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说道:“那怎么会一样呢?京师第一小学堂地处繁华的京城,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其他地方呢,有人来上学吗?地方官推行得力吗?民众如何看待新式学堂?这些不都是要知道吗?”

    徐光启说道:“陛下有锦衣卫,有东厂,这些机构是用来做什么的,不就是为陛下耳目吗?如果这样的事都要劳陛下亲自察看,那要他们何用!”

    朱由校笑道:“正是因为有锦衣卫和东厂,所以此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知道,朕所收到的情况与真实的情况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先生也说过,纸上得来终须浅,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朕想实地看一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户部尚书毕自严(原尚书何宗彦已经因病退职,于正月十五逝世,由毕自严任户部尚书兼任税务署长)说道:“陛下巡视各地,则车马仪仗靡费较多,请陛下深思。”

    朱由校笑道:“如若是出巡,那如何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朕要微服而行。”

    方从哲和叶向高一起反对:“陛下,岂不闻白龙鱼服,见困豫且。此事臣不敢答应。”

    其他大臣也一致反对,白龙鱼服是说一条白龙,下到凡间游玩,化作一条鱼形,结果被一个渔夫豫且用箭射中龙目。白龙去向天帝告状,天帝却说:“豫且是渔夫,他射的是鱼又不是龙,有什么错呢。你要自己汲取教训才行。”

    朱由校道:“至于安全问题,请诸位爱卿不用担心,现今兵器局已经造出了适用的手铳,朕带十几名手铳手,在内地又有哪里去不得呢?”

    叶向高道:“陛下,如今天下确实比较安定,落草占山的不多,但剪径的小贼还是有的,各地官员情况如何,臣等也不敢打包票,陛下如果要巡视可以,微服是不行的。”

    这下双方出现了分歧,朱由校认为微服才能看到真实情况,大臣们认为微服不能保证安全,双方各不相让,谁也不肯退一步,于是出现了僵局。

    旁边的魏忠贤见两方争吵,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但他是内臣,不敢插话。这时叶向高向他使了个眼色,他不明所以,用眼色回应,却两人都搞不明白。

    叶向高没有办法,只好说道:“魏厂督,你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够保证皇上的安全吗?”

    魏忠贤大喜,原来是要自己做和事佬呀。他上前跪倒说道:“圣上,奴婢觉得各位大臣的担心很有道理,如果陛下先派一个钦差大臣,只在京师范围内巡视,然后圣上扮做随从,多带些护卫,应该也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

    这就是双方各让一步了,朱由校想了想说道:“只在京师范围内吗?也行,先在京师内吧,那让谁做钦差呢?”

    这魏忠贤当然不敢插话了。方从哲道:“陛下,原天津巡抚李邦华,现为兵部侍郎,可命其巡视京师各地。”

    徐光启道:“陛下,侍卫至少要有一百手铳手,一百火铳手,一百刀盾兵,另加东厂和锦衣卫中精锐,否则臣等不敢听命。”

第246章 出城() 
叶向高道:“陛下出门在外,还应该带些宫女伺候,请陛下恩准。”

    朱由校想了想道:“这样多的兵力,好象有点太过,五十支手铳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吧。至于宫女就算了吧,朕觉得自己也能照顾自己呀。”

    众臣一起反对,盛以弘道:“护卫之事,请陛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女子心细,这样才能保证陛下在外面过得舒服。”

    方从哲道:“陛下,外出巡视时,每日京城内的大事都会报与陛下,请陛下能及时批复。另外中枢不可久空,请陛下早日回宫,陛下与臣等相期,一月之后,陛下需回京城。”

    朱由校道:“一月能够走多远,而且是来回,可否宽限些时日。”

    徐光启道:“陛下,百年以来,只有武宗出过京城,今日臣等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请陛下体谅臣等。”

    这话倒是实话,大臣们之所以这次能答应朱由校出京的要求,一是因为知道这个皇帝是个干实事的主,倒也不会乱来。二是太子已经诞生,天下也还太平。不然的话,大家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出京的。

    叶向高道:“陛下外出,请问由谁监国?”皇帝虽然是微服私访,并无明面上的监国,但大臣们都想在紧急之时有人可以作主,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朱由校道:“不如让信王监国?”

    众臣都沉默不语,朱由校知道他们不愿意,于是又道:“那就不设监国,反正只有一个月?”

    徐光启道:“陛下微服,自然可以不设监国,但臣认为还是设一个为好,陛下觉得由太子监国如何?”

    太子监国这话其实很明白,就是皇后监国,因为太子连自己吃饭都不会,能够监什么国。徐光启此话一出,大臣们一起叫好:“臣等请太子监国。”

    朱由校知道这是应有之义,不过他本来想让信王监国,不想大臣们都不愿意。反正张嫣的政治水平和朱由检也都差不多,那就太子监国吧。

    他说道:“那就太子监国吧,至于宫女就不要带了,段贵妃身体强健,可以跟随朕出巡。”

    礼部尚书朱延禧反对道:“贵妃出京,当然要带宫女,这是礼数,请皇上恩准。”在他看来,由贵妃来亲自伺候皇帝,是与礼不合的。

    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朱由校答应那就带两个宫女吧,结果由于朱延禧坚持,带了四个。

    这事就算基本定下来了,朱由校回到后宫一说,张嫣倒没有说什么,王婉不干了,一定要一起出去。朱由校只好答应她,下次去江南的时候一定会带她。

    魏忠贤是要带走的,他是大总管。然后是李朝钦,他负责带领一百火铳手,一百手铳手,一百刀盾兵。晦明是近身保镖,带领锦衣卫精锐三十人,王承恩带领东厂精锐三十人,再加上段英,客氏和四个宫女,一共有近四百人。

    三天后,朱由校任命李邦华为巡视京师各地防务钦差,前往京师各府巡查。而自己则混在李邦华的队伍中,出了京城。

    一出京城,李邦华便来请示出巡方向。朱由校说道:“前住延庆,直接到宣府镇。对了,你先去宣府看看那里的防务情况,朕要慢慢走,看一下各地风景人情。”

    打发走了李邦华后,朱由校又说道:“李都监你带着部队跟在我们后面五十里,你们这么多人,朕还如何看真实的情况。王承恩你带着东厂和锦衣卫的跟着后面二十里外,如果有事,厂臣会发信号的。”

    魏忠贤道:“圣上,李都监只能跟在我们后面二十里内,王承恩应该在五里内,离得太远,奴婢不放心。”

    朱由校怒道:“区区五十里地,在朕的京师,能够有什么问题,你不是弓马娴熟的吗?还有晦明大师,段妃也是高手,我们还都带着手铳,你怕些什么?”

    魏忠贤跪在地上道:“圣上,小心无大错,奴婢不敢让圣上身处险地,上次首辅他们就说过,要奴婢一定要保证圣上的安全。”

    客氏在旁边扯了一下段英的袖子,段英反应过来,也说道:“陛下,臣妾只是花架子,请陛下准许魏公公所请。”

    客氏也接口道:“哥儿就听魏公公一句话吧,我们可以只要娘娘,大师,老身和魏公公几个人一起,让他们离近一些,老身才会觉得安稳。”

    朱由校无奈道:“起来吧,按你说的做吧,我们五人先行。”

    魏忠贤又叩了一个头道:“谢过圣上体谅奴婢。”他爬起身来,对李朝钦和王承恩说道:“你们两队人马,随时都要派人向前哨探,注意天上的信号。另外隔一段时间,就要有人跑过我们附近,千万小心。出了漏子,先拿了你俩的人头。”

    两人连忙保证一定按厂公吩咐做,魏忠贤这才放心。于是一行五人先行向前而去。

    魏忠贤做车夫,段英和客氏坐在车内。朱由校和晦明骑马跟在车后,过了一会儿,段英嚷着要骑马,于是变成了三人骑马。

    段英骑术确实不错,看来原来是练过的。她小声对朱由校说道:“皇上,臣妾想好好跑一跑。”

    朱由校笑道:“跑吧,注意安全就行了。”

    可怜的段英,从选妃后就没有好好地骑过马了,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一口气就跑了五里。等到朱由校赶上来时,她笑笑道:“谢谢皇上了。”

    朱由校也知道在宫中她们没有多少时间玩耍,说道:“还想跑吗?那就多跑一段。”

    段英道:“这是皇上宠着我们,臣妾已经很满足了,心里倒是有些挂着孩子们了。”

    朱由校笑道:“这就是中国的父母吧,操不完的心,我可给你说,在外面来的机会难得,可要好好看看风景,不然回宫了就没得看了。”

    段英笑道:“当年听人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可臣妾们都不是呀,我们在宫里可以打打麻将,可以出宫去行宫暂住,也可以回家省亲,臣妾如今还可以跟着皇上巡视京师,这样的日子可劲得很呢。”

第247章 清河店() 
时近中午,一行人来到了清河店,这是一个较大的镇子。在一个酒楼前,魏忠贤停车扶客氏下来后,就有店小二上前来问道:“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呀。”

    魏忠贤疑惑地看了看天上的太阳,然后说道:“店家,我们打尖,四个人,再要一桌素席。”

    小二问道:“不知是要包间还是在大堂里?”

    魏忠贤想着在包间里清静些,刚要开口,朱由校正好跳下马来道:“就在大堂里吧。”

    魏忠贤这才想起来,皇上是想要体察民情的,在大堂里显然要方便一些。于是对小二道:“在大堂里选两张干净的桌子,有什么好味道都端上来吧。”

    客氏道:“不要太多,够吃就行了,主要是要干净。”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是呀,多了要浪费,只要选你们的招牌菜就行了。”

    一下子几个人开口,店小二不知道听谁的,看着魏忠贤。魏忠贤挥挥手道:“少爷和老夫人的吩咐没有听清楚吗?去准备吧。”

    店小二这才将几人请进店内,找了两张相邻的桌子,说道:“客官稍待,马上就好。”然后又端来茶水和瓜子,让他们边吃边等。

    这时旁边两人的谈话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一个四十来岁的长衫说道:“王家的三柱死得太冤枉了,真是作孽呀。”

    坐在他对门的一个四十来岁的短打接口道:“是呀,太惨了。”

    朱由校心里一紧,难道是件案子,他咳嗽一声,魏忠贤看了过来。朱由校努了努嘴,魏忠贤其实已经听到那两人的谈话了,但他现在心里全是皇上的安危,根本没有注意两人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时见朱由校努嘴,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上前拱拱手道:“两位老乡,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惨事呀。”话语间带上了沧州口音。

    那两人连忙拱手道:“老乡请坐,我们且慢慢道来。”

    魏忠贤告了声罪,坐了下来,那长衫道:“老王家的三柱是个老实人,一次看到了刘家的二女,就中了魔怔,死活想要娶二女。王家拗不过三柱,只好求了媒人去提亲,刘家如何看得上王家,就直接拒绝了。”

    “这本来都没什么,不想三柱是个痴情种子,思念成疾,竟然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