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谅祚却紧皱着眉头说道:“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但好吃,而且有时候还很容易砸死人,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得到大同和朔州是好事,可是皇叔觉得耶律重元会善罢甘休吗?”

    委哥宁令立刻向李谅祚问道:“陛下,您是担心耶律重元借此和我们开战。”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我们在燕云只有五万兵马,而且防守的地方又多,一旦两军开战我军就会立刻陷入不利的地位,再说现在我夏军正在整训之中,还不是和辽国开战的时候。”李谅祚说道。

    诺移赏都对李谅祚说道:“陛下,既然您不想打这一仗,就你必须想办法避免,微臣以为如果想要避免和耶律重元发生冲突的话,必须割让出一部分利益。”

    诺移赏都的话虽然说的很含蓄,但是李谅祚也听明白了,这块已经吃到嘴里的肉还要吐出来一部分,可是在李谅祚看来既然已经吃到嘴里了,哪里还有吐出来的道理啊!现在李谅祚还抱有侥幸心理,他希望耶律重元能够默认夏军进驻大同的实事,如此夏军既不用与南辽军发生冲突,李谅祚也不用将到嘴的肥肉让出一部分。

    可是耶律重元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李谅祚和六位内阁大臣商议了两个多时辰,也没有商议处一个满意的方案,最后李谅祚拍板决定,在等等看看这件事如何发展。

    再说大同,在协议签订之后短短一天的时间内,就有三万夏军进驻到了大同,另外还有一万大军进驻到了朔州各地,随着夏军到来的还有大量的物资和守城器械,整个大同一时之间变得固若金汤,夏军与大同守军组成联军共同抵抗耶律重元的南辽军,为了与耶律葱油饼抗衡,老将集辣思义亲自坐镇大同。

    在得知夏军进驻大同之后,耶律重元大怒立刻挥师进攻,大同的东门外,耶律重元骑在战马上看着夏、辽两个旗帜插在大同的城头上,紧紧的皱了皱眉头,果断的下令道:“大纛传令,大军猛攻大同。”

    随着耶律重元的一声令下,数万大军如连绵不绝的海水向大同城扑去,可是现在的大同早已经今非昔比,里面有三万精锐的河套军驻守,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大同就如同屹立在大海中的一块礁石,无论海水如何的凶猛,礁石始终不动,在进攻受挫之后,耶律重元也明白现在想要拿下大同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于是在摸清大同的防御之后下令撤军。

    虽然南辽军的第一次进攻受挫,在回到大营之后立刻将郑浑叫了过来,由于燕王耶律沐重新接手了南路的南辽军,而且两军现在距离也不是很近,所以耶律重元就将郑浑再次召回到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

    “微臣参加陛下。”郑浑进入中军大帐之后向耶律重元行礼道。

    耶律重元坐在龙椅上懊悔的说道:“丞相请坐,朕真不应该当初不听先生之言,白白错失了大好战机,现在大同已经有夏军进驻,先生以为我们应该如何?”

    郑浑立刻对耶律重元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大同必须掌握在陛下的手中,因为大同将来会是我们抵御西夏东进的一个重要的屏障,所以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拿下大同;

    其实陛下不用如此悲观,虽然如今大同的局势有些恶化,但是总体的局势还是对我们有利,大同现在处于我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只要我们断其粮道,无论城内有多少守军,大同最终的结果都是必然失守。”

    耶律重元点了点头说道:“丞相所言正是,只是这局势如果拖延下去的话恐怕会对我们日渐不利啊!这几日太子来信说耶律洪基在北境骚扰日渐增强,很有大举进攻的架势,所以我军不能在大同耽搁太多的时间,也不能浪费太多的兵力。”

    郑浑对耶律重元说道:“陛下放心,如果微臣所料不错的话,不出几日夏军就会主动退出大同。”

    耶律重元有些不解的说道:“先生的意思是,李谅祚会将到手的大同拱手让出,这怎么可能呢!这吃到嘴里的肥肉,李谅祚又怎么可能肯吐出来呢!”

    感谢幸运的每一天的推荐;这两天天宇还能坚持,等过两天忙了就不知道了,天宇尽量坚持吧!尽量保证一天一更。

    (本章完)

第148章 进退维谷(上)() 
夏军和南辽军在大同发生冲突的事第一时间被集辣思义送到了李谅祚的面前,对于李谅祚来说怕什么来什么,虽然夏军不畏惧作战,可是这作战也要分时候,李谅祚作为西夏的皇帝,要从全局来考虑,随着西夏的地域越来越广阔,不能什么事都拍脑袋决定了。

    深夜御书房内,李谅祚单独召见了委哥宁令,对于这位皇叔李谅祚可以说信任到了极点,只要是委哥宁令提出来的事情,李谅祚基本上都同意,在如今的西夏委哥宁令可以说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谅祚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对委哥宁令说道:“皇叔,朕决定要亲自去大同一趟。”

    李谅祚的话音刚落,委哥宁令就立刻反对道:“陛下不可,你是一国之君,怎可将自己置身与险地,老臣坚决不同意。”

    李谅祚看着委哥宁令焦急的样子,笑道:“皇叔,您听我把话说完嘛!”

    “没什么好说的,不行就是不行。”委哥宁令坚持道;“现在大同的局势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去了又有什么用,实在不行我们就跟耶律重元打。”

    “皇叔,你是行政使对于我们大夏国的情况在清楚不过了,您说现在我们有本钱打嘛!”李谅祚满脸坚定的说道;“除了河套军以外各地边军都在整训,还有新训练的一部分中央军,各地的基础建设,农田水利的投入等等,早就将国库中的钱给分完了,这仗要是打起来,朕还真不知道到哪里去筹措军费;

    再说了我们这一打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我们和耶律重元拼个两败俱伤,到最后捡便宜的还是耶律洪基,这不成了给他人做嫁衣了嘛!所以这仗绝对不能打。”

    委哥宁令看到李谅祚如此坚定于是说道:“既然这样,那就我去大同,难道你还不相信皇叔嘛!”

    李谅祚继续给委哥宁令做工作道:“皇叔,您都这把年纪了就不要去了,再说很多事情没有朕根本解决不了;皇叔,您就放心吧!这一次朕不会意气用事,绝对不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地。”

    看到李谅祚已经作出了如此决定,自己百般劝说也无用,于是只能同意道:“好吧!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那老臣也就不在劝说了,陛下您不要嫌弃老臣唠叨,您是一国之君身系天下安危,希望陛下以国为重。”

    “皇叔教诲,朕深记于心。”李谅祚诚恳的说道。

    在说服了委个宁令之后,其余的大臣和后宫的嫔妃就好办了,于是在经过简单的准备后,李谅祚从中央军大营内抽调第八营一万重甲骑士,带着小卓子和第八营主将梁格嵬离开了兴庆府,踏上了前往大同的路程。

    从兴庆府到大同,李谅祚可以说是一路之上快马加鞭,那也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在这十天内大同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如今的大同已经被耶律重元给团团包围了,大同城完全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另外原本准备运往大同的一部分粮草也被耶律重元给劫了。

    在大同一带,李谅祚的夏军完全处于劣势,在大同被围的情况下,李谅祚不可能在进入到大同城了,只能在大同以北的焦山驻军,还别说李谅祚的战略眼光可不是盖的抢点很准,焦山这个地方对于大同来说平时没有那么重要,最多也就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毕竟后边还有大同这座坚城呢!

    可是现在大不相同了,大同如今还在夏军的手中,李谅祚完全可以和城内的夏军来个内外夹击,虽然不一定能够击溃南辽军,但是让城内的夏军冲出来绝对不是问题。

    焦山李谅祚的大营内,李谅祚坐在帅椅上,小卓子身穿盔甲侍奉在一旁,在李谅祚面前的帅案上摆着的是刚刚送来的南辽军在大同外围的布防图,如今虽然南辽军姜大同给团团围住了,但是南辽军的侧重的主要是南门和东门,因为南门南辽军可以以怀仁为依托,西门可以以奉义为依托,这样将两座城池打造成粮草大营,不至于在一处粮草被毁后,大军撤离的不利局面。

    “陛下,末将巡逻时抓住一名探子。”梁格嵬提溜一名南辽军得斥候闯进来说道。

    李谅祚十分不悦的说道:“你好歹也是一营主将,这样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

    “末将下次注意,下次注意……”梁格嵬连忙说道。

    李谅祚大手一挥满脸威严的说道:“行了,滚吧!要是下次还这样,朕打你军棍。”

    梁格嵬对李谅祚的畏惧和敬畏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了,李谅祚脸一板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将梁格嵬吓的屁滚尿流的,梁格嵬是皇贵妃梁洛瑶最小的弟弟,也就是李谅祚的妻弟,是西夏国得皇亲国戚;原本这小子入伍的时候,李谅祚对其是百般刁难,希望梁格嵬能够知难而退,自己主动退出新兵训练。

    可是让李谅祚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李谅祚怎么刁难梁格嵬,这小子始终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虽然当初新军训练有十个营,梁格嵬不是最优秀的,但在李谅祚的威压下也不是最弱的,成绩一直在二三名徘徊,否则梁格嵬的这个营也不会被编为重甲骑兵营。

    其实当初李谅祚百般刁难梁格嵬并不是真对他这个人,而是出于自己内心的一种畏惧,李谅祚熟读史书,历史上外戚专权的事非常多,作为后世的穿越者,李谅祚对于西夏的历史还是很了解的,在历史中不到两百年的国祚,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处于外戚专权的情况下,尤其是梁洛瑶的梁氏家族,当然这是后话。

    咱们言归正传,李谅祚驻军焦山,让耶律重元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当初李谅祚仅用数万兵马大败耶律重元三十余万大军,而且还将其俘虏,虽然耶律重元在身体上并没有受到伤害,但是在心里上却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夏军强悍的战斗力,在加上李谅祚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虽然耶律重元在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耶律重元并没有信心能够战胜李谅祚率领得夏军。

    奉义南辽军大营,耶律沐、郑浑以及一帮文武大臣侍立两侧,耶律重元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侍立在两侧的大臣,耶律重元满脸愁容向众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李谅祚的援军啊?”

    燕王耶律沐首先站出来说道:“儿臣耶律沐请命率军攻打焦山。”

    郑浑立刻反对道:“陛下不可,微臣以为还是用外交手段解决比较好。”

    这两天太忙了,不过天宇还可以坚持,如果出现断更,还望大家谅解。

    (本章完)

第149章 进退维谷(中)() 
奉义南辽军大营内,耶律沐和郑浑给了耶律重元两种方案,一个是用军事手段解决,另一个则是用外交手段解决,底下的大臣也跟着分为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但是双方无论怎么争执,最后的决策权依然在耶律重元的手上。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耶律重元当时的心理,由于李谅祚当年给耶律重元造成的心理伤害,在耶律重元的内心实际上是对李谅祚十分抵触的,所以耶律重元在心理上并不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