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遇吉也说道:“日军确实比较勇猛,不过只要撑过第一波冲锋,他们就会松懈下来。如果输了,他们也会投降,但也有些人会自杀。”

    熊廷弼道:“当年巡抚辽东时,听老兵说过朝鲜之战的日本人,确实如此。这个国家狭小,所以其国民也有一些狭獈,赢了会得意,却又输不起。如果一战就打痛了他,自然就会老实了。皇上圣明,现在我们占了道理,正是征伐日本的最好时机。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举将日本人打怕,让他们再也兴不起抵抗之意。”

    杨光夔道:“圣上命我等占领的萨摩藩之地不可让出,以我们的兵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杨光皋撇了撇嘴角,自己这个哥哥太过小心谨慎,又心思太软,确实只能在参谋部里制定计划。他刚准备站起来反对,不想却有人比他先站了出来。

    站出来的是他们第二师第二旅旅长张荩臣,他大声说道:“现在我们有两万多人,武器装备强于他们,而且他们分散各自为政,为什么不乘机将日本打服,再友好的日本都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日本。”

    满桂,周遇吉,赵率教,张千方及第二师第一旅旅长王佐民都拍手叫好,而郑芝龙虽然没有拍手,但他伸出的大拇指却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杨光皋瞪了张荩臣一眼,转头对杨光夔说道:“参谋长,虽然圣上只是要我们保住萨摩藩的已占领土,但我想如果我们占领更多的领土,圣上应该不会生气吧。”

    杨光夔自然知道弟弟是给自己个台阶下,只是他一直是个谨慎的人,总是想着这么大一个国,这么多的人,近卫军全军而来也未必能够应付,何况现在才来了大约一半人。他摇了摇头道:“圣上当然不会生气。”

    杨光皋道:“那我们先守住已经占领的萨摩藩领土,而在守的过程中应该可以大量杀伤日军,经此一战,日军将不堪一击。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守住了,就可以占领日本更多的地方了。”

    熊廷弼笑道:“到那时只怕不用我们进兵了,只要马钦差出马,就可以从日本人身上敲出很多东西来。”

    马士英自信地一笑道:“皇上曾经说过,有些东西不一定需要用武力才能取得。不过必须要有武力做后盾才行,希望在近卫军的支持下,能够为皇上,为朝廷取得一些利益。”

    他踱到参谋部新制好的沙盘边,拿起一根木杆道:“萨摩藩的地盘我们只占了一半不到,这次幕府想要我们让出占领的地盘,那只要打垮了幕府军,萨摩藩其它的地方也都可以通过谈判占过来。”

    他又指着萨摩旁边道:“大隅国一定是幕府的急先锋,那时我们也可以将大隅占过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日本与琉球不再有接壤的可能,这是我们保证琉球平安的最好局面。”

    他阴阴一笑道:“这样琉球可以说是在大明的直接控制之下,不仅日本没法侵略琉球,而且琉球也不可能再被其它势力侵略,因为大明就在他的旁边。”

    其他人全都哈哈大笑,琉球本来就是中国移民所建立的王国,如果占了萨摩和大隅,那大明的疆土将有极大的扩充,特别是皇上一直很重视的海洋,可以说从泉州到日本这一片,都将在大明的直接控制之下。

    而日本近年来,有闭关锁国的倾向,现在的贸易对象只有大明,朝鲜和荷兰,而东海被大明控制后,荷兰人也必须要得到大明允许才能与日本贸易了。

    日本不比大明,物产本来就不丰富,闭关锁国后,对大明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加。而且其西边的出海口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却比大明的藩属国还不如。

第214章 守城() 
对于明军来说,当前任务是坚守已经占领的地盘。所以杨光夔命令杨光皋带领四千人前住阿久根协助周遇吉部队,而赵率教则率领五千人前住鹿儿岛城。而戚祚国和郑芝龙带水师驻扎在鹿儿岛湾的樱岛,张千方驻扎在甑岛,等待日军的进攻。

    天启三年十一月初七,晴。日军终于集结完毕,在德川家光的亲自指挥下,直接攻击鹿儿岛城。

    日军的大本营在雾岛,德川家光已经询问过前面和明军作战过的武士,知道明军火器厉害,所以他带领三万五千人,没有分兵,全部扑向鹿儿岛城。

    而在十一月初五时,吴孟明已经送了情报到阿久根和鹿儿岛城。而两地主将接到情报后都不敢相信,这特么是什么打法,不怕阿久根的明军抄他们的后路吗?

    而吴孟明似乎也知道他们不会相信,所以反复强调,是绝对可靠的消息,请务必早点想好对策。

    杨光皋和周遇吉一商量,决定还是相信吴孟明的情报,因为他们知道日军有时疯狂起来确实不好理解。于是周遇吉带着两千人守在阿久根,杨光皋则带着六千人前去救援鹿儿岛城。

    杨光皋犹豫不决,到底是半路截击日军呢,还是进鹿儿岛城帮助守城呢?周遇吉觉得最好是去鹿儿岛守城的好,半路截击只怕六千人不是日军的对手。

    于是在十一月初六下午,杨光皋带人进了鹿儿岛城。整个鹿儿岛城有了一万五千多战兵,这还不算与鹿儿岛城一水之隔的樱岛驻扎的大量水兵。

    日军走的是陆路,因为上次日本最强大的萨摩藩水军都在明军手底吃了亏,德川家光当然不会再送人头给明军,于是选择从雾岛沿海边直接进攻鹿儿岛城。

    初七中午,日军全部集中到了北面城墙前。三万多人是个很恐怖的数据,黑压压的全是人,而满桂已经将大部分的火炮和步兵都集中在了北面,杨光皋负责在其它三面城墙巡弋,以防日军偷袭。

    中午刚过,吃饱饭的日军开始进攻。他们带有简单的云梯,后面的士兵用火绳枪和弓箭进行掩护,而前面的士兵则叫嚣着扛着云梯向前冲。

    日军的掩护对近卫军几乎没有作用,因为远处的子弹或者箭支根本没办法射到城头上来,即使射到,对身穿铁甲的近卫军的伤害也是略等于无。

    近卫军的炮兵在尽情地宣泄着炮火,对于密集的敌军,火炮比火铳有天然的优势,一颗炮弹总要打伤那么三五个甚至十来了才会停了下来,而只要受伤,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救了。

    而在敌军远在五百步时,大口径火炮就已经开始轰鸣,这些十二斤以上的炮弹可以对日军造成大量的杀伤,而后小口径火炮也参与进来,一时只见炮弹乱飞,日军惨叫倒地,却继续向前冲。

    粗略估计,炮弹至少伤到了五分之一的日军,但剩下的日军却毫不在意,继续冲到一百五十步外。这时火铳开始击发,这些火铳用的是新式的长条子弹,射程可以达到两百步。不过考虑到准确性,还是在一百五十步外才下令开火。

    新式火铳共有三千支,这次全部被带到日本进行实战测试,在鹿儿岛城就有两千多支。虽然只是子弹的改进,但威力比之原来的燧发枪增大接近一倍,子弹更加容易装进去,使射速也提高了约三分之一。综合起来,新式火铳可以认为杀伤力是原来的两倍还多。

    即便是这样,因为日军人数太多,倒下一个人,立即有新的军人补充,所以还是有大量的日军冲到了城墙前,架起云梯开始登城。

    满桂早已准备了大量的挠钩,挠钩前面有多个分叉,将它抵在云梯上端,几个士兵同时发一声喊,将云梯推出城墙外,云梯上的日军摔在地上,只发出几声闷哼。

    而张荩臣发现如果向后推,要用很大的力,而向旁边推则用力少,而且可以打到旁边的云梯,于是下令道:“向旁边推就行了。”

    士兵们用挠钩将云梯推离城墙一点点后,就往旁边一丢,于是一个云梯压住了另一个云梯,将两支云梯上的人都打了下来。如果运气好,还可能会影响到第三支甚至是第四支云梯,一时日军的云梯东倒西歪,日军士兵象下饺子一样地掉了下去。

    即便如此,还是有日军爬到了云梯的顶端,等他们大喜过望地想要爬上城墙时,几把刺刀同时插在他的头上或者身上,生机立即离他而去,最后象一块石头一样地倒了下来,将后面的日军也带了下去。

    虽然日军数量远远超过明军,但经过火炮的洗礼,火铳的梳理,挠钩的攻击,能够爬上来的日军数量是极少的,这样的攻击根本就无法对近卫军造成威胁。

    日军总不能三万多人一起爬上来,只要是分批攻击,就没办法突破明军的防线。但德川家光根本不在意,在他想来,三万多人,堆也能堆死明军。

    日本人确实勇猛,虽然他们好象没有带着自己的想法来作战,完全按照上面的命令,只知道向前冲,同伴的死亡与惨叫似乎都不能影响他们冲锋的决心。

    明军的火炮开火的频率正在逐渐降低,因为虽然天气冷,但炮管还是会发热,火铳倒是没有什么影响,但人总是会累的呀,日军爬上城墙的士兵慢慢地多了起来,明军终于出现了伤亡。

    而除了新式火铳继续发射外,其它步兵都是用的刺刀却敌。在狭窄的城墙上,明军总是能形成局部短时间的以多打少,所以整个形势可以说是在明军的控制之下。

    满桂命令其它面城墙上的步兵迅速转来北面,以替换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近卫军步兵。只是地方狭窄,转动不灵,一时不能完成。结果里面的士兵累得要死,外面的士兵却又冲不进去,只能在旁边用火铳向外面射击。

第215章 奇货可居() 
战斗进行了大约两个时辰,少部分近卫军士兵总算经过了一轮转换,下场的士兵连忙喝水吃东西,紧急休息一会,准备下一次的上场。

    大多数炮兵已经拿起火铳象步兵一样开始与日军展开战斗。因为已经有日军爬到火炮附近,想要夺取火炮了。

    现在明军最大的问题是作战的人太少,而日军士兵则是源源不断地爬上来,爬上来的是生力军,对付已经作战近两个时辰的明军,体力那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明军要不是武器装备甩了他们一大截,早就失败了。

    张荩臣见这个样子,急中生智道:“跟着我向左边冲,后面的跟上。”他带头向着左边冲过去,边杀着日军边继续向左运动。这样就带动整个部队向左边运动,后面的替换士兵也跟着前进,这样整个面对敌军的士兵就换了一遭。

    见这个方法有效,张荩臣大喜,先让左边的疲惫士兵下城休息,然后下城跑到右边,让再让别的城墙上来的士兵在右边待命。等正在作战的士兵一露出疲态,就命令往左边冲去,让生力军加入到战斗中来。

    这样搞了两次后,日军的体力优势也已经不复存在,明军各方面都占据了优势。日军人数多的特点根本没办法变换成实际战力,而明军则在轮换后越战越勇,凭借地利将好不容易快要登上城的日军杀死在云梯上,城墙下。

    杨光皋已经集结了五千人,准备在敌人逃跑时追敌。可是日军虽然处于劣势,却没有逃跑的想法。而让士兵出城对付日本人,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于是杨光皋只能让士兵们在城门内等着,一直等到了晚上。

    天都快黑了,日军至少在城下抛下了几千具尸体,但德川家光并没有下令退兵,所以日军依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