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看着他又喘了一会气才平静下来,心里不由得有些怜惜之意。这个叔叔在原本历史上的结局他倒是知道的,被起义军煮了吃掉。他想现在应该不会这样了,自己也算是救了他一命了。

    他收回思绪道:“各位都是大明藩属。按祖制,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嫡长子还好,旁支庶子,常常有不得温饱之虞,朕心甚怜之。”

    能来这里的当然是嫡长子,但家中诸子中,也有特别喜欢而不是嫡长子甚至不是嫡子的,心里也忧其日后的生活,听得皇帝如此说,自然打起精神,仔细来听。

    “朕当然不可能改变祖制,但此等乃家事,朕欲给每位宗室子弟一份长远的富贵,想出了一个办法,特意来与各位叔伯兄弟一起商议。”

    众人都说道:“请陛下明言。”

    朱由校道:“朕欲打造一个商社,专门负责贷款给农家,并买卖农家所需和产出。这门生意朕相信各位都能明白其中的利润和长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帮朕来建成。”

第272章 进展() 
众人听到这个事情,一时心里就动了心思。按明制,亲王俸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自洪武二十八年制定后为永制。

    亲王万石听起来很多,但亲王生活豪奢,万石其实并不能满足需要。当然,他们也常常以亲戚的名义开设各种店铺,获利甚多,日子过得倒还不错。

    而有些亲王,还在封地设置税卡,对过往商人甚至民众收取过路费,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对于这种商社什么的事,倒是没有多大兴趣。

    但皇帝将他们召来,特意提出此事,当然是想要大家襄助,断然拒绝那是谁也不敢的,所以一时大家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大家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朱由校也不管他们,任着他们议论,自己悠然地喝着饮子。一会儿后,福王站出来道:“陛下,臣等愚昧,一切请陛下示下,臣等莫敢不遵。”

    朱常洵来京后,请旨拜见郑皇太妃(他的亲娘),见面后,郑皇太妃说陛下有意让自己随着福王去洛阳居住,这让福王大喜,所以这次只想表现良好,能让母亲随自己回洛阳去。

    朱由校笑道:“按祖制,宗室不可参合四民之业。但据下面所报,各位亲王郡王都有各种店铺,只是在亲戚名下,与其如此偷偷摸摸,何不光明正大地参加到朕的农业合作社中呢?又不要你经营,你只需要出钱,到时自然有分红到你手中。”

    “还有些王爷,竟然设立税卡,私自收钱,东厂那里有名册,各位心里也有数。为什么要设卡,当然是因为没有钱用,现在这农业合作社赚的钱可不比税卡少,而且很快就会在全国规范设卡,一经发现,就要缴纳一年所得,这设卡之事,大家回去以后最好是快点拆掉,不然到时可就说不清了。”

    “朕的农业合作社设十万股,每股一千块钱。一年一股不说赚一千块钱,一百块钱那绝对是有的。这钱来路正,不用担惊受怕,各位好好想一想吧。”

    福王道:“陛下,臣愿意出十万块,买一百股。”

    朱由校笑着看着他,不作声。福王咬了咬了牙道:“陛下,臣糊涂,刚才少算了十倍,臣愿意出一百万,买一千股。”

    朱由校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劳烦王叔了。”

    福王心里肉痛得要死,谁知道这钱出了什么时候会有收入,一年一成,那是皇帝哄人的话。钱到了皇帝手里,他说亏损了你也没有办法。不过为了母亲能随自己回洛阳,就舍点财吧。

    既然有了人带头,其他王爷知道逃不脱,于是买十股到几百股的都有,连尚未就藩的信王都买了一百股。而王承恩在旁边将每人承诺的数目登记起来,到时好收钱有据。

    共计三十四位亲王,六百多位郡王,一共承诺了两万三千五百股。这就是两千三百五十万块钱,如果按徐光启所说,合作社所需的股本已经完成了七成多了。

    搞定王爷们后,朱由校召集公候们又开了一个会。这些人比王爷们容易搞定,朱由校从他们身上又搞到了两千一百五十万块钱。

    然后是内宫了,段英和王婉每人买了五十股,而张嫣却一股也没有。朱由校奇怪地问她,她说道:“您的不就是臣妾的,所以臣妾把钱给了信王。他也是母亲早亡,又没有就藩,所得甚少。而如果作为皇帝的亲兄弟都不支持陛下的话,别的亲王会有说法的。”

    朱由校奇道:“你虽然平日比她们俩多一些,但也拿不出十万块呀?”

    张嫣笑道:“您以为靠她们平日的赏赐就能买五十股吗?都是从家里拿了钱的,臣妾也是从家里拿了钱给信王的。”

    朱由校道:“那分红依然是你的,信王我会再给他赏赐的。”

    张嫣主要是为了给皇帝涨面子,而且主要的钱是来自父亲,当然不会拒绝皇帝的提议。

    在魏忠贤等人的内宫大发动之后,很快内宫也凑够了五百万块钱。魏忠贤对一些不愿意出钱的太监道:“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总数是五千万块钱,按一千个县来算,一县可以有五万块钱本钱,这已经绰绰有余了。而且农业合作社前期也只会在部分地区开拓,慢慢扩张到全国。

    而报纸在这段时间里对减租问题狂轰滥炸,从法理方面,从民生方面,从悯农方面,从历朝历代的兴替方面,不断地证明或者试图证明朝廷插手租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甚至提前出现了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当然,顾炎武现在只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而顾炎武的意思本来是保国的话,匹夫是无责任的,而保天下的话,匹夫是有责任的。而梁启起则简化为这八个字,根本没有提及保国和保天下的区别。让朱由校用在这里,非常恰当,因为现在国与天下本来就是一体,而且朱由校想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这句话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一句名言的杀伤力确实无与伦比,一时竟然让支持朝廷的声音占了上风。因为报纸上认为,减租如果不成,从历史上各朝代的情况看来,则亡国亦有可能。大多数人都从报纸上知道建奴占了辽东以后是如何残酷对待辽东的汉人的,所以一想到亡国,自然会想起一句话:“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

    而叶向高等人联系了一些较为开明的地主,他们直接在报纸上署名立誓,一定会支持朝廷的决定,愿意用朝廷规定的租率将田地租给佃户栽种。

    而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兵部在京师顺天府,也就是京城四周收拢了大批的无地农民,一家家地送到了台湾等地,使得这些地方一时出现了大量的退租现象。当然,手段到底是利诱还是威胁,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第273章 顺天府减租() 
而户部这时已经将天启三年京师的收成情况统计清楚了,统计资料分两份,一份存于户部,一份存于当地官府中,其它地方的还在统计中。

    减租首先在京师顺天府进行试推行。朝廷规定以天启三年的收成为准,每年的地租为四成,如果遇到灾年,地方官府可以督促地主根据收成情况来进一步减租。

    这样的地租看起来是比例地租,但以天启三年的收成为标准后,就变成了定量地租。而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亩产量显然是会不断增加的,这样实际上地租所占的比例会持续减少,增加了佃户的所得。

    之所以会定为四成,是因为朱由校想到了台湾的三七五减租,在这基础上加了二点五个点,是想让地主更容易接受一些。但他想错了,除了部分地主外,大部分地主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地租。

    原本的地租都是五成,而且灾年也是一样的按平常年景来收租的,现在一下子减少到了四成,这一成的损失地主都不愿意自己承担。而且天启三年的收成本来就较少,这让地主们更加不满。

    据初步统计,愿意执行朝廷的地租只占了地主的一成多一点点,这还是有些官员做了很多工作才取得的成绩。而那些不愿意执行的地主,反而把已经租给佃户的田地也扬言明年要收回来,就是五成也不愿意再租,以示与朝廷对抗的决心。

    一时朝廷与地主之间势如水火。负责地租定额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监督执行的是杨涟。两人急得嘴角都起了泡,带着人去劝一个个地主,却基本上没有作用。

    两人只好将情况上报,朱由校下令,将顺天府所有的公田以三成的地租租给佃户耕种。顺天府有大量的皇家田庄,朱由校将这些田庄一起拿出来,租给失地的佃户,而信王也拿出自己的两处田庄,客氏拿出两处田庄,魏忠贤拿出两处田庄,也象公田一样,以三成的租率租给佃户。

    顺天府的公田及朱由校等人拿出的田庄一共有大约十八万顷,按每户五十亩计算,可以接纳共三十六万多户,这消息一放出,地主才慌了神,顺天府虽然是京师腹地,但一共能有多少农户呢?如果大家都去了公田或者皇庄,哪里还能有多少人来栽种他们的田地呢?

    其实他们的担心有些多余,因为耕种公田的话,很多农户都需要搬家,而且原来的公田特别是皇庄本来就有一些人在耕种,能容纳的数量其实很有限。但由于移民在不但地迁移到台湾和辽东,本来就造成了一种地将没有人耕种的态势,吓住了地主们。

    而田如果不租出去,地主自己是没办法耕种这些田地的,而赋税还是一样要交,这样的亏本生意地主当然不会去做。扬言不再租地出去不过是想要让朝廷收回减租令,不想却遭遇到地真的可能无人耕种的情况。

    地主终于在这双重打击下服软了,大量地主宣布按照朝廷的规定确定了地租,将田地租给佃户耕种。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朱由校的恐吓政策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而地主则抱着只少一成的想法避免了落入田地无人耕种的窘迫境地,而最大的受益者则是佃户,减少了一成的地租,在灾年还可以由朝廷与地主商量减租。

    而农业合作社首先在顺天府开始运营。按照县的大小,每个县设立了数目不等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出售农具,种子,种禽,猪仔,食盐,并且提供低息贷款业务,并且收购农户所有的产品包括鸡蛋。

    皇帝下诏,正式废除了开中法。盐引不再发出,已经发出的盐引必须在三个月内于各盐场登记完毕,逾期不再承认。

    而盐场按照盐引,以一斤盐四十个铜币的价格批发给盐商,并规定盐商只能以不高于六十个铜币的价格零售。这已经大大降低了食盐的价格了,因为原来的食盐价格,在湖广江西一带少的时候是一分二钱银,多的时候是三分到四分,相当于一百二十个铜币到四百个铜币。

    而盐引总有用完的时候,到时不用盐引批发食盐的价格将是五十个铜币,而农业合作社则是以一斤盐二十个铜币的价格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