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吸取了之前各个朝代灭亡的教训,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地方畸强,也不会让皇子掌控地方太久。

    举目望去,整个朝堂上,支持胤祚出任伊利将军的,占了绝大多数。

    齐齐哈尔能快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靠着柳墙开禁所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而准格尔地广人稀,胤祚就算有通天彻地之能,手里没人,也无法令准格尔快速强盛。

    而没有移民,仅靠本地那点居民繁衍,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准格尔人口难以提升。

    准格尔离京城有几千里,就算八百里加急都要走上十余日,普通车马赶路,没三两个月的光景绝难到达。

    万一京城有什么变故,胤祚从收到消息,到赶回京城,恐怕个把月都过去了,能赶上新皇帝的登基典礼就不错了。

    因此皇子们也极希望将胤祚赶到准格尔去,从大阿哥往下,一个个推荐胤祚任伊犁将军。

    大臣皇子推荐了半晌,康熙问道:“胤祚,出任伊犁将军一事,你觉得如何?”

    胤祚拱手:“儿臣愚钝,唯恐托付不肖。”

    郭三本冷笑着道:“六阿哥过谦了,殿下才能,老臣与诸位大臣可是有目共睹,六阿哥能将关外齐齐哈尔治理成如今的样子,自然也能将准格尔治理的当,若说当今朝廷有谁适合做伊犁将军,老臣第一个便要举荐殿下啊!”

    一番话,字字珠心。

    胤祚让郭三本名声毁尽,于言官来说,已算是结了死仇,于公于私,都要与胤祚死磕到底了。

    若是在七年前,让胤祚来选,他自然是愿意去做伊犁将军,官职和地盘更大不说,矿产、农业都丝毫不差,而且真的称得上是一天高皇帝远,去了天山脚下就如土皇帝一般。

    但现在胤祚已经将齐齐哈尔建设的尽善尽美,有了火器厂、清华书院、鹤岗煤矿等地,又有周家麟、张廷玉、梅文鼎、戴梓、胡克等人辅佐,还有胤祚一手建立的新军……

    可以说,现在的齐齐哈尔完全是胤祚的心血凝成,骤然失去又如何舍得。

    好在,康熙自己也在犹豫。

    让胤祚继续担任齐齐哈尔副都统,搞不好要重蹈前朝燕王朱棣作乱的覆辙。

    但若是让胤祚去做伊犁将军,毕竟路途太远,胤祚不仅是康熙器重的皇子,更是他的儿子,从亲情角度来讲,也不愿胤祚为官太远。

    犹豫许久,康熙道:“伊犁将军职位重要,人选需慎之又慎,此事暂且压下,待朕南巡回来后再议吧。”

    对百官、皇子、胤祚还是康熙自己来说,让胤祚暂时留在康熙身边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胤祚舒了口气,百官见康熙已有了决断,也没有异议。

    突然,胤祚一个机灵,刚刚南巡二字可是听的清清楚楚,康熙历史上曾前前后后六下江南,由康熙二十三年平定了三番及台湾之时起,中间因剿灭葛尔丹耽搁了数年,到康熙四十六年终。

    民间也早有康熙即将南巡的流言,而扬州杨亭之也多次告诉他江南盐商的异动,看来民间所言果然不虚。

    康熙南巡主要以视察河道,参孔庙,拜岱庙,祭明陵,谒禹陵等活动为主,并未游山玩水。

    且在康熙二十三年及康熙二十八年已经有过两次,已成了定制。在康熙提出此事之前,也与重臣们商议过了。

    故而朝堂上并没有什么惊讶或是反对的声音。

    “宣旨吧。”康熙道。

    内侍太监口称遵旨,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绸,走至御阶之下,口中拖着长音道:“众臣工接旨。”

    “臣等领旨。”皇子大臣口中齐呼,乾清门前跪倒一片。

    内侍太监将黄绸徐徐展开,上用江南苏绣细绣龙纹,于圣旨背面四角共四条行龙,中间绣有“圣旨”二字,周围锦云环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继克承大统,为久远之国计,敬天法祖,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今朕扫荡六合,四海升平,实赖天地祖宗之灵佑,不敢以朕之薄德居之。葛尔丹伏诛,准格尔即定,李朝亦平,观诸南北,唯黄淮水务不宁,下河地方时遭淹没,虽不惜数百万库银,屡遣大臣督修,迄无成效,朕治河不肖,久处深宫,未能亲临,深愧祖宗社稷,当检视河道,于二月初十,御驾南巡,然小民膏脂,未敢妄费,一应供给,不施采缋,由京备办,勿扰民间。钦此。”

    太监读完圣旨,众皇子大臣齐呼接旨,太阳升至半空,紫禁城沐浴在阳光之中。

第五百二十一章 借力打力() 
宣读完南巡圣旨之后,太监又宣读了随行人选,除李光地等心腹大臣外,还钦点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以及胤祚随行。

    从随行人选之中,胤祚读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皇子们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都有难以言喻的默契。

    接下来朝议就是议论南巡的路线和细节等等,待到正午时分,朝议结束,百官退朝,向康熙叩拜,三呼万岁之后,依次按照原路返回,路上不得交谈。

    直至出了午门,规矩才算约束完,官员们纷纷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

    施琅默默叹了口气,自己走向马车,临上车前,听到身后有人叫他:“施琅将军。”

    施琅回头,见六皇子胤祚站在身后吗,吃了一惊,连忙拱手道:“末将施琅拜见殿下。”

    他是朝廷亲授的靖海将军,领福建水师提督,自从台湾平定之后,他的福建水师提督之位就颇受非议,施琅干脆自己请调回京,康熙准奏。

    归根结底,施琅是降将,又是汉人,不受朝廷信任,加上海波已平,朝廷也在裁撤水师,福建水师又是大清水师中最强的一支,他又与台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于公于私,他都应退位避嫌。

    没成想,这一避嫌,就在京城滞留至今。

    刚刚在乾清门前,施琅听闻费扬古再准格尔建功立业,而自己空负一身水上本事,却只得在京颐养天年,颇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

    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兼有英雄迟暮之态,就更忍不住喟叹。

    按他平日,都是下朝之后,直接回家,谁知今日被六皇子叫住,颇有些惊异。

    胤祚打量眼前这人,收复台湾时,此人是大名鼎鼎的海霹雳,澎湖一战,击溃刘国轩水师,最终收复台湾,功绩标榜史册,光照千秋。

    可眼前的施琅是个垂垂老者,须发皆白,脸上沟壑纵横,一身虎豹补子的官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就如风烛残年的老者一般,哪看得出半点英雄气。

    “额……不知殿下叫末将有何事?”胤祚有些出神,施琅有些尴尬的问道。

    胤祚回过神来,歉然一笑,压低声音道:“老将军,刚刚何故叹气?”

    “额……”施琅一时语滞。

    胤祚心中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便道:“老将军的心事,本王也能猜到几分,今日本王来找将军,正是来帮将军解除心病。”

    施琅微愠道:“王爷说笑了。”

    “本王也不绕弯子了,李朝济州海峡如今多了一伙海盗,乃是李朝海军流寇聚集而成,船坚炮厉,就是李朝水师都奈何不得。这伙海盗盘踞济州海峡,封锁我朝与日本海路,我大清百姓亡于海盗刀口下甚多,损失金银更是不计其数,本王已向皇上上疏请兵,奈何皇上并未答复,故想请将军与本王联名上书,相信凭将军……”

    “还等什么!”施琅大喜道。

    胤祚后半段台词生吞了下去,怔怔的看着施琅。

    “王爷放心此事包在施琅身上了,末将即刻就回府上疏。”

    施琅号称海霹雳,除了作战勇猛之外,更是性烈如火,当年就是因为郑成功诛杀其家人,才让他冲冠一怒,不顾臣节,归顺清朝。

    而今,听到济州岛海冦的消息,更是连查实都顾不上,连忙要去上疏请战。

    施琅说罢朝胤祚拱手道:“还请王爷屈尊府上,同末将一起联名。”

    胤祚点头微笑道:“好说。”

    ……

    第二日,乾清宫西暖阁,内阁大学士们正在替康熙批阅奏折,大学士们读了折子,便将处理意见写在小纸条上,夹在折子里,呈给康熙,这便是大学士的票拟之权。

    康熙看了折子,与票拟再出具照准、重改、待议、不准等决定。

    矮榻桌上,一盏碧螺春正散发清香,白雾打着旋上升,消散在空中。

    康熙一边饮茶,一边批阅奏折,正翻到一份请战济州海冦的请战折,看到下面的具名,不由冷哼。

    内阁大学士们大量一眼康熙手上的折子,负责票拟此折的武英殿大学士阿兰泰起身拱手道:“皇上,可是有何不妥之处?”

    “这个胤祚,前些日子上了个请战折,朕留中不发,他可到好,不仅不懂朕什么意思,还联名施琅又递上来一封折子。”

    阿兰泰道:“皇上,自康熙二十八年以来,大清连年征战不休,民力疲敝,如今准格尔心腹大患已除,皇上荡平漠北,正是与民休息,韬光养晦之时,不宜再开战端。况,济州海冦远在李朝于大清百姓无碍,无非商贾损利而,臣以为此乃疥癣之疾,不必出动天朝水师大动干戈。”

    他这话已经算是很客气了,如今大清与日本的交易,已被两行全部垄断,济州海冦就是闹的再也厉害,也不过是抢两行一家的货物罢了,自古以来,哪有一国出兵为商贾牟利的道理。

    在不少大臣眼中,商贾不事生产,所赚的都是昧良心的银子,就是损失些许也无大碍。

    康熙点点头道:“本来若是只有胤祚,朕自有办法对付,可现在他竟然将此事告知了施琅,凭海霹雳的脾气,这事可就难办了。”

    大学士们面面相觑,施琅的脾气,就算没有领教过,也是有所耳闻。

    当年鳌拜当政时,他不畏强权,上疏攻台,两年连上了数百道奏疏,气的鳌拜党牙根痒痒,直接削减了水师,裁撤了他水师提督的位置,没了上疏奏事之权,这才罢休。

    后来,康熙亲政,施琅官复原职,他和姚启圣同在福建任职,两人不和,施琅便一天到晚上书弹劾姚启圣,常常一天内连上数疏,要不是功台用得到他,早就被吏部罢官。

    如今施琅沉寂许久,再度向朝廷上疏攻济州海寇,如若不准,以施琅的执拗脾气,恐怕会一直纠缠下去。

    “哼!竟学会了借力打力,着实可恶!”康熙痛骂了一句,不过骂完之后嘴角却扬起微不可查的笑意。

    圣意难测,大学士们屏息凝神,不敢出一言以附。

    “罢了,朕准了!”康熙大笔一挥,在奏疏上以朱笔霸气的写道:“既然尔要攻,朕便准尔攻,只是万务得胜而归。”

第五百二十二章 二月,风起云涌() 
济州岛海寇对大清来说,只是山贼流寇,派遣水师,甚至不能算是出征,只能算是剿匪。

    这样一件小事,影响不到康熙的南巡大计。

    二月初十,南巡起銮,出永定门,三千前锋营骑兵开道,而后是举着肃静回避还有龙旗的太监宫女,再后是一千身着明黄色号衣骑在棕马之上的禁军侍卫,所有人衣着华丽,步伐一致,连马匹毛色都一模一样,气派十足。

    康熙身着玄青色龙袍,骑在高头白马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