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装弹了,因为枪管增加了凸起的膛线,导致装弹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能把子弹添到枪管底部,不得不拿着长杆和锤子砸进去,射速比一般的滑膛枪满了不少,只能做到一分钟一发。

    而且这种装弹方式对枪管的磨损也很大,在射击时,铅弹也容易留挂铅,火药的残渣也不易清理。

    了解了枪械的性能后,胤祚问戴梓:“这枪的产量如何?成本又如何?”

    戴梓一愣,没想到胤祚会问这个问题,他之前替康熙仿造火枪火炮的时候,只有结果才是重点,至于花多少银子?大清朝富有四方,又岂会在乎那么一点银子。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老实道:“回殿下,这枪是草民亲自组装的,草民现在四五天便可造出一支;这枪要废不少生铁,还需要手艺精巧匠人制作打磨,最后由草民组装,一支大约要七八两银子。”

    清朝的一支鸟铳大约需要四两银子,而这燧发枪的成本竟是鸟铳的两倍,而且这还没有算上戴梓的人工成本。

    胤祚笑道:“戴先生研制此枪甚好,只是若是要用这种火器来装备部队却是太昂贵了,先生不妨接下来研究一下如何改进生产工艺,不过现在已经到了校场,不如随我去看看那门十二磅炮吧。”

    戴梓一听要去看炮顿时来了精神,他早就听胤祚说过,齐齐哈尔有一门缴获自俄国的火炮,可惜火炮体积庞大,不方便拿出来展示,所以一直未能看到,今天能得偿所愿,如何能不激动呢。

    跟着胤祚走到一处棚屋下,戴梓一眼就看到了那门闪着银光的十二磅炮。

    戴梓围着火炮转了几圈,又从怀中拿出卷尺,仔细的测量起火炮的口径、长度、炮壁厚度等数据,又从怀中取出了一个精致的小锤子,轻轻敲打了几下,甚至连炮弹的大小、重量也没有放过。

    等戴梓一套动作做完,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了,这时他才想起来胤祚还在门口站着,连忙告罪。

    胤祚随和的挥了挥手道:“不妨事,戴先生既然有兴趣,不如近日就把这火炮拿出去试射几发吧。”

    说完,就命令绿营兵将火炮推出城去,一直离齐齐哈尔五十里,才找到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随行的是那三百绿营兵,他们都换上了长枪和统一的军装,长时间的队列训练,让他们行进和站立非常整齐,在这个时代俨然是仪仗队一般的水准。

    就连戴梓也忍不住称赞了两句。新兵第一次执行正式的任务,一个个身板挺得笔直,眼中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将火炮推到了预定位置,找来士兵进行操作和开炮,胤祚没有操作火炮的经验,万一弄炸膛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戴梓作为火器专家,自然也兴致勃勃的参加清理炮膛、装填火药、装引线、压实火药、装弹等过程。

    等一切准备活动完成了,士兵们拿来火把,点燃了引线,火光一闪,只听轰隆巨响,炮口冒出火光,同时大炮在后坐力下猛地往后滑出两三步。

    两三里外的一处草地上,突然掀起一阵泥雨,然后炮弹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往滚去,许久之后才停了下来。

    如果实在战场上,那这一发炮弹,就已经在敌人的阵型中开出一条血沟了。

    接下来,戴梓又以不同的装药量和不同俯仰角,试射了几炮,并记下了每次射击的数据;然后又开始测试葡萄弹,一发葡萄弹发射出去,前方五百多步的草地上瞬间就泥土纷飞。

    一大片扇形草地掀去了踪影,如果打在敌军阵型中,绝对是一片血雨腥风。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是葡萄弹的射程,也比滑膛火枪远上好几百步,所以火炮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无敌的大杀器,战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火炮数量的比拼。

    测试许久之后,戴梓跑到胤祚身前说道:“殿下,俄国人这火炮,射程、威力都和红衣大炮相仿,不过这种火炮的炮壁更薄,炮管也更短,同时铸炮用的钢材也比红衣大炮好很多。另外,那所谓的葡萄弹,五百步内,扇形之地,一发即成死地,威力颇为不俗。”

    “能仿制吗?”胤祚最关心的也只有这个。

    戴梓自豪的一笑:“殿下,不仅能仿制,草民还能做的更好。”

    “哦?怎么做?”胤祚好奇的问道,毕竟这十二磅火炮的各项数据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想要提升威力就只有提升口径,相应的成本也会提升,算不得更好。

    如果是加装膛线的话,又会使炮管的口径缩小,而且还有容易炸膛等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十二磅火炮已经是当前火炮的顶峰了,胤祚实在是想象不到,戴梓究竟该如何加以改进。

    “草民发明了一种子母炮,可以在一千步到死五百步内达到葡萄弹的效果。”

    “可有成品?”

    “草民已经派人去取了。”

    片刻之后,几个绿营士兵提来了一篮子炮弹,这种炮弹乍看上去,与实心铁弹并不不同,只是在顶部有个小孔。

    “殿下请看,这这外面的是母弹,每个母弹之内都装着大量火药和四十余枚铁珠,是为子弹。”戴梓拿起其中一颗炮弹道,“发射之时只需在顶端的小孔中插入引线,并在点燃引线之后发炮,则此弹就会在敌人上方爆炸,铁珠也会颗颗激射出去,锐不可当。”

    胤祚颇为诧异,从设计思路上来说,这分明就是后世榴散弹啊,就像拿着把散弹枪在敌人的脑袋顶上开火一般,兼具了实心弹的射程和葡萄弹的杀伤力,是非常厉害的大杀器。

    历史上榴散弹是在十九世纪初期才问世的,而戴梓居然整整把榴散弹提前了一个世纪。

    强忍着内心的激动道:“来两发试试。”

第一百七十章 法令() 
    不得不说,榴散弹的发射和爆炸,极具观赏性。

    因为填装的黑火药,榴散弹在爆炸的时候会在空中留下一阵浓烟,白烟之中又有数道火光闪过,铁珠像是小火球一般飞射出去,在空中留下长长的烟道,空中烟团像是个炸了毛的海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圆形炮弹的原因,铁珠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覆盖面积很大,也有很多铁珠打到了天上。

    想要集中散弹发射的方向,就必须改变炮弹的形状和结构,改成后世的圆柱形,但那样的话要想不让炮弹在空中翻跟头,又需要给炮管刻上膛线,陷入了技术难题,在现有的条件下几乎是达不到的。

    胤祚胡思乱想的时候,戴梓又试射了几发炮弹,每次的远近都不尽相同,戴梓通过加长或剪短引线,来控制爆照的时间,使得爆炸总能在半空中完成。

    不过以这种圆形榴散弹的特性,就算落地再爆炸,威力也几乎不受影响。

    戴梓试射完了之后,胤祚走到他身边道:“戴先生,火器厂很快就会落成,我希望你能仿制出这种十二磅炮,并且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同时滑膛燧发枪,需要生产三百支……”

    在胤祚和戴梓商定,火器厂今后的任务时。李庆看着那门大炮前面满目疮痍的土地怔怔出神,他见识过朝廷的红衣大炮,无非是把个铁疙瘩射出几里远,攻坚尚可,伤敌极差。

    然而眼前不断冒着硝烟的草地,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冲击着他对火炮的认知,也许不久之后,火炮会超过刀剑,甚至超过满人的弓马骑射也说不定。

    李庆望向胤祚,眼中流露出即畏惧又崇敬的神色。

    有了戴梓的帮助,火器在设计思路上已经没有任何难度了。

    现在制约火器发展的关键成为了冶炼和铸造水平,俄国人的十二磅炮比大清的红衣大炮耗材变少,而威力不变,就是因为使用了更好的钢材。

    大清现在铸炮多采用沙模铸炮或者泥模铸炮,这种铸炮方式会让炮身中存有大量泥沙,铸出的大炮表面也不够光滑。

    至于加以改进的方法,胤祚就只能交给工匠们去研究了。

    十月初,火器厂落成了,五百多名工匠连同他们的家属住进了火器厂中。同火器厂一起出现的,还有胤祚的两道法令——《专利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

    戴言看着火器厂里宽阔的房间不禁有些呆滞,房间中家具一应俱全,而且全都是用昂贵的黄花梨打造,房间中都能闻到淡淡的木香。

    屋子中间,搭着一个炉子,炉火烧得正旺,烘的整个屋子都暖洋洋的,炕上也是暖烘烘的,而且床套被褥全是最新的,被面赫然用的是苏绣。

    那种千针万线织出来的艺术品,一般的官宦人家都会拿个框裱起来,在这里竟然被用作被面。床褥中都是厚实而柔软的棉絮,躺在之中像是躺在了温暖的云团上。

    更关键的是,这只是她一人的房间,那位神通广大的副都统大人给戴家的每个孩子都造了一间单独的屋子。

    就算是在他们父亲被贬之前,他们也没有这种待遇。更何况在盛京的这段日子里,他们一家人挤在一间破旧的瓦房里,睡觉时连翻身都苦难。

    戴言知道新家应当会宽敞不少,但没想到竟然会宽敞到这样。而这些都是他父亲的火器知识换来的,想到这里,戴言不禁暗暗下了决心。

    出门就去找她的父亲了,他们一家人被安排在一个院子中,院子里有七八间房子,除了每个人的卧房以外,还有书房、厨房、杂物间等等,甚至还有六个伺候他们起居的下人。

    戴梓虽然原先受到康熙帝的器重,但毕竟没有功名在身,官也不大,加上为人刚正不阿,除了俸禄也没有别的收入,家中很节俭,也就比普通富农好上一些,何曾有过这像官宦家的少爷小姐一般的生活。

    她父亲不在房间中,他搬到火器厂根本就没来看自己的住的地方,直接就去厂房区了。

    厂区和住宿区挨得不远,一路上,到处都是妇人和孩童,他们都是火器厂工匠们的家属,从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气,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的住处还是很满意的。

    厂区的门口有两个站的笔直的绿营兵把守,这两人站岗的时候动也不动,活像两截木头桩子,这两人见到戴梓一个小姑娘跑了过来,说什么也不放她进去。

    戴言没法办只好原路返回,回身的时候恰好无意中看到了布告栏,见上面已经贴了两张告示,周围还有几个妇女围着看。

    “她婶子,这上面写的啥啊?”

    “一个是什么教育,一个是什么保护。”

    “你们别看俺,俺也没念过私塾啊,还是要等咱们男人晚上散了班,再来看吧。”

    那群夫人们叽叽喳喳的说道,戴言从她们身旁挤了过去,仔细的看起来,她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却和哥哥们一起读过好几年书,因此还是认得字的。

    “那上面写的是《专利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戴言说道。

    “哎呀妈呀!这有个女先生识字,先生快俺们大家念念呗。”一个妇人嚷嚷道,特有的东北女人的大嗓门和豪爽性格。

    戴言被称作女先生心里还有些高兴,就把两个告示上的内容大声读了一遍。她越读越是惊讶,读完了之后久久合不拢嘴,没想到那位福都统大人经有这么大的手笔。

    而周围那群女人全是一脸迷茫的表情,半晌才有人问道:“女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