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正化带领第一部分共五十个安全太监,五十名安全宫女,来到了坤宁宫。而原来坤宁宫的太监和宫女,也被方正化集中起来,站在院中。

    方正化说道:“从今往后,所有人的行动都必须保证至少两人在一起,就是起夜上茅房,也要叫醒一人陪你一起去,如果叫到你,你必须起来相陪。见到一个人单独行动,我们有权力立即击杀。”

    说罢他招了一下手,两个安全太监上前搬来一个重约百斤的大石头放在他面前,他一掌拍在石头上,一声闷响,石头破成了几块。

    他拍拍手道:“看你们谁的头有这个硬,别怪我没提醒你哟,做什么都要至少两个人一起,包括睡觉,包括吃饭,包括上茅房。我的原则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任何有可能,注意,只要是有可能危害皇后太子的事,我都要把它扼杀在萌芽中。”

    “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极受皇后宠爱,那也是一样,至少两人一起行动,这样会少了很多误会,不要试图用皇后来压我,我是得到皇上的最高授权了的,在皇后太子的安全方面,我只听皇上的,其他人的都不能听,包括皇后,包括两位贵妃。”

    他不停地啰嗦这个至少两人一起行动的规矩,远远超过了三令五申的程度,这才让原坤宁宫的宫女太监们解散,然后就是自已带来的安全太监和安全宫女了。

    在来之前的培训中和集中训练中,他早就已经强调了这一点,而且都是按安全宫女三人或者两人一组的划分好了。而安全太监则是五人一组,设立一个伍长,五组为一队,设立一个队长,分为两班轮流值守。

    现在方正化强调的是进出坤宁宫的人员问题,除了两位贵妃与客氏夫人外,其他外人进入坤宁宫,必须得到皇后或者魏忠贤的允许,而且随身物品必须进行检查。凡属食物,药品等物不得携带入宫。

    而安全宫女的职责就是负责皇后与太子的饮食问题,只要是食物的烹调过程,必须有安全宫女在旁边全程观看,而送膳食也必须有安全宫女陪同。至于食物进宫的问题,则是由魏忠贤亲自负责把关。

    至于药品,只能由太医提供,而且必须是至少两名太医开方子才行。煎药过程全部由安全宫女负责,其他宫女不得插手。

    而安全宫女中还有专门负责试药的人,她们感觉很灵敏,很容易尝出药物中的异味。而经过她们试用后一段时间没有问题,才能给皇后使用,而太子的药物则必须由太医院院长带领至少两名太医开出药方,还要由皇帝同意,才能服用。

    对于这样繁复的保护措施,朱由校其实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皇宫中又怎么会有人想要害皇后或者太子呢?其实完全不用搞得如此草木皆兵吧。

    只是他刚刚表达出一点点意思,立刻遭到了两位贵妃(自从段英生下公主后,段英和王婉都被封为贵妃),客氏,李康妃,李端妃的一致反对,她们都被万历年间的梃击案吓坏了,认为对太子的安全,不管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第195章 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 
而这时群臣开始上本,认为皇弟朱由检年龄已大,请求皇帝封其为王。太子的出生,这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于是皇帝封朱由检为信王,至于他的封地,群臣商议后,希望皇帝将信王封在广西南宁府。

    朱由校觉得广西太远,建议重新找一个近一些的地方安置信王,却又被群臣一致反对。叶向高说得有些直白:“远者则可安皇亲之心。”而一向讲究字斟句酌的大臣们都觉得这句话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哌哌叫。

    朱由校无可奈何,同意将信王分封到南宁府。但以南宁不靖为由,将信王暂时留在京城,虽然群臣反对,但在他的坚持下,最后他们只得勉强同意。

    而在七月初,京师大学堂举行了第一次考试,朱由校称之为期考,正式名称叫半年考。这次考试结果,让经历过后世教育的朱由校目瞪口呆:师范学院和吏员学院竟然是全部合格,而且优秀率达到了九成。

    其实这是他的惯性思维作怪,后世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是因为当时已经是全民教育,总会有部分人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很正常。而在这个时代,受教育的机会本来就少,而象在京师大学堂这样的环境里免费学习,更是自古未有之事,大家珍惜这样的机会都还来不及,又如何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呢。

    而研究院的学生则分为六科,其中的农事和器械两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在教室里上过课,直接实习。

    农事科分为两个小班,一个小班在上林苑监跟着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的署丞实习,另一个小班则在司苑局里跟着那些老农学习。

    器械班则直接进入兵器局,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盔甲,火铳,火炮三类,跟着兵器局的三位侍郎学习。

    天文地理算术医药等四科的学生则在大学堂里学习,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可以做天文地理算术的教授,而医药则是由太医院的太医来做教授。

    而皇帝朱由校先生,则是唯一的六科教授。

    五月十一早上,他用过早膳后,客氏说道:“今天是农学,皇上,您干嘛要去教学生农事呢,您自己又没干过,有那么多老农民,伺候了一辈子庄稼,他们不会吗?”

    朱由校笑道:“奶妈你就不知道了,他们知道如何栽种庄稼,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至于我知道的一些东西,他们听都没听说过,虽然我没干过农活,但我比老农更懂得如何增产,这个叫知识的力量。”

    他洋洋得意地来到司苑局,农事班的班长宋应星上前对他作了一个揖道:“陛下,今天要讲育种了。”(朱由校规定,在他当教授期间,学生只需对他行作揖礼,不用跪拜。)

    宋应星是一个举子,三十多岁,多次会试不第后,已经绝了科举之念。正好这次京师大学堂招生,他就来考农事,结果成绩很好,被任命为农事班的班长。

    朱由校笑道:“好的,让他们来大堂吧。”

    在司苑局的大堂里有一块黑板,朱由校进了大堂,学生一起起立行礼道:“老师好!”

    朱由校挥了挥手道:“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讲遗传问题。什么是遗传呢?我们把一粒南瓜种子栽进土中,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出一株南瓜来,而不会长出冬瓜来,我们平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遗传现象。”

    “那我们总结一下就可以得出遗传的概念了:物种的下一代与上一代相同的现象,就是遗传,我们把上一代称作亲代,下一代称作子代”

    他当年学的生物知识当然远胜于现在的水平,但重点是他没办法验证,总不能说生物体内有dna吧,学生问你在哪里,什么样子,怎么好说呢。所以先从可见的现象说起,等玻璃作坊的显微镜制造好后,慢慢来讲细胞什么的吧,至于dna,估计他有生之年,是没办法讲到这里的,因为那可不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能看到的。

    一共讲了一个时辰,把遗传定律改头换面地讲了一遍后,让他们用些植物做实验,就下课了。课后他对宋应星说道:“我说的东西你要详细记录,等我讲完一个部分后将记录交上来,我订正以后就是农事的课本了。”

    回到宫里,和内阁交流了一下,对重要的国内外问题做了指示,一般的问题听阁臣讲一下就吩咐让他们自己处理,结果报上来就行了。

    下午是他的亲子时间,他和小公主朱淑娥玩会儿,然后去看下不是吃奶就是睡觉的朱慈燃,和三位老婆交流一下育儿心得,吃吃豆腐,可真是其乐融融呀。

    五月十二,兵器局。“同学们看,在这个平滑的玻璃上,这个小车滚下来的速度会渐渐加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我们称之为重力”

    五月十三,京师大学堂天文班。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太阳的运行方式是这样的,那这个月亮的运行方式是这样的,当我们住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时,月亮的这一部分就看不见了,这就是月相变化的原因”

    五月十四,京师大学堂地理班。

    “这条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江,很多时候就直接叫大江,那他的源头在哪里呢,来,我们看地图,就是这里,当然,我们现在没办法去看,但等我们把蒙古人驯服以后,就可以派人去查看这个长江,黄河共同的源头,说不定到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别的大河的源头也在这里”

    五月十五,京师大学堂算术班。

    “我们大家来看,这是一个三角形,那他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呢,从这个角作一条线,与下面这条边垂直,我们把这条线叫做垂线”

    五月十六,京师大学堂医药班。

    “各位同学,为什么朕规定在军队中必须要喝烧开的水而不能饮用生水呢?受伤后用来裹伤的布为什么要用开水煮,然后放于烈日下曝晒呢?为什么受伤后要用酒精来擦洗伤口呢?因为就在这空气中,水中都有一些很小很小的小虫子,很快我们就能造出器械来让大家看到这些小虫子了。朕把他们称作细菌,人得病很多时候就是细菌引起的”

    五月十七日,用过早膳后,客氏道:“今天是休息日,陛下不用去当教授了。真是的,每天那么多事,还有精神去当教授,多选几个妃子不更好吗?”

第196章 第八十八修铁路和制造流民() 
朱由校苦笑道:“奶妈,知道了。你放心,以后会有很多孩子的,你带到烦的时候都有,至于妃子吗,还是算了吧,不多不少,三个正好。”

    虽然不用去当教授,但朱由校还是要去兵器局,他让人去通知内阁和六部尚书,然后带着魏忠贤去了兵器局。

    兵器局又扩建了,在原来建筑的旁边划出了一大片空地,用围墙围得严严实实,里面是长长的两列并行铁轨。

    开平煤矿的煤沿着滦河运到迁安钢铁厂,迁安铁矿的铁矿石质量很好,而兵器局的炼钢工艺用在这里,很快就炼出了大量的优质钢。

    除了运用到兵器局的武器制作外,朱由校又让孙元化造了两条铁轨,虽然现在钢产量不足以制造大量的铁轨,但先研究着,等产量增加后就可以直接上马了。

    两条铁轨的间距是四尺半,下面用枕木固定。而铁轨上的马车变成了四轮马车。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出现四轮马车。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两轮马车拉货方面其实并不比四轮马车差,而且中国一直都比较缺马,四轮马车需要更多的马。二是中国的道路一般都是土路,很容易出现车辙,这样的路上四轮车其实比二轮车更不容易掌控方向,更不稳定。三是官员富人觉得坐轿子是一种更有面子,更舒适的出行方式。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缺马,至于转向器之类的问题,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至少朱由校简单地描述了一番后,孙元化就很快造出了实物。

    其实轨道在秦朝时就出现过,不过当时用的是木制的轨道,用马拉着车在轨道在运动,可以大大减少马的用量,增加货物的数量,但据徐光启说,是轨道下方另有马道,比轨道低,这样平稳一些。

    但朱由校要求用枕木铺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