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黄明猛地站起身来,手按在刀柄上,眯起眼睛。

    吴旦先没动,在场的陈吴子弟却都站了起来,一个个神色不善的盯着黄明。

    义军人数虽多,却都是乌合之众,真正靠得住的,也只有陈吴两家的人手,而这些人却都是以吴旦先为首的。

    陈丹书看清了形势,开口道:“我同意开仓放粮。”

    黄明不可思议的看向陈丹书,后者不为所动,他也没了脾气。

    “吴兄说的对,若义军每攻一处,便劫掠一处,那无非是流寇罢了,流寇再强,迟早也逃不过脖子上的一刀。”陈丹书淡淡的道,“想成大事,要得民心。”

    “民心有个屁用,当年平西王在云南起兵,反清复明,天下民心所向,却还不是败给了康喜小儿……”黄明坐下来,嘀咕道。

    吴旦先不理黄明,站起身来,祝嘱咐吴育恒放粮的事情。

    陈丹书则道:“吴三桂出尔反尔,卑鄙奸诈,他是个什么货色,天下人清清楚楚;况且他还建伪朝大周,自封天子,虎狼之心昭然若揭,这种畜生也配说民心所向?”

    黄明愣了许久,然后哈哈大笑道:“是这个道理,还真他娘的是这么回事。”

    笑声停下后,他转而叹口气道:“可吴三桂好歹有十几万大军……我们不过区区千把乌合之众,又该怎么谋求大事呢。”

    陈丹书神秘一笑道:“在下倒是有个办法。”

    黄明喜上眉梢,凑上前道:“说来听听。”

    “拿酒来。”

    黄明忙把自己的酒碗递上,里面装满澄澈浓烈的朔白酒。

    陈丹书伸出一根手指,在酒碗中沾了点酒水,在地上一笔一划的写了个字。

    黄明瞪大眼睛:“朱……”

    “哎!”陈丹书打断他,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道,“不可说。”

第五百二十九章 讲义气的八阿哥() 
南巡队伍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后,先在南苑行宫停顿数日,换下盛装,轻装上路。

    先取道天津,再至保定、石家庄,而后取道向东,出了直隶地界,到山东德州,又到了济南府。

    这一路上都是大清最繁华安定的地方,官道两旁处处可见成片成片连到天边的翠绿农田,在田中忙碌的农夫看到皇帝的车马仪仗,纷纷放下手中农活,拜倒在田地中。

    一路上的城市都是繁荣富庶,百姓安居乐业,官员政绩斐然,处处都是歌舞升平之象,耳闻目见皆是太平盛世之景。

    康熙的心情自然也是极好,每到一处就兴致勃勃的问东问西。

    康熙的问题有些是随口瞎问,有些则是角度刁钻,非精通之人回答不上的。

    在保定时,康熙就曾边吃驴肉火烧边问保定知府:“一只驴从生出到做成火烧,需要多久?”

    保定知府脑门上当场汗就下来了,可怜他堂堂从四品官,为接驾准备了一脑子的政务数据,就等着康熙问保定府人丁几户?税银几何?之类的问题呢。

    没想到康熙上来就问畜生的事情,他从两岁起就学圣贤书去了,勉强分得五谷已是不容易,又没养过家畜,又不爱吃驴肉火烧,哪里知道驴子长成需要多久。

    当场便僵在原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康熙慢悠悠吃完了驴肉火烧道:“朕路上问过了,一只驴子长成,最快也要一年,而一头猪长成最快只需半年不到。”

    保定知府脑子转的飞快,当场磕头道:“臣明白了,驴肉虽味美,却抵不上猪肉高产饱腹,保定驴肉火烧乃是一绝,但也不能为了满足富人的口腹之欲,而使百姓难以果腹。”

    康熙微微一笑道:“罢了,起来吧。”

    保定知府颤巍巍的从地上爬起来,偷偷长出一口气。

    他运气好,没答上来康熙的问题,也没如何惩处。

    但有些官吏就倒霉了,比如河间府知府,不通政务,答错了河间的田亩数,被康熙打了十大板,吴桥知县被百姓告了御状,当场就被康熙免了职。

    反正就是一路以来,有人得意,有人失意,大小官员都被康熙闹了个提心吊胆。

    南巡车架还未至济南,山东巡抚李炜带着济南知府等一众大大小小的山东官员在城外五十里迎接。

    众官吏们顶着春天的日头,站了两三个时辰,才等到康熙车架。

    南巡队伍虽是轻装简行,但毕竟是皇帝仪架,前有三千前锋营开道,后有三千护军营殿后,两侧四千骁骑营护卫侧翼,中间随行车架、宫女、太监无数。

    摆在官道上,庞大的队伍延绵数里,将官道堵了个严严实实。

    南巡队伍人多,行进不快,便有很多商旅行人等被堵在了南巡队伍的后面。

    这些人虽不知道康熙身份,但看这阵势,也知道队伍中定是贵人,不敢靠近,也不敢逾越,只能在后面缓缓跟着,慢慢的人越聚越多。

    康熙车架的位置自然是看不到这些商旅的,随行护卫也都习以为常,尽管后面的人比往常多了些,但也没有向上禀报。

    离济南还有五十里,日头已经偏西,眼看今夜是到不了济南。

    不过山东巡抚早就在此处建好了行宫,南巡队伍倒也不至于露宿野外。

    康熙与山东巡抚聊了几句,便下令队伍转向行宫扎营,队伍转弯离开官道,这时后面的商旅们才敢靠上来。

    行宫建在离官道不远高处的山坡上,背靠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龙居泉,故名龙居宫,周围小山环绕,绿林如波。

    康熙对此处行宫颇为满意,正和山东巡抚探讨七十二名泉时,官道上来往不绝的行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怎么?这么晚了,此处尚且有如此多的行人吗?”康熙问道。

    一直陪在一旁的大阿哥抢着道:“回皇阿玛,这些都是商贾之辈罢了,儿臣这就把他们赶走,以免惊扰到皇阿玛。”

    康熙瞥他一眼:“你当朕是飞鸟不成?会被区区几个商旅惊扰?胤禔,你好歹是大阿哥,怎么没点皇家气度?”

    大阿哥连忙跪下道:“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

    康熙没理会大阿哥,而是站在山坡上,看着官道方向:“朕的队伍挡住了官道,致使他们晚上进不了城了,要露宿荒野,这是朕的过错啊……胤祚。”

    胤祚被点了名,只能走出来,拱手道:“儿臣在。”

    “你去问问他们分别是哪家商号的,代朕赔偿些银子吧。”

    胤祚一听便苦了脸,谁叫他是内务府的人,是给康熙管着小金库的,遇到付银子的事情,自然是他上。

    “怎么了?”看见胤祚面露苦色,康熙语气不善的问道,尽管是老子花儿子钱,对康熙来说那也是理直气壮。

    胤祚苦笑:“回皇阿玛,不用问了,也不必赔银子,那些车队……全是两行的。”

    “什么?”康熙皱了皱眉头,又看了看商队的方向道,“朕估摸下面有五六百人,全是两行一家的?”

    这回胤祚还没说话,山东巡抚已开口了:“皇上,六阿哥所言不错,下面商队全都是两行的,但并非一家,而是多家,两行分为银行、百事行,百事行下还分棉盐、铁、酒、粮、棉等多行,两行商队一般是二十人左右,故而下面应有三十家左右的商队。”

    康熙又问:“你们怎么知道下面全是两行商队,没掺杂别家商号?”

    山东巡抚道:“皇上,因为整个济南城,除了两行,已几乎没有别家商号了。”

    “什么?”周围不少人都发出低声惊呼,毕竟这消息太过耸人听闻。

    自西汉以来,盐铁酒一直是官家专营,现在搞成了两行专营也就罢了,济南府可是一省首府,居然被两行一个商号独占了。

    这不就相当于把整个济南全用银子买下来了吗?

    胤祚深深看了山东巡抚一眼,不知这人是在帮他,还是害他。

    八阿哥首先站出来道:“李大人,你说的可是实情?”

    李炜拱手道:“回八阿哥,下官不敢再圣上面前,犯欺君之罪。”

    “好!”八阿哥呵道,“李炜,你身为山东巡抚,居然放任一家商号在山东独大?你敢说你和两行没有一点关系?皇上,儿臣建议彻查此人。”

    八阿哥到底是讲义气的,见李炜要坑自家兄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发制人再说。

    胤祚向他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第五百三十章 捷报传来() 
李炜受了八阿哥斥责,也不辩驳,只是静候康熙圣断。

    其余阿哥们也没有帮腔,他们都知道康熙与两行的关系,两行之所以能从东北一地发展到盘踞北方,与康熙的默许是有很大关系的。

    不管怎么说,两行现在也算是内务府的产业,反正商贾之事总是要有人做的,与其便宜了贪得无厌的商人们,倒不如内务府自己来做。

    不出所料,康熙只是说了句:“罢了,朕知道了。”

    然后便走入行宫,没在多说一句。

    李炜面色淡然,跟在康熙身后亦步亦趋。

    日头西下,康熙傍晚时分还去游览了龙居泉,可见两行的事情并未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龙居泉又名卧龙池,位于济南府城外一处悬崖之下,分里卧龙池和外卧龙池。因处于东西横亘、形似卧龙的山梁内外两侧而得名。

    龙居泉离行宫不远,也就半个时辰不到的路程。

    一路上李炜都侍奉康熙左右,不断介绍周围风光,对两行的事情不再提及。

    胤祚则找了个机会,向八阿哥道了谢。

    八阿哥今年虚岁十七,唇上也长出了些细密绒毛,身量也拔到了七尺,面容多了些棱角,看起来已颇有些了男子气概。

    在诸皇子中,八阿哥是最没心机城府的,至少看起来如此,所以一众小阿哥们也都喜欢八阿哥,加上他不论作文武功在皇子中都是拔尖,为人又谦逊有礼,朝野臣子对他也很有好感。

    现在二阿哥还稳坐太子之位,九龙夺嫡还未显现,故皇子、臣子对八阿哥的好感还仅仅是好感而已。

    唯独胤祚已经隐隐看出了八阿哥身后,八爷党的雏形正在缓缓形成。

    一直以来,胤祚的人生目标都是想做个清闲王爷而已,对于争储这个事情都是敬而远之,对于争储最凶的四阿哥、八阿哥、大阿哥、二阿哥等人都保持着距离。

    但随着他对大清的影响越来越大,渐渐的他也有了些脱不开身的感觉。

    胤祚向八阿哥道谢之后,八阿哥笑着满不在乎的道:“六哥你这就见外了,咱们是亲兄弟,帮衬些是应该的,再说六哥对弟弟们的帮衬比这多得多,弟弟们都未曾谢过,反倒六哥先向我道谢,实在是惭愧。”

    八阿哥笑容真诚,如阳关拂面,胤祚仿佛感受到了皇宫中难得的兄弟情谊。

    游览完龙居泉后,返回行宫时,天色已经全黑了,胤祚简单收拾了下便就寝了。

    第二日一大早,用过早膳,南巡队伍又浩浩荡荡向济南府出发。

    官道之上,商旅往来不息,卖早点的铺面一个个排开,南来北往的客商已经饥肠辘辘的等在一边。

    马队、驼队、马车、牛车之上,到处飘扬的百字云牌分外显眼。

    前锋营的士兵们,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走上官道,用了好久才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