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之鹰-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此时,那个军阵在距离城门远处突然停止了下来。然后瞬间分开,从中露出了一条宽敞的通道。紧接着,一队人马从通道走慢慢往城门处走了过来。

    “灵柩?”若林越后守一眼就看到那一队人马中,出现了一个被抬着的灵柩了,此外,在灵柩的身后,还有数人捧着一些木盒。整支队伍显得相当肃穆隆重。

    “暂停攻击。”见此情景,若林越后守当即下令城墙上的守兵不要攻击。

    就这样,城墙上的上千名大友家守兵,以及城外近万名罗氏家士兵纷纷注目着那个灵柩逐渐来到了府内馆的城门前。

    “奉我家主公之命,特将大友义鉴的遗体送还!为表对死者的尊重,本家将后退半里,并于两个时辰后正式开战。”将灵柩停在城门之外后,一个罗氏家的武士站在城门前抬头对着城墙上大喊道。随后在留下一人后,其余的罗氏家众人纷纷在这个武士大带领下开始撤离。

    远处在众人护卫下的政良也是将手中军配一挥,围拢在府内馆中的罗氏家大军也纷纷开始有秩序地往后后退。

    虽然大友义鉴曾经数次找罗氏家的麻烦,但是在政良内心中,对他还是感到很佩服的。大友义鉴并非是什么垃圾的领主,能够带领着一个豪族成为一方霸主大名,可见其能力是相当不错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英明之主。客观地说,他全力打击罗氏家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否则罗氏家一旦完全站稳脚跟,就是大友家悲剧的时候了。唯一可惜的是,即便最好的领主,若是遇到比他更为优秀的领主(比如政良),那很可能是一场悲剧。去年罗氏家与大友家、大内家的这一战的结果,直接改变了北九州的格局,从而影响到了三家的命运,也间接影响到了九州其余各地豪族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历史的轨迹。自此,罗氏家真正成为了影响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棋子。而大友义鉴却悲剧地成为了衬托这一历史事件的配角。

    当然,经历了大友义鉴的这一次事件之后,政良却也清晰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底蕴再深厚的家族,若是在家督突然死亡,而继承人还没有确定下来又或者无能,从而得不到家臣支持的情况下,即便内部家臣团再团结,一个家族也会在外部的压力下分奔离析的。所以政良对于自身的安全从此却更加常重视起来了。他可不想重走大友义鉴的后路。

    此前,从城内罗氏家细作送出来的情报中得知,城内的大友家正用大友义鉴的死来唤起守兵的意志。出于降低城内守兵的斗志以及一定程度上获得城内、城外原大友家领民好感目的,并且也出自于政良发自内心的佩服,政良在接收到木下昌直送来的大友义鉴遗体的第二日,就决定将遗体送返城中了。

    政良这一举动赢得了已经投诚罗氏家的原大友家家臣的佩服,也向各地,民众宣示了罗氏家对当地领民的善意。于是前两日跟随矶野员昌从南面鹤贺城到来的入田亲诚感动羞愧之下还亲自请求入城劝降。

    老实说,此前的投诚,他是迫不得已的。若不是当时周围的大友家豪族们在得知其儿子投靠罗氏家,并且误会入田家暗通罗氏家,协助后者入侵大分郡,如此情况下,这些豪族根本容不得他辨别。此外,他也的确不愿意因为自己坚决拒绝反叛而导致已经加入罗氏家的嫡子受到罗氏家的责难,甚至导致家族因此而覆灭,所以他权衡再三后,终于还是选择了投诚罗氏家。

    此次亲眼看到大友义鉴的遗颜后,他的惭愧之心更加浓郁,在与嫡子入田义实商议一番之后,他毅然请求出使府内馆,负责将大友义鉴的灵柩护送入城之外,还负责劝降城中的盐市丸母子。此次出使,他已经抱着必死之心,若是城中众人非得将他处死,他无话可说。若是城中众人不愿意投降,但也不杀他,那么他将会在府内馆被攻破的那一刻与大友义鉴的遗体共焚。

    就在入田亲诚护送着大友义鉴的灵柩进入府内馆之时,盐市丸的母亲此时正斜靠在府邸中面东而设的栏杆上,呆呆地望着由大分川支流作为护城河的对面大路。

    这个时候,府内馆已经在春意的侵染下成为了一个掩映在浓绿之中的小城。海风从北面的别府湾上吹过来,带来了丝丝凉意以及腥味。天空一片阴暗,看不见一丝云彩。这座城不久就要陷落了!

    城下连绵的屋檐掩映在望不尽的绿色中,形成一片碧绿的海。住在屋里的人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吗?

    罗氏家的大军此时已经在町子之外,一旦这些军队涌进之后,必定先在城下纵火。一旦防守一方决意死守,进攻的一方必首先焚烧城池,这已是战争的常识了。那时,慌乱的人群定会在大火之中哭号震天,极其悲惨。一想到这些,她就觉自己罪孽深重,好像是她害了那些无辜的生灵。

    除了这些生灵以外,还有他的儿子以及还不到一岁的女儿。想想当初凭借自己的美色而得到了大友义鉴的宠爱,从而天天晚上在大友义鉴的耳边吹耳边风,引诱大友义鉴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家督继承人,她就感觉到可笑。就算现在争到了又如何?最终还不是要死?

    只是转念一想,似乎当初她决议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家督之位的理由却并非是为了权力的。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了,为了生存。每每看到那个前任正室的嫡子对她以及她的孩子的敌视眼神,她就感到害怕。他担心这个人在继承家督后会对她们母子不利,几经挣扎后,干脆决心帮助自己儿子争夺家督之位,以求自保。

    “夫人。方才守卫来报,越后守大人正护送着家督大人的灵柩往这边而里了。”这个时候,侍女慌忙前来禀报道。

    “什么?”(未完待续。。)

    。。。

第660章 天下布武(求领取大神之光)() 
天文十八年(一五四九),春。

    耀眼的阳光洒满了走廊和庭院,布谷鸟的叫声时近时远。

    “恭喜啊!

    “同喜!同喜阿!”

    今天,被召集参加此次罗氏家评定会议的众人穿戴得格外整齐,在来到府内馆原馆主的议事堂后,众人都纷纷贺喜起来。

    “主公到!”

    随着议事堂外小姓神屋宗湛的一声大喝,议事堂内众人当即禁声,同时迅速端坐起来。

    “噔、噔、噔、噔……”

    今天同样是身着正式和服的政良慢步走进了议事堂中,身后跟着捧着一把名刀的小姓岛津又四郎义弘。这把名刀正是大友家初代从源赖朝手中拜领的名刀“吉光腰物骨食”,是大友家的传家之宝。

    “拜见主公。”

    待政良正式端坐于主位之后,众人当即拜服行礼道。政良现在所坐的,正是大友家府内馆府主议事堂中的家督之位,以往这个位置只属于大友义鉴,现在这个位置属于政良了。

    今天距离府内馆投降之日已经过去已经足足三日了。当日即便是将大友义鉴的遗体返还给了大友家众人,但是府内馆也不愿意就此投降。只是在罗氏家历尽艰辛运来的大筒一炮将府内馆的城门打出了一个窟窿后,府内馆最终还是投降了。

    对此城内的若林越后守等人也是无奈之举。此前与罗氏家的数次战役,已经导致附近领地的农兵被征募光了,剩下的农兵由于正是春耕之际。闻听大友家征募士兵后反而纷纷躲避了起来。再加上此前罗氏家沿途对反抗豪族的屠杀造成的影响。更加是导致这些农兵更加不愿意前来协助守城了。

    此外。部分小豪族闻听罗氏家即将杀到也是提前举家逃离了领地。如此种种原因,导致包括府内馆在内附近城砦的守兵都不多。即便是作为大友家统治中心的府内馆,加上城里所有老弱,合共也不过二千人都不到。这样的战力,一旦罗氏家攻破城砦杀入城中后,就只有被屠杀的命运了。在明知已经无法依靠城砦抵挡的情况下,在得到了盐市丸母子的答允后,他们就只好主动要求与罗氏家协商投降了。以求获取更多的利益。

    根据约定,盐市丸母子以及其妹妹将会前往肥前国岸岳山城下的城下町定居(将会有黑鹰暗中监视其一家的动向)。大友义鉴的两个女儿也跟随盐市丸母子一起定居。不幸被困在府内馆中的大友义鉴次子大友晴英(历史上的大内义长)则是将被送往肥前国松浦郡野高山下的忠孝寺软禁起来,如无意外,自此将过上和尚的生活了。

    随后,府内馆以及其附近的两个支城高崎山城以及鹤崎城开城投降。大友家的丰后水军也将被罗氏家接收,水军大将若林越后守的族人作为人质将转封至肥前国小城郡定居。若林越后守的儿子盐菊丸(历史上丰后水军的领军人物若林镇兴)成为了政良的小姓。

    作为投降的条件。罗氏家除了要放过三城中的众人一命之外,还必须允许那些希望离开罗氏家领地范围的大友家本家、臼杵家(作为卢次家当初投诚的条件,其亲家臼杵家的族人并没有遭到罗氏家军势的屠杀)等豪族的族人以及一般领民安全撤离。否则三城的守兵以及停靠在别府湾上的丰后水军将与罗氏家死战到底。

    释放这些人回去增加敌人的实力,政良当然是无法接受了。只是,若是府内馆三城以及丰后水军拼死抵抗。也将会给政良带来极大麻烦。尤其是丰后水军。此时罗氏家的领地,从地形上来看。已经贯穿了九州中部地区,分别在一西一东两边都有着海岸线边境,而九州南北两头海域又不属于罗氏家所有,所以此时罗氏家在丰后国沿海是没有水军守护的,敌人随时可以通过船只登陆丰后沿海。尤其是刚刚被政良定为罗氏家第三居城的府内馆更加是直面别府湾,只要敌人乘船就可以在登陆后对府内馆进行攻击了。

    此外,周边的大内家、伊东家此时都已经纷纷开始行动了,政良必须尽快将拿下的领地平定下来,以全力应付周边国家的异动。

    一番权衡之后,政良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当然,政良还是增加了限制的,那就是那些被允许离开的领民,只限于各个豪族的族人,一般的领民决不允许离开。这些领民往往都是受到了那些原豪族遗孤的鼓动才离开的,政良自然是不会允许的。

    反过来而言,这些对罗氏家抱着敌意的豪族族人的离开,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敌人的实力,但没有了这些人的暗中阻挠后也加快了罗氏家对这些新占据领地的平复,甚至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敌人的负担(这些人抵达新的地区后,自然是会与当地的人争夺利益的)。

    双方达成协议后,府内馆、高崎山城以及鹤崎城开城投降,丰后水军虽然投降了,但是也发生了分裂,一部分来自国东半岛以及佐伯湾的水军分别离开,带着一部分船只分别返回各自的家族了。剩下的丰后水军浦部众则是在若林越后守带领下投降了罗氏家。

    此时,罗氏家已经完全占据了丰后国的日田、玖珠、直入、大野、大分五郡,另外,还分别占据了海部郡的北部沿海地区以及速见郡西南部半郡的原始森林地区。而大友家的势力则是只剩下了国东郡全郡、速见郡东北半郡(东南地区是别府湾、西北地区为高耸的由布岳山脉)、海部郡南部地区的佐伯家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