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三百七十章 新年伊始() 
在胤祚吃着饺子为弘历的教育问题发愁的时候。

    齐齐哈尔各地,城内城外无数个家庭都聚在了餐桌的旁边,一家人守在热炕头上,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在火器厂,日夜不息的枪炮声已经停止,炼铁高炉的浓烟也止歇,往日人流不绝的匠作间空空荡荡。

    戴梓家的院子中,梅瑴成正在和戴言玩闹,不过他们玩闹的方式极为特别,二人你出一道题,我出一道题,比试谁先把对方难倒。

    古大匠拿着酒壶,半醉半醒的在一旁观看,谁做不出了,便要出言提醒两句,惹得两个孩子直翻白眼。

    梅文鼎一件件的参观戴梓的宝贝。

    “这件金天平乃是当年老夫成功仿制荷兰人所奉番肠鸟枪时,皇上御赐……”戴梓道,“这一件是老夫二十八发连珠铳的第一件成品,此枪出世,老夫觉得世间再无能出此枪其右者,加上担忧杀孽过重,有了金盆洗手的想法,说来惭愧,还是被王爷一番话骂了回了来……”

    梅文鼎拱了拱手,以示敬佩。

    神威二型野战炮的成功研制,让火器厂三人都闲了下来,加上年节将近,古大匠是孤身一人,梅文鼎的家人还在来齐齐哈尔的路上,府里只有他和自己的孙儿。

    戴梓一合计便将两人请到自己府上过年,也显得热闹些。

    其实,戴梓提议三家一起过年,还有自己的一点私心,眼见自己的女儿戴言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但她跟着自己研究火器,持家女红一窍不通不说,还整天的在外面抛头露面,打扮的像个假小子,干活虽方便了,但也没好人家敢娶了。

    好在来了个梅瑴成,虽不是官宦家,但也是家学渊源,与自己也算门当户对。

    这孩子天资极聪颖,难得的是还与自己那脾气古怪的女儿玩得来,倒是个不错的女婿人选。

    戴梓给梅文鼎介绍自己的宝贝,也是向他展示自己家境如何,让未来可能的亲家心里有点数。

    戴梓偷偷瞄了女儿一眼,看她正被梅瑴成一题难的眉头直皱,顿时心中宽慰:“难住了好啊,哪有女儿家事事都强的,梅瑴成那小子聪明,保不齐能难女儿一辈子……”

    可当古大匠醉醺醺,提起笔在纸上写了几笔,戴言顿时眉开眼笑,梅瑴成则有些懊恼,同时恨恨的盯着古大匠。

    同样狠狠瞪着古大匠的还有戴梓。

    不过当戴言一题又将梅瑴成难住后,戴梓目光又变得恳求起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戴梓这一刻觉得为人父母比研究火器难多了。

    这时府门外有人敲门,戴梓大儿子前去应门。

    过了片刻后,大儿子回来,手里还提着个食盒。

    “爹,王爷差人用快马送来了饽饽,分别是古大匠、梅先生和您的。”

    大清饺子又称饽饽,此时人们过年吃饺子也只是为了讨个“交子”的口彩而已,并没有什么非吃不可的说法,加上戴梓、梅文鼎都是南方人,更加没过年包饺子的习惯。

    不过既然是胤祚派下人送来的,自然没有不吃的道理。

    胤祚府中的食盒是双层保温的,内里还放着烛火保温,是以运到火器厂来,也还有些温热,就是口感差了些。

    “言儿,成儿,尝尝王爷送来的饽饽。”戴梓叫道……

    齐齐哈尔城外,吕康实一家则没这么热闹,因为吕康实是教导营营官,所以过年时要留在军营,只有个老母亲在家显得有些冷清。

    好在还有刚过门的新媳妇陪着她。

    新媳妇是棉纺行的王寡妇,以往的吕老实见了她就会脸红,再从他在军营里当了差,现在脸红的人就成了王寡妇。

    本来以吕康实营官的身份,黄花闺女一抓一大把,但他铁了心的在王寡妇这棵树上吊死,连他老母亲几番劝告都没用。

    软磨硬泡下终于把王寡妇娶回了家,现在也没人再敢叫她王寡妇了,要改口成吕夫人。

    新任的吕夫人很快将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人长得漂亮,还懂得持家,很快就获得了吕康实母亲的喜爱。

    五年前的吕家,吃上口热饭就算过年了,而今,他们已经是有鱼有肉的一大桌子菜了。

    吕康实母亲勤俭的一辈子,不习惯下人伺候,吕夫人也是吃够了苦,劳碌惯了,因此家里每一个下人,一桌子菜全是吕夫人自己烧出来的。

    供桌中间菩萨像旁,还摆着一碗饺子,尚在热腾腾冒着热气。

    这是王爷刚刚派下人送来的,老母亲没敢吃,对着这碗饺子磕了几个头,就点上香供了起来,新媳妇在一旁哭笑不得。

    老母亲拉着她讲了一通王爷的恩典,从吕康实怎么来的十两银子,到他上了战场,当了营官。

    最后郑重其事的道:“老身这条命是李将军救得,我儿子是王爷帮扶的,做人不忘本,饮水要思源。王爷是我们一家的大贵人,大恩人,从今往后你是吕家的媳妇,王爷也就是你的恩人,来!你也给王爷磕上几个头……”说着将新媳妇也拉了过去……

    同样在家里供着胤祚的还有刘永强一家,他们虽然认得胤祚,但胤祚却不认得他们。

    所以刘永强一家没有供胤祚送来的饺子,而是煞有介事的起了个长生牌位,将胤祚姓名、职位、政绩都刻了上去,唯独缺了生辰八字,只是胤祚是皇子,生辰八字不得外泄,就没办法了。

    这种排位倒不是刘永强自己家做的,城里就有卖,而且销量还很好,来买的大多是他们这些逃难来的山东人。

    山东人自古重情重义是出了名的,刘永强一家的命是胤祚救的,来齐齐哈尔后又会是胤祚给他们房产土地粮食种子,教他们如何在白山黑水间活下去。

    故不少山东人都在家里立了胤祚的长生牌位,日夜为胤祚上香祈福,感念恩德。

    长生牌位这种东西在民间其实很常见,多立给自己的救命恩人或是深得民心的父母官,某种程度上,有多少长生牌位还能反映出父母官得不得民心。

    立长生牌全凭百姓自愿,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清人都迷信,没有谁敢拿鬼神开玩笑。你逼着人家立牌,人家当面接受了,背后对着牌位咒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打更人敲响梆子,宣告子时到来。

    新年伊始,刘永强召集家人,对长生牌位拜了几拜,又庄严的点上了新年的第一束香火。

    做这一切时,刘永强的弟弟刘永礼还郑重的换上了朝廷小吏的号服……

第三百七十一章 李朝之乱() 
大年初一,齐齐哈尔百姓开始走亲访友。

    初来齐齐哈尔的传教士们在春节这天,一起相聚在教堂,聚在耶稣神像下祈祷。

    外国自然是没有春节这个节日的,故而春节的热闹喧嚣让他们十分不适,来到齐齐哈尔之后,这种不适就尤为明显。

    当胤祚派人给传教士们送来饺子的时候,所有这些不适都消除了。

    就连甘道夫也是一边祈求着主的原谅,一边赞叹中国食物的美味。

    在炸鱼和炸薯条发明之前,胤祚很难以想象英国人究竟都在吃什么……

    齐齐哈尔教堂选址在城外的一处山坡上,山坡下是大片的农田,之所以选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城内实在没有空地,而且地价实在太贵了。

    胤祚给他们教堂的预算是一万两银子,为了能建成一座大理石制的哥特式教堂,他们不得不在教堂选址一事上进行了让步。

    和大清的木质建筑比,石制建筑建造周期要长很多,但既然传教士们不在意,胤祚也没意见。

    在齐齐哈尔的传教,与在大清其余各处都没区别,清人宁可给庙里的偶像撒旦捐献无数香火钱,也不愿意回归他们救主的怀抱。

    虽然信徒发展不多,但所有传教士的生活,却比在北京城时好的多了。

    胤祚实现了他的承诺,所有传教士都领到了月银,每月三两,如果有特长还能再加许多银子。

    比如甘道夫就在为胤祚绘制齐齐哈尔的精确地图,他因此每月还有二十两的月供。

    而擅长其余学问的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获得的报酬,能让他们过上在欧洲难以企及的生活。

    也有不少传教士认为纵情享乐,违背了他们来大清的目的,并一心传教,这样的人最终都被胤祚履行诺言送回了老家,从齐齐哈尔一路到广州,再从广州乘泰西人的船回到泰西,一路的费用由齐齐哈尔全部负担。

    因此,传教士中不和谐的声音逐渐变少,享受在大清通过他们知识获得的一切,变得愈加心安理得。

    吃完饺子后,一些传教士决定去城内传教,当然,这所谓的传教只不过是去街上逛逛的借口而已……

    百姓们忙着拜年串门,对外国人的传教自然毫无兴趣,最多就是过来拱拱手,热情的说句“过年好”。

    这时传教士们也学着清人的手势,稀里糊涂的回应,常引的人们哈哈大笑。

    齐齐哈尔天气严寒,冬天一般都休耕。

    农闲时节,再遇到年节期间,往日繁忙的齐齐哈尔终于闲了下来。

    但并非所有商号都歇业了,一些平日里被百事行挤兑的半死不活的商号,此刻挺立了出来,顽强的在昔年期间开业,自然短短几天便赚的盆满钵满。

    胤祚看到此情此景却摇头叹息,此时他们一家人正在齐齐哈尔城里溜达,周围是好几层的侍卫。

    “爹爹觉得这些商贩不好吗?”弘历牵着他的手问道。

    胤祚摇摇头道:“不能用好不好概括,我举个例子,你师傅为了让你学好诗书,隔三差五不让你睡觉,你觉得好不好呢?”

    弘历有些心虚的道:“师傅这么安排自然有道理……”

    胤祚被噎住了,后面准备的话全咽下去了,眉头也微不可查的皱了皱。

    这是弘历第二次说这种不属于他这年龄的话,想来和宫里的教育逃不开干系。

    胤祚柔声问道:“弘历,平日里你都是怎么上学的?”

    弘历道:“就是在府里啊。”

    “那上多久呢?一年休息几天?”

    “每天从寅时初刻到酉时末刻,一年休息五天,分别是元旦、中秋……”

    胤祚心道,果然和宫里是一样的,典型的封建填鸭式教育,这个教育制度下,出了康熙、雍正这样的明君不假,但三阿哥这样的用心险恶之辈也不少,还有不少皇子被训的如机器木偶般,况且世界正在巨变,西方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就连北方的俄国都在逐渐欧化,原来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胤祚是经历过皇家教育的惨痛的,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经历一次。

    “等年假结束了,阿玛给你请几天假,带你去火器厂玩玩好不好?”胤祚蹲下身子道。

    弘历有些不敢置信:“真的?”

    胤祚笑着摸摸弘历的脑袋,道:“自然是真的,阿玛在火器厂建了所学堂,到时候也让你去待几天,比皇家师傅上课轻松多了,还有不少跟你同龄的小朋友。”

    弘历眼睛眯成月牙,伸出一只手道:“那我们拉钩。”

    胤祚也伸出手:“好,拉钩。”

    两人拉了勾,弘历高兴的跑到阿依慕身边炫耀道:“额娘,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