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的冬天一般都会休耕,因为天气寒冷,作物难以生长,但是sd的难民们并不知道这些。

    况且齐齐哈尔的粮食总共也没多少,如果不种冬小麦的话,他们还是逃不过被饿死的命运。

    刘永强嘿嘿一笑,点了点头道:“那是,那是……既然种子来了,咱们也别闲着了,赶快下地吧,别误了农时。”

    他婆娘道:“他爹别着急,饭还没吃呢,等吃了饭在下地啊!”说着眼神瞟向了那一袋菜叶子。

    刘永强想了想也没有反对,出门去井里打了桶水,放到锅里,在抓上一把菜叶子一起煮,临出锅的时候还加了酱油、醋等调味料。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每个人手里都盛了一碗菜汤,刘永强先喝了一口,酸酸咸咸的,没什么怪味,又吃了一口那菜叶子,嫩嫩的,有种淡淡的清香,比那些又老又涩的野草好吃了无数倍。

    喝完菜汤之后,刘永强提着那一袋种子就出门了,远处的田垄上,已经有许多俯身忙碌的身影了,其中不少还是和他一块来的难民,虽然依旧形容枯槁,但是眼中已经焕了生气,而且干起活来十分卖力。

    刘永强也不敢怠慢,忙走到自己的地上,田间还有小吏在散农具,刘永强讨要了一把锄头之后,便开始埋头耕种,一直忙到天黑,连身边走过了一群衣着光鲜的人都没注意到。

    胤祚换上了便装,在知县和几名小吏的陪同下,在田间巡视。

    看着周围忙于播种的农民,胤祚心情大好,他身边的齐齐哈尔知县正在向胤祚禀报情况:“禀殿下,截止昨日,齐齐哈尔全境已收纳难民十万人,各县的田地、房屋、粮食都基本已下拨完毕,再有难民来,恐怕就一时间不下去了……”

    胤祚皱着眉头道:“传信给纳兰师傅,让他和宁古塔将军和hl将军商谈,可不可以分担一些难民出去。”

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徒() 
“是!”那知县应道,想了又想道,“禀殿下,这房屋田宅,倒还好说,只是这粮食实在是有些不够了……要是难民们照这个度涌入齐齐哈尔,恐怕粮食最多再撑两个月,一入冬月,就要断粮了。”

    “不是下了红薯叶吗?”胤祚问道。

    “红薯叶虽多,但也抵不住人口的消耗啊……呃……下官觉得,是不是可以……放仓里的红薯和土豆?”那知县小心翼翼的道。

    早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朝廷就下了旨在全国推广种植红薯和土豆,那时正好是这两种作物最适宜的播种季节,东北的农民们也将信将疑的种了一些,没想到收货极大。

    秋收时地里精耕细作的水稻,才不过亩产一石二斗,也就不到两百斤,而种在山坡上,没什么人看管的红薯土豆,竟亩产近六百斤,足足高三倍。

    而且土豆还非常耐寒,有的农民把种子洒在极高的山上,都能生长繁茂,这样东北大量的丘陵山地,都可以被开利用起来了。

    可惜的是,农民们出于对新作物的不信任,种的很少,所以整个齐齐哈尔也只收上来十万斤的红薯、土豆。胤祚下了严令,这些作物不可妄动,要留作明年春耕之时的种根。

    好在红薯的茎叶是可以吃的,还是一道极健康又美味的美食,而且红薯的茎叶又茂盛,满山遍野的疯长,所以难民们每家每户才得了一大袋子红薯叶。

    听到知县的话,胤祚还是缓慢但坚定的摇了摇头道:“红薯土豆不可动,粮食的事情我会想办法的。”

    那知县继续道:“除了粮食以外,难民过冬也是一大问题,眼下已至九月,不久就要入冬,而齐齐哈尔及周围各县,棉衣严重不足。用以生火的薪柴、焦炭也十分缺乏,如若得不到补充……恐怕,又会冻死一大批百姓啊。”

    胤祚一听这话,也大感头痛,齐齐哈尔虽说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物产不多,能建起这些房屋田地已十分勉强了,现在各种物资都已不足,而老沟金矿还未投产,府库银子也快见底了。

    现在的情况,只可用山穷水尽来描述了,如若再不做点什么,恐怕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齐齐哈尔,就要毁于一旦了。

    “我知道了……容我自己走走……”胤祚揉着太阳穴,边走边道,那知县和众多小吏,见胤祚心情不好也不敢打扰,纷纷告退了,只有五六个做小吏打扮的侍卫,远远跟在后面。

    胤祚被齐齐哈尔的现状搞得头都痛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没有什么好的对策,干脆就在田间漫步起来,走着走着,差点撞到一人,抬头一看,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妇人。

    那妇人也吓了一跳,待看清了胤祚之后,连忙跪下来道:“小女子拜见大人!”

    胤祚看了半天,终于认出来,这是二丫的母亲张氏,那日自己把她从山上救下来之后,本想把她安置在城内,但张氏执意要住到这里,胤祚也就随她了,毕竟是曾委身从贼过的女子,想来是怕受不了城中百姓的指指点点吧。

    “哦,我今天是微服出巡,大人什么的就别叫了……要叫……就叫一声大哥便可。”胤祚笑着道。

    那张氏看着胤祚,不由噗的一声笑了出来,道:“奴家还是称呼恩公吧。”

    胤祚摸摸头,也有点尴尬,他心里年龄虽然有三十多岁,但是现在的身体毕竟只有十六,嘴边的毛都没硬呢,让张氏一个双十年华的妇人叫他大哥,确实不合适。

    “哈哈……那什么……二丫这丫头在哪呢?”胤祚为缓解尴尬,忙岔开话题。

    “哦,在田里帮忙播种呢,奴家一会也要过去。”

    “这丫头,在我府里学习认真刻苦,回家还能帮忙农活,果然是个好孩子啊。”胤祚道。

    张氏听到自己女儿的事情,也是眼睛一亮,就像后世的家长见到老师了一般,跟胤祚问了不少事情,胤祚都详细的一一回答。

    问了半天,张氏才忽然道:“哎呀,都怪我,让恩公站着说了半天,快进来喝杯水吧。”

    胤祚推辞半天,奈何张氏十分热情,也就进了屋中,一边喝着淡茶,一边四下打量,虽然家具什么的都旧了一些,但是收拾的极为整洁,墙角还摆了一盆桂花,浅浅的黄色小花开的开的淡雅,散徐徐幽香。

    胤祚好奇的瞟了一眼里屋,没想到看见一件深蓝色长袍,正在屋内晾晒,看来这张氏也找到了新的姻缘,胤祚不由在心中暗暗替她高兴。

    喝了几杯茶后,胤祚也不好久坐,便起身告辞了。

    远处田间,一个农民打扮的俊逸汉子,正凝望着胤祚离开的方向,眼中寒芒闪过,握着麦种的手都紧紧攥了起来,然而内力一动,胸口就传来剧痛。

    这是他之前的内伤留下的暗疾,这辈子都动不了内力了,要是强行催动内力的话,恐怕就会旧伤复,吐血而亡。

    “张蛮子,铁师妹,子虚无能,你们的仇我今生怕是报不了了……”那俊逸的汉子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嗫嚅道,“不过好在,我也留下了后手,为了这一步棋,我放弃了之前的身份,隐姓埋名,和一个村妇生活……子虚相信,十年之后,这一步棋定然会挥作用”!他说着眼神瞟向身边的二丫。

    二丫正在专心的播种,小脸上淌下汗水,呼吸也粗了一些。

    “忘了为师教你的吐纳法门了吗?”凌子虚沉声喝道。

    二丫调整呼吸,很快呼吸便平稳下来,汗也止住了,四肢上有股暖流流动,疲劳感渐渐消失。

    凌子虚看着二丫的表现,点了点头,心中大感欣慰,他原以为二丫只是伶俐了一些,资质也不过是个中下,但没想到二丫于练武一道颇有天赋,无论凌子虚讲的什么,都掌握飞快。

    凌子虚教二丫练武,本意只是看重了二丫能接近胤祚的便利,打算传她一两个杀招,就让她去刺杀胤祚。但现在,他已经决定把一身所学倾囊相授了,毕竟这么有天资的徒弟不多,而且他不能动用内力,与普通人无异,说不定哪天便丢掉了性命,因此更想给自己的一身武艺找个传承。

    最后也是他的一点私心,随着他们师徒相处时间延长,感情也会越加深厚,这样二丫也会愈加的听从他的话,到时候让她刺杀胤祚就更有把握。

    想到这里,凌子虚嘴角缓缓扬起了一个弧度。

第一百二十四章 救星(上)() 
康熙三十年九月十八,立冬。

    关内此时还不甚冷,东北却已经连下了两场雪,虽然落到地上就化了,但是还是带来了冬日的寒气,城中的碳价,已经涨到了每斤一两银子,木价每捆也到了五十文,而且还在持续不断的飙升。

    这种价格齐齐哈尔的百姓们根本无法承受,许多家庭已经连烧灶的薪柴都没有了,冷锅冷饭冷炕头,是百姓们的生活写照,得了风寒的人也在不断增多。

    不过好在天气不算太冷,还没有冻死过人,但入了冬月,就不好说了。

    朝廷虽然派人送来了一些过冬的棉衣,但也是杯水车薪,许多难民还穿着夏天时的薄衫,穷苦一点的人家甚至衣不遮体。

    胤祚这些天也是愁眉不展,齐齐哈尔以北的将军和南面的将军,都派人送来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但他们治下也有难民需要消化,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

    再往南方的李朝,多余的棉衣倒也是有一些的。西面的蒙古诸部也有不少牛羊,如能买过来,皮子可以做皮袄,倒是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但是奈何银子太少,再乱花的话,军饷都要发不下去了。

    胤祚此时正站在院子中,看着漫天的雪花叹气,他已经把自己的貂裘、狐裘送了出去,每天都穿着棉价度日。

    这种八旗棉甲,是内外棉布包着铁片制成的,而且这棉布是把棉花压实,叠了好几层做出来的,保暖效果也是极好,在这种天气穿着,倒也不算太冷。

    “难道这些难民未亡于饥荒,却要亡于我手?”胤祚想到这里不由沮丧的重重叹口气。

    现在齐齐哈尔的难民总数已经快接近二十万人了,其中五六万人还没有房屋农田,只能搭建草棚勉强度日,一旦寒潮袭来,这些人无疑必死。

    而没有燃料、棉衣的其他难民们,也难以幸免,如果冬天持续得久一些,就连齐齐哈尔原本的居民也会死伤惨重。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难民的陡然增多,超出了齐齐哈尔的承载力,原本朝廷估算难民数是五万,这些人齐齐哈尔还是能消化的,但是因为胤祚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提升了难民的存活几率,所以来到齐齐哈尔的难民也越来越多,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料。

    朝廷对此也是措手不及,康熙每天早朝,就会听大臣们抱怨一通“胤祚破坏朝廷大计”之类的话,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对策,毕竟国库也没钱没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在胤祚望着雪景,怔怔出神的时候,他的侍女丫丫走了过来,递给他一个黄绸盒子“殿下,皇上御批下来了。”

    胤祚打开盒子,里面是他一个多月前上奏,请求康熙支援物资的折子的朱批,胤祚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打开折子一看,心里顿时亮了半截,全看完之后,不由苦笑了一声。

    “我看这黄绸布挺好的,拿去做衣服吧。”胤祚惨然道。

    丫丫吓了一跳说:“六爷!这是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