绝无黄尚书所说之意。”

    他匆忙之间说话,却让朱由校这个不大精通孔孟之道的人也抓住了漏洞:“圣人还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你如何连这句话也忘记了?”

    在这春寒之时,王洽却汗出如浆,知道自己一时说错了话,却没办法再解释,只能不停叩头。

    方从哲上前道:“王御史语出无状,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道:“右佥都御史王洽,转任北直隶巡查使,即日出京巡查各地减租情况,无谕不得回京。”

    王洽面如死灰,叩头谢恩后神色木然地出了大殿。其他几个御史见皇帝竟然直接将王洽贬官扫出京城,却无法和皇帝求情或者论理,都呆着不敢再出声。

    朱由校道:“传旨给近卫军参谋部,对建奴继续紧逼,不给他们喘息机会,一直到建奴愿意投降为止,没有条件的投降,朕要在两年之内解决辽东之事。”

    黄克缵道:“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前方传来消息,建奴粮食不足,而且本来和建奴眉来眼去的蒙古内喀尔喀部已经和建奴疏离,而本来已经决定今年要和建奴结盟的科尔沁部也已经将结盟之事延后了。”

    朱由校想了想道:“科尔沁部,好象皇太极的妻子木布泰就是这个科尔沁的。”

    黄克缵道:“陛下,这事臣倒是不知道,要问锦衣卫才知道。”

    骆思恭上前道:“陛下,皇太极妻子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这个木布泰臣倒是不知道。”

    朱由校挥挥手道:“先不管这个,是那林丹汗让这些蒙古人转变态度了吗?”

    骆思恭回道:“林丹汗改奉红教以后,很多蒙古部落都开始和他疏远,已经不大听他的号令。这些部落之所以改变态度,是因为在陛下的亲自指挥下,我大明在辽东将建奴打得狼狈不堪,蒙古人也是会看形势的,当然不愿意和必败的建奴勾结了。”

    朱由校生受了这个马屁,笑道:“那边断了和蒙古人的勾结,这边又无法侵入朝鲜,建奴的日子不好过呀。不过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不能放松警惕。你们锦衣卫在辽东继续打扮消息,策反汉人,而和建奴一向不和的叶赫部人也可以联系一下,虽然他们已经被建奴吞并了,但叶赫人和建州人总还是不同的,说不定到时有意外之喜。”

    骆思恭道:“臣正好有事要求教陛下,对于以前投降了建奴的汉军将领,如果他们有弃暗投明之意,找到了我们,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第283章 对降将的处理办法() 
朱由校看了看周围的大臣们小声道:“除了极个别罪大恶极之徒,其他人都可以答应他们,不再追究他们被迫投敌之罪。”

    骆思恭和黄克缵互相对了对眼色,均对皇帝的说辞表示满意。不再追究被迫投敌之罪,那主动投敌当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而如果有其它罪责,也不应该包括在这里面。可松可紧,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可是其他听到此话的大臣却不这么想,觉得皇帝竟然准备仁慈地对待投敌的明将,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当下就有礼部尚书朱延禧站起来道:“陛下,如此不忠不义之徒,绝对不可饶恕。”

    徐光启人比较直爽,并没有听出朱由校话里的陷阱,也说道:“陛下,此例一开,臣恐怕以后将领怯战,当蔚然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