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有再通天彻地的本事,在推推搡搡的冲阵中,也要倒在新军枪林之下。

    小半个时辰后,厮杀结束,南军只留下了一地破损的尸体和数十个仓皇逃窜的后背,而新军军阵只后退了三步。

    胤祚派骑兵去追击逃兵。

    恢复队列时,前排列兵的刺刀上都带着耀眼的鲜红,淋漓鲜血在他们的刺刀上汇聚成小溪,划过刀刃,滴在士兵们的肩上、脸上,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动手擦拭。

    大战之后的新军,恢复了战前漠视一切的气势,但每个士兵眼底又有了些不一样的神采。

    张希载的绳索也被解开,还没等胤祚开口,张希载就道“殿下以为击溃了一千余南军便大获全胜了吗?”

    胤祚一愣道“我可没这么说。”

    张希载犹自道“虎飞岭下时,我率军突袭赵世锡大营,他竟用八千将士性命诱我上钩!那可是八千人!几乎是他一半的军力,他毫不犹豫的便当做诱饵!你这一千人,呵呵,又何足道哉……”

    吕康实过来,将此战的战损,汇报胤祚。

    “你要小心……”张希载喃喃道,“赵世锡可不是赵括啊……”

    当晚,胤祚在瑞兴湖边扎营,并四派探马打探消息。

    然而次日传来的消息却很不好,赵世锡大军像是人间蒸发一般,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息。

    “扩大搜索,再探再报!”胤祚沉吟道。

    如此过了五六日,终于有探马传来消息,赵世锡已带兵北上,往遂安一带进发,李朝国小民弱,由瑞兴湖到遂安的路上,根本无大城,只有几座小村落。

    赵世锡为了掩盖行踪,命人见沿途所有村寨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杀光,同时派出一千兵马渡湖吸引胤祚注意力。

    胤祚听完这份奏报,气的太阳穴狂跳不止,倒不是对赵世锡耍了的恼怒,而是对他肆意屠杀百姓的愤怒。

    吕康实道“王爷,赵世锡大军特意避开我军,意直下平壤,我军应速速回军救援。”

    谷行不以为然“王爷,平壤乃是一座大城,城高兵精,以赵世锡那点人马绝无可能攻下,我们不防抄其后路,配合平壤守军,将赵世锡所部全部歼灭。”

    如果守着平壤城的是清军,胤祚肯定会倾向于谷行的意见,这年头攻城战是最不可能速战速决的战斗了。

    但一想到张希载以及他手下北军的样子,胤祚心立马凉了半截。

    “率兵回防!”胤祚命令道。

    五天后,探马又传来消息,赵世锡猛攻遂安县城,两万兵马猛攻之下,孤城一座的遂安顷刻间便土崩瓦解。

    据说破城之日,赵世锡兵马入城,百姓未受损伤,而官府自衙吏到知县杀了个干干净净,知县一家无论老幼都未放过,至于守军家属以及降卒乃是民壮也统统被杀了个干净。

    人头自清晨就开始砍,一直砍到三更半夜,砍头用的木墩子都坏了三个,鲜血之多尤胜于破城之时。

    有看不过去的士子上前劝阻,也被一并砍头。

    第二日,赵世锡大军离城,全城百姓匍匐相送,不敢出一言,甚至大军离城一个时辰后,尚有人不敢起身,十几日内城中都无人上街,宛如鬼蜮。

    攻下遂安之后,平壤门户大开,赵世锡行军至距平壤一百里扎营。

    此时平壤宫中已经乱成一团,张希载兵败,而胤祚仅有一万人,能否抵御兵锋正盛的赵世锡还是两说,况且除赵世锡外,还有李柟三万兵马在侧虎视眈眈,胤祚手下就算是天兵天将也是回天乏术了,不如早早迁往咸兴府再做打算。

    文臣武将每天不停的游说李昀逃走,李昀被大臣们念叨的多了,也害怕了,当初发誓要诛尽叛军的雄心壮志也一去无踪。

    但平壤王宫上下,还有一个人没有点头,那就是朝鲜王妃张玉贞,她虽是一介女子,但是世子的生母,还有一众对她忠心耿耿的南人党大臣。

    最重要的是,张玉贞自己深得李朝民心,甚至许多士子也偏向张玉贞,这就使得张玉贞的话在世子的朝廷上分外重要。

    无论大臣相劝多少次,张玉贞就只是一句话,绝不撤往咸兴府。

    多次相劝之后,不少大臣的耐心都耗尽了,平壤府府尹崔忠在领着一班大臣,脸色肃穆,来到张玉贞寝宫,隔着纱帐道“王妃,老臣今日来劝王妃,撤至咸兴府,大业还能再起,若一意坚守平壤孤城,恐怕……”

    崔忠在虽然话中为相劝,但他身后几乎是世子朝堂上所有的大臣,这其中的威逼意味已经很浓。

    张玉贞坐在铜镜前,侍女给她递上口脂,张玉贞双唇微微一抿,松口时双唇已经染上绯红。

    “六皇子殿下呢?他的大军现在何处?”张玉贞随口问道,但攥的骨节发白的手,显出了她的紧张。

    崔忠在长叹道“王妃!臣求您为江山社稷着想下吧!清人只有一万军队,其中八旗兵马甚至只有四千,剩下的都是团练民壮一类,赵世锡狡猾狠毒,连张希载将军手下精兵都不是对手,清人又怎会抵挡得住?”

    张玉贞还是道“他们现在何处?”

    崔忠在无奈的道“六皇子已到中和村一带……”

    张玉贞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喜悦道“中和村?离平壤不过几天路程,待他……”

    “够了!”一臣子怒吼道,崔忠在诧异回头,发现说话是成均馆提学朴智行,这人不过三十年纪,已经身居从二品高位,要不是受了南人党的牵连,前途不可限量,故而虽然逃到了平壤投奔世子,但心中还是怀着怨气,再加上他是做学问的,在宫中也是在成均馆任职,带着一股书生气,对张玉贞早就心生不满,此刻实在忍无可忍,全部爆发了出来。

    朴智行怒发冲冠站起身来,伸出有些哆嗦的手指,指着张玉贞道“王妃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和六皇子的私情吗?”

    。

第三百八十八章 危局() 
崔忠在脸色大变,怒吼道:“闭嘴!你给我坐下!”

    站在门外的世子李昀,脸色也一瞬间变成了猪肝色,他身边的宫女内侍见状纷纷退开许多,自上个月世子殿下从母妃寝宫回来活生生打死一个宫女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触世子殿下的霉头。

    朴智行冷笑,继续对着纱帐后的张玉贞道:“王妃以为胤祚会来救你?臣告诉你,胤祚谁都救不了,他已经自身难保了!现在赵世锡大军在侧,我军绝不可能给他开城门,给赵世锡可乘之机!这是韩将军亲口对我说的!”

    纱帐内,张玉贞的骤然攥紧了手帕。

    崔忠在惊怒交加,他是平壤府尹,也是从二品,但比朴智行年长近三十岁,平日朴智行在他面前都以学生自居,没想到他今日不仅妄自行事,还口出狂言,不听劝阻。

    崔忠在也站起身来,喊道:“朴智行,王妃不容你如此亵渎!也不容许你如此诽谤同僚,来人!给老夫把这逆贼压下去!”

    宫前侍卫显得极为难,互相看着,颇为踟蹰。

    崔忠在怒吼:“怎么?要老夫亲自动手!好!那老夫今日就亲自处置逆贼!”说罢就要动手去朴智行。

    南人党中不少官员都出自张家,或是受了张家恩典,虽然此时一心逃离平壤,但看到张玉贞受辱,心中也存了一口气,也都站起身来抓住朴智行。

    说起来此处品及最低的也是正五品以上官员,却毫不顾忌礼仪的扭打在一起。

    “都住手!”张玉贞呵道。

    随即纱帐拉开,盛装打扮的张玉贞走了出来。众官员们见到张玉贞纷纷拜倒,口中说着:“拜见王妃!罪臣该死!”之类的话语。

    “朴提学,你讲下去吧!”张玉贞淡淡的道,脸上看不到半分喜怒,好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琐事。

    朴智行被人放开,正了正衣襟,但他被张玉贞气势震慑,心中怒焰也去了大半,刚刚群臣扭打的局面也让他感到一阵后怕,现在赵世锡还未攻进来,平壤城也算不上兵荒马乱,王妃在城中还是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他何苦只为骂上几句便送掉性命?顷刻间,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跪在原地,一言不发。

    张玉贞眉毛轻轻一挑:“讲完了?”

    朴智行尴尬的拱手:“臣要讲的已经讲完了”

    张玉贞浅笑:“好,那本宫便来说说本宫的想法,各位卿家,现在敌强我弱,各位卿家置自己的安危于度外,为国事奔走,本宫十分感动,在此先谢过各位卿家了!”说着向众臣盈盈一礼。

    众臣子忙说愧不敢当,同时还礼。

    崔忠在脸上发烫,因为按照他的本意,这便是他最后一次劝谏了,此次之后若是王妃还不同意迁都,他便要带着家小连夜逃出城去了,哪怕后半辈子做个平凡人家,也比像遂安城知县那样全家老小掉了脑袋的好。

    有和崔忠在一样念头的大臣不在少数,闻言都有些羞愧的低下头。

    张玉贞视若无睹,继续道:“六皇子殿下乃是大清皇子,天潢贵胄,而玉贞只是小小一名王妃,又是有夫之妇,如何能相提并论,况且王上乃是你们君长,你们侮辱我便是侮辱王上,不是忠臣所为!”

    李朝人对中国儒家文化极为推崇,忠孝仁义礼智信对他们来说是比命还重要的品格,所以才有人明知跟着世子留守平壤是送死,也不愿离去,便是不想让自己背上不忠的骂名。

    众官员头低的更厉害。

    张玉贞继续道:“本宫虽然出身中人,却也读过女戒女训,懂得女子守节的道理,与六皇子间只为国事相谈,绝无一丝一毫他念!如今叛军有心之人于城中谣传本宫与六皇子殿下不堪之事,意图离间我军之强援军,各位卿家都是饱学之士,谣言止于智者,望各位不要受其蛊惑!”

    朴智行顿时拜倒在地:“臣有罪!求王妃开恩!求王妃开恩啊!”

    张玉贞看向他冷冷道:“朴大仁,你今日所言,对王上世子不忠,对本宫不敬,受小人蛊惑,听信谣言不智,临阵蛊惑军心不法,不加惩治,不足彰国法军规!”

    张玉贞虽一妇人,但此刻话语暗含威严,众臣无不心生俱意,朴智行更是瘫倒在地,双目无神。

    “拖下去,斩了!”张玉贞寒声道。宫中侍卫领命上前,将已如烂泥一般的朴智行拖下去。

    众官员默不作声,无一人为他求情。

    待朴智行求饶声听不到了之后,张玉贞才对众官道:“各位大人,咱们俱为三韩子孙后代,现在国家危难,王上为奸人所胁,世子年幼,社稷危在旦夕,正是需要各位大人同心协力抗敌之时”

    崔忠在激动的拱手道:“王妃放心,我等必将”

    然而张玉贞伸手打断了他:“崔大人忠心可鉴,本宫已经知晓了。可本宫不愿以三韩子孙之名号,胁迫各位大人丢掉性命,今晚子时,我将令韩将军撤掉西门守军,并将城门打开一个时辰,不愿留下一战的,可以带着家眷离开,本宫绝不追究!”

    片刻的沉默之后,有人站起身道:“士可杀不可辱!王妃,我虽是读书人,但也知道气节二字!我愿留下以一己之躯,协助王妃、世子抗敌!”

    片刻后,响应之声连成一片,进来前还一脸萧索愁云惨淡的众臣,马上变成了一派同仇敌忾、舍生取义的气概。

    寝宫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