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军法官领命,十四颗人头摆上去,显得点将台鬼气森森。

    台下的八旗将士默然不语。

    阿依慕道“骊龙!”

    话音刚落,营外一声嘶鸣,一匹通体漆黑如缎的骏马奔驰而来,那马四蹄修长,鬃毛翻飞,疾驰如电,一步便跨过了军营边的壕沟拒马,直接朝着点将台冲来。

    阿依慕伸手一抓缰绳,身子一翻已坐在马背上,骊龙在点将台上绕了一圈,稳稳停住,那十四颗人头还是完完好好摆在原地。

    这一手骑术在场无人能及。

    骊龙之神俊,令场中群马黯然失色。

    刚刚还嘶鸣刨地闹个不停的战马们,在骊龙面前一个个响鼻都不敢打。

    阿依慕没有讲话,她站在台上本就稍高,骊龙更是远超蒙古马许多,更显得马背上的阿依慕高不可攀,众将士感觉到一股压力,一个个都把头底下,不敢直视阿依慕目光。

    阿依慕扫视许久后道“我叫阿依慕,从今往后便是你们可……你们教官,本教官赏罚分明,立功的赏,有过的砍,懂了吗?”

    八旗兵大气都不敢出。

    阿依慕道“很好,接下来都给我跑起来,跑第一的,本将重重有赏!跑最后的,砍!懂了吗?跟上!”

    说完,阿依慕一抖缰绳,骊龙四蹄却跑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两三步便越出了拒马壕沟,当先去了,八旗兵恍然大悟,纷纷趋马跑出军营。

    经过胤祚和巴海身边时,甚至无人看到他们。

    等八旗兵全出冲出营门时,巴海望着烟尘道“杀人立威,再给些甜头安抚军心,福晋果然懂练兵之道。”

    胤祚苦笑道“我从其中看到不少葛尔丹的影子,恐怕蒙古人便是如此练兵的。”

    “蒙古铁骑天下无双,葛尔丹更是草原英雄,我觉得二营在福晋手下会成一只强军。”

    胤祚苦笑,强军不假,但手段未免血腥了些,与他近代骑兵的构想似乎相去甚远了。

    接下来几天,每天都能听到阿依慕砍人,或是阿依慕赏了某人。

    二营成了新军中最特别的一营。

    与此同时,军中学堂落成,胤祚炮兵营全员,外加全军所有队官以上军官全部要来学习认字。

    此举自然是引得一片怨声载道,但当胤祚颁布不认字便不可做军官之后,所有的怨言都消失了,甚至还有些人主动来学堂旁听。

    学堂只能容纳两百人,只能每天分时段授课,场场都是爆满,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

    火器厂的第一批火炮已经运抵军营,这门炮是火器厂两位大匠及梅文鼎最新研制的结果。

    铁模分层铸造的炮身,铁箍包裹,内刻膛线,可以发射挂铅的圆筒状子母弹,也可以发射实心弹和葡萄弹。

    整个炮身的铸造和膛线炮弹的设计都是经过梅文鼎严密的精算,基本达到最佳性价比与稳定性。

    首批火炮只有十门,信号被胤祚命名为神威二型野战炮。

    自火炮运抵军营后,剧烈的爆炸声,就再也没有在军营上空停歇过。

    很快当列兵开始训练三段击后,火炮声中还夹杂这火枪齐射的噼啪声,每日不绝,周围不仅野兽散尽,连飞鸟都不至……

    。

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年将至() 
阿依慕对骑兵二营的训练,像极了成吉思汗时代的训法,与胤祚所追求的近代骑兵相去甚远。

    不过话说回来,胤祚对骑兵一道还真的是知之甚少。

    理论上,近代骑兵使用的也是冷兵器,其装备造价甚至远低于古代骑兵,冷兵器肉搏时,未免就一定完胜古代骑兵。

    历史战绩中,凡是与近代骑兵交手的,基本都不是全盛时期的古代骑兵。

    例如僧格林请的蒙古铁骑,不要说与成吉思汗时代相比,就是比之葛尔丹时代也是相去甚远。

    八里桥之战时,一位法国军官曾记录了这么一件事,他们正在行军,忽然一伙蒙古骑兵摸到了近前,法国人阵型极差,被骑兵冲击必败无疑,然而蒙古骑兵却未发起致命的冲锋,而是玩起了骑射,放过了绝好的战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既然决定了让阿依慕训骑兵,便给她时间,放手试试,反正新军也是初创,摸着石头过河吧。

    与不确定的骑兵相比,列兵和炮兵们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不论是纪律性、服从性还是战术动作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教导团也基本掌握了训练方法。

    新军的训练步上正轨,胤祚也从中解放出来,不需要整天看着了。

    从军营脱身,回到齐齐哈尔城,胤祚才发现,不过是走了三个月,齐齐哈尔又积累了一大堆公务,梳理起来当真是千头万绪。

    虽然每日忙的连轴转,但每当胤祚看到齐齐哈尔万家灯火的景象时,内心就会觉得充满成就感。

    冬季的齐齐哈尔酷寒无比,大雪一旦降下,直至初春都不会融化。

    秋日里金黄一片的麦田都变成白茫茫的旷野,城里也是到处也是纯白一片,只有各家烟囱里的烟尘才显示出浓浓活力。

    受鹤岗煤矿影响,齐齐哈尔碳价持续走低,昔日香山居士笔下《卖炭翁》的场景,在齐齐哈尔早就绝迹了。

    只是家家户户燃烧煤炭,让齐齐哈尔的空气变得没那么清新,虽然绝大多数人觉得和温暖比起来,空气根本不算什么,但胤祚还是将蜂窝煤的有关技术写了出来,交给火器厂的人去研究。

    胤祚记忆中,蜂窝煤是将煤灰用水搅拌,用模具压成蜂窝状,晒干后所得,制作非常简单,燃烧起来清洁高效,又安全方便,是十分理想的燃料。

    胤祚站在副都统府衙门前,眺望人流如织的景阳大街,大雪纷纷扬扬,天色阴沉,但人们脸上却充满了幸福笑容。

    景阳大街上新开了一家德州扒鸡店,生意十分火爆,满大街都能闻到那股诱人的鸡肉香味,进去的客人馋的直流口水,出来的客人拍着肚子心满意足。

    吃完了扒鸡还不算完,还要去隔壁混堂里泡个汤,冬日里洗热水澡的销魂滋味,如今普通百姓也享受的到了。

    碳价便宜,混堂票价也低,热水澡慢慢泡上一个下午,出来浑身轻飘飘,正好也到了晚上,便可以再去几条街外福满楼来上一顿羊肉火锅。

    冬天窗外大雪纷飞,窗内火锅热气腾腾,这种天气吃火锅别有一番滋味。

    吃完火锅出来后,有家的就要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没家的还可以去窑子里,“帮扶”下那些可怜的女人。

    这样的生活如今早就不是八旗子弟的专利了,但凡有手有脚的人,都能隔三差五的这么享受一次。

    被升做通判不久的周家麟正站在胤祚身后,怀里抱着一大堆公文,一本一本的念给胤祚听。

    胤祚不愿在府衙的漆黑屋檐下办公,他也就只好跟着出来冷风呛气的站着。

    “……入冬以来,齐齐哈尔各地开始铺路,现已造桥两座,修路三千余里,从松花江到齐齐哈尔如今只需六个时辰……”周家麟读道。

    胤祚挥挥手打断道“别表功了,他要什么?直接念。”

    “还要再拨五千两银子,外加多调五百民壮……”

    胤祚想了想道“银子给他一万两,至于民壮,没有。让他自己想办法,齐齐哈尔现在最精贵的就是人,大家银子多了,很多人都拿银子顶徭役,劳工不好找啊!”

    胤祚叹口气,又是高兴又是伤脑筋。

    周家麟将公文递给一旁的笔帖式,笔帖式拿笔将胤祚的批示写好,将公文整齐的放在桌上。

    “长白山一带近来又有李朝采参人越界,现官府已经抓了十余人,请示王爷如何发落?”

    胤祚微怒道“这群笨蛋,人都被官府抓了,我还能怎么发落?以往如何,这回便如何吧。下次知会巡逻兵丁,遇到越界的李朝人,先警告,警告不成直接砍人,全砍死了就当没这回事;有活口跑回去了,就说当成了山贼,抓起来再放回去,真是便宜他们了!”

    周家麟嘴角抽了抽,将公文递给笔帖式,然后想了想道“王爷,下官听闻李朝最近不太太平,南人西人争端愈加剧烈,西人因贪墨案牵涉了许多人,已被南人逼得节节败退……”

    胤祚淡淡道“张玉贞要倒霉了……李朝局势要密切关注,但不可轻举妄动,明白吗?”

    周家麟拱手道“下官明白。”

    然后他继续拿起公文道“王爷,大兴安岭边境来报,日前俄国征粮队共六队,两百三十一人申请返大清过年……”

    胤祚望着天空叹口气“是啊,马上又要过年了。”

    接着他对周家麟道“征粮队的日子过得好吗?”

    “西伯利亚本就是苦寒之地,人口极少,被征粮队劫掠了这么多年,早就民不聊生,征粮队无粮可征,日子自然差了很多,再加上几个月前,黑风寨二当家死在大清,征粮队最大的一股势力做了鸟兽散,现在不少人都想要回来。”

    胤祚冷哼“都是手上有大清人命的,以为在苦寒之地效力几年便能洗脱罪名吗?告诉各地知县,若是有人趁年节期间为非作歹,或者年节过后逃逸,不离大清的,抓住之后以往罪过并罚,且从此不准踏入大清半步!”

    周家麟还在读公文,胤祚却走神了“周通判,你过年不回家看看嘛?”

    周家麟一愣,继而笑道“多谢王爷关心,府衙封印时,下官自会归家。”

    胤祚点点头“回去就好,我府里有根三百年的人参,回去时,给令尊带去吧。”这根人参是云婉儿准备的寿礼之一,放在他府上只能白白损失药性,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周家麟惊道“王爷,此物太过贵重,这可使不得啊……”

    胤祚笑笑“没什么使不得的,就这么定了。”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年会() 
春节,对大清人来说,远没有后世那么重要。

    只是在胤祚的影响之下,齐齐哈尔的春节也变的无比热闹。

    春节还未至,大街小巷中,鞭炮声就已不绝于耳,空气中满是硫磺火药的味道,地面上也满是鞭炮爆炸后的鞭炮屑。

    银行和百事行的年会也在过年前的三天如期召开,年会结束后,胤祚便会给两行所有员工放半个月的探亲假,好好陪伴家人。

    年会选在了百事行的总部大楼,这里占地很大,可以容纳两行的行长和行首、掌柜们。

    托东北织造局郎中的福,胤祚现在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在年会上现身了,并总结了两行一年来的发展和对今后的展望。

    其实也无需胤祚多言,他又是皇子又是王爷的身份一摆出来,两行有了这么大的靠山,所有掌柜的心里顿时都充满了信心。

    胤祚是极放心云婉儿和吴泽的,几个月来忙于齐齐哈尔军政,对于两行的发展都没怎么上心。

    直到年会时,胤祚才知道,两行已经完全彻底的占领了整个关外,南至山海关,北至外兴安岭,西至喀尔喀草原,东至长白山鸭绿江,凡是有人聚居之处,就有两行身影。

    可以说,在关外,两行彻底达成了胤祚一直追求的目标——垄断。

    现在只要胤祚一句话,整个东北的棉价就会涨到一千两银子一匹,跑遍整个东北都没第二个价格。

    胤祚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