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很快便将马车团团围住,有人大喊“滚出来!”

    接着这喊叫声连成一片“滚出来。”

    听书吓得脸色惨白,护在马车前。

    人群中走出几个壮汉,直接走到车前,伸手便要拆卸车轮,马车摇摇晃晃,车内传出几声女子的尖叫。

    远处,酒楼中看戏的范清洪面露兴奋,举在空中的酒杯都忘了送到嘴边。

    百姓们有样学样,不少人都开始摇晃马车,口中大喊“滚下来!还我们银子!”马车发出了“吱呀”的惨叫,即将支离破碎。

    听书想要上前阻拦,但岂是一群的对手,很快被按在地上,无数双脚向他踩下。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群红顶子挤进人群,雪亮的刀锋,将人群都隔开。

    九门提督郑公明在士兵护卫下走出,大喊一声“都住手。”

    酒楼中的范清洪脸上露出失望神色,将杯中黄酒饮下。

    人群被隔开后,郑公明对着马车冷冷道“云掌柜请出来吧,今日这事末将保不了你,你要给百姓们一个交代。”

    说罢,马车帘子,被一只葱白玉手挑起,画儿搀着云婉儿从马车中走出,两女都是脸色惨白,画儿眼泪汪汪,用帕子捂住云婉儿额头。

    刚刚百姓们晃动马车,让云婉儿撞到了车厢上,头上流下了殷红血渍,在她白皙的面颊上显得触目惊心。

    云婉儿将画儿推开,走到郑公明面前,福了一礼道“多谢大人出手相救。”

    郑公明虽听说银行云掌柜的大名,但还是初次见她,见云婉儿美貌无双,又颇懂礼数,便也回礼道“末将之职责所系,不足挂齿……云掌柜,你额头这伤,还要及早处理下。”

    云婉儿微笑道“多谢大人挂念,不碍事的。”

    百姓中有人道“当众亲亲我我像什么样子,真是好不知羞。”

    还有人恶毒的骂道“要是银行还不上银子,就将这掌柜的卖到青楼中去,说不定还能有些盈余。”

    画儿流着泪怒道“是谁说的?有本事站出来!”

    云婉儿走到她身边,拍拍她的肩膀道“去,把我的喇叭拿来。”

    画儿上车,拿来一个喇叭,递给云婉儿,云婉儿结果喇叭,站上马车高声道“各位储户们,银行储银充足,切勿听信谣言……”

    这是百姓中有人高声喊道“放屁!快把我们的银子还来。”接着百姓们纷纷附和。

    云婉儿扬声道“好,既然储户们非兑现不可,便去兑银子吧,只是各位现在乱作一团,而银行窗口有限,还请列成个队伍吧。”

    百姓中又有人道“又是你们拖延时间的那一套,我们要增设柜台!”

    云婉儿朝说话的方向瞟了一眼,一个男子心虚的别过头。

    云婉儿道“好,就依大家所言,我在银行外增设五个柜台,只是今日小额储户居多,老柜台只兑五百两以下银票,新设柜台兑五百两以上。”

    “大家别信她,这贱人是诚心不想让我们兑银子!”

    “今天你不把所有银子都吐出来,接别想离开此地!”百姓中挑拨声不断,但是许多储户都有些动摇。

    云婉儿嘴角微勾“五百两银子以下,老柜台,先到先得。”

    她用喇叭扩声极大,周围百姓听的清清楚楚,百姓们犹豫片刻,纷纷涌向旧柜台。

    几个人呆站原地,就像退潮后的礁石一般,分外突兀。

    等他们反应过来,应随着人群离开的时候,已经被九门提督的人马按在了地上。

    郑公明走过去,阴恻恻的笑道“挑拨百姓,聚众闹事,啧啧,这个罪名可不小啊,顺天府大狱的滋味几位可以细细品尝了。”

    那几人满面惊恐,朝着远处酒楼大喊道“公子,救我!救救我……”叫喊不停,一直被押向远方。

    郑公明走到云婉儿面前道“今日有人设计两行,末将所为也是分内之事,还望云掌柜海涵。”

    云婉儿笑道“将军说哪里话,今日之事应当是我谢过将军才是,他日见了王爷,小女子也会如实相告的。”

    郑公明面露喜色,道“如此,就多谢云掌柜了。”

    云婉儿从袖中取出一个请帖道“两行在浑河之畔,修筑一批府邸,将军或可来赏脸看看,许有心仪的。”

    郑公明哈哈笑道“都说浑河府邸是京城别院之首,凭末将这点俸禄可买不起哦。”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将那请帖接了下来。

    之后,郑公明只留下十余个兵卒,其他人就回军营了,走出老远之后,郑公明将请帖从怀中取出,其中果然夹着五百两银票。

    郑公明微微一笑,将银票收入怀中。

    。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两行的困境() 
晋商在直隶银行只有四十万两储银。

    阿依慕调集辽东银两过来,轻易就化解了这次的挤兑。

    普通储户们经过了一阵没头没脑的挤兑后,发现银行依旧屹立不倒,也都回过味来,又陆续将取的银子存了回去。

    不过晋商的抽银,还是让两行的银子变得的紧张起来。

    为了购买新河道土地和建筑宅院,两行已投入了近五十万两银子,加上民间的放贷,此时的银行几乎没有一两闲置的银子。

    沁园中,百事行的木匠、泥瓦匠佼佼者做了一圈,这些人便是浑河府邸的主要营造者。

    今日全部被吴泽教叫到沁园中开会。

    在大堂正首,吴泽沉吟道“诸位大概也明白如今两行的处境了,市面上已找不到一片木料,东北的木料要从吉林运来,至少要等两个月以后,为了确保工期,烦劳各位出出主意。”

    有个泥瓦匠当即道“没了木料,用砖石建房也可,我在齐齐哈尔见过洋人教士们造教堂,不用隼牟,只用砖石,砖石只间加以沥灰,便能造出高大的建筑来。”

    吴泽眼前一亮。

    不过立刻有木匠讥讽道“笑话,用石头造房美观与否尚且不谈,工期要用多久?现在距过年只有两个月,两个月内能毡背铺瓦吗?”

    吴泽有些不解。

    木匠行行首解释道“吴掌柜可能有所不知,我们木匠造房分七大步,分别是抄平放线、开挖槽基、筑基砌磉、安柱顶石、包砌台明、椽望安置、毡背铺瓦。说简单些,就是测量土地、开挖地沟、修筑地基、安装柱石及台阶、安装椽子檩条、铺设瓦片。这七大工序中,只有椽望安置需要大量木料,如木料不足,那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泽沉吟道“也就是说,必须要找新的木料?”

    木江行行首点点头道“我们可以更改一些建筑格局,减少木料耗用,宅院内的家具摆设,也可以从别处购买,但是房屋柱子、大梁,这些木料必须要找到新的来源。”

    泥瓦匠行首不满的道“做柱子、大梁的木料必须是笔直粗壮的榆木或是杉木,这种木料只在辽东、直隶、山东一带山上有产,可这天气谁会冒死上山?”

    有人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呵呵。”泥瓦匠行首轻蔑的笑道,“有勇夫不假,但有命上山,未必有命下山,有命下山的,也绝难将木料运下来,各位也知道,能做房梁木的至少要二十年以上的木头,好一点的更要五十年以上,这种木头在人迹易至的地方都已绝迹了,需得去深山老林之中才有,这类地方哪怕是夏春去都凶险万分,更别说现在大雪封山的时候。”

    木匠行首接道“不瞒各位,几天来,京城房梁木已经涨到了二十两银子一根,比之平日贵了十倍有余,直隶不少木客在高价之下上山,但能运出木料的……寥寥无几。”

    坐在吴泽身边的云婉儿头上缠着纱布,皱眉道“能否派人上山清雪呢?”

    木匠行首对云婉儿行了一礼道“云掌柜,入山寻木料,需得走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山路,前脚清雪,后脚雪就下回来了,就算雪停了,融化的雪也会冻成冰,反而更难行走。”

    吴泽道“市面上真的一点木料都没有了?晋商真的吃下了全部的木料,总有些木料会存在别人手里吧?”

    木匠行首道“掌柜的,房梁木不是一般木料,这东西既笨重又昂贵,除了做房梁别无它用,普通人家,哪怕是富商官绅,家里也绝不会囤积房梁木,况且此次晋商用高于市价极多的价格疯狂收购木料,就是家里有多余木料的,也早就卖给了他们。”

    云婉儿奇道“晋商高价囤积如此多的木料,等到开春之后,木客们恢复木料的供应,岂不是要损失惨重?”

    木匠行首道“那也未必,房梁木的的产出极有限,只要晋商攥着木料,半年内,木价都不会下跌,待浑河府邸延期之后,晋商再高价将木料卖出,虽不说赚银子,但说亏损倒还不至于。”

    有人低声道“难道……必须要向晋商们低头了吗?”

    这话一出,立刻有人道“放屁!我们两行怎么会向晋商服软?”

    还有人道“现在直隶木料全在晋商手里,晋商想要多少银子,就可以卖多少银子,到时候一千两一根木头卖给我们怎么办?”

    吴泽道“现在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内……如果没有新的木料……那两行便只能登门晋商,以浑河府邸的利银为代价,与他们议和,晋商在木料上囤了大笔银子,如不与我们议和,只能是两败俱伤。”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面色都是一暗。

    门外,听书小声的对画儿道“这次是真的假的啊?掌柜的又给范家下套了吗?”

    画儿骂道“笨听书!掌柜的都急成什么样子了,你还说风凉话!”

    厅内一时无话。

    片刻后,云婉儿眼前一亮道“百姓家中没有多余木料,但肯定有新房啊。”

    所有人都有些困惑,木匠行首最先反应过来“云掌柜是说,去百姓的新房上拆料?”

    云婉儿点点头道“最近造房子的肯定不止浑河一处,派人去直隶各个市镇,有人来买木料的,必是家中在盖房子的,出高价将他们的新房都买下来,将木料拆下,装在浑河府邸上。”

    木匠行首有些激动的道“旧房老料用不得,新房之料应当无碍!掌柜的英明!”

    只是片刻后,木匠行首的脸色又变差道“不过,民间造房乃是天大的事,拆新房不吉,恐怕愿意的百姓不多。”

    吴泽也皱着眉头道“而且晋商在银行中抽走了四十万两银子,现在两行的银子都吃紧,恐怕没有财力去买下那么多新房。”

    云婉儿道“这也是权宜之计,能拖多久就托上多久吧,至于银子,吴掌柜不必担心,婉儿既是银行掌柜,就有办法搞来银子。”

    吴泽来了兴趣,拱手道“愿闻其详。”

    “债券听说过吗?”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债券与绝境() 
很快,仿照在李朝的做法,云婉儿在关外和直隶都以百事行的名义发布了债券,首轮债券共计五十万两,利率与李朝国债相等。

    有了李朝的经验,此次债券发行非常顺利,得益于两行在东北的声誉,债券在关外的销量也非常好。

    虽然关外的百姓都是以银票购进的债券,但也因此关外银行可以降低准备金,将多余的现银运到直隶来。

    与笨重难运的木料相比,银两的运输显然快上许多,不出半个月直隶银行就收到了来自关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