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吴子呆住了,散值了再去衙门本身已经很怪了,再叫上个侍女,恐怕朝中明天就会流言蜚语不断的。

    ”呃……没时间解释了,让彩裳打扮成我的书童,更完衣后立刻就走!“

    当天傍晚,借着日落前的最后一丝余晖,一驾不起眼的马车从荣贝勒府到了户部衙门……

    借着夜色,三个人影溜进了户部衙门,看门的兵卒本想喝止来者,但一看到领头一人的青色蟒服就乖乖闭上了嘴巴。

    穿着青色蟒服的正是胤祚,他的身后跟着的是小吴子和男装打扮的彩裳。三人进入户部大门,在胤祚的带领下径直走向了角落中的一个布满蛛丝的小房间……

    康熙三十年四月十五,寅时。

    北京城笼罩在倒春寒之中,天色还是漆黑一片,城里一片寂静,大街小巷没什么人影,唯一能见到的就是一顶顶轿子往皇城的方向奔去,轿子中坐的基本都是要上朝的大臣们。

    索额图坐在轿子中,刚点的暖炉也驱不走轿子里的寒气,他摸了摸手上的土豆和红薯,昨天他的人已经把这两种作物的事情都打探了清楚,他进献两种作物的折子也在昨晚连夜呈了上去,估计今天早朝,康熙就要在群臣面前商议推广种植的事情了。

    一旦此事能成……索额图想到这里布满皱纹的脸上也浮起了一丝红晕,他不敢想下去了,大事未成之前总有无尽的变数,索额图强迫自己冷降下来,细细的思考着一会早朝上皇上会如何问话,众臣工们会如何反应,而他又应该如何应对。

    阿尔吉善走在轿子外面,冷风呜咽着直顺着他的领子往里灌,他冻的打了个激灵,不由又把披风裹得紧了些,他的父亲索额图一路上都没有向他问话,看来他偷偷去拜访胤祚的事情没有被他父亲知道。

    想到昨天他昨天与胤祚的会面,阿尔吉善心中就充满了一种不好的感觉,但是一想到云婉儿那贱人,阿尔吉善的理智就瓦解了,他本来是想让常隆安破了云婉儿的身,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常隆安反倒丢了半条命,听说日后能不能有子嗣都是个问题。

    常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常简雍心里也必定会记恨上索家。

    这一切都是云婉儿这个当****还有立牌坊的贱人造成的,阿尔吉善怒火滔天,面目都变的狰狞了,一想到云婉儿那绝世的面庞,又顿起****,一路上都在想着怎么炮制这个貌美非凡的贱人。

    随着索额图的轿子渐渐走到了午门前,远远的就能看到一片在等候上朝的大臣,此时天刚蒙蒙亮,午门还没有打开,大臣们都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闲聊。

    索额图也从轿子中走了出来,百官们见到索额图自然全都围了上来,热情的客套起来,索额图也笑容满面的一一回礼。

    而百官中唯有两个人没有来和索额图打招呼,一个人身材细长,留着三缕长须,身穿代表一品的仙鹤补服,另一人一身青色蟒袍,脸上略有些疲惫。

    索额图看到这两人微微一愣,随后脸上堆笑,走了过来,道:“六阿哥,纳兰大人,二位早啊。”

    那身穿仙鹤补服的正是曾经与索额图并称康熙帝左膀右臂的纳兰明珠,不过他此时已失圣眷,空挂着个领侍卫内大臣兼文渊阁大学士的头衔,不受重用了。

    “索大人,红光满面,想必有什么好事吧。”纳兰明珠微微一笑道。

    索额图一愣,道:“整日公务缠身,哪有什么好气色啊,比不得纳兰大人清闲悠哉啊。”

    倒是当朝大员,就连损人都带着股恭维,胤祚心中感慨不已,他知道在历史上索额图的下场可是比纳兰明珠凄惨数百倍的,只是当局者迷罢了,想到这里胤祚不禁亲亲一叹。

    ”六阿哥,今儿个怎么突然想来上朝了呢?”索额图问道,按照大清规矩,五品以下官员不能上朝,但是作为皇子有上朝的权利,大阿哥、二阿哥每日都会上朝,只是胤祚生性惫懒,从来不去罢了。

第四十二章 风头() 
胤祚拱手道:“今儿个得闲了,想上朝看看,毕竟做儿臣的也要为皇阿玛分忧不是?”说罢,目光扫过阿尔吉善,后者笑着冲他拱拱手,但是眼中浮现一抹明显的不屑之色。

    三人又闲聊了一阵,不多时,午门开启,穿着黄色软甲的禁宫侍卫们鱼贯而出分列两旁,司礼太监从无门中走出,尖细的嗓音高喊道:”时辰已到,百官上朝!“

    列为臣工们停止了交谈,按照各自的品级站好,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二人站在百官的最前面,而胤祚作为皇子则站在了百官的斜前方,保持着这种队形,在灰蒙蒙的天空下,肃穆前行。

    一扇扇宫门在身前打开,一路直通太和殿,文武百官低头弯腰,小步前行,漫长的道路上没有一人说话,行走其间有种庄严的仪式感。

    看着直通太和殿的御阶,胤祚觉得心中既熟悉又无比陌生。

    百官们走到了乾清门前就停住了,明清历史上,早朝都是在乾清门前召开的,又称为”御门听政“,并没有后世电视剧上那种太和殿中开大会的景象。

    康熙帝的龙椅坐落在乾清门前的汉白玉阶上,身前是一方铺着黄布的案几。此时康熙帝还没有离开,百官们都各自站好,供应康熙帝的到来。

    不多时,乾清门中走出一个身影,一袭龙袍,贵气逼人,锐不可当,文武百官齐齐跪下,口中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胤祚也随着百官一起跪下,身体激动的微微发抖,这是真正的早朝,这是真正的历史,而他,胤祚,就将在今天迈出改变历史的第一步。

    ”平身吧。“康熙帝的语气随意,并没有坐到龙椅上,而是站在玉阶上,颇有一番举重若轻的气度。

    ”谢皇上。“百官们纷纷站起。

    ”列为臣工,今日可有何事要奏吗?“康熙沉声道。

    百官沉静片刻,走出来一人,拱手道:“禀皇上,昨夜户部接到山东急奏,山东遭遇蝗灾,超过二十万亩田地被蝗虫啃食一空,饥民人数已逾十万,还在不断增加之中,臣拟定由国库拨付白银五十万两,粮食二十万担赈济灾区。“

    胤祚一听那声音有些熟悉,回头一看,说话的那人正是户部尚书陈廷敬,他一身仙鹤补服,语气不急不缓。因为是昨晚刚到的急奏,是以身为户部主事的胤祚并不知晓这件事情。

    康熙短暂思量片刻,道:“准奏。”

    陈廷敬道了声“嗻”就退回了队列中,又一身着代表二品官员的锦鸡补服的人,站了出来,禀报关于西北军情的问题。那人就没有陈廷敬这么简明扼要了,洋洋洒洒说了好久,康熙批复:着兵部、户部协商,拟个条陈出来,再行禀报。

    接下来大臣们又一一站出来,胤祚初始还能勉强听上几句,时间久了渐渐又开始走神。

    再过了小半个时辰后,终于没有人再站出来了,沉默片刻,康熙帝道:“都讲完了?”场中无人应答。

    ”好,都讲完了,换朕跟你们讲个事。”胤祚心中一紧,终于到正事了!

    “昨晚上有人给朕上了一道秘折,随着折子送上来的还有两个物件,列为臣工看看。“康熙帝说着给内侍太监李德全使了个眼色,李德全端着个锦木托盘,在每个大臣的面前走过,众大臣只见托盘之上是两个圆块状的东西,有点像土疙瘩。

    ”列位可有人认识这是什么啊?“康熙问道。

    大臣中站出来一个,拱手道:“禀皇上,臣认得此物。”此人生的黑壮,大耳阔鼻,皮肤粗糙无比,一眼看上去像是个渔民,但是眼神之中精光闪烁,绝非寻常人,穿着一身狮子补服,代表二品武职。

    胤祚不禁对这人来了兴趣,一来他穿越而来后见过的武将极少,二来也觉得他认识此物颇为奇怪,毕竟连工部尚书可都没开口呢。

    “哦,施将军,给大家讲讲吧。”康熙帝道。

    一听施将军这称呼,胤祚顿时心中了然,这不是人称”海霹雳“的施琅吗?他在收复台湾之战中立下大功,以大清国区区百余条战船,击败拥有上千条战船的台湾水师,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收复了台湾全岛,实堪称大清国水师第一人。

    施琅得了康熙的允许,开口道:”此二物一黑一黄,形似土块,其实是两种植物的根茎,黑的叫地瓜,黄的叫土豆,吃起来无甚滋味,但是胜在产量颇多,台湾岛上这两种作物有不少,都是荷兰黄毛鬼带来的。“

    康熙点头笑道:”不错,此二物民间称为土豆、地瓜,本是饥民们没到灾年用以充饥之物,民间少有种植,但是昨天有人给朕上了折子,说这两种作物,每亩可产千余斤,而且种植简单,建议在全国推广。“康熙说道这里,看了眼众大臣的反应,多数人是一脸茫然,索额图一脸淡然,皇子们……

    康熙颇有些错愕的发现,大阿哥和二阿哥的身后站着一个身穿青色蟒袍的身影,正是六阿哥胤祚,这惫懒的家伙,竟让会主动上朝,康熙面上却不动声色,移开目光。

    大臣们骚乱了片刻后,纳兰明珠站了出来,道:“皇上,大清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巨大,这两种作物能适应如此复杂的气候变化吗?而且,农民大多守旧,如种小麦、水稻就能吃饱的话,恐怕没有人会愿意种一种陌生的作物的,朝廷就算全力推广,短时间也难以见到成效。”

    纳兰明珠的发言,让康熙帝的眉毛微不可查的皱了皱,随即道:“索额图啊,你给他们讲讲吧。”

    众臣顿时把目光聚集到了索额图的身上,索额图微微一笑道:”皇上,列为臣工,老臣初得此二物时也心存疑惑,于是派飞马在直隶农户们种探查,结果发现,此物不但亩产极高,而且比之小麦更为耐旱,而且种植简单,就算在坡地、山谷也可种植,如能将此物在全国推行,不禁能让大清的粮产大增,而且还能凭空多出千万亩良田啊。“

    众臣工一阵惊呼,如果索额图所言为真,那这二物对于大清的意义可重于泰山了,大清每年的粮产都是捉襟见肘,一旦一道天灾**国库很难拨出余粮,去年征战葛尔丹退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军粮短缺,如果能解决粮食问题,那么许许多多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胤祚看着大臣们的反应,心中一阵嘲笑,才区区亩产千斤,就这反应,在后世土豆亩产四千斤都不在话下,如果管理的好,亩产万斤都不是不可能,清朝中后期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土豆、地瓜、玉米的推广。

    ”仅仅走访直隶,恐怕不够吧。毕竟索大人是要在全国推广的,全国各地的气候可是天差地别呢,农事乃国家之本,不可不慎啊。“纳兰明珠眯着眼,淡淡道,他与索额图是老对头了,以前他得势的时候就天天和索额图对着干,就算现在没实权了,嘴上也不拉下。

    ”纳兰大人提醒的是,老臣其实早已派飞马去往全国各省调查,只是老臣一人之力毕竟有限,要想真正的了解清楚这两种作物的习性,恐怕就要皇上下旨了。“索额图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康熙见大臣们不说话了,露出笑容道:”好,那朕就下旨,着工部派人在全国勘察,仔细甄选土豆、地瓜适合种植的地域,同时在直隶的皇庄率先试种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