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条规定一出,银票瞬间拥有同银子一样的购买力,百姓们纷纷用手中的银票进行消费,而商贩们找零时也会用上银票。

    不到一个月,市面上除了一些散碎银两之外,连一锭十两以上的银子都看不到了。

    而原先持有活期银票的储户们,也渐渐习惯了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一时间,银行中前来兑换银票的人大大减少。

    银行借着这股风潮,将支行开到了齐齐哈尔下属的每一个县,就连人口最少的龙江县,都有一个由二十个伙计组成的支行。

    刘永强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他全家总共十亩地,其中八亩种了玉米,两亩红薯,还在山坡上种了些土豆,总共收获了六千多斤的粮食,交了田赋又留了一部分自家吃的,剩下的居然还卖了十两银子。

    这在他们老家是全家人五年的收入,而在齐齐哈尔,这只是半年的产出。

    当朝廷的小吏来收粮食的时候,刘永强一家人激动的就要跪下来了,把那小吏都吓了一跳。

    拿到十两银子的银票时,刘永强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毕竟这么一张纸片,怎么也没有沉甸甸的银子让人心安。

    直到他今天进城卖货之后,刘永强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原来城里的人,竟然全是用银票交易的,大街小巷除了铜板和银票,见不到一块银子的身影。

    用银子买了几匹棉布,准备让婆娘给家人做一身新衣裳;还买了点羊肉、核桃、胡椒等吃食和调味品,既然手里有了银子生活就要改善一些不是。

    他甚至还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个拨浪鼓和长命锁,这种孩子的东西,在他小时候,可是只有地主家的儿子才有的,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有一天用上。

    买的东西虽多,但他却步履如飞,因为他还从城里买了辆牛车,那拉车的大黄头膘肥体壮,牙口极好,虽然要价三两银子,但他也咬牙买了下来,有了耕牛,他就能耕更多的荒地,种更多的粮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的。

    回到家中,把牛牵到牛棚里,绑好了,又精心的撒上草料,这才放心的把买来的东西搬回家去。

    这牛棚是刘永强找百事行的木匠和泥瓦匠们造的,只用了三钱银子,造的结结实实,比他自己动手强上了一万倍,虽然他婆娘埋怨他乱花钱,但是看到建好的牛棚再就不抱怨了。

    刘永强还在心里盘算着,等下一季的粮食收了,他就再围着自家房子,造一圈围墙,围出个院子来,等过几年,就再起一间瓦房,给弟弟说一房媳妇。

    想着以后的生活,刘永强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身上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回到家里,他婆娘早就准备好了午饭,给他递上毛巾,擦擦汗,就坐在了桌子旁边。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百万两() 
    “六爷,你真的要向银行贷一百万两银子”直到站在胤祚面前,云婉儿还是忍不住问道。

    虽然一个多月前,她就收到了胤祚的消息,齐齐哈尔要以税收抵押,借贷一百万两银子,五年内分期偿还。

    但直到亲身面对胤祚,云婉儿还是不太敢相信,忍不住再三确认。

    胤祚笑道“怎么,云大掌柜怕我们还不起”

    云婉儿缓缓点头“有点”

    胤祚气得给了云婉儿一个脑瓜崩,没好气的道“快把银子交出来,办成了这件事,银行也有好处”

    云婉儿捂着额头,有些委屈的道“银子还在路上呢,这笔银子数额这么大,光是马车就用了上千辆呢,还有随行的伙计,护卫的镖师,林林总总也快三四千人了。”

    见胤祚沉默不语,云婉儿犹豫了一下,又道“六爷,婉儿一路上,也知道齐齐哈尔的情况了,您想靠银子来平籴粮食,这婉儿明白,可是收这么多粮食上来,也没有销路啊,整个东北都受了齐齐哈尔的影响,连带着喀尔喀和朝鲜都粮价低迷,这么多粮食放在粮仓里只能烂掉啊。”

    胤祚闻言笑笑,赞许的道“柳掌柜倒是没看错,你这经济眼光都是有几分大掌柜的意思,不愧是我的徒弟。”

    云婉儿面色微红“哎呀,六爷你还开玩笑就算是平籴法,也要有买有卖的,但您推广的作物如此高产,整个东北未来十几年都难有荒年,收上来的粮食根本卖不动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胤祚故作神秘的一笑,“银子虽然没运过来,但是收粮食的事情却不能再拖了,你赶快让齐齐哈尔分行印制银票,面值分为,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这几种,直接印一百万两出来。”

    云婉儿一脸迷茫,转而恍然大悟,惊喜的道“六爷你莫非是想借此推广银票”

    “嘘”胤祚做了个禁声的手势,“快去办吧。”

    三天之后,齐齐哈尔的小吏们,赶着马车,走街串巷的开始收购粮食了,虽然收购价格略低于往年市价,但比现在市价已经高出十几倍了。

    虽然支付方式,是用的银座银行定期存银的银票,但一两银子的银票,总比一个铜板好,一时间百姓们积压的粮食,纷纷向官府的粮仓涌去。

    联手打压粮价的粮商们,也纷纷提升了价格,粮食的市价很快也上涨起来。原本贱如泥土一般的粮食,终于又精贵了起来,地里停顿了许久的粮食收割,也再次红火。

    还是有不少人对银行的银票还心存疑虑,这薄薄的银票,虽然做得精致,但说穿了不过就是张纸,哪有银子在手踏实。因此不少人还是选择将粮食卖给粮商们,虽然价格低得多,但好歹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朝廷的采购进行了十几天后,百事行放出话来,可以使用定期银票购买百事行商品,且与现银购买力相同;无巧不成书,同一天,齐齐哈尔官府也规定,商人可以以银行银票缴纳税款。

    这两条规定一出,银票瞬间拥有同银子一样的购买力,百姓们纷纷用手中的银票进行消费,而商贩们找零时也会用上银票。

    不到一个月,市面上除了一些散碎银两之外,连一锭十两以上的银子都看不到了。

    而原先持有活期银票的储户们,也渐渐习惯了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一时间,银行中前来兑换银票的人大大减少。

    银行借着这股风潮,将支行开到了齐齐哈尔下属的每一个县,就连人口最少的龙江县,都有一个由二十个伙计组成的支行。

    刘永强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他全家总共十亩地,其中八亩种了玉米,两亩红薯,还在山坡上种了些土豆,总共收获了六千多斤的粮食,交了田赋又留了一部分自家吃的,剩下的居然还卖了十两银子。

    这在他们老家是全家人五年的收入,而在齐齐哈尔,这只是半年的产出。

    当朝廷的小吏来收粮食的时候,刘永强一家人激动的就要跪下来了,把那小吏都吓了一跳。

    拿到十两银子的银票时,刘永强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毕竟这么一张纸片,怎么也没有沉甸甸的银子让人心安。

    直到他今天进城卖货之后,刘永强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原来城里的人,竟然全是用银票交易的,大街小巷除了铜板和银票,见不到一块银子的身影。

    用银子买了几匹棉布,准备让婆娘给家人做一身新衣裳;还买了点羊肉、核桃、胡椒等吃食和调味品,既然手里有了银子生活就要改善一些不是。

    他甚至还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个拨浪鼓和长命锁,这种孩子的东西,在他小时候,可是只有地主家的儿子才有的,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有一天用上。

    买的东西虽多,但他却步履如飞,因为他还从城里买了辆牛车,那拉车的大黄头膘肥体壮,牙口极好,虽然要价三两银子,但他也咬牙买了下来,有了耕牛,他就能耕更多的荒地,种更多的粮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的。

    回到家中,把牛牵到牛棚里,绑好了,又精心的撒上草料,这才放心的把买来的东西搬回家去。

    这牛棚是刘永强找百事行的木匠和泥瓦匠们造的,只用了三钱银子,造的结结实实,比他自己动手强上了一万倍,虽然他婆娘埋怨他乱花钱,但是看到建好的牛棚再就不抱怨了。

    刘永强还在心里盘算着,等下一季的粮食收了,他就再围着自家房子,造一圈围墙,围出个院子来,等过几年,就再起一间瓦房,给弟弟说一房媳妇。

    想着以后的生活,刘永强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身上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回到家里,他婆娘早就准备好了午饭,给他递上毛巾,擦擦汗,就坐在了桌子旁边。

第一百六十五章 准格尔菜() 
    今天的午饭都十分新奇,除了有刘永强认识的地瓜粥,以外,别的居然都不怎么认识。

    中间一个大碗,放满了巴掌大的饼子,不过和他们平常吃的那种黑了吧唧的不一样,这种饼子黄橙橙的,看着很讨喜。

    窝窝头旁放着一碗浆糊,和他吃过那种令人恶心的野菜浆糊不同,这个浆糊是乳白色的,又有点泛黄,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他婆娘这时道:“当家的,今天咱们吃玉米面饽饽和土豆泥,觉得噎得慌就喝碗红薯粥。”

    “你咋会做这些东西的?”刘永强有差诧异的道。

    “还不是朝廷的官爷们教的。”

    “官老爷们会教这些东西?”

    “可不是吗?这几天你在地里忙活不知道,朝廷的官老爷都来了好几拨了,有嘘寒问暖的,有教手艺的,还有就是教怎么做这些吃食的。快点吃吧,粥凉了不好吃。”

    一家人齐齐的喝了口粥,甜丝丝的,一口气把粥喝完,又用舌头把碗底添了个干干净净,刘永强的弟弟放下碗说:“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去朝廷里,做个为民办事的好官!”

    刘永强和他婆娘听了都是大笑:“哈哈哈,朝廷的官爷都是天上神仙转世,怎么能是我们这些小百姓们能当的,别想了,快吃吧!”说着他婆娘又给自己小叔子盛了一晚红薯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饱了可不行。

    直到八月中旬,粮食的大收购才接近了尾声,这段时间,齐齐哈尔的官吏们是没日没夜的工作,工作到三更之后是经常的事情,有的小吏甚至通宵达旦的赶路,只为了给更远地方的乡亲送上新粮食的吃法。

    各地官府的粮仓、府库也早就塞满了,胤祚不得不在齐齐哈尔城外修了几十栋新的筒式粮仓,看起来像是一大排大烟囱。

    随着粮仓建成,装满,今年齐齐哈尔粮食产量也统计出来了,总产量接近一百七十万石,官府各地粮仓中的粮食加起来有近百万石,为了收购这些粮食,一百万银子的银票,几乎全部撒了出去。

    胤祚此时正站在齐齐哈尔的城墙上,眺望远处那几十个大烟囱,面上浮现微笑。他身后的云婉儿和吴泽则都有些忧色。

    “六爷,虽然你发明的土豆泥和玉米面饽饽等吃食不错,但就算全齐齐哈尔的人全吃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么多粮食也吃不完啊。”云婉儿显得忧心忡忡。

    “你们猜猜,我明知道玉米产量比土豆和红薯低,还让百姓们多种玉米是什么原因?”胤祚问道。

    “呃……因为玉米秸秆高大,可以烧火?”云婉儿猜测道。

    吴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